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洛阳氮肥厂尝试完善化肥专营办法
化肥直供到乡专营到户
环节减少 黑市受遏 农民放心
本报洛阳10月14日电 记者李杰报道:河南省洛阳氮肥厂在当地各级政府密切配合下,从今年初开始实行化肥直供到乡、专营到户的办法,解决了化肥经营中存在的流通环节过多和非法倒卖问题,堪称完善化肥专营的一种积极尝试。
洛阳氮肥厂是个年产近20万吨碳酸铵的中型企业。为减少中间环节,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经省、市有关部门同意,该厂今年初开始对邻近的3县2区实行化肥“直供到乡、专营到户”。直供化肥数量由市直供领导小组分配指标到县区,各乡委托基层供销社同化肥厂签订购销合同,发证到户。所供化肥按“淡三旺七”的比例逐月分配,并要向化肥厂交纳定金,淡季每袋2元,旺季4元。各乡或基层供销社根据每月分配数及时到厂提取化肥,如需方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提货,厂方既不退定金,也不再补供化肥;如厂方不按时供肥,按定金数加倍处罚,淡季每袋退4元,旺季每袋退8元。
这种化肥直供到乡、专营到户的专营办法有以下好处:
——减少了中间环节,取缔了黑市交易,稳定了化肥市场。过去由于层层加价,化肥价格问题十分突出。去年9月,全省碳酸铵每吨平均售价比出厂价高120元,而且市场秩序混乱,拦路哄抢化肥的现象时有发生。实行化肥直供到乡的办法后,产需直接见面,化肥价格稳中有降。尽管今年化肥每吨成本增加37元,但直供专营后农民买到的化肥比去年平均每吨还低40元。
——调动了化肥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按月按季供肥,有利于化肥厂均衡生产。据了解,化肥厂与乡或基层供销社签订合同后,农民提前交预付定金,仅此一项厂方就收定金400多万元,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厂方如不能按时供肥,对厂方加倍惩罚,迫使厂方千方百计多产化肥。实行产需直接见面后,减少了中间环节,差率下降。仅此一项洛阳氮肥厂1—9月就多得60余万元。他们将此项资金用于技改,扩大了生产能力。同时,按合同规定,工厂执行淡旺季差价,按月把化肥及时供给基层供销社,保证了均衡生产。
——干部省心,农民放心,“条子肥”问题解决了。洛阳氮肥厂的同志和宜阳县的领导告诉记者,今年没人找领导批条子,厂长可以集中精力抓生产。县乡和供销社再也不为化肥走“后门”发愁了。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中小学教师住房困难 国家将花大力气解决
有关暂行条例即将颁布实施
本报郑州10月15日电 记者李而亮从此间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区中小学教职工住房工作会议上获悉:常被称为“一差二缺”的城镇中小学教师住房,今后将得到不断改善。国家教委最近制订的《中小学教职工住房暂行条例(草案)》,为逐步改善城镇中小学教师住房条件提供了明确的规划和依据,并将以法规形式颁布实施。
近几年,我国教师的住房条件得到了逐步改善。1983年到1988年间,全国用于城市中小学教职工住房建设投资达21.39亿元,共建新宅竣工面积104.86万平方米。1987年全国城市中小学教职工人均住房由1982年的3.8平方米,提高到5.09平方米。但根据调查统计,1988年全国180万户住城镇以上中小学教职工中仍有无房户和拥挤户59万户,等房结婚的青年教职工还有9万人。以上共需解决住房2517万平方米,约需投资63亿元。若按前几年的平均建设速度计算,解决上述问题还要15年时间。
国家教委有关领导指出:已经到了必须下决心,花大力气解决中小学教职工住房问题的时候了。
《中小学教职工住房暂行条例(草案)》对城镇中小学教职工住房标准作了详细规定,还对筹资、投资渠道作了明确的规定、安排,对住房分配和管理也制定了具体细则。
《中小学教职工住房暂行条例(草案)》,将在进一步征求意见修改后,由国家有关部门正式颁布实施。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瞄准新产品 年年有创造
玉林柴油机厂快步发展
本报讯 记者刘衡报道:广西玉林柴油机厂从1984年到1988年,五年五大步:产值和税利分别以年均46%和71%的幅度递增。今年1到8月,产值完成5100万元,税利2190万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3倍和15.7倍。人均创税利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已经双双超过国家一级企业的年度标准。
玉林柴油机厂的快步发展得益于该厂不断追求技术进步。1985年,当6105涡流式车用柴油机在市场畅销无阻时,该厂就和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共同研究,把涡流式改为直喷式。这种80年代水平的新型柴油机,被国家机械委认定为优秀的节能产品,畅销国内外。1987年,该厂又赶超国际水平,研究体积小、重量轻、污染更小的6110柴油机,明年就可大批量地投入生产。5年来,该厂新产品已由10多种发展到37种。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外事简讯
▲国务委员邹家华1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劳氏船级社主席洛德里克爵士。
▲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代表团。
