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突破“徘徊”的当务之急
  ——从山东省部分地区看施肥养地的重要性
  张俊 孟建伟
1986年至1988年,山东省粮食总产一直在320亿公斤左右徘徊,没有大的突破。最近,我们对菏泽、济宁、泰安、枣庄等粮食主产区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很多,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农田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投入与粮食持续增长的需要不相适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山东省农田肥料和粮食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到1985年,全省亩施农家肥和化肥分别达到2000公斤和17.5公斤,粮食单产和总产分别增加64.7%和37.2%。而1986年以后,肥料投入不足和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渐突出,影响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高产田有机肥投入不足。近几年,山东各地尽管对高产田的有机肥料投入较多,但有机养份的投入普遍小于输出,不断消耗掉的有机质等养份得不到有效补偿,许多地块有机质等养份含量减少,致使大量投入的化肥利用效率逐年下降。如济宁、泰安两市的高产农田,每投入1公斤化肥,增产小麦由过去的10公斤减少到6至7公斤。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土壤肥力无法支持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中低产田化肥投入满足不了粮食大幅度增产的需要。山东省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这部分耕地土壤肥力低。据测算,中低产田每增施1公斤化肥,可增产小麦13.8公斤至15.5公斤,增产效果是高产田的两倍以上。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化肥供求矛盾突出,大部分地区中低产田化肥投入没明显增加,制约了粮食增产。在中低产田集中的菏泽地区,1985年到1988年,每亩年施化肥一直是6公斤左右,仅为全省平均量的一半,因而该地粮食单产也总在400公斤上下踏步。
投肥比例失调。 据测算,山东省农田氮、磷、钾肥最佳施用比例应为1∶0.55∶0.2,但目前施肥比例为1∶0.33∶0.08。磷、钾肥投入明显不足,磷肥尤其缺乏。结果本来就投入不足的肥料的肥效又由于投入结构不合理而得不到充分发挥,小麦、玉米两大作物施用化肥的增产效果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46%和9.4%。
山东省现有耕地1亿多亩,其中高产田2957万亩,中低产田7387万亩。从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到,要打破目前粮食徘徊局面,增加肥料投入和合理调整肥料投入结构是当务之急。据有关专家分析,在目前粮食种植品种和化肥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全省高产田有机质含量由现在的1%至1.2%,提高到1.2%至1.5%,粮食单产即可增100公斤左右,全省可增产粮食30亿公斤。中低产田在提高耕作水平、改善土壤水份和保证有机质不下降的前提下,化肥投入如果由现在的亩施12公斤增加到17公斤,粮食单产即可增75公斤左右,全省总产可增55亿公斤。高、中低产田合计全省可增产粮食85亿公斤,相当于目前粮食总产的1/4以上。
为合理加大农田肥料投入,促进粮食稳产高产,我们认为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多途径开发利用有机肥源。近年来,山东省畜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上说,还处于开发时期。目前全省可作饲料的农作物秸秆有300多亿公斤,而真正用于“过腹还田”的不足一半;全省年产棉籽饼15亿公斤,用作饲料的不足1/4;可利用的草场2000多万亩,现在只开发利用3%。如果把上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可多养400万头牛或2000万只羊,年有机肥料产量可翻一番。同时,应进一步采取鼓励措施,调动千家万户养猪的积极性。
秸秆还田,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目前全省农作物秸秆150亿公斤可用于造肥还田,但这部分肥源利用率不足30%,开发潜力很大。据济宁、枣庄连续三年试验,每亩还田秸秆200至300公斤,土壤有机质年递增0.02%至0.08%,耕作层含水量增加17.7%至48.6%,粮食平均增产10%左右。枣庄1986年至1988年累计秸秆还田248.9万亩,增产粮食8000多万公斤。
