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强调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
全党全国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把农业搞得更好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天在他们录制的《深情的黄土地》农业系列报道中,播发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8月初视察上海时的一段讲话。江泽民同志强调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党全国、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把农业搞得更好。
江泽民同志很重视农业的发展。他7月视察湖北,8月视察上海,9月视察陕西,每到一地都注意了解农业情况,研究农业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农业系列报道《深情的黄土地》采用了江泽民同志视察上海时就农业问题发表的谈话。
江泽民在谈话中指出:11亿人口吃饭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民以食为天。不仅吃饭问题,还有穿衣问题。粮食、棉花以及其他一些工业原料,都要靠农业解决。我们中国有句俗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新中国成立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取得了很大成绩,广大农民付出了艰苦努力。现在,总的说农业这个基础还比较薄弱,人均耕地很少,我国人均只有1亩多地,美国人均15亩,加拿大人均30亩。我们的亩产量以及劳动生产率都还比较低,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困难。这是我们基本的国情。要进行国情教育,就是要让全国人民了解这些情况。我们要坚持农业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发展并推广科学技术,增加农业投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耕地。关键是,全党全国,各行各业,都要重视农业,要重视发展农用工业来支持农业,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农业搞得更好。
农业系列报道《深情的黄土地》共分8集,从10月3日起,连续8天在《午间半小时》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中播出。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录音在第1集中广播。
《深情的黄土地》运用大量音响和丰富素材,热情讴歌了40年来我国农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颂扬了10年农业改革的功绩,并分析国情,同大家一起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之路。8集的题目分别是:《不解之缘》、《举世瞩目的改革10年》、《科技兴农》、《粮食奏鸣曲》、《土地的呼唤》、《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同心协力支援农业》、《希望的田野》。


第1版(要闻)
专栏:

各地认真学习江泽民讲话
普遍认为这是指导全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从理论实践结合上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全国各界引起热烈反响,许多工厂、学校、机关和街道组织座谈学习和讨论。人们普遍认为,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是指导当前全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对于团结全国人民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的更大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连日来召开会议,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中共北京市委9月29日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与会者认为,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是统一全党思想和指导今后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他们认为,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强调了要警惕和防止“和平演变”这样一个事关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既有现实的针对性,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常委们深切体会到,要防止“和平演变”,一是要加强共产党的领导;二是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是要坚持公有制;四是必须加强军队建设;五是当前一定要把清查清理工作搞到底。
中共天津市委常委、政法书记鲁学政在学习江泽民的讲话时说,这个讲话是动乱以后第一次全面阐述我们党的对内对外政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全党和全国人民亟待回答的问题。在四条基本结论中,尤其是为什么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能由别的什么党来领导这两条讲得透彻,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坚定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信心。
中共湖北省委常委9月29日收看了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后,立即进行了讨论。常委们认为,近几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把我们党好多基本理论搞乱了,把很多“传家宝”丢掉了。江泽民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总结了过去,展望了未来。这个讲话把建设与改革、内政与外交、现在和将来等一系列党内外、国内外关心的重大问题,都讲清楚了,既体现了党的理论、路线的坚定性、明确性和连续性,又有解决现实问题的鲜明针对性。湖北省委常委就如何组织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县以上领导干部学好这个讲话提出了要求。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在学习时说,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思想性、政策性、针对性很强,是全面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纲领性文件,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施政纲领。
