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发展化工 强国富民
  我国化学工业在旧中国遗留下的废墟上艰难起步,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曲华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化学工业的发展。我国最早的大连化学工业公司(前身大连化学厂),就有周恩来、朱德、宋庆龄、邓小平、陈云、林伯渠、邓颖超等15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去视察。在一些重要的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发展化工的正确方针、路线和政策,使化学工业沿着健康方向发展。40年来,国家对化工投资达1000多亿元,为化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建国40周年前夕,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化学工业题词:“发展化工强国富民”;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也欣然命笔:“发展化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在废墟上艰难起步
新中国的化学工业,是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废墟上艰难起步的。
本来,我国的化工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四大发明中,造纸、火药就是运用了化学的方法。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反映了我国汉代制作和使用染料、生漆已有较高水平。由于长期封建制度的束缚,加上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十分缓慢。直到20世纪初,只有范旭东等爱国志士创办的天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和吴蕴初办的上海天源电化厂等少数手工作坊式的企业,而且仅能生产几个基础化工品种,以及一些低档油漆、橡胶制品、低级硫化染料、咳嗽糖浆、眼药水之类,原料还依赖进口。
新中国的建立,为化学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建国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仍拿出很大精力恢复化学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化学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发展化学肥料,相应发展酸、碱、染料工业,加强化学工业与炼焦、石油、有色金属工业的配合。”重点建设新的化学工业基地,形成吉林、兰州、太原三个化工联合企业的雏形。
1955年以后,国家明确强调,化学工业关系着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大家都要重视和支持。
当时的副总理陈云对发展氮肥工业作了调查研究,并对建设规模、材料供应、设备定点制造和成套供应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安排。在此基础上建设了一批当时称为“大化肥”,现在称为“中化肥”的化肥骨干企业。化工部门的领导者和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了实现党中央关于工业支援农业的重大决策,创造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小氮肥生产工艺和化肥品种,奠定了小化肥工业发展的基础。我国化学工业出现了一派新的生机。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条件。毛主席、周恩来亲自决策,先后引进了13套以天然气和轻油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装置和2套大型乙烯装置,确立了发展我国化学工业煤油气并举的原料路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化学工业进入一个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历史阶段。化工部门坚决地调整投资方向和产品结构,关停了一批消耗高、效益差的小化肥、小化工企业,重点发展了复合肥料、基本化工原料、精细化工、石油化工,适当加快了有机原料、橡胶制品、新兴材料的发展,增加了对科研教育的投资比重,使化学工业的布局、产品结构、经济效益都有新的提高。“七五”计划实施以来,在对企业进行较大规模改造、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大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相继建成和投产一批大型化学矿山、大型化肥装置和石油化工装置,使生产技术水平有新的提高,化学工业的实力大大增强。
  令人瞩目的变化
经过40年的建设和发展,化学工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大中小企业相结合、布局大体合理、门类比较齐全的化学工业体系。
目前,化工系统县以上国营化工企业6000多个,职工达320多万人,形成了包括化学矿山、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基本无机化工原料、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化学染料、化学涂料、信息用化学品、橡胶制品等23个行业,能生产化工产品品种和规格3.7万多个。
40年,我国化学工业以平均18.2%(不含石油化工、医药,下同)速度向前迈进。1949年我国化工总产值仅为1.77亿元,到1988年已达到686亿元,实现利税总额达1847亿元,相当同期投资的2.2倍。主要化工产品产量也以成十、成百、成千倍的增长。
