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坚持正确方向 繁荣文艺事业
  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
  夏赞忠
《邓小平论文艺》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原理,结合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对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是我们党正确领导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新的组成部份。认真学习好《邓小平论文艺》,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加强党对文艺的领导,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勿庸置疑的历史选择。我们的文艺是社会主义的文艺,如同我们党的其它事业一样,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它的鲜明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它担负着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重要责任。我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地繁荣、发展;放松、削弱、离开了党的领导,则不可能出现真正的繁荣发展。从革命战争时期以鲁迅为代表的反帝、反封建的文艺、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文艺和后来的解放区文艺,到建国四十年来社会主义文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长期稳定地发展文艺的方针和政策,我国的文艺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思想活跃,创作丰收,人才辈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果离开了党的正确领导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的指引,像有些人鼓吹的那样放任自流,让资产阶级自由化头面人物或所谓文化“精英”那一套得了逞,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必然会走向邪路,滑向资产阶级的泥坑。
加强党对文艺的领导同广大文艺工作者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这些年来,有的人存在一种把党的领导和文艺的繁荣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认为加强党对文艺的领导,会妨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自由。有的以反对横加干涉为名摆脱党的领导,这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立场,无视历史和现实的谬论。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党对文艺的领导,是为了“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和表演艺术成果”。可见,我们党加强对文艺的领导的目的与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繁荣文艺事业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一致,正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基础。党对文艺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制订和实行正确的文艺方针、政策来实现的。我们党正确的文艺方针、政策,是从文艺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符合文艺发展的实际和文艺的客观规律,集中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是民主和科学的结晶。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革命文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后来提出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等文艺方针,以及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提出的其他一些正确的文艺方针政策,都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而对我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们党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其他一系列文艺方针政策,既保证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健康发展,又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还非常重视为繁荣文艺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尊重文艺工作者及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同时注重培养文艺人才,积极建设文化设施,不断改善文艺工作者的工作和学习条件。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所作出的这些努力,实践证明,都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所欢迎的,也是文艺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可见,坚持和加强党对文艺的领导,只会带来文艺的兴盛繁荣,而不会是其他结果。
党对文艺的领导,不仅有加强的问题,当然也有改善的问题。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是,也有这样那样一些教训。总结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一贯思想,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我感到必须解决好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必须克服和避免软弱涣散状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长期地进行下去,以保证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生活,提高思想艺术修养。三是要尊重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去掉衙门作风、长官意志,在具体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工作中,废止行政命令。要继续贯彻执行文艺的“双百”方针,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运用平等讨论问题的方式和正确的文艺理论导向,帮助他们克服一些偏差和认识。四是根据党要管党的原则,加强文艺界的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文艺工作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和带动广大文艺工作者一道前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正确指示的贯彻执行。五是要积极制订和完善有利于文艺事业发展的经济文化政策和法规,鼓励、扶植优秀的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本文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用最好的精神食粮献给人民
  陈运祐