四川省委常委决定立即用省委名义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县以上的领导干部,认真组织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学习中要做到三个“结合”,即:同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同志三次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同解决当前群众中的思想认识问题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当前要抓好的四件大事结合起来。
9月29日下午,中共广东省委、省顾委、省纪委和广东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成员,集中收看了江泽民同志讲话的电视实况转播。省委书记林若说,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等十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方针、政策,这对于提高和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搞好治理整顿工作,对于更好地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将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共广东省委当天决定,全省各部门、各单位和各级党委,都要认真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努力贯彻到当前的各项工作中去。
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干部、群众和知识分子在节日期间认真学习讲话。
北京第三棉纺厂整理车间主任刘玉秀说,听了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很受鼓舞,使我们感到社会主义有奔头,祖国有希望。京棉三厂党委书记陈曾敏说,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大家都说中国人没有精神支柱了。我看江泽民同志总结出的四个基本结论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党的领导。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陈伯海等认为,江泽民同志对两个基本点的统一问题讲得很透彻。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两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需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翁史烈教授认为,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澄清了几年来在一些重大政治方针、体制改革以及理论上的模糊认识和模糊观念。讲话还多次谈到了教育问题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问题,把教育放到了应有的位置,读后深感教育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方向明确。我们要为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工作。
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李锦坤说,江泽民在讲话中对今后工作中十个问题的论述,尤其是关于经济的几个问题,澄清了在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公有制与多种经济成分、按劳分配与社会分配不公、以农业为基础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相信按这个路子走下去,我国经济一定能够克服暂时困难,步入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湖北省计划委员会党组成员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后,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要把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统一到江泽民同志的讲话上来。他们认为,在当前,各地削弱计划经济,搞分散主义的倾向比较严重,制定计划的随意性很大,执行计划也不严肃。他们强调要加强计划的指导作用。
全国劳动模范、沈阳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希友看了江泽民总书记的国庆讲话后说,这个讲话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江泽民同志讲到已经确定试点的改革要继续进行,消除了我们对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疑虑,坚定了我们继续大胆探索、深化企业改革的信心。
在陕西省委省政府举行的国庆座谈会上,省文联、作协主席胡采说,江泽民总书记的讲话,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这说明我国40年建设中不仅取得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取得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思想和理论财富。展望未来,使我们更充满了必胜信心。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日本客人
重申发展中日友好是我外交政策重要部分
本报北京10月3日讯 记者孙毅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应邀来访的日本国策研究会访华团法眼晋作一行时说,发展中日关系是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我们的这个政策不会变。
会见时,宾主就中日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
李鹏总理说,中国十分重视同日本的关系。不久前,伊东正义先生访华,为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年我国国庆期间,来自日本的朋友很多,我们很高兴,同时我们也希望日本更多的团体和各界朋友来中国看一看,同我们一起继续把两国关系推向前进。