城市生活垃圾和粪便是一大肥料资源。山东省大中城市年积生活垃圾约216万吨,绝大部分直接填埋,很少利用;年积粪便约70万吨,有70%以上随下水道排走,用作肥料的仅占25%左右。这方面有很大潜力可挖。此外,还可充分利用荒山、荒坡、隙地、果园、水面等大力发展绿肥,动员群众广辟农家肥源,大积大造土杂肥,把一切可利用的有机肥源都利用起来。
加快化肥工业发展步伐,保护和调动农民增施化肥的积极性。鉴于当前化肥供求矛盾突出,生产结构失调,价格持续上涨等情况,解决化肥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大化肥生产投入,调整结构,降低成本。应在大力发展氮肥的同时,加快磷、钾肥的生产,力争在短期内将氮、磷、钾化肥的供应比例调整为1∶0.5∶0.3,以迅速扭转农田营养输入不平衡状态。在分配上,应增加对投肥增产潜力大的中低产田的供应数量。
把肥料的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纳入农业科技开发规划,作为“科技兴农”的重要内容来抓。近年来,各地对肥料特别是有机肥的科学积造、管理和施用技术研究不够,科技成果少,先进技术推广不力。一方面,大多数地方仍沿用传统的造肥、施肥方法,劳动强度大,生产和利用效率低;另一方面,一些经试验证明有重要推广价值的科学造肥、施肥新技术推广普及率很低。如经济效益较好的玉米秸秆还田和小麦高留茬肥田,由于缺乏粉碎加工、灭茬等方面的技术,各地实施手段落后,费工费事,农民很难接受。对此,要组织科研、教育、推广部门协作攻关,解决好农民造肥、用肥中的一些难题。如研制提供积造和施用肥料省工省力的机具,浓缩加工有机肥以及城市人粪尿、垃圾和畜禽场粪肥工厂化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等。还应充分发挥现有各级科技推广体系和网络的作用,加快肥料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使之大面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从饭店萧条谈起
  杨泓
国庆节前在内蒙古集宁市采访。一大早即听到乌兰察布电台广播:在9月中旬的一次会议上,集宁地区13家饭店、招待所的经理几乎异口同声地感叹道:坚决刹住吃喝风的文件下来后,他们是忧喜参半。喜的是:“这下可真把吃喝风刹住了。”忧的是:“也把饭店给刹死了。”
为了解实情,我特意到集宁一家最大的烤鸭店——塞北烤鸭店去一窥究竟。
时近中午,进得店来,几位身着笔挺紫红西服裙的姑娘迎了上来,异常热情地说:“吃饭吗?请……”我一看,布置得比较讲究的餐厅里,空无一人。我问:
“怎么不见一个客人吃饭,莫非因为是中午吗?晚上客人是否多些?”
姑娘面露尴尬之色:“好多天都是这样了。昨晚也是没有一个客人。昨天中午只有私人来这里请了两桌。”
过去这里顾客盈门,应接不暇。最忙时,餐厅不够用,连办公室也腾出来接待顾客。如今,年轻的经理愁容满面地对我说:“从8月份以来,营业额猛降。由每月七八万元降至2.4万元,9月份还要降。过去这儿主要是公家、单位宴请,零客顾不上接待。现在服务员盼顾客,就像盼亲人一样!”
我又访问了市商业局的一位负责人。原来,小小集宁市,不算摊点,大小饭店竟有463家之多。过去用公款吃喝之风盛行,家家客满,户户赚钱。现在,11家大饭店营业额普遍下降70%—80%。高档的集宁饭店,最近床位利用率只有10%。原因是会议明显减少了,用公款吃喝的少了,有时一天收入只有100—200元。全店140多名职工部分已拿不到原工资。据说,赔钱、“揭不开锅”的远不止这一家,有的只能开50%—70%工资。
生意兴隆的饭店居然出现危机,固然给饭店职工带来困难,但屡禁不止的吃喝之风刹住了,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饭店的出路何在呢?在整顿治理中,国民经济的结构在调整,商业服务业的结构自然也要调整。
凡畸形消费刺激了饭店畸形发展的地方,饭店不可避免地要关、停、并、转一批。如徐州这个铁路枢纽,近几年由于倒爷云集,床位由不到1万张猛增至2万多张。整顿治理中非法经营者受到打击,有些饭店必然是人去楼空,难以为继。这就需要酌情另谋出路。有的则需要具体分析。如有些地方的饭店是又多又不多,吃饭难问题并未很好解决。多的是高档的,少的是中低档的。一掷千金吃顿饭,何许人也?一般群众哪能吃得起!所以要使高、中、低档饭店的结构合理化。即使是高档饭店,也要放下架子,尽可能增设早点,添加大众化的饭菜,力求薄利多销,方便群众,走出困境。