如化肥,建国前只有0.57万吨,1988年达到1726.8万吨;硫酸从4万吨发展到1111万吨;纯碱从8.8万吨发展到261.9万吨;烧碱从1.5万吨发展到297.8万吨;轮胎从3万条发展到近3000万条。有一些化工产品的产量已名列世界的前茅。如电石产量居世界第一;合成氨、染料产量居世界第二;化肥、硫酸、农药、纯碱产量居世界第三;磷矿、硫铁矿产量分别达到1821万吨和1116万吨,均居世界第四。
40年中,化工系统每年约有几百甚至上千个新产品投入生产。化肥,原来只有一个“肥田粉”(硫铵),现在增加有几十个品种,农业需用品种基本齐全,高浓度、复合肥料的比重不断增大。感光材料建国前全部依靠进口,现在品种达200多个。1988年以“乐凯”、“申光”、“华光”为代表的国产彩色胶卷产量已达1000万卷以上。起步较晚的磁性记录材料也发展起来,磁带年产量达70多亿米。
  大型企业贡献巨大
到1987年底,化工系统有特大型企业5个,大型企业145个,中型企业489个。这些大型骨干化工企业不仅为国家提供大量的产品和积累,而且还为化学工业发展提供了技术、经验和人才。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是我国建设起来的第一个化工生产基地,现有10万职工,20多亿元资产,110套装置,1988年完成产值27.2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产品销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并能出口成套技术。大连化学工业公司是以生产无机化工原料和化肥为主的大型化工企业,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纯碱生产厂,建国以来累计为国家提供纯碱1635万吨,占全国纯碱同期总产量的一半,共向国家上交利税29.8亿元,相当于国家投资总额3.9倍,并为全国各级化工部门企业和事业单位输送了14000多名干部和技术人员。
化工系统还注意抓紧人的工作,培养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化学工业的特点: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在这样的条件生产,要求职工有较高的政治觉悟,严格的劳动纪律和一定的技术水平。化工系统的大企业普遍提倡四种精神:苦干实干、不怕困难的艰苦创业精神;一丝不苟、坚持不懈从严治厂的精神;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不断进取精神;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积极奉献精神,取得了好的效果。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化工企业在全行业开展了创建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和“六好”企业的活动(简称“三创”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既改善了企业管理,又提高了人的素质。
国民经济在飞速发展,化学工业服务面广,配套性强,按照“发展化工,强国富民”的要求,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不负众望
  ——记大连市人民物价监察队
  刘清敏
在大连的城乡市场,活跃着一支新型物价检查队伍——人民物价监察队。去年夏天,李鹏总理在大连听了市政府领导汇报后说:“这种管理物价的组织形式很好。”如今,这支物价监察队已发现并处理1646起违纪案件,深受城乡居民的欢迎。
1988年的春天,刚刚经历了一场“秋菜风波”的大连人民,对物价上涨意见纷纷:“1斤香菜卖到18元,象话吗?”“国营商场卖排骨1.8元1斤,小贩全包了,拿到门口就卖2.5元。难道这就是物价改革?”一个个问号飞进了市政府。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进行价格改革,管理应该成倍加强,可是市物价局在编的检查员,城乡加在一起不到200人。除去办公室、后勤人员,再除去从事国家、省、市部署的专业大检查人员,真正检查人民生活必需品市场的人员寥寥无几。
“必须从稳定社会的高度,把物价管理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长魏富海在办公会议上反复强调。1988年7月8日,一支由政府职能部门与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离休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和记者相结合的人民物价监察队诞生了。主管财经工作的常务副市长宫明程任队长。
200名人民物价监察队员一上阵,就把检查的重点对准了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到7天,全市300多个副食品门市被反复检查了两遍以上。
一位顾客买了500克猪肉刚要往包里装,两名监察队员出示证件,“同志,请把肉给我们复一下秤。”一称,少200克。门市部主任和营业员被罚款。
逢年过节,商店的肉案子上出现了“丹顶鹤”,监察队员从案子底下提出一袋袋、一包包装好的瘦肉。“怎么管物价的还检查这个?”毫无提防的营业员们目瞪口呆。“这下可好了!人民物价监察队就像游击队一样,不知什么时候就出现在你面前,看谁还敢短斤缺两,乱涨价!”人民群众高兴地拍手称快。
医药费严重超支是全国性的问题,企业叫苦不迭,群众怨声载道。监察队决定捅它一下。在一个半月时间里,他们对全市256家国营、集体、联合体等医疗单位的收费情况一一进行了全面大检查。究竟跑了多少路,调查了多少人,查了多少万张原始单据,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检查的结果是:仅从去年1月至10月,大连市一些医院和医药批发部门以高于商店25%的价格推销非药品竟达450万元以上。其中蜂蜜30万瓶,变色眼镜6000余副,各种酒60多万瓶,还有樟木箱、电子石英钟、项链、服装、皮鞋、食品和人参蜂王浆、口服蜂乳等30多种营养滋补品。
人民物价监察队会同市物价局举办了一次公开展览,引起社会强烈震动。外地一位领导同志参观后说:“我们也感到医药费严重超支有问题,可是查不出来。大连人民物价监察队真了不起!”
