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老河口用地太超前
湖北省黄石市 林徐
最近,我去了一趟老河口市(原湖北省光化县),对老河口市城镇规划用地过于超前深感忧虑。
老河口市是一个县级市,城镇人口仅有十万,街道名称繁多,主干道宽阔,而车辆无几;人行道严重超宽。行人寥寥可数。该市街道宽度已可与武汉中山大道一争高下。那里的市直机关大楼林立,大多是独门独户的四五层建筑。有的机关圈地面积比一些省直机关还要壮观。在一条所谓的商业街,有大小二十七座商场(店)。老河口商场有六层楼,建筑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我在二十分钟内数了一下,总共只有三十四名顾客。鄂北商场也是如此。市镇建设怎么能这么贪大贪多呢?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困难逼出阳关道
  ——天津市机械工业局跃出谷底的调查
  本报记者 肖荻
国庆过后,全国13城市机械系统主要经济指标月度交换资料表明:1至9月,天津机械工业局工业总产值2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04%,短线产品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6.10%,销售收入增长24.64%,实现利润增长20.82%。这几项指标,均居京、津、沪、沈4大城市之首。
机械工业局长面带微笑向记者说:“对我们局,从来没有今年这么难,可又从来没有今年这么好。”原来,到6月底,这个局预算内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38亿元,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5年增长13.25%。路,是怎样“逼”出来的呢?
近几年,一直处于买方市场的天津机械工业,曾饱尝谷底滋味。从前年起,他们埋头苦干,由局长带头,邀集一批专家扎下去,搞了8个月调查研究,把应兴应革、何去何从摸了个一清二楚,而后紧紧抓住调整产品结构这个中心环节,干了这样几件事:
首先,实行大规模企业改组,下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通过调研,他们认识到,机械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传统的生产结构已越来越不适应发展变化的市场需求,出路在于下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使拳头产品尽快形成生产规模。为此,他们在撤销行政性公司的同时,对全局346个企业进行了全面改组,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组建企业集团。使名、优、特产品的配套厂,由过去松散的横向协作状态,变为紧密的纵向隶属关系。在有效的行业管理下,为发挥生产要素的综合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迄今,这个局已有5个产品的产值和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大关。潜油电泵的覆盖率占国内市场90%以上。液压机、数控机床、柴油机、中小电机、电焊条、减速机等一批拳头产品均已具备大批量生产能力,开始走向规模经济。
其次,下大力进行技术改造。他们对4000多种产品逐一分析后,断然淘汰或压缩了一批消耗高、效益低的长线产品,腾出资金、能源、原材料,用于发展重点企业、新兴产业和短线产品。近两年来,对40种重点产品和1/3企业落实倾斜政策,进行技术改造,使依靠技术进步新增的产值,逐步达到全局总产值的1/3。新研制成功的240项新产品中,工业机器人、立式加工中心、板式换热器、耐冷媒漆线等72项产品,达到国际七十或八十年代先进水平,其余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第三,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为调整产品结构寻求广阔的销售市场。面对经济紧缩时期国内市场疲软的趋势,他们把着眼点转向国外,在继续抓好电焊条、潜水电机、低压电器元件、机床、阀门、电动机等8种传统出口产品生产的基础上,扶持一批技术密集型产品。目前,数控机床、锻压机床、叉车、中小电机、磨床等产品已陆续打入国际市场,在巩固港澳、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的同时,扩大了对苏联、东欧的出口,并着手进入北美和西欧市场。
与此同时,他们十分注意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在全局94%建制单位,职代会提案落实率达90%以上。在困难面前,党政工团一齐上。
过去,加工工业对消化原材料的涨价因素感到很吃力很苦恼。但这个局由于依靠技术进步,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名优、适销产品增加,在当前市场需求疲软情况下,不但有回旋余地,而且扭转了原材料涨价高于产成品涨价的被动局面,初步进入良性循环。倒退两三年,这是万万想不到的。
李瑞环同志年初曾这样评价:天津机械工业局几年来始终处于买方市场,可以说逼出了一条调整工业生产的路子。他们战略上藐视困难,透彻分析形势;战术上重视困难,积极进取,不急功近利,而是扎扎实实办工业。
