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我国草原面积为耕地面积的3倍,但草原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3%。农业部副部长刘江在近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增强我国农业生产的后劲,不仅应进一步做好15亿亩耕地的文章,也应该——
瞩目大草原
● 本报记者 陈健 ●
牧区经济正处于解放以来的第二个发展高峰。当前牧业的突出矛盾是草原退化严重和开发不足并存
记者:最近我到牧区采访,听到一些很矛盾的说法。一方面,普遍认为草原退化严重,兰州草原生态所的一批专家甚至提出:现在已很难找到一块未被破坏的草原;另一方面,几乎又都认为草原开发潜力很大,提高草原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大有可为。对这个矛盾到底应怎么看呢?
刘江:跑了一些牧区后,我也有同感:草原退化沙化严重和草原开发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是我国草原一个现实的矛盾。这涉及到对我国草原牧业发展的总体认识。
我国草原牧业,从1985年起,进入了解放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峰。从我最近去的内蒙古、甘肃看,1985年到1988年,牲畜头数分别增长了88.8%和114.5%。连牧民人均收入最低的青海,都达到了600元。与1960—1965年的第一次发展高峰相比,这次发展高峰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草原法”的颁布和“牧区工作会议”的召开,明确了草原发展的大政方针;二是草畜双承包体制的落实,为牧区微观搞活奠定了基础;三是国家对畜产品价格进行了合理调整,提高了牧业收入;四是国家开始了草地牧业的基础建设和牧区现代化综合发展试点,引导牧民科学养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草原牧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但形势又不容乐观。我国草地牧业,不论技术还是经营管理水平,都还很低。目前全国的牲畜总头数并没有比1966年增长多少,而牧区牲畜死亡数几乎与商品数相等,也就是说有相当数量的牲畜是白养了。牧区虽然地域辽阔,但现在每年提供的肉量仅相当于四川省的1/5,全国的1/20。可以说,草原牧区还远未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潜力。
但是,我国草原又的确存在超载过牧问题。目前,草场载畜量比50年代增长了1倍多,而草场产草量却普遍下降了30—50%。沙化、退化、鼠害严重的草场占1/3以上。由于长期忽视草场建设,搞掠夺式经营,我国百亩草场载畜量仅为5个羊单位,而美国是33个,新西兰为77个。
可以这样说,如果维持传统的掠夺式经营的方式,我国草原超载过牧会更加严重,前景堪忧;但与靠建设靠科技进步经营的先进国家牧业相比,我国又明显开发不足。关键是要把传统自然放牧转变为集约的建设畜牧。
要把靠天养畜转为更多的靠人养畜,就必须走科技进步的路。从自然条件上讲,我国有1/3的草原可达到美国草原的生产水平,大多数草原可达到澳大利亚的生产水平
记者:确实,各地都感到必须走建设养畜的路子,但怎样才能尽快走上良性循环的路呢?
刘江:总的还是依靠科技进步。1987年的全国牧区工作会议,曾经确定了牧区应大力抓好十大实用技术,即保护、改良草场(如围栏、飞播种草、科学灭鼠灭虫等)技术,牧草良种良繁及人工草场技术,青贮、氨化、碱化饲料等饲料加工技术,人工授精等育种改良技术,当年羔羊育肥和牛羊易地育肥技术,家畜传染病和内外寄生虫防治技术,小型高效节能的剪毛、乳品加工、打草储草等机械作业技术,羊毛除污、检测等技术,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应用技术,新型棚圈建设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普及推广,必将使我国草原生产力上一个台阶。举例讲,1987年,全国仅推广美利奴羊一项就净增羊毛132万公斤,产值3.62亿元。
现在,全国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的面积仅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2%左右,若经过努力,把这个比例提高到50%左右,我国草原的产草量就能提高1倍。另外,我国的牧草转化率仅在1%—2%之间,而先进国家已达16%,提高这个转化率,即便不增加产草量,也可大幅度提高产肉量。还有,现在全国有2亿只羊,出栏率为38%,若将这个比例提高到完全能够做到的50%,既可大量节约饲草,又可净增26亿元左右的收入。
我国草原面积是耕地面积的3倍。长期以来,我们很看重15亿亩耕地,当然,这是必须抓紧抓好的,但对草原却过分冷淡了。现在全国每亩草地的产值仅为1元左右,有些专家算过账,若抓好科技进步,搞好综合加工,每亩地搞到10元乃至50元都是可能的。这样,牧区牧业的产值就不是现在的50亿—60亿元,而是600亿元—3000亿元。可以说,草原是我国农业后劲的一个重要源泉。国外一些草业发达的国家,农业总产值中草地牧业的产值占到25%左右,而我国目前仅占1.3%。由此可见,发展我国草地牧业是大有可为的。草原专家们的看法是:只要抓好科技进步,我国1/3的草地生产水平可赶上美国,大多数地区的草原生产力水平可赶上澳大利亚。
发展草原生产力的主力军还是牧区群众,国家要在宏观环境上下功夫。今后几十年将是草食牲畜大发展时期
记者:看来,您是把牧区放在国家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大盘子里考虑的。把草原作为搞活和增强农业后劲的一个新招。在具体工作安排上有什么考虑呢?