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商业服务业服务生产、服务大众的宗旨,反对一味追逐利润。社会主义的商业服务业,当然要讲经济效益,但不要忘记更要讲社会效益,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综观市场,商业服务业的网点是大大增多了,但经营大商品与小商品,饮食业与修理业,其比例失衡,又随处可见。买小商品难,修理难的老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关键是一个利大一个利小,经营方向,人员流动,都往利大的奔了。所以有关主管部门要有清醒的头脑,在政策上要有所倾斜,鼓励国营、集体、个体经营者向缺门的、冷落的而又为人民生活所急需的行业发展。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保险业在西藏
  王以才
保险业正在西藏崛起。它像出现在世界屋脊上的其他新事物一样,吸引着国内外的注意。欧美、东南亚、港澳地区的40多家报刊报道了这件事。
回忆起在西藏创办保险业的历程,我内心颇不平静,感触良多。
西藏保险业起步晚,直至1986年保险业务还是零。在酝酿成立西藏保险公司过程中,有关部门曾就拉萨市的保险前途作过这样的预测:每年可收得保险费15万元,而保险公司以25人开支计算需要费用20万元,收支相抵,每年将亏损5万元左右。这个结论无异取消了西藏保险业的出身证。
我是1986年底由组织派去负责筹建西藏保险公司的。我们对西藏的保险环境作过调查,发现这里与内地一样具有发展保险的有利条件。这就是改革开放实施多年,不仅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而且人的思想也在变。他们向往现代化,乐于接受新事物,希望社会为他们提供发展经济的良好环境。今天,西藏400多个国营、集体企业焕发出从未有过的活力,但经营中也有风险;而这么多企业还没有哪一家投了财产保险。城乡众多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在蓬勃发展中也需要为之提供生产经营和人身方面的保险。1986年全区共发生交通事故464起,死伤419人,直接经济损失118万元,竟没有一人、一车得到保险公司的赔偿。在广大农牧区,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但自然灾害的袭击严重地阻碍着农牧民走向富裕道路。西藏旅游前景很好,仅1987年西藏就接待了3万名入境旅游者。但是,这里的旅游团体保险,与进出口商品一样还须由国外企业承保。西藏与香港、美国合资的拉萨饭店,曾经因为没有保险公司而外商迟迟不愿承接这项工程……保险,西藏不能没有它,这儿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在急切地等待着它配套。
然而,西藏社会与内地不同,“保险意识”在这里太难被人接受了。全区200万居民中,98%信仰佛教。时至今日,布达拉宫殿前仍然香客云集,大昭寺内外磕长头的人群昼夜不绝。从城市到农牧区,从莽莽草原到林深的山区,到处可听到嗡嗡的古刹钟声。人们虔诚地祈求神灵保佑一切。在这样的一块被宗教意识笼罩着的土地上,保险业要生根、开花,确非一件容易事。我们随乡入俗,从西藏的实际出发,宣传保险,推广保险。
1987年3月,我们争取到了当时西藏最大活佛班禅大师的大力支持。他接见了我,并把他创办的刚坚公司的全部资产率先向我们公司投了保。昌都一个藏族运输专业户,从报上看到大活佛参加保险后,当即从千里之外赶到拉萨,办理了他的汽车和人身保险。过去,我们在拉萨市内动员投保,人们将信将疑,甚至以为我们是收税的。班禅大师接见我们以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拉萨40多家企业全都投了保。
藏北是原始的笨教教区,有10多万教徒,在那里开展工作,不得到大活佛永仲嘉瓦的点头是无法接近群众的。我们便借那曲地区赛马的机会,专门拜访了永仲嘉瓦。大活佛见我们诚心诚意,且熟知当地的风俗习惯,便十分热情,让我们坐在与他一般高的宝座上,同吃牦牛肉,喝酥油茶。我们乘此机会向他宣传保险对发展畜牧生产、繁荣牧区经济的重大意义。大活佛紧紧握住我的手说:“在藏北草原上开展保险事业,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我全力支持。”这一下,我们在藏北打开了局面。
现在西藏几位有影响的大活佛家庭财产已在我们公司办了保险。有位活佛风趣地说:
“在西藏,农牧民把我当成保护神,你这个总经理为我保了险,可见你是更大的‘活佛’。”
为了适应西藏经济、社会的现状,我们在总公司支持下,推广了一套诸如降低保费率、增加赔付额等较内地更优惠的办法和措施,提高了保险的吸引力。在服务方面,我们严格遵守“忠诚服务,笃守信用”的原则,取信于民。交通厅格尔木运输公司一辆汽车肇事,公司主动派人支付了7000元赔款,保户非常感激,逢人就说保险公司服务周到,还为我们宣传保险的好处。
西藏保险公司成立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起初对这项事业所作的乐观预测是对的。1987年公司开展业务只有半年多时间,就收入保险费302万元,1988年保费收入比1987年增长50%,达到450万元。今年的保费收入预计仍比去年增长50%。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如何尽快改变滞后局面?