物价检查,给人的印象就是对违价者罚款,有人不以为然:“今天罚我50,明天我能赚回100。”屡查屡犯,屡教不改。
人民物价监察队开出了治疗这种“癌”症的良“药”。
一家副食品商店多次违价,群众意见很大。去年监察队又发现他们将每500克2.4元的带皮冻肉提到2.5元出售,决定对其罚款的同时贴通报批评。白纸黑字把违价事实、商店主任和售货员的名字及查处结果贴在了生肉橱窗内,一连7天,走到这里的顾客看了《通报》,转身就走。商店主任服了:我们不怕罚款,就怕贴通报。
让违价者痛还不是目的,人民物价监察队始终把着眼点放在杜绝乱涨价和经营不正之风上。一年来,除了日常市场检查外,他们先后集中力量打了10个战役,对肉食、蔬菜、日用工业品、冷饮糕点、烟酒、医疗收费、粮店熟食加工,农用生产资料、教育收费、服装鞋帽等进行专门检查。每个战役结束后,都同有关单位制定整改方案。现在,在大连经常可到的分部位销售肉点、大中商店的电子秤、出租汽车车体上的租价……都是市政府采纳他们的建议实行的。
人民物价监察队架起了一座联系政府和人民的桥梁,进一步加深了人民与政府的相互信任、理解。
今年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魏富海市长一大早就赶到人民物价监察队拜年。他紧紧握着队员们的手,连声说:“谢谢你们!我代表市政府感谢你们!代表全市人民感谢你们!你们没有辜负全市人民的期望!”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也谈市场的冷热
  锦力
近一个时期,各地市场由热趋冷,相继出现了某些产品销售疲软的现象。对此,许多人做出这样的分析:这是治理整顿见了成效,流通领域的状况开始有所改善的结果,市场虽然看似疲软,实趋稳定。
笔者同意这种分析和基本估价。在这个前提下,还想就这中间值得注意和担忧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首先,相当一些企业目前为资金短缺、原材料供应紧张所困扰。企业产品卖不出去,库存加大,必然进一步加剧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企业资金不能循环,无钱购买原材料,有可能影响明年的生产安排。不久前,在太原市举行的1989年秋季全国生产资料交易会上,出现生产资料滞销的新情况,加深了人们这方面的忧虑。
产品滞销或削价处理,还会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使亏损面增大。据调查,全国轻工系统21种主要商品中有10种产量下降,8月份工业利润率下降。亏损企业增多,如果用财政补贴维持其生存,补贴数额将增大,特别在明年还债高峰来临之时,有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增大。
还有一些同志对几年来我国首次出现了买方市场持过分乐观的态度,其实还应作具体分析。今年市场所出现的“供过于求”的现象,是有其特殊原因和背景的。一是去年的抢购风潮诱使群众纷纷提款挤兑,把今年的一部分购买力提前在去年实现了。二是银行实行的保值储蓄必须存够三年才能取兑。这样又把今年部分购买力推迟了。但是,从总体上看社会总需求严重大于总供给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据预测,今年年底,我国居民社会结余购买力有可能达6000亿元,可见供求缺口之大。如果只根据目前这种特殊情况作出压缩生产反应,那么明后两年,保值储蓄期限一到,就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抢购风潮。所以,对于目前的市场形势,我们决不能盲目乐观,掉以轻心,而需要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许多人都谈到,目前的市场疲软状况,正是提供了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好时机。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搞好调整结构的同时,我们还要正确地引导居民消费。鉴于今年市场的特殊情况,是否可以从两方面做工作。一是工商企业最好能在分期付款方面多动脑筋,想些办法把积存的产品先预售出去。二是银行方面也积极配合,特别是保值储蓄的取兑是否可以再灵活些。
当然更重要的是企业要加强管理,挖掘潜力,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自行车企业出路何在
  景曦 林希山 王孟彦
今年上半年我国自行车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滞销形势,商业和工业积压总库存量已高达1300多万辆。而且,目前库存量仍在继续上升。不少自行车厂陷入困境。