刘江:总的想法是,发展牧区经济的主人还是牧民。作为国家宏观农业管理的行政部门,农业部要尽可能为牧区经济尤其是畜牧业的科技进步打好基础,提供服务。这主要包括:带有全局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如牧草的原种基地建设,种畜基地建设,草原改良和牲畜改良的技术体系建设,兽医防疫体系建设,治虫灭鼠、防火、防灾基地建设,国土治理性的沙化、退化草原的建设,以及为牧业发展服务的机械、化工、原材料生产建设等。由于草畜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落实和畜产品价格的逐渐放开,牧区的微观搞活已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只要这样稳定下去,国家再在宏观条件上给予支持,牧区的发展前景肯定是相当好的。
最后要说的是,我对草原前景颇为乐观还有这么一个原因:我国的人均每天的动物蛋白摄入水平大概是7克—8克,只相当于世界平均量的1/3左右。我国的人均口粮搞到400公斤已很不容易了,要再多也很难。
那么增加肉食的出路在哪里呢?主要得靠加快科技进步,优化畜禽结构,发展节粮和草食牲畜。也就是说,大力发展草食牲畜不仅是牧区的要求,也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今后的几十年,应当也可能是我国草食牲畜的大发展时期。让我们大家都来为之努力。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面面观

中国人该不该买彩电?
——彩电问题(下)
本报记者 皮树义
有关部门分析了国外一些国家的情况后发现,彩电社会拥有量在达到10%以前,需求增长平稳,达到10%以后,需求急剧上升,到90%以后又趋缓和。我国目前彩电需求正处于急速上升时期。据预测,年需求量1000万台情况将持续10多年。
有人认为彩电是一种高消费品,这么旺盛的需求是不正常的。据说,我国目前彩电的普及率已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1000至1500美元时的彩电普及率相同,而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300多美元。
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彩电在中国不是高消费品,其理由是:
第一,彩电是人民文化生活的必需品。我国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彩电成了人们最主要的娱乐工具。每年除夕之夜,亿万观众围坐电视机旁,举国同乐,已是中国春节一大特色。彩电也是人们了解新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在我们这个重视政治宣传的国家里,彩电有着其它宣传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我国消费结构单一,这几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自然把钱投向彩电等耐用消费品。我国人民素有攒钱买大件的习惯,有些人收入水平不高,但宁可节衣缩食,也要买彩电。这完全是个人的一种选择。
第三,不能简单地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1000至1500美元时相比,因为应当考虑生产力发展、技术进步因素。美国早在1950年人均国民收入就达1500多美元,联邦德国、英国、法国则在60年代初人均国民收入就已超过1000美元,而那时彩电刚刚兴起,自然是成本高、价格贵,普及率低。1954年美国开始彩电广播,直到1964年才开始彩电普及。联邦德国、英国、法国到1967年才开始彩电广播,70年代彩电普及。如今,彩电生产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益成熟,成本降低。中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引进彩电生产技术、建立起彩电工业的,自然有可能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普及彩电。中国的消费者也不必非走先买黑白机再买彩电的老路,有条件的完全可以直接购买彩电。
第四,彩电是回笼货币的骨干商品。我国经济是短缺型经济,目前虽然市场疲软,但结存的几千亿元的购买力对市场仍是巨大的压力。应该使它逐渐分流,而不使它成为决堤之水,增加彩电销售就是一条渠道。
