1989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治山治水在隆化
  门振成
河北省隆化县总面积为5497平方公里,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50.4%。每年流走的泥沙总量为453.9万吨,如堆成一尺厚的土层,面积可达2万亩。随土壤流失的氮磷钾肥3860吨,按300元/吨化肥计算,全县每年有115.8万元人民币就这样付之东流了。
这,就是隆化县的县情。
难道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不。隆化人——这些大禹的子孙们,正在推出一幅新的大禹治水图。
今年9月,这个县荣获“全国水利先进县”称号。
碑梁村背水一战的劲头
自然灾害与贫穷交织在一起,造成的是人心离乱。以隆化西川释马吐河上游西庙宫乡碑梁村为中心,方圆百里之内,跑东北、下江浙求生存者有之;依恋这块土地但又听天由命者有之。然而,在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人则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双手对大自然的改造上。
先说碑梁。1989年6月3日,一场无情的洪水吞噬了牛马,卷走了房屋。大水过后,人们目睹一片惨景痛定思痛,再不犹豫了。老村民杨玉昆拉着村支部书记刘江的胳膊,向这位38岁的共产党员迸出了心底的呼喊:“刘江,你领着大伙干吧!”干,这句话已经喊了好多年了,但这次刘江听得出来,这是发自群众心里的呼声,这就是治山的基础。当群众真正意识到大自然已经危及到生存的时刻,有人出来振臂一呼,这种劲头决不亚于背水一战。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支部书记的责任使刘江横下一条心,带领村民向荒山进发。
然而,当治山队伍开进山腰的时候,老村民吴永横着扁担,挡住去路,喊着:“谁再治山,我砸断他腿!”
吴永真的不想治山吗?刘江最了解他的心。过去“大兵团”作战,搞平调,搞“一刀切”,伤透了这位老人的心。当场,刘江没有说什么。晚上,坐在他家炕头上,两个人各自敞开心扉。第二天,全村39名党员跟着刘江上山了,而紧跟在党员后面的便是那横着扁担的吴永和杨玉昆等十几个年过花甲的老村民,以及村里的其他人。
刘江提出对每户应出的劳动积累工超奖亏罚。但有一点,对五保户、残废军人个人免出工,对在老山前线和参加首都平息反革命暴乱的军人家属全家免出工。刘江白天带领大伙吃在山上,干在山上,晚上回到村里挨门挨户算工记账,帮助那些弱劳力户解决困难。一个月下来,全村507个劳力,共挖水柜1万个,搞林水工程4300亩。
碑梁人和碑梁精神,是隆化人的缩影。在荒地乡大后沟村,16名党员承包了16座荒山,其中有12名党员举家搬迁到山上。党员黄兴俊7年前就率先进山了。当时,他面对着自己3个准备外出另谋生路的亲兄弟,大声疾呼:“我是党员,我在,家在,山就得治,人就不能走!”终于,全家人跟着他进山了,弟兄4人寒来暑往,在这山上苦干了7个春秋。如今遍山绿荫叠映,瓜果飘香。
赵国存,这个少了一只胳膊的村长,为了治理他所在的尹家营上沟村那一方土地,硬是用一只胳膊推着小车,领着村民4个月动用土方3万立方米,出劳动积累工2万个。今年9月,西庙宫乡政府搭起农田建设庆功会的大戏台,乡政府为全乡75名劳模披红戴花,并且每人奖励一把新铁锹。
海岱沟愚公移山的毅力
海岱沟和柏子沟是两个连在一条梁上的山村。当初,为了一捆柴禾,海岱沟人被柏子沟人扣下过扁担。海岱沟的老支书王玉贵一气之下带领村民植树造林,一干就是13年。山上松柏,村边杨柳,一茬接一茬,直到绿树盖满了整个海岱沟。毗邻的柏子沟村却不急不慌,不紧不慢地看着海岱沟人在那忙乎,而自己的山头依然是一小片“和尚头”。1983年6月29日,一场大雨同时灌向两条沟。同样多的水,在海岱沟成了及时雨,在柏子沟却成了“蛤蟆塘”。50亩川地被冲得见了岩石,400亩庄稼需要改种。洪水过后,海岱沟人喜气洋洋,柏子沟人恍然大悟:“给钱,给物,不如选个好支部。”
