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有关名人的断想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一代又一代如潮似波地推出无可计数的各种名人。
名人有多种多样,成名的途径也有千条万条。带兵打仗能成名人,著书立说能成名人,演戏唱歌能成名人,擒贼捉盗、种花、养猪、打牌、下棋也能成名人。
做一个名人也不容易。因了那“名”,登堂入室,坐上一把椅子;但也会莫名其妙地引出一串酸甜苦辣,令成名者啼笑皆非或倍感悲哀。难怪乎有名人长叹:“做人难,做名人更难!”“逃名如逃役!”
名人也非清一色的道地、纯正。
有货真价实靠真学问真本事干出来的;也有打肿脸充胖子靠机遇吹出来的;有只会几下花拳绣腿靠几个“铁哥们”使足了劲捧出来的;有压根儿就是劣质酒,却弄来“茅台”瓶装出来的……
不同的名人也就有了不同的结局:有的光昭日月,经得起实践检验而名垂青史;有的闹闹热热,昙花一现,成为历史上的匆匆过客;有的西洋镜被拆穿,当场出丑,一文不值,留下笑柄……
有的人有一种“毛病”,专爱打听各种名人的一颦一笑或私生活,作为茶余饭后的谈助。有的靠着掌握某名人的独家新闻自己仿佛也成了名人;同某名人七弯八绕地沾了那么一点儿边却俨然以代理人、代言人身份招摇过市;还有以专门搜罗某名人风流韵事而连篇累牍地炮制“大作”以发横财的……名人既是一顶桂冠,也是一面镜子。 
王慧骐


第8版(副刊)
专栏:

“孤岛”上默默的奉献者
程建伟
这里,曾是一片寂静的山野。十年前,一支南征北战的铁路队伍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他们在山脚下的一片桃林和石榴树旁安营扎寨,建起了一个采石场,为铁路建设提供道碴。从此,这里不再闭塞,不再静谧。在开山炮、碎石机的轰鸣声中,巨龟的脚下又源源不断地涌流出像石榴、蜜桃大小的石渣之瀑……
也是在那一年,远离村庄和队伍驻地的一块“孤岛”上,围墙和铁门圈起一隅恬静。孤岛的主人——五个不同口音的男人,在这里守卫着可以永远沉默,也可以摧毁一切的炸药、雷管、导火索。
据说,这是这个省县境内最大的一个火工品库,五个男人当然掂量得出自己肩上的份量。没有这些炸药、雷管、导火索之类的东西,采石场将不再沸腾,石瀑将不再流淌,但是,如果管理上稍有不慎,它们的名字就可能是“毁灭”或“死亡”。
这里需要果敢和毅力,也需要耐心和细致。
一天24小时,时刻都有警觉的目光在巡视。
白天,铁门紧锁。唯有在每天固定的时间由固定的人员来这里领取和存放石场需要的火工品时,铁门才有短暂的开启。
夜晚,除非明月当空,繁星密布,“孤岛”上一片黑暗。巡守人员手中时明时灭的手电光柱和嚓嚓的脚步声,宿舍里荧荧的烛光,使“孤岛”之夜平添了几分平静和神秘。
一日三餐,五个男人在自己搭盖的小厨房里亲自动手,主食是每月从石场职工食堂买回的米和面条,菜则是自己开垦的菜地里长的,连饮用水也可足不出门,一口手压机井里汩汩流淌的水是那样清洌、甘甜。这一切赋予“孤岛”田园牧歌般的情趣,当然也给它的主人们以生活劳作的艰辛劳苦。
由于地处偏僻,没有电,也就听不到广播,看不上电视,唯有一份《人民铁道》传来外面的信息。一个月中,有那么一两次,场领导来检查工作,和他们聊聊天,这便是“孤岛”主人们最高兴的时候了。
每年,五个男人轮流回贵州,四川、湖南探亲20天。归队那天,探亲者向伙伴们介绍自己旅途和家乡的见闻。于是,有了欢笑,有了打趣,有了家乡小调,也有了乡愁缕缕……但很快,“孤岛”又复钟表摆动般循规蹈矩:或巡逻在熟稔的建筑物前;或忙碌在菜园里,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报纸,读着家信;或登上瞭望台眺望远处酷似两只巨龟在窃窃私语的大山,还有郁郁葱葱的果园,点点人影移动的麦田。
一日,铁门外,突然围了一群去责任田里耕作的村民,好奇的目光透过铁门的栅栏,把围墙内狭长地带上的一切看了个够:四间等距却又不规则排列的大小砖瓦房;一条从铁门透向围墙顶端的小径两旁块块菜地青翠欲滴;五个中年男子在各自忙碌着……人们议论、猜测:“他们是干什么的?”“是监狱吗?”“怎么没有拿枪的?”“是仓库?”“门口怎么不挂块牌子?”……实在猜不出来,他们便带着各自的疑团渐渐散去。于是,龟山脚下又多了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关于“孤岛”和五个男人的故事。
只有那些在石碴场开山放炮的人们,在炮声隆隆的轰鸣中知道这个故事里的五个男人的名字……