▲对外友协和中蒙友协14日在北京举行招待会,庆祝中蒙建交4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出席了招待会。中蒙友协会长孟英和蒙古驻华大使云·奥其尔在招待会上祝酒时表示,中蒙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一定会在今后的岁月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14日在北京会见了国际劳工组织理事、日本工会总评议会顾问丸山康雄。
(新华社)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香港核安全咨询委员实地考察后认为
大亚湾核电站工程质量上乘
本报大亚湾10月15日电 记者黄幸群报道: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核安全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如期于昨天在工地现场举行。来自香港的10位核安全咨委,听取了核电合营公司提供的电站工程建设进展的详细报告,并参观了施工现场,接触了中外核工业方面的专家。
记者获悉,大亚湾核电站工程进度正很好地按总进度计划进行。在设计和设备制造方面,核岛、常规岛设备供应和工程服务三大合同执行情况良好。一号核岛的设备制造量已完成95%,好些主要设备已处在出厂阶段和制造后期。在土建工程方面,主体工程土建已完成总工作量的65%以上,一号反应堆已进入安装阶段。
核安全咨询委员会主席、香港实业界的资深人士黄保欣向记者介绍,核安全咨委会了解了各方面的情况后,对工程的进展情况非常满意。香港专业人士、核安全咨询委员会副主席何忠泰先生的评价是:核电站施工现场给人的印象是良好的,地盘整理井然有序,土建混凝土浇灌、钢架架设水平都很高。他说,1万多人同时作业,要按照总计划的进度表实施,是困难的,但他们做到了。
安全问题,仍然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请合营公司质量保证部的负责人格林维尔回答:“按照国际标准衡量,大亚湾核电站目前建设质量水平到底怎样?”这位来自美国的核电专家说:在广东建设的这个核电站,到目前为止,工程质量是很好的。这里的建设者们很重质量、重安全。相信这里的核电站建好后,将可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核电站媲美。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地理学家侯仁之公布研究成果
北京建城已有三千多年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北京建城至今已有3034年。今天在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北京后的座谈会上,著名地理学家侯仁之公布他这一研究成果。
侯教授说,关于北京建城的最早时间说法有多种,但一直没有结论。我据史料、文物考证及多家学者所述,认为北京建城的最早时间应为周武王11年。北京西南郊琉璃河出土的一只周代铜礼器中的铭文证实了这一推断。铭文中记述了周封燕的史实。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11年伐纣,商纣灭亡,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召公于燕。这一分封,改变了幽燕大地原始聚落的状况,开始了一座城市3000年的历史。
周武王11年为纪元何年?日本天文学家新诚新藏据史书记载哈雷彗星活动周期推算,应为公元前1066年。紫金山天文台重新计算后认为不确。北京师范大学周史专家赵光贤在研究周代纪年时考证,武王11年应为公元前1045年,侯仁之教授据自己研究,认为这种说法较为可靠。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国务院参事李奇中在京逝世
新华社北京电 国务院参事、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奇中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9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向李奇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10月12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徐向前、聂荣臻、程子华、侯镜如等以及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办公厅、黄埔军校同学会等送了花圈。
李奇中同志在大革命时期参加过东征北伐和“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1950年任政务院参事,1954年任国务院参事。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化肥生产首次实现计算机控制
新华社成都10月14日电 (记者成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化肥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技术问世,并于今天在四川化工总厂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化肥生产过程的控制水平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据了解,我国70年代引进了10多套年产30万吨合成氨的装置。这些装置尽管工艺、设备都较先进,但自控却处于第二级水平,关键工艺参数处于手控状态。为了跟踪和赶超国外计算机过程控制的水平,华东化工学院、四川化工总厂和上海化工研究院等单位经过3年努力,攻克了大化肥装置实现计算机系统控制的难关。
