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建设一支空中精兵
——访空军司令员王海、政委朱光
蔡善武
空军成立40周年前夕,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政治委员朱光中将告诉记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具备完成空中突击、空中支援、空中运输、航空侦察和国土防空等任务的能力,在配合和支援陆上、海上军事行动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两位空军领导人在介绍了空军成长过程时说,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组成部分,成立于1949年11月11日。初创时期的空军虽然部队不多,力量弱小,却勇敢地担负起防空作战任务,不久又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抗美援朝战争,在战火中得到了锻炼和发展。1957年5月,空军与防空军合并,建立了空防合一的体制。从此,空军发展成为包括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空降兵和其他专业兵种所组成的合成军种。四十年来,先后击落击伤敌机3800多架,出色地完成了保卫祖国领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任务。
王海说,空军创建初期所使用的飞机,除少部分缴获国民党空军的外,主要是从苏联购买的。后来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建立与发展,空军装备很快由修理转为制造,由仿制转为自行研制。到70年代中期,空军的飞机、地空导弹等武器装备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目前,人民空军已陆续装备一大批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侦察机和特种飞机。这些飞机的性能有较大提高,与其配套的机载设备和武器,包括空对空导弹、机载雷达、火控系统、通信导航设备、飞行控制系统等,均有较大改进。
王海司令员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空军的地对空导弹装备有了一定的改进。空军的战斗力也在不断提高。“全天候”飞行员数量比11年前增加了近一倍。大部分飞行人员已达到各类等级飞行员水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达到特级和一级飞行员水平。为了加强国际交流,中国空军已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和应用英文的年轻飞行员;航空兵部队的所有的军长、师长、团长都能飞行,所有的飞行师长全都能带队升空作战,飞行团团长基本都能胜任三种气象条件以上的作战指挥和教学训练任务;深化训练改革,坚决贯彻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上,保证了中央军委的训练方针在部队贯彻落实,使标志空军战斗力水平的航空兵部队甲类团成倍增加,飞行员射击、轰炸技术明显提高。地面部队的技术训练也达到新的水平,空降兵部队达到了随时能走、到处能降、降即能打的作战水平;各部队积极发展训练模拟器材,已由机电模拟发展到激光、电子模拟;由技术模拟发展到战术模拟;由供战斗员使用的模拟器发展到战术战役指挥员使用的模拟器。目前空军飞机数量居世界第三位。为了减少飞行事故,从机关到部队采取了“稳步前进”、“飞飞整整”等八项综合治理措施。10多年来,中国空军飞行安全一直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朱光政委介绍说,空军始终把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作为奋斗目标。针对飞行人员是部队主要战斗力的情况,制定了飞行人员必须具备的“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怀,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严格的纪律,顽强的作风,强健的体魄”八项素质,并作为加强空军飞行员队伍建设的目标。现在,空军飞行人员全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水平。
朱光政委说,为了使部队指战员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空军各级党委切实加强了党的建设和基层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证党对空军的绝对领导。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广大指战员经受住了考验。特别是在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的斗争中,空军各级党委和广大指战员,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保持了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经受住了政治风浪的严峻考验,出色地完成了军委、总部赋予的任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嘉奖,受到军委、总部首长的赞扬,在空军的历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王海司令员、朱光政委一致表示,人民空军一定要坚持“党指挥一切”的原则,坚决置于党中央、中央军委绝对领导之下,一切行动听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努力把空军建设成为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空中钢铁长城。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群星闪烁