  本期要点
▲ 树立“大交通”的观念,适宜什么就发展什么,铁路、公路,不要争老大、老二;
  ▲ 制定并执行一系列有利于公路自我发展的政策;
▲ 利用各种形式,向人民群众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如何尽快改变滞后局面?

  交通安全教育要加强
  国家计委工业综合一司高级工程师 张鸿才
发展我国的公路交通,除广开门路、增加必要的投入外,还必须管好、养好、用好现有道路。
我国的公路交通事故一直比较严重,每年死于车祸的有好几万人,伤残十几万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给很多家庭带来痛苦和灾难,经济损失也很大。过去有关部门对交通安全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很多人不重视交通安全,这是关系全民教育素质的问题,不少国家比我们解决得好,有的国家利用各种形式、甚至把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编入教科书,从儿童开始就进行教育,他们普遍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这些东西我们应该学习,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如何尽快改变滞后局面?

  要重视高等级公路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祖荫
自建国以来,公路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公路数量少,质量低,交通事故率高,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长期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来缓解由于公路里程增长速度低于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所造成的通行能力不足问题。从1949年到1988年,我国公路里程年平均递增6.7%,而民用汽车保有量年均递增达12.3%,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比公路里程增长速度快0.84倍。如不立即采取措施,则由于通行能力不足造成的交通问题将更加严重。
二是长期以来公路混合交通现象严重。我国绝大多数公路上汽车与农用拖拉机、非机动车等慢速车辆混合行驶,平均慢速车交通量约占混合交通量的40%,汽车交通量约占60%,相当程度减少了可通行的汽车交通量,并降低了汽车速度。
三是我国人口密度大行人多,慢速车辆多,公路平交道口多,穿过村镇的路段较多,因而许多公路上对车辆运行的横向干扰大,对通行能力及车速也有不少影响。为缓解以上原因造成的交通落后状况,我国需要有相应数量的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及一、二级汽车公路)。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速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并逐步提高等外公路及低等级公路的技术条件,以便早日改变我国公路的落后状态。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如何尽快改变滞后局面?

  落实自我发展政策
  交通部工程管理司高级工程师 夏越超
目前,公路建设中的隐患和种种不适应,反映了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跛足和畸形。为解决“货不畅其流,人不便于行”,这一长期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交通问题,必须制定并切实执行一系列有利于公路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当前,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和急待“倾斜”的政策主要有:
(一)利用公路的“商品”属性,贷款(集资)修路,并允许收费还贷后继续收费,使高等级公路和大型公路桥梁、隧道的建设得以自我“滚动”发展。完善并实施这一政策,利国利民,并使公路事业能从国家投资
“无着落”的死胡同里走出来,“建”了“收”,“收”了再“建”,年复一年,“滚动”发展,不愁我国公路不发展。
(二)以目前养路费征收标准最高的省份为限,允许低的省份向高的“看齐”,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这样做,一来可以增加收入,弥补公路养护与修建资金的不足;二来可以减少或避免因各地养路费征收费率费额高低不一带来的纠纷。
(三)适当调整参加运营的拖拉机的养路费征收标准,使县乡公路的修建、养护有一个稳定的财源。目前对拖拉机缴纳养路费“优惠”过多,有的一个吨位取费只相当于汽车养路费的1/4。这是明显不合理的。如能把拖拉机养路费征收标准调整到与汽车一致或相近,这对于稳定地增加量大面广的县乡公路的财源是十分有利的。
(四)变通“民工建勤”政策。可对公路沿线15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工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一视同仁,每车每人每年尽两三个车日、工日的义务,也可收代金(即“以金代劳”)。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如何尽快改变滞后局面?