运行实践证明,这个控制系统应用于化工生产,对增产降耗、稳定运行、延长设备寿命、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等都有明显效果。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诊断三叉神经痛有新方法
据新华社石家庄十月十四日电(通讯员王振岭)河北医学院硕士研修生张世国,利用阻抗测量技术进行三叉神经痛鉴别诊断的研究取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这一成果日前通过了技术鉴定。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且非常痛苦的神经疾病。为攻克这一顽症,张世国从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开始,在导师陈瑞梅教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研制并具国际先进水平的口腔阻抗测定仪,在国内外首次对三叉神经痛进行了鉴别诊断研究,第一次提出了健康人颌面部阻抗正常值。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彩印木夹板画在广州问世
新华社广州10月15日电 (记者廖勇民)广州市天河特种工艺厂最近推出一种新产品——彩印木夹板画。这是我国印刷技术的又一发明。
彩印木夹板画技术,解决了用现代胶印技术直接将任何摄影、绘画等图案印刷在木夹板上的一系列特种技术问题,并利用木夹板表面天然纹理和目前最先进的木夹板表面上光处理方法,制造出绚丽多姿、高雅清新的彩印木夹板画。这种木夹板画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在自然光线下,画面玲珑浮凸,质感或木或塑,极具返朴归真的自然风格,并能经受水、弱酸、碱以及汽油、洗涤剂的擦洗,耐日光照射,经久不退色。
目前,这家工厂的木夹板画已投放市场,产品种类适用于宾馆、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及家庭居室的装饰。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十国专家聚会上海 研讨开发利用潮滩
新华社上海10月14日电(通讯员桂世瑺)国际淤泥质潮滩学术研讨会议今天在上海开幕。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10个国家的3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共同探讨淤泥质潮滩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以及资源保护等问题。
 潮滩是海岸涨落潮之间的滩地。淤泥质潮滩在世界上分布很广,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我国长达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中,约有1/4是淤泥质海岸。这次会议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司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会议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拟定2000年前国际淤泥质潮滩的研究方向和开发管理等文件。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山东省桓台县起凤镇华沟村,重视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农业生产连续11年高产稳产。今年遇到大旱,全村4700亩粮食作物亩产仍达1050公斤。图为村党总支书记宋丰禄正在和农业技术员研究玉米新品种。      张连利摄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岗位成才活动开展九年
湖南大批青工成才
本报长沙10月15日电 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青工岗位成才活动开展9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涌现各类优秀岗位人才28000多人,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和增收节支18.3亿元。
1981年以来,共青团湖南省委与有关部门一道,组织全省青年职工开展岗位成才活动,教育、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职工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做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理想在岗位上闪光”,“青春在创造中燃烧”、“智慧在劳动中结果”,成为全省300万青工的前进口号和自觉行动。