无庸讳言,人们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放大了彩电市场的供求状况。商品经济条件下,消费已不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人们社会地位高低、财富多少的表现形式。人家有某种流行的商品,而你没有,你就会觉得丢面子。为了这个面子你就可能超越自己的经济条件而千方百计要买到这种商品。彩电热中就有这种因素。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消费者为了保值,更是一窝蜂地抢购某种紧缺商品,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大增。去年的抢购风中,彩电就成了抢购的目标。
彩电的需求中虽有不合理因素,但彩电的需求潜力毕竟很大,彩电市场还远未饱和。我国是个11亿人口的大国,有2亿多个家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彩电的人会更多。
彩电工业怎么办?当务之急是扩大销售。彩电企业希望国家适当调整有关政策,同时各显神通开辟市场。
上海市的彩电企业将今年生产计划由88万台减为65万台,并组成推销小组赴全国各地推销,还采用了赊销、代销、定期结算方式。四川长虹机器厂将长虹牌彩电平均让利15%以上。陕西广播电视设备厂与保险公司合作,售出的如意牌电视机,由工厂为用户办理防盗和质量保险。全国33家彩电厂实行联合保修,加强售后服务。1至8月,全国出口彩电100多万台,创汇1.4亿美元。
难关要闯,后劲更要增。即使今后彩电市场需求回升,那种一窝蜂似地抢购、那种是带彩的就往家抱的消费者,也恐难再现。消费者将对彩电的质量、价格、品种、功能挑剔起来,世界彩电技术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如何提高发展水平,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中国彩电工业任重道远。
市场疲软,竞争激烈,为彩电工业由高速度型发展转向高水平、高效益型发展,增加了压力,提供了机会。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来信

呼唤绿牡丹
中共浙江省江山市委 胡韶良
开水冲泡下去,叶芽展开成朵,色泽翠绿明亮,恰似朵朵绿牡丹在杯中盛开,清香飘逸,沁人心脾。这就是载入《中国土特产大全》的江山绿牡丹茶。1982年,商业部邀来的各地评茶行家荟萃一堂,在湖南长沙评出全国30种名茶。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这种茶。
是其名太盛吗?要喝上一杯浙江江山绿牡丹,真是“难如上青天”。一位日本客商慕名赶来采购,结果空手而回。一位台湾“茶迷”踏遍江山市区的商场货栈,终未看到一叶“绿牡丹”。江山市茶叶公司提供的材料表明,最近10年间,江山“绿牡丹”的总产量为1246公斤,平均每年只有100多公斤,除拿一部分作“样品”似地出口外,余下来的差不多也仅仅是
“样品”了,难怪许多江山人也是
“只闻其名,未见其物”。
这是难以置信的事实:“绿牡丹”主要产地保安乡裴家地村的茶园杂草丛生,近乎失管;“绿牡丹”茶园基地十年保持几百亩,难以扩大;“绿牡丹”的采制有许多独特之处,但真正掌握这门技术的“制茶师傅”不上10人……这种现状与“绿牡丹”所享有的名气不相匹配;造成这种现状的首要原因,恰恰是为了保住“名气”。
今年夏季,江山市政府在千呼万唤“绿牡丹”的声浪中,召集供销、农业等“六国四方”代表制订促进规模生产的系列措施。明确规定“绿牡丹”由茶叶公司统一经营,并描绘了这样一幅蓝图:到1994年,发展名茶园2000亩,年产“绿牡丹”4000公斤。然而,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要实现这一蓝图困难很多。江山茶叶公司经理周君望向新闻界表示,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江山,合作开发这一“古时的御茶、当今的国茗”。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大别山区柑桔香
何安林 余安化
大别山区新鲜事,柑桔飘香沁心脾。10月中旬,全国柑桔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绂到英山、罗田县实地考察,当她看到英山县杨柳湾镇成片桔园挂满累累硕果时,欣喜地说:这是对大别山“柑桔禁区”的又一次突破,证实有关专家提出的“大别山南坡有很多适宜柑桔栽培的小气候区”的论断是正确的。
