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日本的海洋开发
  张友新
日本是个岛国,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但四面环海,所以,日本将海洋开发作为经济战略目标之一。
起步晚 发展快
虽然日本的渔业、造船业和近海石油、天然气工业早有所发展,但对海洋的大力开发和利用始于80年代初。1979年,日本提出了《海洋开发在21世纪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90年代海洋开发的目标》,制定了《推进开发海洋科学技术计划》,组成了“官民合作”型开发体制:以通产省和科学技术厅为主,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高等院校积极参加,一些大企业给予支持和配合。从此,日本的海洋开发工作走上了轨道。
目前,海洋开发产业已成为新兴工业。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日本青函隧道已于1988年正式通车,使本州与北海道的交通变得迅速、畅通和安全,对矿山、造船、钢铁等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在海上填土建造的关西国际机场造地面积511公顷,被称为“世界奇观”,目前正在加紧施工,预定于1993年竣工。连接本州和四国的濑户内海大桥是一个巨大的海洋工程,已于去年4月通车。水产厅制定的1978—1988年“海洋牧场”10年规划,重点发展“栽培渔业”,自在大分县佐伯湾建成日本第一个海洋牧场后,日本已在近海100多个区域设置人工鱼礁7000万亩,海洋牧场已进入实用化阶段。日本海洋开发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日本政府把海洋科学技术、原子能和宇宙空间技术并列为当代“三大尖端技术”。1987年日本政府科技政策大纲明确规定:“海洋开发”是一个促进尖端和重要科学技术的领域,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在海洋科研方面,日本积极开发新一代观测技术,主要研究两大项目:大规模海洋观测技术和海洋预测技术。如正在建造的6500米潜水调查船采用了一系列高技术,船外的机械手像人的胳膊一样灵活,能从深海里完整无损地拿起一个生鸡蛋。
在海洋工程方面,日本高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建设濑户大桥首先要在海中设置巨大的钢制沉箱。在海底构筑基础,必须在海底“开山劈岭”。为此日本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如具有新结构的水中挖岩机、超声波引爆法、电磁制导引爆法,还有能够在深水处维持一个月性能不变的炸药和雷管等。日本的水中爆破技术具有世界最先进的水平。海底挖掘机能准确收集深水数据,一面确认平整面精度,一面作业。青函隧道创造的防止坑道漏水等先进技术,今天已应用于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工程。
面向未来
最近,日本海洋开发建设协会通过分析今后的技术革新和下世纪中叶的社会需求,提出了下世纪海洋开发9项大型建设项目,总投资39.08万亿日元。这些项目可行性高、经济效益大,为世人所关注:
海上人工岛,在离岸约5公里、水深50米处填海,建造约700公顷的人工岛,这个岛将成为一个综合性城市;
海上航空港城市,在离岸约40公里、水深300米的洋面上,建设长5000米、宽1900米、面积950公顷(几乎同成田机场一样大)的机场式城市,建筑材料以浮水构造物为主,钢材用量3.9亿吨;
海中隧道,在设于海底的钢架上安装椭圆形钢壳钢筋混凝土管道,作为海中隧道,其建设成本既低于深入海底的海底隧道,又小于海上桥梁。此外,还有海洋牧场、海上货运机场、海上疗养所、海底粮食储备基地、海洋能源开发和横穿半岛运河等项目。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太阳能自行车问世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最近,一种新颖太阳能自行车在联邦德国问世。
这种自行车时速可达45公里。在这种自行车后架上的太阳能组件能供给马达能量,使其转变成电。这种电能可以补充骑车人转动脚蹬时需要的能量,从而使自行车加速。当太阳隐藏在云层后面时,内装电池的电能可供骑车人骑3小时而不必蹬自行车。
(文英)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科学与健康