困难,逼着他们跃出低谷,走上阳关大道。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借鸡下蛋”好
  燮阳
“借鸡下蛋”,这里讲的鸡不是老母鸡的鸡,而是机器的“机”。
机器怎么能够下蛋,而且是借别人的“机”来下蛋?这真是咄咄怪事,但在山西晋城矿务局果有其事。
这个矿务局是个老矿务局。为了改变落后面貌,他们决心用机械化代替手工采煤,但缺钱买设备,怎么办?也不知谁想出一个好办法,他们同科研单位和煤矿机械厂合作,把这些单位刚刚研究成功的成果——新设备,首先拿到工厂来进行工业性试验。采取这种办法,好处甚多:第一,试验期间工厂可以无偿使用设备;第二,试验成功了可以廉价买下这些机器;第三,科研单位和机械厂有了试验场所,早出成果。双方满意,两头有利。
这两年,晋城矿务局借来的“鸡”可多哩!为鸡西煤矿机械厂承担了由170型采煤机改装340型采煤机的工业性试验;为西北煤机厂承担了第一部180P型溜子工业性试验;为张家口煤矿机械厂承担了第一批726型溜子工业性试验;为太原矿山设备制造厂承担了第一部国产 AM—500采煤机工业性试验;为太原煤科院研制的第一套国产EL—90型综掘机承担了工业性试验,为北京煤机厂研制的第一批国产铺联网支架工业性试验,等等。借“鸡”下蛋,鸡生蛋,蛋孵鸡,把一个既缺资金又缺设备的晋城矿务局武装起来了。现在,机械化程度达到100%,产量翻了一番,一年上交利税6000多万元。
现在,一些企业都在叫资金困难,日子不好过。煤矿是亏损行业,这些年,由于投入不足,负荷过重,严重缺乏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但穷则思变,变就要改革。
路是人走出来的,也是逼出来的。山西晋城矿务局逼出一个“借鸡下蛋”的办法,武装了新矿井。困难与机会并存。看来,只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眼前的困难并不是没有办法克服的。这就是山西晋城矿务局“借鸡下蛋”给我们的启示。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城里空闲地知多少
  吉林省土地管理局 杨亚杰
目前,我国许多中小城市市区内都有很多空闲地。
据调查,我省梅河口市食品水产公司、金属转运站、园林处等三个单位就有空闲地150多亩。有的单位的空闲地长达八九年之久未利用。这些土地一不产粮食,二没发挥土地承载作用,完全处于空转状态。我省其他城市也有这种现象。
令人不解的是,这类中小城市每年仍以200亩左右的速度向市郊蚕食耕地。
我省公主岭市城区面积为14.07平方公里,按照中小城镇15000人/平方公里用地结构理论参数计算,可容纳21万人,而公主岭市区现在仅有10万人,占地面积超过一倍。这就是说,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控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每年进城人口比例计算,到2060年前,公主岭市区的占地面积根本不用扩大,也足够新增人口的使用。
为什么城市市区内会出现许多空闲地呢?主要原因是:
——过去审批土地不严、用地面积标准过高,往往是申请多少批准多少。
——缺乏土地跟踪管理,一些单位关停并转后,土地没有及时收回。
——土地终身无偿使用,使用者变相成为所有者,任何人都无法收回其使用权。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占地热点在公路两旁
  湖南省益阳地区国土管理局 罗新学 胡跃飞
近年来,公路两旁已成为建设用地的热点,导致有的国道、省道两旁的耕地被成片占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民利用公路交通便利的地理优势,纷纷在公路两旁抢占好地建房,办商店、旅馆、饭店、停车场、加油站、加工厂、修理店。用农民的话说:
“马路边,好挣钱;比起翻泥巴,一年当三年。”有的甚至把70年代已经搬上山的房子拆掉,建到公路边来,这种势头方兴未艾。
小城镇如长藤结瓜,分散于各公路沿线,其中不少是不顾客观经济条件,急于求成。一些由乡改的镇、墟场升级的镇,镇领导一心想在本届任期内多出政绩,使自己领导的镇早日“像个镇”,鼓励本城镇居民和附近农民沿公路依次建房,甚至以许多优惠条件加以引导。
由于未按城镇建设的功能分区规划,采取“蚂蚁上树式”,建到哪里算哪里,有的建成了三里五里长街。据调查,湖南益阳地区40多个建制镇,有50%以上的镇由于这个原因“吃”掉了大片良田好地。
有些地方热衷于在公路沿线搞规模开发,由前几年的“农民街”代之以“开发区”、“经济区”、“经济长廊”等名义出现,上建设项目,大规模连片占用公路两旁土地。
益阳地区有个县级市,规划在一条20多公里长的过境公路沿线开发“经济走廊”,以优惠条件吸引本市和外地农民来这里投资搞建设,初步匡算需占用耕地2000亩。
公路两旁的耕地,在江南农村大都是经过田园化建设的高产稳产田,被占用搞非农业建设,实在太可惜了。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编者的话

  超前也得有个“度”
三篇来稿都谈到了城镇建设用地超前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值得进一步讨论。
小城镇建设中,过去普遍存在着浪费土地的现象。有的“宽打窄用”;有的采用“蚂蚁上树”的办法,建到哪里算哪里,大片蚕食良田。目前,我国小城镇已达5万多个,仍在发展壮大之中,怎能容忍这种现象继续下去?