孙茂庆
1949年11月11日至今的40年,人民空军的各兵种如璀璨的群星,守卫着祖国的领空。
我国从60年代开始研制航空武器。空军现有的飞机,绝大部分是我国自己生产的。目前,我国空军的飞机数量相当于初建时期的44倍,是世界上拥有飞机数量较多的国家。
被人们称之为“利剑”的中国空军地对空导弹部队,是1958年8月6日成立的。它首战告捷是在1959年10月7日,这次胜利宣告了帝国主义大肆吹嘘的“空中优势”破产,首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对空导弹击落入侵军用飞机的战例。在以后的防空作战中,这支部队先后10余次击落入侵我领空的U—2高空间谍飞机、无人驾驶侦察机和其他军用作战飞机。
中国空军地对空导弹部队,现在已具有对空对地导弹拦截的能力,可以完成要地、边境、海岛等不同类型的防空作战任务。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我国地对空导弹部队将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的全空域杀伤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防空作战力量。
空军雷达兵部队建于1949年9月,她是以雷达获取空中情报的兵种。空军雷达兵部队自50年代初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第一个监视情报系统以来,已由目力监视过渡到使用雷达探测;由点状部署扩展成为雷达警戒线;由地区性雷达情报连接成全国性雷达情报网,基本覆盖了全国领空。
空降兵部队于1950年9月成立。近40年来,这支部队已经发展成为由步兵、炮兵、通讯兵、工兵和防化兵等兵种组成的现代化部队,配合陆军、海军、空军、地方部队和民兵,在祖国各地执行过无数次各种类型的战斗演习。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中国空军之最
最早的空军领导人——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肖华。最早成立的航空兵部队——空军第4混成旅。最先击落敌机的飞行员——志愿军空军大队长李汉1951年1月击落侵朝美机一架。击落敌机最多的飞行员——赵宝桐,先后击落敌机7架。最早击落敌机的地空导弹作战——1959年10月7日地空导弹部队击落国民党空军RB—57D型高空侦察机一架。最早装备的国产喷气歼击机——歼—5型歼击机。最早装备的国产运输机——运—5型运输机。最早装备的国产直升机——直—5型直升机。最早装备的国产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歼—6型歼击机。最早装备的国产强击机——强—5型强击机。最早装备的国产轰炸机——轰—5型轰炸机。最早装备的国产地空导弹——红旗一号地空导弹。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经济建设的空中力量
据空军有关部门统计,从1949年11月空军建立至今,支援国家工农业经济建设项目近5万个,出动飞机1.7万多架次;参加抗洪、抗震、炸冰、抗风雪、灭火等各类抢险救灾6.1万多次,飞行2.5万架次,空运各种救灾物资42万余吨,抢救遇险群众36万多人。空军还先后派出上万架次飞机,对地面、海域进行航测和物理探矿,为探明、测定大量地下宝藏贡献了力量。还积极支援农林牧业生产,出动飞机2万多架次,飞播造林种草4000多万亩;2000多架次飞机成功地降雨降雪数百次,数千架次飞机为我国受害农田撒药灭虫。 (穆树乾 齐含笑)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让艰苦奋斗红旗更加鲜艳
——记空军航空兵一师党委
曾以“学习走在前,工作拚命干,生活不特殊,遵纪做模范”而闻名的空军航空兵一师党委,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政清廉,洁身自律,带领部队建设发展,使艰苦奋斗的红旗更加鲜艳。
如今,师党委的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换了4茬,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却一如既往地继承了下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党委议订出了不搞特殊化的“十个不准”,作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
空一师党委廉政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生活不特殊。分配住房,做到先空勤后地勤,先部队后领导;营区最新的宿舍,居住着60户年轻飞行员,部分机务人员的居住条件在空军也堪称第一流,而师党委常委们大多仍住在40年代的旧房里。下部队,他们同干部战士吃一样的饭菜,不接受任何照顾;私人用车,他们坚持交纳车公里费;就连身为空勤干部的师党委成员节假日回家就餐,也和普通飞行员一样,凭票领取同样的食品。
当不正之风袭来时,党委“一班人”经常遇到的是追求享受的攀比,是干部战士为调动、转业、立功、入党、送学、提升等请客送礼现象。他们的对策是送礼不收,吃请不到,而且都对自己的家属立了这条规矩。他们不接收部属的礼品,也从不向上级“进贡”。官兵们称赞师党委是“在有情可原中自省,在无人监督处自律”。 孙茂庆 吕东浩(附图片)
准备着,直上云霄。
李毅摄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闪光的脚印
——记茌平县小杨官屯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忠
柳成轩
全国劳动模范、山东省茌平县王老乡小杨官屯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忠,坐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铿锵有力的话语更使他激动不已。他的眼眶湿润了,泪珠老是在眼里打转转。他竭力忍着,不使泪珠掉下来。“真是梦想不到的事!一个要饭娃能有今天!”