  午睡能提高工作效率
据西德《星期日世界报》报道,人在下午发困是由人体生物钟决定的。午间小睡可提高工作效率。世界睡眠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只从事夜间睡眠的研究,一九八六年关于生物节奏的研究报告才第一次明确了白天睡眠所具有的生物意义。西德的科学家曾作过试验,他们让志愿者在地堡里度过三天三夜,不做任何事情,既不阅读,也不写东西,甚至连音乐也不听,一旦想睡,就让他们睡。这一试验表明,夜里睡眠之后,白天又出现几个阶段的睡意,大约每四小时发困一次。困倦在中午最为明显,而在九点和十七点却不怎么厉害。最困的时间是在夜里睡眠一半时间后十二小时出现。从午夜睡到早晨六点的人,到十五点时就有一种睡眠的生物需要。许多调查表明,午睡具有积极作用,午睡后,人的注意力、决断力和效率都会提高,而且情绪也会更好。研究结果还表明,经常睡三十分钟午觉甚至可以减少心肌梗塞的危险。  (新)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科学与健康

  镁可防治循环系统病
微量元素镁不仅在治疗心肌梗塞方面,而且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不齐等症,都具有很好的疗效。镁可以稳定神经和肌肉细胞,保护心脏肌肉细胞在缺氧情况下免受损害,可以改善对心脏的养分供应。镁还可以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含量,可以减轻持续紧张对机体的影响。而组织内缺镁则会导致心律紊乱、高血压、心脏血液注入障碍、烦躁、头痛和腓肠肌痉挛等。持续紧张、嗜酒、减肥、偏食于高蛋白食物、怀孕、肾病会造成组织内缺镁。在此情况下,必须多吃含镁量高的食物,如可可、燕麦、豆角、大豆、花生、鱼、杏仁等。  (辛)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科学与健康

  “扑热息痛”损伤肾脏
维也纳第一医科大学医院一位教授最近指出,目前作为镇痛药用的扑热息痛对人体肾脏的损伤不亚于被淘汰的止痛药非那西汀。他估计,约百分之二十的肾功能严重衰竭症应归咎于长期大量服用镇痛药。 (华)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科学与健康

  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
人们大都有这样的体验:有时莫名其妙地感到情绪低沉;天气闷热时,易于急躁;雷雨天时,易患周期性偏头痛症。过去,这些现象常被看作是个人的特异体质的表现。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体的任何一种生理机能,几乎都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据介绍,热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例如,气温下降时,血管扩张,关节的活动机能减弱,神经末梢传感细胞迟钝,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加速,以帮助机体分解脂肪来产生所需热量;而机体中,在对付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镁和伽马球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大多数人对气候的持续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危及人体健康的是突然而无规律的变化。例如,在冷热峰活动期间,幻肢痛、急性阑尾炎、肾绞痛和胆囊绞痛等病例是平时的两倍。心脏病发作约有百分之八十七发生在出现较大的大气扰动和冷热峰较活跃时。哮喘病的发作与冷热峰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此期间,还可看到在校小学生往往坐立不安,精神病患者出现骚动状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出现大气电磁紊乱期间,发生的交通和工伤事故比平时高出百分之二十五。
目前,人们对气候突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还无能为力。但具有启迪意义的是,西德电台每天为医护人员播发“生理监测”节目,提醒他们注意,由于天气变化,高血压病患者和哮喘病患者人数可能增加,应做好必要的医药和护理准备。   于夫 伯臣 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科学与健康

  意大利的大豆制品
  本报记者 罗晋标
在意大利北方名城维罗纳最近举办的“欧洲食品博览会”上,一处新鲜的大豆制品展台引人注目,人们好奇地在这里品尝西式“豆奶”、“豆酸奶”、“豆奶酪”……
西方人习惯吃奶制品,而对大豆制品比较陌生,他们把大豆制品同奶制品相联系,称豆浆为“豆奶”,豆腐为“豆奶酪”。
在“博览会”上,意大利米兰“大豆药用公司”的技术员斯泰法尼娅·米里亚瓦卡博士告诉记者,该公司6年前开始研究大豆制食品,现在已经研制成功并投产近50种以大豆为基本原料的食品,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粉末状袋装豆制品,如豆面粉、豆咖啡粉等;另一类是冷冻食品,其中有豆腐8种、豆酸奶8种、豆浆6种、豆制冰淇淋多种。上述品种已从去年起开始陆续投放意大利市场。
不久前在米兰市召开了有关大豆制品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认为,多食用大豆制品,减少食用肉类、黄油、奶制品,可以使人的胆固醇含量降低,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有关专家估计,如果通过食用豆制品使意大利人目前的平均胆固醇含量211毫克/公升降低到200毫克/公升,那么每年将可挽救约1万人的生命。但意大利人喜欢吃肉和奶制品者为多,要推广大豆制食品,并非易事。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资源保护