社会主义的文艺工作者,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文艺创作和精神产品生产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邓小平论文艺》第7页)这是党和人民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文艺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要努力达到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文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的作用。好的文艺作品,能够使人们在健康的娱乐之中得到高尚的审美享受,受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教育,从而鼓舞人民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为伟大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而坏的文艺作品,则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毒害人们的灵魂,污染社会空气,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心,涣散人们的革命斗志,甚至把一些意志薄弱者引向堕落乃至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倡和扶植好的文艺作品,坚决反对和清除那些黄色的精神垃圾。社会主义的文艺工作者绝不能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用精神鸦片去毒害人民,而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自觉地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
生产最好的精神食粮,既有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又有艺术方面的要求。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应该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性,而且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力求达到革命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在现阶段,这样的作品就要努力表现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真实地反映亿万人民群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斗争生活,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形象,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体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奏出时代的最强音。这就需要文艺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以适应这个创作要求。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文艺工作者要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根据文艺创作的规律给文艺工作者指出前进的方向,这就是: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自己认识生活、分析生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要批判和反对崇拜资本主义、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批判和反对资产阶级损人利已、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批判和反对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要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教育,到人民群众中去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要认真钻研、吸收、融化和发展古今中外艺术技巧中一切好的东西,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不畏艰难,勤学苦练,勇于探索,攀登艺术高峰。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十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遵循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文艺方向,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创作出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优秀作品,文学和艺术的各个门类都生产出大批能够振奋人民精神,推动他们勇敢献身于祖国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建设、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精神食粮。但是,由于这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泛滥,由于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腐蚀,一些文艺工作者和文艺报刊书籍的编辑出版部门,出版了格调不高,内容不健康的作品,与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方向相背离。文艺工作者要吸取教训,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积极投入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以极大的热情去反映和表现火热的现实斗争生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体现强烈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坚持“二万”方向 贯彻“双百”方针
  李准
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新时期以来关于文艺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也是调整、制定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我们要正确地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推动我国文艺事业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繁荣发展,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文艺问题的理论为指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邓小平同志最先提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不要求文艺“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强调
“围绕着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共同目标,文艺的路子要越走越宽”。正是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党中央决定用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取代“文艺为政治服务”作为我国文艺工作的总口号。这是新时期以来党的文艺方针的一个重大调整与发展,它既为我国文艺发展指明了更加广阔的道路,又从文艺发展总方向和总目标上与资本主义文艺划清了原则界限。正确地坚持“二为”方向,是我国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极少数人说什么“二为”方向是“从外面强加给文艺”的,用种种方法淡化乃至根本反对“二为”方向,结果导致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文艺领域的泛滥,严峻的事实从反面证明了坚持“二为”方向的无比重要性。其实,早在几年前,邓小平同志就及时指出了一些人对“二为”口号“表示淡漠”的现象及其危险性。今天,在冷静地反思过去和思考未来中重新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二为”方向的论述,感到格外亲切。