海岱沟的村支部好在哪里呢?就是这个村的带头人有禹的思维。治山治水一靠精神,二靠组织,更重要的是要治在根上。当初,大多数人主张在山下搞大兵团平地时,上头下来人逼着他把栽树的人拉下山,王玉贵顶着、拖着、抗着。最后,他急了,冲着海岱山大喊:“给下辈子人造福,这个主我拿定了!”他领着全村人在山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下去。他说:“‘水是一条龙,从上往下行,治上不治下,水来一场空。’这话,早成了口头歌,你唱,我唱,他也唱,不知唱了多少年,可有谁真正这样干呢。”
这种“绿色的落差”又何止发生在海岱沟和柏子沟呢。这个县的西地村和梁底村不也是一梁之隔吗。西地村党支部书记刘金榜为造林栽果历尽苦难,但他痴心不改。从1973年起,带领群众在荒山野岭上栽红果,苦干15年,全村红果21万株,年产百万斤,还建起了果品深加工基地,搞起了产供销一条龙,人均收入千余元。刘金榜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而梁底村呢?这些年不少人把精神头都用在相继盖起来的那5座小庙上。他们把解脱贫困的宝,押在神仙的供桌上。说他们不治山,未免过分些,但同样是治却没治到根子上。村前那条坝,冲了修,修了冲,不知反复多少次。
尽管人们对治水的认识有先有后,但经历了大自然警告和惩罚的隆化人民,终于坚定了根治山和水的决心。在隆化“都江堰”的张三营区,老区长郭文元把手指向那更远的层层山峦,意味深长地说:“那就是滦河的上游,这儿每一条沟的水,都汇集到滦河,流向密云、潘家口水库,关系到京津和整个华北。我们不仅为自己治山,更得为下游人治山。”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万兴
江堤崩塌,人们采取急救措施时,首先要找出在什么地方决口。一个劳动模范蜕变成经济犯罪分子,大家在惊愕之余,普遍关注的是他在哪里迈出走向深渊的第一步,以便从中吸取应有的教训。这,就是我们刊登剖析余明煜犯罪这篇报道的目的。
说得上是艰苦奋斗半辈子的余明煜,过去连一张白纸、一根麻绳都舍不得浪费。他的蜕变似乎是从一件“小事”开始:看到采购员拿着大把大把的奖金,相比之下自己辛苦一年才领回100多元钱,于是感到“真不合算”,要“想方设法进行补偿”。
要说这类“不合算”的事,生活中还真不少,有人计较,有人不太计较;同一个人,有时计较,有时又不大计较。余明煜当年睡冰凉的三尺柜台,刚献完血又挑起百十斤重的农用物资下乡,就不曾提出合算不合算,因为他当时“总想多干点事来报答党的恩情”。事实证明,一个人只有对党的事业想得多一些,干得多一些,才不会过多地计较个人的合算不合算;才会永远保持那么一股干劲,把自己的工作搞得好上加好。
也许有人要问:难道又要我们工作不计报酬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生活中一些所谓“不合算”的事,绝大多数反映的是个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这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并正在着手解决。解决问题得有个过程,即便将来调整之后,也不会出现绝对的公平,类似工作辛苦、奖金不多这样“不合算”的事仍然还会有,并且要求我们当党员的,当干部的带头去做。
如果看到“不合算”的事就想躲着走,推给人家去干;吃了点亏就不择手段地弥补,不伸手“捞一把”誓不罢休……只要手中有权,达到这些目的都不难。不过,请记住这样的忠告: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余明煜就是前车之鉴。一个党员、一个党的干部为了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假如没有一点自我牺牲精神,那这个命是革不好的。捞了一把,初看上去“合算”了;可是犯了罪,岂不是更大的不合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丢掉了它,思想出了岔,势必就要往邪路上走。蜕变就从这里开始!