  家庭林场——芬兰林业的主力
  本报记者 顾耀铭
芬兰丰富的森林资源早已著称于世,我们很想知道它在森林经营方面的独到之处。在营林协会负责人卡尔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赫尔辛基西北部约160公里处的一个家庭林场。卡尔说:“芬兰共有35万个家庭林场,占全国森林面积的2/3。芬兰木材工业的原料80%来自家庭林场。”
林场主马尔姆斯隆自我介绍,他的祖先早年从瑞典来到这里,他是这里的第十七代林场主。这个林场规模不小,230公顷的森林,还有52公顷的农田和122公顷待开发的荒山。此外,林场还养了400多头猪。大部分活计由林场主老两口和儿子承担,到伐树和农忙季节再雇佣一些劳力。
主人驾车带我们进山参观。这里生长的大多是参天的欧洲赤松、伞状的云杉,还有一些桦树和杨树。主人介绍说,林场年平均采伐量是每公顷5.7立方米,每年出售的圆木可达8万多马克。当谈到林场管理时,他指着树林说:“这些树虽然是属于我的,但是我不能随意采伐,必须向营林协会申请得到批准。”
芬兰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机构,指导家庭林场的活动,以便科学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全国有19个地区林业会和377个营林协会组织。每个营林协会由900个左右的家庭林场组成,活动资金大部分来自各林场,领导成员由会员选举产生。卡尔就是这个农场所属营林协会的负责人。他在大学受过林业教育,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谈到,营林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为林场提供从育苗、营林、伐木到治理虫害和防火等技术指导,改善经营管理,使林场能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益。主人给我们看一张图表,这是营林协会的技术员为他制定的采伐计划,何时、何地、采伐量多少一目了然。根据芬兰森林法,要求林场严格掌握采伐量。技术员经过科学计算出来的允许采伐量都低于森林生长量。为了保持一定数量的后备资源,实际采伐量又低于允许采伐量。家庭林场每年的采伐计划由技术员制定后,必须经过地区林业会审核批准。在制定采伐计划的同时,技术员还制定再植计划。林场在采伐和再植树木时,要接受技术员的监督和指导。如果林场主不执行计划,要受到法律的处罚。事实上,绝大多数林场都能严格地执行计划。
我们参观了林场3公顷苗圃地,绿嫩的松树苗长势很好。主人介绍,这些树种都是国家免费提供的优良品种。营林协会指导他们进行人工植苗造林和直播造林,使树林不断得到更新。这个林场在40多年内共种植了近50万棵树。
马尔姆斯隆谈到,营林协会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林地的生产效益,还推广农业经营的方法,实行定期间伐,给树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林场自从采用这种科学的营林方法后,林木生长量明显增长。营林协会的技术员还指导林场防治松叶蜂,建立预防森林火灾的各种措施。在冬闲时,营林协会应林场主的要求同附近的农学院联合举办技术培训班,此外不定期地组织讲座、展览会、经验交流会等,使林场主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营林协会还负责替林场主出面同木材公司洽谈销售,使林场的利益得到保障。
芬兰政府每年要给家庭林场提供经济资助,其中一部分是通过营林协会免费赠送,另一部分是向林场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促使林场主增加林业投资。马尔姆斯隆告诉我们,他向国家银行共贷款65万马克,在12年内还清,利息很低。国家在向私人林场征收林产税时,如林场管理得好,产材量有明显的增长,可以减税,甚至免税,以此调动林场主的积极性。
参观马尔姆斯隆的林场,使我们看到,适宜的气候固然是芬兰森林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然而,依靠科学的管理是芬兰森林蓄积量和生长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英国肯特郡特恩温室的工人在自控电车上管理西红柿。西红柿架之间铺设的管道既是自控作业电车道,又是水管,方便管理。新华社记者 陆运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