有关专家经过近8年的观测研究,发现在鄂东大别山南坡有一相对“暖带”存在(海拔300—500米),其中有很多适宜柑桔栽培的小气候区。鄂东大别山区位于中纬地带,地貌复杂,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过去长期被认为是发展柑桔的北缘地区,没有成片桔园获得成功的实证。英山县杨柳湾镇1984年发展的60多亩成片桔园,只长树,不挂果。今年,多次请来专家和技术员作指导,实行科学管理,投产的40多亩柑桔采摘了近两万公斤果实。此外,大别山主峰南侧的罗田天堂四级电站,位于海拔200多米处,1985年栽种的4亩柑桔,今年亩产达到1000多公斤。几位长期从事柑桔生产和研究的专家认为,过去大别山腹地种植成片柑桔没有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技术。他们强调,大别山区发展柑桔生产潜力很大,但并非所有地方都能发展。一定要经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具体说来,要坚持因地制宜,选择坐北朝南、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小气候区建园,发展耐寒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尽力减少低温冻害损失,力争做到早产、高产、稳产。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上五”雄风
本报记者 陈勇进
1986年底,上钢五厂才有5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国际标准达标率只有10%。仅仅两年,他们的产品国际标准达标率上升到58.19%,其中5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8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现在,上钢五厂已有31种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生产。
  国际先进标准是可以达到的
1981年,上钢五厂生产的锚链钢开始出口国外,产品得到用户好评,但还达不到国际标准。
当时,国际标准的锚链钢名牌厂家,是英国的劳氏船级社。上钢五厂的领导率领技术人员访问劳氏船级社。之后,又把对方的专家请来,考察上钢五厂的设备和生产过程。专家提出:要达到劳氏船社锚链钢的标准,一是按劳氏船社的规范生产;二是从工艺到装备条件,要取得劳氏锚链钢生产的资格;三是管理必须科学化。
上钢五厂仔细分析了劳氏船社锚链钢的成分和内在质量,引进必要的设备。经过多方努力,他们生产的锚链钢,终于得到这家船级社的多次认可。上钢五厂的锚链钢达到了80年代初世界的先进水平。
轴承钢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国家冶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这种钢国际的名牌是瑞典的SKF—DN33。厂长侯树庭组织一班人,对照瑞典名牌找本厂产品的差距。为了提高轴承钢的纯洁度,引进了国外的设备,建造了HB—40真空精炼炉。在建炉中,他们几乎研究了国内外所有真空精炼和真空脱气设备,建成了多功能LJ炉外真空精炼炉。技术精益求精,产品质量迅速提高。瑞典SKF公司对上钢五厂轴承钢的评价是:轴承钢夹杂物低,令人满意。美国莫果尔分公司将上钢五厂的轴承钢与美国的SAE52100进行寿命对比,发现上钢五厂轴承钢的疲劳寿命要高1.26倍。
公民职责和主人翁态度
新产品总是层出不穷的。要生产一流的产品,就要有一流的设备。上钢五厂改造旧设备和引进新设备同时进行。
侯树庭是很认真的人,在引进问题上,慎之又慎。
从一家有名望的公司引进的2000吨快速锻压机,安装起来负荷只达60%。购买这套设备花了500万美元。侯树庭组织人验收,发现大轴上有很细的裂纹,裂纹虽细,隐患却大。侯树庭坚决要求索赔。有的同志说,要求索赔会伤了外商的感情。侯树庭却说:这是履行合同,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公民的职责。要求索赔的电报发到对方公司后,对方让他们正在上海工作的专家前去检查。那位专家检查后,如实地电告本公司:无论用中国的标准,还是世界的标准,这套设备的大轴都是不合格的。这家公司随及派人前来修复大轴并赔偿70万马克。10个月内,又把新的大轴共130吨运来,原来的大轴则无偿地送给了上钢五厂。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
在秦山核电站建设中,需要90吨高纯度的钛管,当时一吨钛管价值12万元。上钢五厂主动承担这项生产任务。但人们很不放心,并引出一些先进国家冶炼高纯钛的最新技术条件。核工业部的一位同志专程来厂商谈。侯树庭自信地表示:我们可以冶炼!在冶炼中超用外汇,甘愿赔偿;节约了外汇,全部上交。其实侯树庭无非是想让本厂在国家的核电事业中做些贡献。半年后,炼出了高纯度钛锭。经国内外专家鉴定,完全合格。在这之前,从国外进口了20根钛管,谁能想到,却全部不合格。不少人对侯树庭和上钢五厂的职工表示佩服说:“做事要做这样的事,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基础牢固了,事情就好办了
去年物价上涨,上钢五厂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但去年该厂利税却达3.0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7%。