是的。张国忠今年64岁。他3岁住姥娘家,7岁拉着棍子要饭,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当村干部40多年的历程中,他踏下了一串坚实的脚印……
从1961年冬天起,张国忠率领小杨官屯村群众用当时队里仅有的23头牛、4辆花轱轮车,将村里倒塌的房土、墙土运到地里垫坑;又组织群众挖沟,搞起了农田基本建设。到1964年,小杨官屯村开始向国家交售粮食在聊城地区占第一,一直保持到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鲁西大地。1980年大年初十夜,小杨官屯村党支部办公室灯火通明。在这里,围绕土地承包后干部要不要为群众服务的问题,支委会已经连续开了5个晚上。
原来,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村干部同群众一样也承包了土地,外出开会、办事,要耽误自己种地,有的认为当干部吃亏。部分群众也觉得:“土地到了户,用不着党支部”。针对这个问题,张国忠带领支委们学习讨论,统一思想。他们表示要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要想真正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就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张国忠仔细分析了小杨官屯的实际,逐户找老农座谈,再三同村干部商量,多次到上级部门和省农科院请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论证,认识到土地多,农业基础好,是小杨官屯村最大的优势。如果丢开这些优势去务工经商,就等于“外挣一块板,家舍一扇门”。
在他的引导下、党支部确定了“科技开发,务农致富”的指导思想,决心带领群众科学种田,在1400亩土地里创出“金娃娃”。
从1985年开始,张国忠带领群众大胆改革,实行立体种植。
经过几年的实践,小杨官屯村终于走出了一条靠种植业致富的新路子。用张国忠的话说,就是“少数面积狠抓钱,多数面积搞粮棉,粮棉地里再加钱(间套瓜菜),一次改多收,春棉改夏棉,小田收入投大田,粮棉瓜菜都增产,农林牧商都发展,这就叫种植业的良性大循环。”
实行立体种植,有许多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张国忠想群众所想,千方百计为发展生产排忧解难。近几年来,他带领党支部、村委会的干部们,加强了集体服务功能,实行了“油、肥、药、膜、种、销、购、引(引进技术、人才)防(防疫)、统”的全套服务,使群众急需的东西不用出村就可拿到手。张国忠为引进良种、引进技术,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南下北上、东去西往。
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安阳棉科所等十几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都有他的“科技朋友”。1986年以来,小杨官屯村人均收入每年增加500元,今年人均收入将达到3000元。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仅小麦一项,这个不足400人的小村,去年交售8.5万斤,今年交售11.6万斤,超额完成国家征购任务。1988年4月,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来这里实地考察后,称赞小杨官屯是“我国平原开发的新模式”。1989年7月,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到小杨官屯考察时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鲁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啊,这颗璀璨的明珠在张国忠的雕琢下,愈加放射出振奋人心的光辉。