当年解放军挺进大西南,邓小平同志谈到整顿党的作风时曾经说道:“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应当计较享受。要弄清楚,我们的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的生活水准。”(《邓小平文选》第159页)转眼40年过去了,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底子薄,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不高。每个共产党员、国家干部的心中都应该有这笔账,继续发扬奉献精神。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蜕变从这里开始
  ——对谷城县供销社副主任余明煜从模范到罪犯的剖析
  李国文 杨龙
1989年9月3日,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劳动模范的湖北省谷城县供销社第一副主任余明煜,在“两高一部”通告后,向检察机关投案自首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在全县传开,熟悉他的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事实是无情的。不管人们相信与否,余明煜从1986年10月到1989年7月间,利用权利投机倒把、收受贿赂30118.78元。
当然,人们的怀疑也自有道理,因为余明煜确确实实有着一段光荣历史:
1955年余明煜参加工作时年仅18岁。这位贫农的儿子是怀着对党满腔的感激之情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从心眼里感激党,总想多干点事来报答党的恩情。
1957年,他被调到石花供销社白果分销店工作。当时店里只有两名职工,条件极为艰苦,他俩就在这艰苦的环境里白手起家。没有货架,他们就用包装箱板子和柴禾堆里的棍子钉起来做成;没有锅灶,他们就在别的单位搭伙吃饭;没有床铺,晚上就睡在冰凉的三尺柜台上。他们坚持早开门,晚关门;节日假日不关门,群众需要送上门;凭着一条扁担两只箩筐,翻山越岭送货下乡,保证了附近5个村4000多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1965年5月的一天,附近一位农民被火烧伤了,急需输血。年轻气盛的余明煜立即跑到医院献了血。第二天,他忽然想起有几户农民急需几支钉耙,不顾身体虚弱,挑起百十斤重的农用物资又下乡了。他心里惦记着村民们啊!在翻过一道山梁时,他晕倒了。当山风把他吹醒后,他挣扎着爬了起来,挑起担子又赶路,直到把这些东西一件件都送到农民手里。村民们都称他是“农民的贴心人”。
1972年冬,已经成为白果分销店负责人的余明煜带领大家为红马庙村建茶园。当时正下着大雪,余明煜脚穿草鞋,身披蓑衣,顶着纷飞的雪花开山挖窝,硬是在一个冬天里把茶场建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果分销店的经济条件好了。余明煜仍然要求大家艰苦奋斗、勤俭办事,连一张白纸、一根麻绳也不许浪费。为节省开支,店里建库房,余明煜动员大家搞义务劳动,除了砌工、木工是请师傅外,其余的活都自己包了。
由于白果分销店坚持贴心支农,艰苦创业,湖北省商业厅向全省发出“学白果”的号召,从此,余明煜也同白果一起闻名全省。他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劳动模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按说,摆在余明煜面前的路是洒满阳光、铺满鲜花的,然而,他却没能够沿着这条光明之路走下去,而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深渊。
刚走上领导岗位时,余明煜还是兢兢业业的。他分管业务,抓了“整顿代购代销点”,全市在这里召开现场会;抓了“仓储革命化”,全省10多个县、市来这里参观。要是在过去,余明煜会为此而感到欣慰,感到自豪。然而,时代不同了,在“一切向钱看”思潮的影响下,余明煜心中的天平出现了倾斜。当看着下属公司里的一些采购员出去跑几圈,就大把大把的奖金往回领,他开始感到不公平了:自己白天黑夜辛苦,
一年才100多块钱的奖金,真不合算。他便想方设法进行补偿。这位原来在金钱面前毫不动心、对公共财物秋毫不沾的劳动模范也开始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送来的礼物了。“这是自己的辛苦钱,应该享受。”——他这样为自己寻求心理平衡。
随着地位的升迁,余明煜已不再满足于别人的施舍,自己手中捏着权呢!已是快退休的人了,还不抓紧捞一把?1986年秋,余明煜找到庙滩供销社的一位主任,说由于业务关系,要给某单位送礼,需要现金500元,请庙滩供销社支付。这位副主任当即就给了余明煜500元。余明煜接过钱后并没给谁送礼,而是把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据为己有。
这就是余明煜索贿的第一次。钱装进腰包后,他一直不敢花,心里确实有些后怕,整天担心事情败露。这毕竟不是正道上来的钱呵!思来想去,他又在县供销车队找人开了一张500元的假运货单据,交给庙滩供销社列支,这才放下心。
万事开头难。有了这颤颤惊惊的第一次后,余明煜的胆子越来越大。1988年2月14日,余明煜以老家余店村的名义,在县生产资料公司以每吨600元的价格购得尿素30吨,却以每吨850元的价格倒卖给大峪桥供销社,一次就牟利7500元。
同年11月,余明煜又向大峪桥供销社副主任索要。他说:“我妹夫在武汉住院,花了万把块钱,我给你们批20吨平价尿素,销售后给我搞一点差价款。”这位副主任欣然同意。余明煜以每吨507元为大峪桥供销社购得尿素20吨,该社却以每吨1020元的高价倒卖出去。12月25日的晚上,那位副主任给余明煜送来8000元现金,余当即回给副主任2000元,自己实得现金6000元。……
一次次得手,余明煜已到了贪得无厌的地步。他将赃款以银行贷款的名义借给余店村,放起了高利贷,收利息360元;还将9931元在县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入股,分得股息752.52元。就这样,在3年多里,余明煜共获赃款30118.78元,终于从一名模范堕落成罪犯。
余明煜为什么堕落?他自己说:“我之所以犯罪,根本问题是放松世界观改造,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他当劳模靠的是艰苦奋斗,其初衷是为了报答党的恩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朴素的感情必将渐渐淡漠,加上他平时又不爱学习,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哪里经受得住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冲击?