不可否认,每个城镇都要发展,城镇建设难免要相应超前。但是,超前也得有个“度”。这个“度”究竟多大合适?如何控制好这个“度”?城镇建设规划部门心里要有数,首先要有个科学的蓝图,建设起来才有章可循,不至于乱套。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小金库清查记
  田国新
不知从何时起,乡镇直属单位都各自建立了一个小金库。帐目清不清且不说,但单位领导有了实权,上边来人餐一顿;过年过节,花用一番。久而久之,这个小金库和不正之风挂上了钩。
山东省东营市的油郭乡也不例外,虽说该乡财政所这口“大锅”的“油水”不多,有时连乡干部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但那些号称为“地方小财政”的小金库里“油水”却不少。有油,就有人来
“喝油”、“揩油”。于是,这一个个小金库自然成了填不满的深坑。
今年7月,有人反映小金库里问题多。该乡党委和政府认为再不能熟视无睹,作出果断决定:砍掉乡直各单位的小金库,查封帐目,彻底清算拖欠的旧帐,对查出的问题一追到底,决不手软。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仅计划生育指导站、水利管理站等5个乡直单位就查出不合乎财务制度的款项502984.8元,借条、欠条、吃喝条等不合理开支一一被曝光。乡财政所很快成立清理小组,查清各个小金库支出和收入的来龙去脉;同时,乡干部不论何因何故,一律在9月15日前全部还清。8月18日作出的决定,8月19日早晨就有人主动还款了。第一个还欠款的是乡党委书记。今年春天,他的一个老乡从土地管理站借了30元钱,钱是以他的名义借的,帐得他还;第二个还款的是乡长,他内弟今春盖房子急需钱,他从某单位借了400元,现在替内弟还款理所当然。领导带头还欠款,一般干部原想看看形势再说,现在也坐不住了,纷纷拿着现金和存折往乡财政所里跑。到9月15日,全乡12万元的个人拖欠款已全部还清。其它款项也都笔笔有着落。
砍掉小金库后,各乡直单位的往来帐目怎么办?乡里自有打算:他们把原来财务独立的单位分别在乡财政所设了户头,实行单独记帐,分别使用,统一管理的方式,全部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这样既保证了各口资金的专款专用,又有效地控制了各乡直属单位的资金浪费。群众反映,各单位的“唐僧肉”没人敢吃了,乡财政所这口“大锅”的油也多了。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沱牌酒歌
  本报记者 罗茂城
四川省射洪县沱牌曲酒厂厂长李家顺,为沱牌酒的创优、发展,直到跻身国家名酒行列,产量雄居川酒之冠,费尽了心机。
今年38岁的李家顺,身材壮实。他先后当过采购员、县糖酒公司经理、县商业局副局长。改革的大潮,又把他推到沱牌曲酒厂厂长兼党委书记的位置,带领全厂职工,演出一曲
“沱牌酒歌”。
这家酒厂1988年与1980年相比:固定资产从35万元增加到1556.7万元;年产酒从200.9吨提高到4.28万吨;年产值从56.6万元增加到6022.8万元;扭转亏损,实现利润已达1288.6万元;上缴税金从22.6万元增加到518.6万元。
昔日声誉平平的沱牌曲酒,几年间名声大了:1980年首次荣获“四川名酒”称号。1983年和1984年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证书。1985年捧回商业部颁发的“金爵奖”。去年9月,在香港第6届国际食品展览会上,荣获国际金瓶奖。同年4月,沱牌系列酒生产新工艺在日内瓦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发明奖。现在,沱牌系列产品的覆盖面已达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500多个网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几年来,厂长李家顺获得的荣誉称号有:遂宁市优秀党员、优秀企业家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沱牌酒厂位于射洪县涪江边上的柳树沱。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有一千多年的酿酒历史。杜甫当年路过这里品酒,曾留下“射洪春酒寒仍绿”的佳句。近代酿酒世家李吉安,吸龙池、青龙二山交汇的沱泉水,承春酒传统酿造工艺,精心酿出沱牌曲酒。解放后,李氏作坊改为国营。但由于设备简陋,几间破房,一口手摇古井,终无多大发展,酒厂年年亏损。
80年代初,年轻气盛的李家顺出任沱牌酒厂厂长后,决心大展鸿图,重振沱酒。
李家顺深入车间,对生产情况反复考查,制定了一套旨在鼓励人们多酿酒、多出好酒的
“吨酒质量工资制”,即按“出酒率、质量和消耗”来确定每吨酒的工资额。把职工收入与产酒多少特别是质量紧密联系,从而打破了