张国忠当干部40多年,掌管着“万贯家业”,但从不多占集体一粒粮,从不乱花集体一分钱。他外出开会,虽然规定有生活补贴,但他总是自掏腰包,外出为村里办事,从没住高级旅馆,能省几块就省几块。前几年社会上吃喝风盛行,但他和村干部没用公款吃过一顿饭,喝过一次酒。村里的红白事,划宅基地,逢年过节,他从不到群众家里吃请。这次,全国劳模会上奖励他的1000元钱,他如数上交给集体。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吊脚楼里的戏台
覃葛(土家族)
我孩提时代最大的乐趣,要算走村串寨看戏。每当吊脚楼前用木板搭起简陋的戏台,唱戏的角色一上台调嗓子,乐队紧锣密鼓一阵敲,我立刻将小板凳搬到台前,和村姑们排排坐,一看就是大半天。从那空空洞洞缺少道具的戏台里,走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七仙女和董永,范七郎和孟姜女。他们也走进了我不成熟的记忆里,朦朦胧胧的,我开始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正义与邪恶、忠直与阴谋,还有我不懂的爱情。
解放了,我跨进了桑植县利福塔完小的大门,学习课程多得要命。戏也看得少了。
有那么一天,一块四方大白布(后来才知叫银幕),平展展地挂在学校的围墙上。上面出现一个神奇迷人的小世界!里面有会哭会笑会讲话的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还能听到震耳的枪炮声。看完以后,老师告诉我们:这是黑白有声电影《马特洛索夫》。从此,桑植山乡有了电影。
很自然,吊脚楼戏台前的观众减少了,白银幕下的观众增多了。两个假期放学回家,我常出没在吸引土家族农民的银幕下。如果打听到那个村那个寨放电影,不管十里二十里,也不管夏炎冬寒,我总是要赶着去的。
转眼三个春秋,我侥幸考进桑植县初级中学,眼看三位学友弃学赴省学放电影,不久,500个坐位的简陋的小电影院在县城诞生了。日子过得真快,一晃又是三年,我在桑植新华书店当了一名职员。
这时桑植县新修了一个可容纳1500个座位、比较美观的电影院。电影越看越觉好看,电影院评优时,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五好观众”。
转眼间,又到了而立之年。成人了,成家了,家务事多如牛毛。大儿笑,小女哭,家编家演的“打闹戏”看都看不完,哪有时间去逛电影院呢!心想,什么时候自己家中有个小“电影院”就好了。
物换星移,那是1970年,我被调到电力公司工作,1982年以后,眼看别家的会客厅里,搬进一台台黑白电视机,坐在家里看小电影,好眼红啊。于是,我节衣缩食,将部分工资积存起来,将近8年,手头攒上2000元钱,人们说黑白电视机不时髦了,现在流行彩电,于是,一咬牙抱回一台彩电,国产,韶峰!
夜里,一杯清茶,一盘花生,一家人往彩色电视机前一坐,听唱歌,看跳舞,其乐融融,其乐陶陶。土家人的吊脚楼里有了生气,有了精神食粮。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依法治镇的带头人
——三岔河镇民兵学法用法的故事
吴伯臣 霍延良
在横穿东北三省的哈大铁路线上,有一个在依法治镇上受到司法部多次表彰的小镇——吉林省扶余市三岔河镇。几年来,镇上的民兵,在普法学习活动中带头学法用法,司法部部长蔡诚称赞他们是“依法治镇的带头人”。
一天深夜,道西村民兵常永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醒一觉的妻子蒋庆霞问道:“你咋还不睡,丢钱了吧?”“不是丢钱,而是丢人了。”
这几年,常永民在市场上摆水果摊,虽然辛苦些,但他心里很高兴。他常说:“党的现行政策好,给我们开了一条致富的路,我们只有守法经商,才对得起政府。”前几天,市政府在全市文明经商表彰大会上,突出表扬了常永民,并把他树为
“奉公守法、文明经商标兵”。可是,万没想到,刚受到表扬,却让妻子给抹了一把黑。原来,他从南方发回二百五十吨元葱,因他一时不能赶回三岔镇,便让妻子和老母亲去市场上卖。当他从外地回来时,妻子告诉他,因工商税务人员没找他收税,白捡了五百三十元。
常永民为妻子“白捡”的五百三十元十分不安。他对妻子说,挣钱与守法相比,守法是第一位的。妻子认识到自己把事情做错了,愧疚地说:“这不关你的事,明天我去补交税款。”第二天,他和妻子一道,把税款送到收税部门。