例如,在一次全社职工会上,他公然说:“现在不是用生产力标准衡量干部吗?生产力标准是什么?就是钱。”当有些干部劝他别把眼睛只盯在钱上,也得抓抓思想政治工作时,他反问道:“什么思想政治工作?现在谁也说不清。这工作,那工作,最后总得要吃饭。”
由于这些错误思想作怪,余明煜再也不像过去那样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了,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不计个人得失,埋头苦干了;而是开始斤斤计较,进而发展为投机倒把,贪污受贿,钻进了钱眼儿,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企业家画廊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健力宝”
  ——记全国劳动模范李经纬
  本报记者 张书林
说起全国劳动模范李经纬,他的经历真有些传奇色彩。这位高高的身材、皮肤黝黑的汉子,在孤儿院里长大,11岁开始做工,干了八年印刷,20岁当上县印刷厂的厂长。他身体壮得像头牛,喜欢打篮球,在三水县还颇有些名气。兴许正是由于这个特长,21岁被调任县体委当副主任,一干就是13年。1973年,他又重返企业界,到三水酒厂当厂长,后来出任中外合资企业——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健力宝”问世五年,获得惊人发展。许多人在探究它腾飞的奥秘。李经纬却觉得事情简单明了,一句话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健力宝。”
李经纬接着说,1973年我进入酒厂,小作坊式的生产,搞了几年没多大发展。那时就那眼界。到1984年搞健力宝的时候,情形就不大一样了。逼得人们研究市场,开发新产品。当时,我和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专家,经过90多批次、100多个不同香型和风味的试验,终于研制成功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饮料——健力宝,并很快投入生产。当年,产值就达到810万元,以后又连年翻番。1988年产值达2.7亿元,销售额达3亿多元。今年各项经济指标又超过去年,人均产值突破50万元,人均创税利7万元。现在年产能力已达20万吨。过去,中国运动饮料何曾大批出过国门,今天,
“健力宝”昂首走向世界,产品进入19个国家和地区。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机遇和人才。李经纬认为,改革开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和各类人才。“健力宝”诞生伊始,就碰上23届奥运会。这正是天赐良机。李经纬像一名立志夺金牌的运动员一样,带上300箱“健力宝”,到可口可乐的故乡初试锋芒,结果他成功了,为中国赢得“第十六块金牌”的殊荣。
李经纬虽然没上过几天学,但多年的实践使他深知知识的重要。他周围聚集着一大批技术专家。这里既有全国著名的饮料专家,也有近几年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1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这些学有专长的人才在企业的生产、科研、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力宝”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李经纬常说,没有这么多知识分子同一个县城小厂结合,企业的成功是根本不可思议的。5年来,“健力宝”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产品,橙蜜型、柠蜜型、猕猴桃型、梨蜜型相继问世,研制一代,投产一代,创优一代,构思一代,差不多一年一个新产品。
要问职工全公司最辛苦、贡献最大的人是谁,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李经纬。他每天工作时间长,工作节奏快,而且没有节假日。然而他得到的奖金却只相当于这个企业一般职工的水平。他认为共产党员称号本身就意味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他和他领导的公司,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默默地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作为生产运动饮料的企业,几年来,他们为国家体委各运动队无偿提供了价值数百万元的专用饮料,仅今年就提供了130万元之巨。
老作家冰心曾说,“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上去,这人便是天之骄子”。李经纬和“健力宝”当之无愧。他们是改革开放的“骄子”,为人们的健美和力量带来甘露,给世上平添了许多的美。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敦煌,向国际旅游城迈进
  ——“河西四郡”采访札记之一
  本报记者 张述圣 新华社记者 曹永安
甘肃河西走廊,漫漫1200公里。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通衢要道。坐落其间的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和敦煌市,自西汉时起,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河西四郡”。悠悠岁月2000余载,它们繁荣过,凋敝过,它们的每一次兴衰都折射出一个时代。河西秋色好,记者重访四郡,将那强烈和新鲜的感触记了下来。本版分四次刊出,今天是第一篇。
——编者
中型喷气客机从兰州起飞,不足两小时便降落在敦煌机场。“秦时明月汉时关”,如今成了须臾之便。今天河西走廊的交通,公路、铁路、航空,三路并发。
现在,每年来敦煌的中外游客达30万人,近两年还在以每年30%的幅度递增。
市中央街心花园的一尊雕塑,或许是今天敦煌形象的生动写照。这是取材于莫高窟壁画的反弹琵琶伎乐姑娘造型,她舞姿婆娑,纤指反拨着琴弦,迎着四方来客。诗人说,反弹琵琶的姑娘走出了千年洞窟,敦煌向全世界开放了。
就在这尊雕塑下,记者问闲坐在那里的两位敦煌老太太:“家景可好?”一位戴着金耳环的老太太笑道:“漫天下的人都来敦煌,敦煌人的日子能不好吗!”老太太的话道破了敦煌发展的契机,开放政策加上敦煌丰富的旅游资源,敦煌一年一个样地变化着。迄今为止,敦煌已接待了来自78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客人,旅游成了敦煌市的无烟产业。敦煌市现有的2万多城镇人口中,有1/4的人从业于旅游。1983年,旅游利税额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5.3%。旅游业也带动了敦煌城乡农、林、牧、副、渔及加工业、工艺制品的蓬勃发展。1949年敦煌的财政收入仅17.6万元,1988年为1099万元,这两个数字是极好的佐证。
已是午夜了,敦煌夜市的灯火仍是一片辉煌,各种服饰的中外游客,摩肩接踵。不同的语言,一样的欢笑,令人怀疑莫高窟的壁画复活了!当年画工所描绘的东、西方交流的盛景,不正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么!