在岗位成才活动中,广大青工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努力学知识、学技术。9年来全省涌现青年科技社团18000多个、青工科学读书会2100多个,青工技校70所,共组织各类青工岗位技术培训班37000多场次,培训青工140多万人次;开展各类青工技术比武和争优达标竞赛20多万场次。
在岗位成才活动中,湖南广大青工围绕本职工作广泛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为内容的“五小”活动。9年来,全省有50万青工创造了20多万项“五小”成果,到目前为止,已有11万项“五小”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直接创造的经济价值达10.9亿元。
此外,青年工人们还积极为企业革新挖潜,建立了一大批技术攻关小组,为企业增收节支7.4亿元。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河北省鸡泽县税务局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国家税务局《关于整顿私人企业、个体税收》的公告。最近,已有705户到税务机关进行申报、补交税款14.5万元。这是商户到城关税务所申报、补交税款情景。
刘北方摄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收回逾期贷款 用活现有资金
涿州工商信贷紧中有活
本报讯 河北省涿州市工商银行运用法律手段开展信贷业务见成效,今年上半年办理的上百起各类贷款,金额2700余万元,全部按期收回。
虽说今年银行紧缩银根,但仍有一些企业此贷彼存,甚至宁愿受罚也不归还贷款。为了搞活现有资金,今年伊始,这个市工商银行改革信贷办法,采取由银行、用款企业、担保单位共同签订合同书,并经法律公证。逾期不还贷款者,由法律公证处出据强制收回;对风险贷款及时提起法律诉讼。同时,市工商行还通过对逾期贷款单位的支、帮、促手段,今年上半年清收逾期贷款2395万元。
为了缓解资金规模小、社会需求大的矛盾,这个市工商行注重在挖掘现有资金潜力,用活现有资金上作文章。一是补充企业流动资金,改一年一补为一月一提,一季一补,增加了企业的自我积累,降低了信贷需求;二是商业企业从月销售额中提取3‰至6‰的削价准备金,提高消除库存积压的能力;三是建立企业有问题资金台帐制度,分析原因,及时通报,提供销售信息。今年通过展销会、送货上门、推销奖售、外地发函等措施,搞活资金180万元。
      (王涛 王艳青)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全国三年增近九倍
新华社杭州10月14日电(记者孟凡夏、实习生黄浩)我国城市由街道、居委会举办的各类社会服务设施,目前已有近7万个,比1986年底增加了近9倍。这个数字,是民政部副部长张德江在正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城市社区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宣布的。
据最新统计,全国城镇街道已兴建福利院、敬老院、老人公寓、托老所等约4100余个,收养、照顾老人4万余人;老年活动中心11700余个,老年人综合服务站4800余个;残疾人活动中心1200余个,残疾儿童寄托所650个,康复中心2300余个。除社会服务设施大量增加外,近两年多来,城市街道和居委会组织的孤寡老人包护组,也由3.6万个发展到5.4万个,包护的老人由6.6万人增加到8.8万人;分散精神病人看护组由5000多个发展到2.9万个,受看护的精神病人由7000多增至5万多名。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山东人民怀念“外国八路”
汉斯·希伯雕像昨日揭幕
新华社济南10月15日电(记者张百新、通讯员高明)为抗击日寇血染沂蒙的世界著名记者、国际主义战士汉斯·希伯的雕像,今天在山东临沂华东烈士陵园揭幕,中顾委常委黄华,汉斯·希伯的夫人秋迪女士等出席了揭幕仪式。
汉斯·希伯,当年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人民亲切地称他为“外国八路”。黄华赞扬他是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支援中国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曾同他并肩战斗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谷牧说他是穿上八路军军装、拿起枪来同法西斯强盗战斗而死的第一个欧洲人。
汉斯·希伯,1897年出生于克拉科夫(原属奥地利,现属波兰)。1918年去德国,不久后加入德国共产党。1925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开始投身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1932年和1934年他同夫人秋迪·卢森堡又两次来中国,实地研究中国革命问题。他在美国和英国的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热情颂扬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业绩。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汉斯·希伯以笔为武器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为了报道山东敌后抗日军民的斗争事迹,他作为《太平洋学会》的记者,于1941年9月来到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报道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真实情况。1941年11月30日,汉斯·希伯随华东分局机关和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转移,在沂南县大青山与日军相遇,他拿起枪和指战员一起抗击敌人,不幸中弹牺牲,时年44岁。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昆明建成西南最大高压氧舱