  搞好公路大包干
  河南省交通厅厅长 曾锦城
公路运输是我省运输的主力军,要发展经济,交通必需先行,如果按“量入为出”的办法去建设不但先行不了,而将愈来愈落后。公路要“按需发展,量出求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想方设法寻找公路建设的资金,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
从1988年开始,为扭转我省公路落后的面貌,全省实行公路建设养护大包干,通过大包干求得一个资金来源、计划管理、资金使用相对稳定的政策,通过包干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加快公路的建设。在大包干中我们把企业很多好办法引入公路部门,把原来像民工建勤,群众修路,紧紧依靠各级政府等好经验进一步发挥。两年大包干取得了很大成绩,完成了开封黄河公路大桥(4475米)、淮河大桥
(1200米)、卫共大桥(1500米),完成66公里一级公路和1100公里二级公路,使公路平均车速提高5—10公里,公路状况向前迈了一大步。但是从去年开始,物价、工程材料价格上涨,今年国家对养路费政策部分调整,即征收公路占用耕地税和征收10%预算调节基金。这项政策的调整,使我省公路大包干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继续包下去,资金无保障。中止大包干又将使公路建设走回头路。
我们希望,国家对公路建设实行倾斜政策,在改革中完善、改进公路大包干。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如何尽快改变滞后局面?

  要有“大交通”观念
  国家计委工业一司副司长 李端绅
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要树立大交通的观念,也就是综合运输体系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现在都解决了。特别是在铁路和公路这两个部门,对怎样发展综合交通,认识还不很一致。铁路部门强调以铁路为主。公路部门认为,老铁是老大,我们公路和水运也要发展。我们是搞综合交通运输,要协调发展,不是谁老大、老二的问题,每一种行业,都应该有一定的位置。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还是要坚持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路则路的方针,各种交通工具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现在的交通运输都很薄弱,都要发展,不存在限制谁的问题。
要使交通运输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家必须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
计委前几年搞能源交通基金的设想是好的,但是由于国家财政紧缺,把能源交通基金作为财政补充。现在大家对此反应强烈,说能源交通部门这么薄弱,为什么收了我们的钱,反而不用于搞能源交通。
另外,在税收方面,大家对土地占用税,也是意见比较大。但是从农业口来看,这是农业基本建设资金的一个主要来源。你也免,我也免,免到最后就没有东西了。要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计委在具体研究交通运输如何发展上,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意见。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如何尽快改变滞后局面?

  正确对待公路交通
  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高级工程师 刘以成
如何发展公路汽车运输,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已经议论多年,有些也已纳入国家的技术政策,但迄今未能彻底解决。对此,个人认为首先必须改变过去对公路交通的一些不正确看法和做法。
一、统一思想。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计划中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重工业轻交通的错误观念,因而导致先行官不能先行。尤其公路汽车运输一直被认为只起短途集散作用,属于地方交通,在国家计划中排不上队,从而在投资、物资供应、税收政策等方面不能享受与兄弟部门同等的待遇,更得不到进一步的优惠。一些人甚至片面地认为公路交通的现代化似乎只是为了小汽车高消费享受的一种奢侈品。对公路运输的发展问题,已经争论了近20年,这种无休止的争论,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汽车工业及汽车运输业的发展,并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在是我们统一思想,痛下决心调整交通与其他行业的比例,调整运输本身的结构的时候了。否则将继续贻误战机,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认真贯彻投资倾斜的政策。多年来,国家多次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运输结构,但是国家的投资比例结构却不调整,所谓“老线不能动”。因此等于没有调整,公路建设投资仍是连户头也没有。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从其他途径筹集一些资金,但非基建投资,一切物资、设备等渠道却不通,仍是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国家不但不给钱相反地还在这些筹集的资金中倒征收“一税两基金”。希望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在最近讲话中提出的宁肯欠债,也要加强基础工业的投资等指示精神,痛下决心,加大整个交通运输投资的比例,把公路建设列入户头。
三、在物资供应与税收政策等方面对公路建设和汽车运输实行更多的优惠政策。目前由于公路交通没有国家投资户头,采取其他渠道集资,因而享受不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公路交通涉及到千家万户,其社会效益远大于本身的经济效益,希望国家决策部门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加快现代化公路建设。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青海钾肥厂是我国第一个大型钾盐生产企业,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全厂拥有固定资产4.48亿元,一期工程投产后,年产值可达7000万元以上,现在每年可提供氯化钾5万吨,水氯镁石10万吨。图为该厂的主生产车间。 韩悟平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