上半年,全国共生产自行车1900多万辆,竟积压了这么多。是自行车市场饱和了吗?据估算,目前,全国自行车拥有量约为2.4亿辆,但各地差异又很大。比如,浙江省每百人拥有自行车84辆,而甘肃省每百人只有10辆。农村自行车拥有量又大大低于城市。偏远地区、农村自行车市场潜力很大。而且,原有的自行车也陆续需要更新。我国是一个拥有8亿多农民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条件和道路条件都比较落后,自行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人们的主要的代步交通工具。可以说目前自行车市场尚不饱和。每年需要更新的自行车和新增的需要量,预测近几年每年需要量为3500万辆。
既然不是饱和,今年自行车市场为什么会出现明显的滑坡呢?据分析,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去年的抢购风,使一部分消费者提前购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年的销量;第二,治理整顿,市场稳定,银行实行保值储蓄,消费者由存物转向存钱;第三,自行车质量下降,价格高,款式陈旧,消费者不愿购买。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自行车外观粗糙,爆漆开焊,很难称心。
目前,全国有轻工部生产许可证的自行车生产厂家8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5000多万辆,自行车已转入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中,自行车企业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今年自行车积压的一个特点是名牌车高于非名牌车。消费者反映,名牌车价格高,平均每辆高于非名牌车80至100元左右,而使用材料和产品质量都差不多,一些名牌车联营厂点多,质量下降,花那么多钱买个牌子不合算。这更说明,自行车生产厂家应该切实把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放在首位。
开发国际市场,是自行车企业的一条出路。近几年我国自行车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出口比例还只占自行车总产量的5%,远远落后于台湾和南朝鲜。主要问题是产品款式陈旧,档次较低,质量不稳定,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看来增加花色品种、提高质量是自行车内销和出口都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自行车才能有市场。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面对“实惠”的考验
  尹艺超 孙林经
在一些不法商贩企图用各种手段套购肥、油、药而发不义之财的严峻挑战面前,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干部职工,以模范的行动筑起了一道道防线,抵制住不正之风的侵蚀和金钱的诱惑。
莱州市粮田面积达140多万亩,国家计划内调拨的标准肥和农药、农用地膜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因而一些不法商贩将生资公司视为自己的“财源”,想方设法企图打通“财路”。今年4月份,一自称采购员的外地人,找到莱州市生资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孙显义,提出愿以每吨高出原价200元的价格,买一部分尿素。说着,这人从手提包里拿出两床毛毯、二瓶茅台酒和二条云烟,说是“小意思”,并劝老孙:“你是公司的一把手,这件事只要你点个头说句话就成,事后绝不亏待你。”老孙瞪了那人一眼:“我这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损害党的威信,坑害农民的事,你给的好处再多,我也不干!”那人自知碰到“对头”,只好悻悻而去。后来,又有人上门暗示,只要卖给他们化肥,就给公司领导“回扣”,给职工解决点“福利”。
在金钱和物质的诱惑面前,莱州市生资公司领导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们在全公司开展了以反对“一切向钱看”为重点的思想教育活动,在全公司筑起了防腐堤坝,有效地增强了干部职工抵制不正之风侵蚀的能力。为满足当地果农急需,今年5月,该公司以每吨2.47万元的价格在青岛农药厂购买了3吨“久效磷”农药,刚出厂门,几个“药贩子”当即以每吨4.5万元的价格要求他们转卖。可这个公司的采购员没有动心,硬是一两也没卖。