新华社昆明10月15日电 (通讯员肖坤石、记者段建勋)西南地区最大的高压氧舱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建成,于近日投入临床使用。
高压氧疗法利用治疗缺血缺氧性病人的专用设备,可治疗煤气中毒、脑血栓、动脉硬化、脑炎、颅脑外伤、突发性耳聋等百多种疾病。这座高压氧舱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一次可同时治疗31个病人。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四面八方

哈尔滨铁路局实现“安全年”
本报哈尔滨10月15日电 哈尔滨铁路局到10月初,实现建局43年第一个“安全年”。最近,铁道部在哈尔滨铁路局召开的庆功大会上,表彰了他们取得的这一成绩。
1986年,铁路实现大包干后,针对路局地处边远,设备陈旧落后的实际,投资4000万元左右进行设备改造,4年投入改造资金达1.7亿元。最近,他们在资金压缩的“大气候”下,筹集6000万元,改造和增添了16项保证安全生产的设施。他们还对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和司机电台等“三大件”进行配备。(李青 刘英贵 潘广韬)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通讯

海峡西岸今胜昔
新华社记者 林斯定
前不久,记者有过半个多月的台湾海峡西岸之行,感受最深的是:昔日的隆隆炮声,已被厂、店开业剪彩的鞭炮声所取代;当年的“福建前线”,如今有近30个沿海开放的县、市、区,成为大陆对外开放的“窗口”。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间,台湾海峡一直处于军事对峙状态,海峡西岸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差,经济比较落后。近十年来,大陆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台湾海峡形势已由对峙趋于缓和,短短时间内,海峡西岸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灯火稀疏——万家灯火
台胞林先生回到阔别的故乡龙海县角美镇东山村,抬头望见那蛛网般的电线和自来水管时,愣住了。本来他是要带回电视机和洗衣机送给亲人的。可是他在台湾听说大陆沿海没电没水,就没把家用电器带回来。
林先生哪里知道,过去十年间,千里海岸先后架起近5000公里的高、低压输电线路,铺设了47.2公里的海底电缆,海峡西岸已经亮起来了。据悉,在国民党军队占据的金门岛上有座观望台,以前夜晚来临,时不时有些被当局组织来的台湾各界人士登上此台,眺望灯火稀疏的大陆彼岸。如今若再登临远眺,映入眼帘的将是厦门、龙海、同安、南安、晋江等地的万家灯火。
像林先生一样,许多探亲的海外游子都觉得家乡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那常年缺水的100多个沿海岛屿和突出部,由于近十年来修建了300座自来水厂和1700多公里输水管道,使闽江、晋江、九龙江及5座大型水库的水源源注入,不仅初步解决了这些地方150多万群众饮水问题,还能提供部分工农业用水。水和电,为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大批劳力由原来排队等水、靠体力加工农副产品中解脱出来,转行从事种养业、开发旅游业等。一些乡村摘掉“特困乡”帽子,开始走上了富裕道路。
风沙漫天——绿树成荫
记者在东山县采访时,听到这样一个故事:祖籍是东山县西埔镇的台胞潘先生,特地采集了一包树籽带回阔别的家乡。谁曾想他却身居林海,举目皆绿。潘先生感慨万千地对乡亲们说,“我对家乡太不了解了!”
在他的记忆里,四面环海的东山岛是一个“柴草贵如油”的荒凉海岛。据县志记载,近百年间,沙“虎”肆虐,吞噬了13个村庄、1000多间民房、3万多亩农田。
当年深受风沙之害而离乡背井的港、澳、台胞,脚踩已被制伏的沙“虎”,品尝甜蜜的果实时,怎能不为祖籍地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力量而自豪!
自60年代开始,福建全省营造了154万亩各种沿海防护林,有效地制伏了风沙和海浪的侵袭,多种经济林得以迅速发展,并已出现一批沙滩果园和连片芦笋等创汇基地。
地处全岛风口的陈城乡山口村,是远近有名的“乞丐村”。现在,在10多条林带的庇护下,户户种芦笋,山口村已成为全国最大芦笋基地的一角,去年户均收入超万元。一年多来,先后有30多位台胞回山口村探亲旅游,“变了,变了,变得都认不出来了!”他们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两个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