第8版(副刊)
专栏:

流蜜的葡萄园
山月
赤日炎炎,我慕名来到曾被清朝皇帝乾隆誉为“天下第一州”的一个农家葡萄园。这里六分地的院落,除去三间北房占地外,处处排满了盆栽葡萄,连猪圈棚子和围墙顶上都放满了种葡萄的盆,使人仿佛走进了葡萄的“王国”。
一盆盆枝叶茂盛的盆栽葡萄,千姿百态,排列成行;一架架地栽葡萄枝条交错,自然编织成曲径幽深的翠绿色“长廊”。紫红色椭圆形的“巨峰”,粒大透明,像一串串惹人喜爱的彩球压弯了枝头;穗形美丽而红绿相兼的是“粉红太妃”,尤如贵妃醉酒,迎风含笑;绿如翡翠,白如瑞雪的“白马奶”,宛如挂玉流蜜;风味独特的“玫瑰香”,不时散发出阵阵甜气。
葡萄园的主人身强力壮,朴实大方。他高中毕业后未考上大学,但不灰心,奋发自强。他先后学过做豆腐,养蚯蚓,种蘑菇,还亲自到天津专门学习过养苍蝇,但都失败了。他说:虽榜上无名,但脚下有路。他千里迢迢又来到沈阳,急奔沈阳军区“耕天葡萄研究所”找邹常义教授。可巧,邹教授去南京开会,一等就是十多天。正当学习的关键时刻,家里来信要他回去过麦秋,他考虑到5、6月正是葡萄嫁接、开花、结果管理的关键时期,不能半途而废,结果坚持学到年底。
1985年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北京天坛公园组织了一次全国性的盆栽葡萄展览,邀请这位人称“葡萄大王”参加。他展出的“巨峰”、“粉红太妃”、“马奶”、“新玫瑰”四个品种长势和挂果赢得了观众的好评,受到了专家们的赞赏。
去年,村里又给他拨地20亩,联合开办了一个“亚天葡萄种植试验厂”。他以此为基地,培养人才,培育优良品种,实现栽培、嫁接、施肥、剪枝、打药统一管理,分户经营,普及全乡,让家家庭院葡萄成架,浓荫蔽日。