在一个小吃摊前,记者看见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郎正与一位穿着入时的敦煌小伙同桌品味,他们彼此微笑着。这同几年前“围观洋人”的镜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著名风景区鸣沙山月牙泉,记者看到杨家桥乡的几位拉骆驼的“骆驼客”,可以用英语同外宾交谈。
当年一名云游和尚,在鸣沙山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千余年来,历代在崖壁上凿窟近500个,留下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然而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却未能凿启人们心灵的这个“洞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把人心的“洞窟”催开了。敦煌人再不觉得世界离他们遥远,他们从封闭中走出来,盼望富裕和走向世界的心愿从未像今天这般强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万花筒

  消费心理二则
  施莹
猜忌怀疑
某日,天津北宁公园畅观楼家具展销部。各式各样的“新潮”家具琳琅满目。顾客中,某公司杨科长带两千块钱,想买一套浅色组合家具。一套设计典雅的浅驼色组合家具吸引了他的目光。一看标价:二千三百八十元。
“或许还还价,两千块钱能买下来。”杨科长想。
这时,一位卖主走过来低声说:“您打算买,一千五百五十块钱您拿走。”
“真的?”
“那还有假!现在这里还有四套,随您挑,挑好了我们给您送到家。”
“‘幌子’这么大?莫非不是真材实料?”杨科长嘀咕了。他敲敲这,摸摸那,仔细察看每一块板材……
一个小伙子凑到杨科长跟前,硬把他拽到一套大漆家具旁,指着上面的标价诚恳地说:
“您看,卖价是一千九百八十块,您要是买,一千三百块钱怎么样?”
此时,又有几个卖主围上来争着介绍自己的压价幅度,顿时把杨科长给说懵了。
“这是怎么回事?”杨科长不敢买了,带着钱赶紧离开这块
“是非之地”。
其实,这些家具确是真材实料,只是由于生产厂家库存积压,只好忍痛降价出售,不料顾客“买涨不买落”。
观望等待
国庆节前夕,天津市百货大楼家电部。这里正在出售“彩虹”牌十八英寸平面直角带遥控彩色电视机。小字报上写着:牌价,二千九百四十五元,酬宾价二千五百四十五元,另赠送价值四百元的电视天线或录音机一台。
一对郊县农民夫妇站在那里已多时,手里攥着鼓鼓囊囊的黑色皮夹,犹豫不决。
笔者与男主人交谈。
“这价还可以,买一台吧!”
“谁知这牌子质量怎么样?”
“听说还不错。”
“那为什么又降价又赠送东西?”
“可能是生产得太多了,怕积压。”
“鬼才信!”
站了半天也不见有人来买,农民夫妇终于摇着头离开那里。
照理说,冲着买一台彩电来到商店,十有八九是打定了主意的,不想降价反而使他们产生了等一等,看一看,以至怀疑彩电质量的心理。
回想去年此时此刻,谁又顾得上考虑这么多呢?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多数人“买涨”,有人却“买落”。
图中这种冰箱在两年多的热销中从近千元涨至近3000元。而今,市场疲软,它的身价已跌落到1500元左右。这时,如同照片中的这几位一样的买主们出来购物了——少花了钱,可以挑选,售货员还有笑脸……人们不能不佩服这些买主的明智。
本报记者 蒋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