“大锅饭”分配制度。
工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如何使沱牌酒厂在四川近万家酒厂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了李家顺日夜琢磨的问题。他从市场调查中了解到,现在许多酒厂不惜工本创高档优质酒,而放弃了低档优质酒的广阔市场。他想,高档名酒成本高,酿制困难,售价偏高,销路有限;而低档酒成本低,一二元一瓶,符合广大体力劳动者的消费习惯,为什么不能在这方面多花点功夫呢?沱牌酒厂过去亏损,主要亏在放弃发展低档酒上。
有鉴于此,厂里制定了“高档创优争名,低档占领市场”的发展战略。
如何发展低档酒呢?他们通过实践发现,酿制沱牌曲酒的酒糟,尚含有12%的残留淀粉,过去往往把酒糟拿去喂猪。能否利用这酒糟进行再加工,酿造低档酒呢?李家顺和岳光荣、马继苗等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反复研究、调配,在酒糟里加上食用酒精进行串香、发酵、蒸馏,终于生产出了一种风味独特的一元多一瓶的沱牌酒。1980年生产180吨,立即行销一空,经济效益显著。此后,李家顺又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对原配方作了技术上的调整,使低档沱牌酒质量又有提高,1985年获得四川省
“金杯奖”,并成为全厂的当家产品。在去年总产4.28万吨酒中,低档酒达3.17万吨,成为主要盈利的品种。
好水酿好酒。李家顺早就看出,沱牌酒要大发展,单靠一口手摇古井是无能为力的,必须大力开发水源。1984年,上级给该厂拨来160万元技改经费。当时又要修厂房、建库房,又要打水井,盖宿舍。李家顺当机立断,决定拨出86万元,到涪江里打一口大型水井。
消息传出,立即遭到某些人的反对。有的说李家顺好大喜功,有的说这是劳民伤财。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李家顺顶住种种压力,动员全厂职工,冒着严寒拦断涪江,令江水改道。前后花了两个多月,在涪江河床下面打了一口直径6米、深15米的水井,水井上面周围100平方米全部用钢筋水泥封闭,取名“沱泉”。水井日产5000吨,水质清澈透明,为沱牌酒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天津大学化学系教授王世昌考察以后,盛赞沱泉水质达到了矿泉水标准。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山海关外添新港
10月23日,山海关外的渤海湾内笔架山下,建成一座新的海港,这就是辽宁省锦州港。当一艘广州海运局的“红旗”173号轮船满载着北国的玉米起锚驶向祖国南疆深圳市蛇口港时,三声汽笛长鸣庄严宣告:辽西地区无商港的历史已经结束了。
锦州市,辽西走廊的咽喉,是连接山海关内外的枢纽,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尽管锦州市铁路和公路运输发达,但远远不能满足辽西工农业生产和内蒙古东部、吉林、黑龙江西部地区生产发展的需要。据有关部门统计:1983年时,锦州地区有100万吨粮食不能外运而蒙受了损失。锦州和锦西的两大炼油厂年加工原油能力为750万吨,也是因为运力不足,1984年只加工了549万吨。近年来,这一地区海域上大陆架油气田的开发,又迫切要求两大炼油厂增加生产能力,但是“肠梗阻”的难题无法解决啊!
锦州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早已看准了这一难点,并确认出路只能面向大海。他们果断决定动用本地财政资金和向群众集资并举修建锦州海港。第一期工程总投资1.62亿元,拟建设5000吨成品油泊位和通用件杂货泊位各一个,吞吐量为158万吨。从1986年10月31日破土动工起,历经三载,艰辛奋斗,附近的馒头山已被削掉一半。他们又动员附近农民开山采石,将45.5万立方米大石头投向大海修引堤。到杂货码头通航时间为止,已修引堤3137米,这是目前国内最长的引堤。
锦州港刚刚通航。它像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腹地的一些城市和企业家们。他们纷纷要求到港内建站建库。截至目前,在海岸边的馒头山北麓,杂货码头建成了,油码头工程也在急起直追,炼油厂的球型贮油罐和柱型贮油罐的管线已经就位……
面对新辟为经济特区的锦州港区,锦州市长胡占山和市委书记邵秉仁兴奋地告诉我们:锦州作为开放城市,建设这么一个新港,直接与国内外进行物资与技术交流,不断吸引外资,振兴锦州,开发辽西,可以更好地服务全东北。锦州人民有勇气挑起这副重担。
徐建中 张传凯摄影报道(附图片)
  ▲新建成的锦州新港码头
  ▲劈山运石填海修引堤
  ▲杂货码头已建成通航,东北的玉米正装船外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