记者问侯树庭,你们厂经济能持续增长原因在哪里?侯树庭回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一条是打好基础。基础牢固了,事情就好办了。
为了提高产品的国际标准,从1986年起,他们在基础工作建设上,一是瞄准国际水平制定标准;二是围绕这个标准对原有22册工艺规程逐条进行修订;三是及时搜集和交流信息。这两年,又对全厂4200名班组长分批进行了培训,使他们管理和技术水平适应新的需要。
上钢五厂所属的二轧厂,由于基础工作牢,不管有什么困难,生产总是稳步增长,从原来设计能力的1.6万吨,增长到14.3万吨,在产量、质量、消耗三项主要指标上长年领先。上轧厂职工如今已有五代人了,基层工作的领导,尽管性格各异,那种艰苦奋斗从严要求的风尚,却牢牢地保持着。
监督严方能质量高
推行产品的国际先进标准,关键是质量。
目前,上钢五厂已建立了20个创优产品的保证体系。对要害生产工序,实行挂牌奖励制,强化质量监督。近两年,重新肯定26项监督制度。产品出厂实行班组自查、质量监督站复查、厂部抽查的“三级检查制”,严把质量关。
该厂还从下到上形成了“质量否决”体系。去年“全否”一次,部分否决18次,扣除奖金1万多元。
尤为深刻的是,这个厂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严,对人的监督也严,而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更严。1986年底,记者访问时,该厂整党将结束,但厂领导所在的党支部还要补课。当时,记者询问侯树庭领导所在党支部整党未被通过的原因?侯树庭说:对于我们领导人所在的党支部,错误绝对不能掩饰。群众敢于揭露错误,领导人敢于纠正错误,群众就有信心了。
厂办公室副主任蒋桐发拿出一张表格给记者,这张表格,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群众性评议的。其内容是领导干部的事业心、组织纪律性、民主作风、业务水平等等。侯树庭在12项评议中,有10项得了满分。但侯树庭在组织协调、用人授权能力上却不够分。蒋桐发说:对每个领导人评议,要公之于众。这样做的结果,既增加了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的相互了解,又使职工感到自己有了主人翁地位和权力。
职工的情绪和三笔账
厂长侯树庭是直接从职工中选出来的。他对记者说:厂长抓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我们厂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领导先行,一级一级地深化。
今年春天,物价上涨,生产下降,职工情绪不稳。党委和职工一起,从改革10年的宏大历史背景看问题看成绩,细算三笔账:一算职工10年收入的增长账;二算10年来家庭商品的增长账;三算10年来上钢五厂的发展账。这三笔账算得职工心服口服。由此引伸出厂兴我兴,厂衰我穷的思想,达到明理消气、满怀激情再拚搏。
党委副书记沙元富对记者说,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地围绕着生产、经济活动进行,不失时机地做好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工作。为了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开展家庭访问,主动地解决职工的问题,出勤率达到96%,创优的多了。
“七一”党的生日,上钢五厂开展党团义务劳动日。日常生产中,党团员也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影响、带动职工为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献计献策。
去年全厂职工提出7486条合理化建议,有1314条被采纳,经济效益达1250万元。如为争取经济爬坡,职工提出电炉损失转炉补,优材损失普材补,效益损失多品种补,炼钢损失加工补的办法,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困难面前,厂长和各单位代表,还签订了责任合同,风险同担,利益同享的协议,围绕着生产经营的8个难点和职工关心的8大福利问题,上下一心拧成一条绳。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秋收过后副业忙
河北省固安县的柳编副业生产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如今,柳编出口到日本、美国、英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农民增加收入1500多万元。现在,从事柳编的编工3000多人,专业户350个,联合体60个。这是柏村的农民在庭院从事柳编生产。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