李鹏总理还赞扬了法眼晋作先生为发展中日关系所作的工作。他说,法眼晋作先生多次来中国访问,很熟悉中国的情况。法眼晋作先生长期在外交界工作,国策会在日本也很有名气,希望法眼晋作先生和国策会继续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出努力。
法眼晋作先生说,对日本来讲,中国是日本对外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日本才有今天的发展。
他说,伊东正义先生访华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也感到非常高兴。伊东先生在中国和日本讲的话在日本受到很大的重视和信赖。他表示,日中两国应该携起手来,谋求共同的发展。
日本国策研究会访华团是应中国外交学会的邀请于昨天抵京的。昨天晚上韩念龙会长宴请了日本客人。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美前国务卿黑格
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美国前国务卿、美国环球联合公司董事长亚历山大·黑格。
会见时,李鹏对黑格说:“你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们不会忘记尼克松、基辛格和你等老朋友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他说,尼克松等政治家对发展中美关系具有战略眼光,他们为此作出的贡献将载入中美关系的史册。
李鹏向黑格介绍了中国国内的情况。双方还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就一些国际问题以及环球联合公司同中国的经济合作交换了意见。李鹏表示,希望中美两国企业界人士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加强联系和合作。
会见后,李鹏设午宴招待黑格一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等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黑格是应中信公司的邀请前来参加中外经济合作研讨会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新的起点上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侧记
新华社记者
在京参加了表彰大会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们,在同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人民欢度了国庆之后,已从今天开始纷纷登上了回程的火车。在他们离京前,记者提出一个问题请他们回答:这次表彰大会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劳模们回答的语言不尽相同,但蕴涵的意思却是共同的: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有幸接受杨尚昆主席亲自授奖的内蒙古农民李发对记者说:“杨主席发奖时摸着我手上的老茧,一个劲儿叮咛我保重身体,还给我敬了个礼。我心中真激动啊。这几天我思前想后,觉得党和人民给了咱这么高的荣誉,可自己又没有做出什么了不起的成绩,心里就像欠了帐似的。我琢磨着,首先要把承包的420亩荒山整治好,做个问心无愧的全国劳模。”
广州市美特容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覃永城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视今天为落后,不断追求卓越。”
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们的共同心声:在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奋斗、新的追求,做出新的贡献。光荣感激发出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他们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擂鼓般的心跳和盘马挽弓的求战欲望。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什巴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献给大会两条鲜艳的红领巾,请大会转赠给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劳动模范。记者循着这条线索,采访了这两位年龄相差大半个世纪的共和国英杰——84岁的土壤学家侯光炯和16岁的杂技演员斯琴高娃。
西南农大教授侯光炯从事土壤研究工作已经61年了。他殚精竭虑创造的水田自然免耕新技术已在南方17省区推广,增产幅度达15%。说起取得的成就,老教授只是淡然一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是理所当然的。现今我老了,时间不多了,更得快马加鞭哟。”他告诉记者,回去后他仍将带领学生扎根四川农村,做到年年有新课题,月月有新步骤,天天有新任务。了解他情况的代表向记者介绍,在这次表彰大会上的一丁点时间他也不放过,还见缝插针地赶写着论文。
在鲜花盛开的天安门广场,记者采访了来自内蒙古的斯琴高娃。她很腼腆,同时也透出一种她这般年纪似乎不应有的成熟:“16岁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个光荣称号,相差太远了,这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我决不辜负党、国家、老师、同志对我的厚望。今天才是我的起点,更刻苦、更谦虚、更努力,今后的道路我应该这么走。”记者作过统计,这次参加表彰会的劳模和先进工作者,35岁以下的年轻人就有300多。新起点上新人辈出,怎不令人欣喜。
在新的起点上,劳模们争先恐后地起跑了。9月30日,在国家十几个部委和团体分别邀请劳模参加的座谈会上,代表们发言不是讲成绩、讲光荣,而是大谈理想、谈抱负,谈具体打算。在农业部,短短的40分钟内就有16位代表发了言,把座谈会开成了热闹非凡的“产品交易会”、“寻求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会”、“新项目投资洽谈会”……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积极因素,不仅体现在你们以自己的卓越成就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更重要的是你们能够在群众中起带头作用,起示范作用,起桥梁作用,能够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一起前进。”李鹏总理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深深地印在代表们的心坎。中科院三环新材料研究开发公司负责人王震西其言铮铮:“为继往开来的青年同志树立开拓、求实、团结、献身的榜样,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这样一批先进分子作表率,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预期,中国人民一定会在新的起点上迅跑,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在新的起点上奋进。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信公司举行成立十年招待会