今年以来,化肥每百元销货额的经营管理费由3年前的1.8元上升为3.52元,在国家化肥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每经销1吨化肥亏损28.68元。一些商贩主动提出,只要将化肥转给他们,企业的亏损部分全由他们承担。对这些“好心人”,这个公司婉言谢绝:“公司的负担绝不能转嫁到农民身上,党和国家给农民的好处谁也甭想赚了去。”不管是国家拨来的,还是自己外采的,他们都按规定价格全部送到农民手中。
为避免农民吃亏上当,这个公司还切实加强对计划外农业生产资料采购的管理,明确规定: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厂家必须是国家定点厂,产品质量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供给农民的农药、化肥等必须在有效期内。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东北虎出山
  鄂华 陈景河
1984年,长白山脉的各大林业局相继建成,作为“开路先锋”的吉林省林业工程公司无活可干。眼看就要“黄摊”了。
“黄”得起吗?1000多知青待业,近千名女工赋闲,1000多离退休人员要养活,近千户人家无住房……怎么办?这个分布于长白山林区的庞大施工企业,曾为开发深山老林作出巨大贡献。现今“大功告成”,光靠林业上的那点活,已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
“老宋,这几千号人就交给你啦!重整旗鼓也好,到社会上打食也行,你只要想办法替国家养活这些人就中!”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公司经理宋学贤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像只出山虎,带领他的企业以威猛之势,杀向广阔的社会市场。
“林建公司算什么,土里土气的,在林子里架个便桥,修条便道而已。”林建公司刚刚出山时,社会上并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这家公司就像饿虎觅食。人家挑剩的“骨头”,他啃;人家看不上眼的“鸡头鸭脚”,他吃。
图珲公路上有座密江大桥,由于江水水质差,不能搅拌混凝土,加上这是一座斜交桥,桥面和桥墩的安装难度大,没人肯接这个活。宋学贤认为,越是别人不愿干的工程,我们干了,才有说服力。他亲自到现场,主持研究施工方案,派出最得力的工程师负责施工。大桥如期完成,质量优良。他们还在桥头石柱上装嵌两块明亮的铜牌,刻上了施工单位的名字。
“这么好的桥竟是林建公司干的”,人们从怀疑到信任,看到了林建公司的实力。在众多竞争对手面前,珲春电厂筹建指挥部也选中了林建公司,把通向电厂的英安大桥、输煤灰管线桥和水源地等工程都交给了他们。
白河刨花板厂是国家重点项目,全套设备从西德引进。投资近亿元。主车间30米跨度,近200米长,单层高度超20米,单个构件超20吨。这个工程一开始就内定要一家建筑公司来干,几乎没有竞争余地,人家不仅力量雄厚,而且刚刚建成同等规模的一个刨花板厂,工程质量和进度都很使甲方满意。人家认为林建公司根本干不了这么大工程。
宋学贤早就想摸个大工程干干。他决心虎口夺食。工程从委托设计,审查方案,到招投标,一直有林建公司的人在进行“项目跟踪”。1987年7月,设计部门和生产厂家在北京召开设计方案审查会。宋学贤亲自出马,带了两个工程师赶到会场。这位不速之客笑容可掬地讲了一番哀兵必胜的道理。他果敢地提出:“我们就喜欢干可比性工程,我保证三条:工程工期再短半年,质量再好一分。怎么样?”
就这样,几乎无法到口的肥肉,他们吃到了。公司派出第一副经理亲任总指挥,施工速度快,质量好。厂方在表彰大会上给以高度评价,认为:“林建公司的确过得硬,不愧是特别能战斗的工程公司。”
林建公司闯出一条生存之路,在吉林省的三个地区拿到了十项重点工程。延边八大工程,他们就拿到了六项。这时候,建筑行业的同行们才如梦初醒,惊呼“东北虎出山了”。
“东北虎”的胃口很大,似乎不满足现有的市场。他们把眼睛瞄向国外,看中了苏联的西伯利亚,毫不犹豫把珲春通往苏联口岸的长岭公路工程揽了过来,还有苏联境内的35公里公路工程。去年11月下旬,他们的车队迎着纷飞的雪开上边境。大翻斗车哈哈一上阵,珲春人大开眼界,异常欣喜,为林建的力量和效率所折服。
林建公司从长白山绿色的摇篮中走出来,又将投入西伯利亚大森林中去。他们走向广阔的社会市场,不仅保住了这支林业队伍,而且经济效益可喜。1988年总产值突破6000万元,为1984年的三倍多;实现利润提高到四倍多。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铁道部永济电机厂厂领导坚持现场办公,与工人一起出力流汗,参加劳动,全厂职工生产热情迅速高涨,第三季度生产的内燃机车电机创建厂以来最高纪录。图为厂党委副书记、厂长马仲礼在第一线办公。
郭冶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