第8版(副刊)
专栏:山川风物

盘山舞剑台
金振东
天津蓟县境内的盘山,坐落在北京正东90公里的燕山南麓,处于京、津、唐三角交汇地带。盘山由远古地壳深处酸性岩浆形成的花岗岩构成,和周围石灰岩构成的群山大不一样。它峰峦秀异,水石清奇,林木繁茂,风景优美。
盘山名胜有三盘、五峰、八石、七十二庵,十三座宝塔。五峰之一的舞剑台更为有名。
舞剑台在万松寺西北面。万松寺是盘山最大的庙宇。“龙山环匝,凤水萦纡”,“青山绿水,萝月松风”。原名李靖庵或卫公庵,由于唐初名将李靖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李靖本名药师。唐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先后带兵出师边塞,击败进犯唐朝的东突厥、吐谷浑,战功卓著,封卫国公。李靖在此居住其间,曾登台舞剑。
舞剑台高三十丈,通体为花岗岩,形势险峻,有石磴可以攀登,台顶平坦。据《今古考》载:“贞观十九年,上征高丽,公以元老扈从,流览形胜。西望燕山,东眺辽海,拔剑起舞。”李靖兴之所至,高吟一曲《舞剑歌》:“陟重冈兮望四围,挈霓闪兮断虹飞,嗟嗟三军唱凯归。”云霞绚采,天风号啸,剑影凌虚,气势雄迈,豪兴飞扬,表现出一代英豪满怀壮志、威风八面的英武气概。
台以名显,名以台扬,爱国英雄,为历代游人所仰慕。明代戚继光,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霜角一声草木衰,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边酒不成醉,落日归鸦无数来。但使雕戈销杀气,何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抒发了对李靖的仰慕之情,表示即使年迈发白,也要卫戍边陲,抵御外侮。
今天,舞剑台成了游人向往的游览胜地,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第8版(副刊)
专栏:

冯白驹将军石像
冯麟煌
五指山高昂的头颅
凌云于历史长空
头颅由于超重而成为
特殊的风景
白云抚摸的魂灵创痛留痕
隐入日月隐入岩石
时间凝固遥远的回声
帽上的星依然闪烁
点燃瞳仁里的风云
群山江海呐喊着涌来
仰首这峰头颅
挺立这南天一柱
永远的缄默
使海南飘雪,每双脚成铁
烽火雕塑的岁月
告诉踏来者:
琼崖没有失血的山峰


第8版(副刊)
专栏:

“憧憬光明世界”的安特拉德
黎华
欧仁尼奥·德·安特拉德(1923),葡萄牙当代最享盛誉的诗人之一。在流派繁多的葡萄牙诗坛,安特拉德广采博纳,独树一帜,既继承了葡萄牙抒情诗的优秀传统,又从现代主义诗歌中汲取了有益的养料,特别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成为当今深受读者欢迎的一位诗坛名家。
安特拉德的诗作意蕴深邃,语言清丽,意象明晰,音韵优美,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和深沉的哲理思考。他探索宇宙万物的种种矛盾,生与死,幸福与忧伤,人世的欢乐与坎坷,现实与梦幻,美好的自然景色和苦难的人生世界,相映对照,给人以遐想和启迪。他的名篇《绿色之神》,把春喻为绿色之神,给大地带来生机,然而春不是永恒的,犹如匆匆来去的“过路之神”,最后在“短笛”的“乐曲”声中悄然隐逝。短诗《小夜曲》勾勒出一幅别开生面、充满异趣的夤夜画面:蛙鸣、水塘、朽船,加上间或熠熠闪烁的月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景情交融,令人神思。政治抒情诗《急切需要》描写了萨拉查40余年的独裁统治给葡萄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仇恨、孤独、暴虐、缄默、昏暗,这就是独裁统治下葡萄牙社会的缩影。面对严酷的现实,诗人鼓励人们冲破“阴影笼罩”的“黑色世界”,满怀憧憬和渴望那充满“欢乐”、“爱恋”和“收获”的光明世界的到来。
安特拉德在50年代成名对葡萄牙现代诗歌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创作勤勉,硕果累累,主要诗集有《手与果》、《没有钱的情侣》、《被禁止的话》、《明日再会》、《白昼的心》、《九月的大海》、《诗集:1945—1965》、《水的前夜》以及《另一条河流的记忆》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