对于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邓小平同志在新历史条件下多次加以重申,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阐发。他指出,“百花齐放”不只是要提倡不同的形式、风格、表现手法的自由竞赛,而且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要提倡
“题材”的“丰富多采”,要有“思想”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作为党的国家领导人的明确论断,这些阐发开拓了“双百”方针的内涵,也增添了“双百”方针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又毫不含糊地指出,“双百”方针是“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的方针”而不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方针”,要反对把“双百”方针歪曲为“鸣放绝对自由”。这为我们正确把握“双百”方针的根本性质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完整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同志关于“双百”方针的论述,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近几年来的活生生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放手开展创作上的自由竞赛和理论上的自由争鸣时切不可忘记了“双百”方针本身作为马克思主义方针的性质。某些“文化精英”打着创作自由和评论自由的幌子,鼓吹“没有前提的自由”、“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实际上只准他们否定、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不准马克思主义声音出来争,赵紫阳同志却加以纵容和鼓励,到头来不但文艺界的思想被搞乱了,在一定范围内连“双百”方针本身也遭到践踏,其中的教训是需要认真加以总结的。
邓小平同志对“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关系的科学论述,同样是我们在把握二者之间关系时所应当牢记的。邓小平同志指出,
“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推动他们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必须通过贯彻“双百”方针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来实现;同时又指出,“‘双百’方针的目的就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双百”方针离不开“二为”方向。换言之,“二为”作为我国文艺工作的总口号,它所指明的是文艺发展的总方向和总目标,“双百”作为另一个基本方针,它所指明的是繁荣文艺、实现“二为”的途径和方式,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如果离开了“双百”的途径和方式,
“二为”方向就会落空;如果离开了“二为”方向的规范,“双百”方针就会失去应有的目的,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的文艺方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关系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在文艺工作中的一种体现,只有从它们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加以把握才能使两个方针都得到正确贯彻。而文艺领域中自由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把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对立起来,排斥“二为”方向,孤立地强调“双百”,进而偷换“双百”方针的马克思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在“创作自由”、“评论自由”的旗号下明目张胆地去宣传自由化主张。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切实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澄清被自由化思潮弄乱了的一系列思想理论问题,不仅能为“二为”方针的全面贯彻扫清道路,也能为更好地贯彻“双百”方针创造条件。
《邓小平论文艺》的出版是当前我国文艺战线的一件大事,对于文艺战线的各项工作都是一个有力的推动。我相信,通过联系实际的认真学习,它一定会推动文艺战线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深入开展,推动“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推动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

  生活养育了文学
  谭谈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词中说:“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只能是: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我是从煤矿“爬”出来的文艺工作者,是火热的生活送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回想自己在创作中的实际感受,更使我感到小平同志这一教导的无比正确。
一九八四年初,我刚刚从事专业创作不久,在党组织的支持下,回到我曾经劳动、生活了十多年的煤矿深入生活。我和许多老朋友见面了。分别几年了,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依然是那么熟悉。然而,我们一交谈,突然感到自己对他们有了一种陌生感。他们关心的事,我不关心了;他们着急的事,我不着急了;他们感兴趣的事,我不感兴趣了。我发现,自己和这群矿工朋友思想感情上有一段距离了。我从这个矿走到那个矿,从这个矿工家庭串到那个矿工家庭。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些生产上的事情,一起处理一些生活上的纠纷,甚至和他们一起到上级机关上访……我努力去寻回那些自己已经失落的东西。一位在矿区颇有威望的矿长,要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心里一时想不通,找我来发牢骚。他说:“我现在是‘三五’干部‘四个死’!五十年代参加工作,五十多岁年纪,五、六十块钱工资。五八年搞大跃进,我累得死;六○年过苦日子,我饿得死;文化大革命当“走资派”,我斗得死;八十年代要文凭,我气得死!他的坦率,他的真诚,使我很感动。他的这种苦恼,是他们那一代干部在改革关头的一种“阵痛”。我肯定和赞扬他过去年代的那一页火红历史,也和他一起分析当今肩头上的历史责任,使他终于认识到了:自己最富于创造性的年岁过去了。革命事业要一代接一代地奋斗下去。早一点把自己手里的接力棒交给年富力强的同志,他们精力比自己充沛,思想比自己敏锐,知识比自己新,跑得也就一定比自己快。我帮助他愉快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这些生活,丰富了我,充实了我,使我很快写出了反映矿山改革的长篇小说《山野情》。
一九八五年冬,组织上安排我到冷水江市深入生活,兼任那里的市委副书记。有一天,我从长沙回到冷水江住地看到一张纸条:我来看你,你不在。很想见见你。我还在老地方。周忠汉。我怔住了:他来了,他还在老地方?他呆在那座高山顶上,整整十八年了呵!我们俩一起参军,一起复员回煤矿。先在矿中心区工作。后来一座风井开工,矿里把他夫妇俩调了去。八年后,我在《工人日报》当记者,回矿山采访,一打问,他还在山上。那里不通公路,我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到那里去看他。他住在简易工棚里,两个孩子已上学。但这里方圆七、八里内没有学校,他只好放一个在父母家,放一个在岳父家。我这才感到,他们在这山顶上生活的艰难!如今,又是十年过去了,他居然……他是不是想,看我到这里来担任市委副书记了,要我帮助他调动一个地方?是呵,他应该下山了呵!
次日,我就动身去看他。为了解决他的一些要求,我特意把矿区党委书记老张也拉上了。一见面,我问他:“身体怎么样?”“好!”“工作呢?”“好!”“家里人呢?”“好!”一串的“好”。我了解他秉性迟钝,便启发他:“有什么困难吗?你只管说,你们书记在这里。”“没有。”“在这山上呆了快二十年了,你是不是想过,换换地方?”“想过。但是,我又想过,这山上横直要人搞呀!”
我的心强烈地震动了。我感到,自己在这位普通矿工面前,在这位老战友面前,突然间矮了一截!他这极其平常的一句话,像警钟在我的耳畔长鸣,警策我去做人,去做文……
人民,是我的良师;人民,是我的母亲。人民养育我,我忘不了人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