三岔镇西北街三委居民孙继富老俩口,都已年过古稀。一个双目失明,一个四肢瘫痪。两个儿子和一个闺女都已成家立业。老俩口打算,等他们过世后,就把房子和其它一些家产分给两个儿子。至于闺女嘛,按照老规矩,财产也就没她的份了。为此,女儿对老人有意见。女民兵王桂兰知道这一情况后,感到,这是因为孙老汉夫妇不懂法造成的,如不尽快解决,家庭矛盾就会越闹越大。王桂兰便以唠家常的形式,向孙继富夫妇宣传继承法的常识,使两位老人认识到自己对家产的分配计划是不合法的。他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原以为,嫁出去的闺女对父母的财产没有继承权。通过学习,才明白了出嫁的女儿也有继承权的道理。”在王桂兰的帮助下,两位老人重新修改了遗嘱,家庭矛盾得到妥善解决。
镇郊菜农刘万山同榆树县专业户王发签订了出售三万三千斤土豆的合同。按合同规定,王发收到货就给刘万山汇款。但刘万山把土豆发给王发之后,等了半年多,也不见对方付款。几次派人去催,也无济于事。刘万山招集几名青年农民,准备去找王发讲理,如不行,就把王发的一台手扶拖拉机抢回来顶债。眼看事情就要闹大了,民兵连长金福臣和前来检查工作的镇武装部长赵仲林得知此事后,及时赶到车站,向刘万山等人讲明依法处理此事的办法和法律程序,把他们劝了回来。后经过法律部门的及时调解,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一对拥军模范
景凤启 张永敏
在安徽省亳州市,人们传颂着蔡淑敏和他的丈夫徐杨善拥军优属的模范事迹。
居住在纯化街的徐蔡夫妇,家中有一本记载着这条街56户军烈属、五保户的工作、生活情况、诞生日及他们子女所在部队的地址的花名册,这是夫妇俩为做好优属工作,配合部队搞好思想教育建立的。
——平时哪位军属、五保户的煤快烧完了,米面该买了,两口子都心中有数,总是提前安排,亲自送上门。
——谁的孩子想家了,蔡淑敏都及时写信报告家乡的情况,勉励其安心服役。近三年来,她先后被亳州籍的280多名战士所在部队的政治机关、连队聘请为家庭教育辅导员,写信千余封。
——哪位老人生日到了,夫妇俩总是备上礼物亲自登门祝贺;老人的衣服脏了破了,蔡淑敏都及时替他们洗好补好。
——像是家庭幼儿园,蔡淑敏在退休几年间,先后为居住在本街道及附近两个街道的6名年轻军人妻子义务当起了保育员,从而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纯化街的居民们从徐杨善夫妇炽热的深情中,深深感到参军光荣,当军属更光荣。
蔡淑敏和徐杨善一共抚养了4个孤儿,还陆续送3个儿子到陆海空军服役,当地群众都风趣地称他们“三军司令”。
1984年,徐杨善上北京开会回来,仍激动不已。他对妻子说:要亲自做些鞋垫,寄到老山前线去。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年的春天,他病倒了——致命的肝癌。
一连几个月,他躺在病榻上,同妻子的话题也大多是鞋垫。
临终前,他已好几天不吃不喝,嘴上起满了透明的水泡。他拉住妻子,声音微弱,断断续续重复着:“……要对得起光荣称号,不辜负党的关怀,鞋垫一定要寄去……”蔡淑敏含泪点了点头。
1985年12月20日,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徐杨善年仅半百的生命……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蔡淑敏在实现着丈夫的嘱咐。她把丈夫生前备的布料和人们送的挽帐搬了出来,对照儿子的军用鞋,剪成四种型号。
那些日子,她拖着虚弱的病体,顶着结冰的严寒,早起晚睡,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织着。邻近的青年学生和年近花甲的老人,也感动得前来帮忙。
仅在老徐去逝后的一个月,整整300双鞋垫做成了。蔡淑敏又特意来到地处闹市区的“木兰商店”买了10条亳州烟和10斤酥糖一同寄了出去,实现了丈夫的遗愿。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管理局离休干部向志科与老伴庞济轻于1937年在延安结婚。老两口当年参加长征,今年获全国金婚佳侣奖。
图为他们在大儿子和儿媳的陪伴下游览牡丹江市容。
王凤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