杨尚昆宋平王震等及中外人士近千名出席 荣毅仁主持
本报北京10月3日讯 记者计泓赓、刘鲁燕报道:荣毅仁董事长今天在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10周年招待会上说:没有改革开放政策,就没有中信公司。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国40周年大会上重申了继续实行治理整顿、改革开放的方针,中信公司将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一个窗口的作用。
10年前这家只有十几人的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从事生产、技术、金融、贸易、服务等多功能、国际化的社会主义企业集团。在海内外拥有23个直属子公司(银行)、近300个投资企业。干部人数已发展到1000余人。注册资本从2亿元增加到3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超过200亿元人民币。10年来,中信公司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借鉴和采用国际上某些通行的方式,不断开拓创新,在国内外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宋平、王震、田纪云、李铁映、张劲夫、习仲勋、彭冲、陈慕华、王丙乾、邹家华等出席了招待会。参加中信公司举办的中外经济合作研讨会的中外代表、各国驻京金融界、企业界人士以及国内各有关部门、地区负责同志近千人也应邀参加。


第1版(要闻)
专栏:

一次轻松的交谈
——江泽民会见中外经济研讨会代表
本报记者 计泓赓
3日下午,江泽民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参加刚刚结束的中外经济合作研讨会全体中外代表。
会见开始时,江泽民对代表们说:“昨天李鹏总理已经和各位见面了。我完全同意他的意见。大的问题他已经谈过了。”接着,江泽民说:“让我们来创造一种气氛,尽情地交谈。今天有没有记者在场?(回答:“有”)那是否这样,会见的报道我想好了,只说这样一句话:我们是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广泛的交谈。”(会场发出笑声)
宾主交谈确实轻松愉快。外国朋友们畅谈了这次参加由中信公司举办的研讨会和在中国所见所闻的感受,并提出了若干有疑虑的问题。江泽民扼要地作了回答。
从外国朋友欣喜的脸色中,看出他们对江泽民的回答是满意的。(附图片)
江泽民会见出席中外经济研讨会代表。 新华社记者 李生南摄


第1版(要闻)
专栏:共和国与我——国庆抒怀

“红军山”情结
《贵州日报》社 刘庆鹰
我今年36岁了,是《贵州日报》记者,“耍笔杆子”的。每当回想起走笔生涯,红军山上的那一幕就重新浮现在眼前。
26年前,我在遵义市育新小学三年级读书。记得那年清明节,我穿上母亲连夜赶做的白衬衣,高兴地和同学们排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红军山红军烈士陵园扫墓。
我们列队肃立在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将军墓前,老师给我们娓娓讲述红军烈士的英勇事迹。随后举行了入队仪式,老师念一个名字,这个新队员就走到前面去。高年级同学给我们新队员一一戴上红领巾。我们将右手握成拳头举向耳根,跟着老师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当晚,小小年岁的我翻来复去睡不着,似乎对人生意义突然有了朦胧的认识,有了什么追求。看着墙上挂的《中国少年报》,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要把今天去烈士陵园扫墓并参加入队仪式的情况写出来,寄给《中国少年报》。
红军啊红军,我要做你们的好后代!那天晚上,我写呀写,终于写出了一篇500多字的扫墓记。第二天,我在信封上贴了三根小小的鸡毛,然后悄悄溜进与学校一墙之隔的邮局。就这样,我的第一篇稿子,我的鸡毛信,带着我的心,飞向北京。
自那天起,每过一天,我就用笔在本子上画一道杠,等呀等,天天盼回音,画完第24道杠的那天中午,老师转交我一封《中国少年报》编辑部寄来的信。信中说:“你的稿,虽然还达不到刊登的要求,但你积极写稿是值得表扬的……希望你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多写稿,大家一起办好《中国少年报》。”捧着这封信,我一连看了好几遍。老师向全班同学读了这封信,并表扬了我。一时间,课堂活跃了,同学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从此,我逐渐养成习惯,遇有什么新鲜事,有点什么心思,就想涂涂划划,写点什么,并经常向外投稿。
正当我习作兴趣颇浓的时候,横扫一切的“内乱”开始了。在那黑地昏天的日子里,我虽然很少投稿,却始终没忘记红军山上入队的那一幕和纪录这一幕的首次投稿,心未沉沦。
历史翻过新的一页。我通过自学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1985年初,入党不久的我同苗族记者蒙应富自告奋勇要求沿着贵州境内的红军长征路徒步采访,看看先烈们洒过鲜血的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当千家万户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我和蒙应富告别了亲人,分头踏上了黔边征途。历时半年,我和他每人走了半个省,总行程7000多公里,共采写反映黔边各族人民新风貌的稿件100多篇,报社挑选100篇作花边新闻发在一版的“黔边行”专栏里。《新闻战线》、《新闻记者》等载文对此作了介绍。
在黔边采访的那些日日夜夜,早春寒气袭人,盛夏酷热难熬。有时真坚持不住了,但只要一想到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的千辛万苦,一想到红军山上戴上红领巾的喜悦,一想到第一次投稿时“无所畏惧”的勇气,我就笑而自问:难道现在还不如儿时勇气足?于是精神又抖擞起来。当我来到云贵川交界的革命历史重地“鸡鸣三省”时,因交通不便,找不到人采访,我壮着胆子,跃入正发洪水的河里,游到对岸云南的土地上,才完成采访任务,写出《鸡鸣——三省应,人行——三省难》的通讯。后来,这篇通讯被评为1985年全国好新闻。“黔边行”专栏也获贵州省1985年好新闻特等奖。去年,我还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
欢庆建国40周年之际,翻阅着辑有我发表的3000多篇杂稿的剪贴本,我又想起了26年前红军山上那一幕。万千感慨,聚成一句话:红军啊红军,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红军山啊红军山,你永在我心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