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八月伊朗行
李玉琦
炎夏8月,波斯语意为“暖地”的伊朗首都德黑兰,还是那么喧腾,那么繁忙。一进入这个城市,与10年前相比,我们最突出的感觉是,汽车更多了。街上各种型号和颜色的大、小汽车总是密密麻麻,川流不息。每到夜晚,无数车灯闪耀,犹如一串又一串钻石项链在飘摆。
目前伊朗直接进口汽车很少,大多是用外国部件在伊朗组装而成。尽管车价不断大涨,小汽车的数量仍有增无已。伊斯兰指导部一位负责旅游事业的副部长向我们介绍说,800万人口的德黑兰现有五六百万辆机动车。
德黑兰给人的第二个突出印象是道路好。只要是铺了柏油的路面,平整光洁,即使在40摄氏度的高温下,路面也不会软化。驾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没有一点颠簸之感。
众所周知,德黑兰是一座刚刚经历了8年战乱、遭受过百余发导弹袭击的城市。到今年8月20日,两伊停火仅仅一年,从表面上看,德黑兰似乎又回到了战前的时代。商业气氛依旧浓厚,大小商店比比皆是,夜间只要不停电,五光十色的霓虹灯照得大街通明晶亮,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关于战争的记忆毕竟是痛苦的。
在德黑兰的街巷里,有些人家大门上方仍然挂着黑布横幅,当地人告诉我们,那是“烈士之家”。有时在一条小巷里就可见到好几户。在城南的贝黑什特·扎赫拉公墓,有一片专为战场牺牲者划出的墓区,排列着数不清的刻有铭文的墓碑。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悼念死去的亲友。为了安抚阵亡者的家属,政府专门盖了一批住宅楼以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困难。但战争所带来的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如物资紧缺就是市民们广泛议论的一大话题。在德黑兰,米、肉、蛋、肥皂等生活必需品凭证限量供应,不足部分则靠自由市场解决,而自由市场价格甚高,有些商品的价格涨到战前的十几倍。
在交往中,许多伊朗朋友都向我们吐露衷情:希望战争不再发生,盼望国家重建迅速取得成果。人们高兴地看到,在德黑兰西郊,一幢幢、一片片公寓楼正拔地而起。据说最近又有6000名建设者开赴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边境城市阿巴丹。
我们访伊的行程虽短,却处处可以感到伊朗人民对中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德黑兰,我们去拜访了伊朗著名老学者达比尔·西亚基。达比尔·西亚基博士一见到我们,激动得脸色泛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几次来中国讲学,还不顾古稀之年,到新疆喀什和塔什库尔干探访古代丝路,并与我国塔吉克民族的一些成员建立了友谊。
在伊朗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我们游览了沙法维王朝(公元16世纪至18世纪)时兴建的阿里·卡普皇宫。皇宫主体是一座高约53米的6层建筑。楼上有一观礼台,可俯视宫前广场。广场在古代是个大马球场,帝王后妃们可坐在台上欣赏激动人心的马球比赛。它使人想起了我国西安附近唐代章怀太子墓道口那幅保留至今的壁画。画面描绘了唐人在马上追逐奔突打马球的生动场景。马球从波斯传入中国,在唐代颇为盛行。由此可见,中伊文化交流是多么久远和密切!
今年5月,伊斯法罕市和西安市结为友好城市。这次伊斯法罕市长马列克·马坦尼亲切接见了我们,在谈到不久前他的中国之行时,他说中国给他留下的印象太美好了。
伊朗朋友对我们不但热情,而且十分坦率。伊朗声像组织副主席沙希迪·马达卜说他曾5次访华,每次都看到中国有很大变化。他衷心希望中国繁荣、富裕,但不愿看到一个不加区别模仿西方的中国。
对朋友的话我们认真地听,也认真地思索。总之,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能发现有对我们比丝绸更弥足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伊朗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泛美归毒战
刘绪民
今天,从南美的丛林到北美城市的街头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扫毒战。
吸毒和贩毒是世界的一大公害。据估计,世界上每年的毒品交易额约3000亿美元。毒品交易的规模堪与石油贸易相比拟。国际市场上目前流行的毒品之一是可卡因。可卡因的主要产地是哥伦比亚、秘鲁和玻利维亚3个南美国家。哥伦比亚生产的提炼可卡因原料的古柯叶占世界总产量的15%,秘鲁的古柯叶产量占世界产量的50%。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已成为国际贩毒活动中心,被称作世界可卡因的地下“首都”。那里聚居着大批“可卡因大王”。他们是拥有数百万美元甚至几亿美元财富的大富翁。他们掌握着这个国家10%的土地,组成了庞大的卡特尔,垄断着可卡因的生产和销售。他们利用本国生产的和从秘鲁、玻利维亚偷运进的古柯叶作原料,每年生产约400吨的可卡因,价值将近500亿美元。他们在美国建有庞大的地下销售网,将80%的可卡因贩入美国市场。这些可卡因贩毒集团拥有数以千计的私家军队,他们的武器装备比当地军队和警察的还先进。
毒品是造成哥伦比亚长期动乱的根源,这个国家每年发生1.5万起谋杀案,平均每天41起。大部分谋杀案与毒品有关。近10年来,麦德林可卡因贩毒集团共杀害上千名官员,其中有两名部长、12名最高法院法官。贩毒集团为了使贩毒活动合法化,一直要求与政府对话,并对政府官员进行收买。1985年他们曾提出愿替政府偿还140亿美元的外债,以换取对他们罪行的赦免。他们的无理要求遭拒绝后,便采取更加疯狂的报复手段。今年8月18日执政的自由党总统候选人加兰被刺杀,这一血腥暴行激起哥伦比亚人民的极大愤慨。他们在巴尔科总统的领导下,前仆后继,与贩毒集团进行了斗争。巴尔科总统号召全体人民对贩毒集团开战,“坚决挖掉威胁民族生存的这一‘毒瘤’”。政府调动两万名军队和警察,向贩毒集团发起全面进攻,给贩毒集团以重大打击。在3天的大搜查中,包抄了“可卡因大王”的600个大牧场和官邸,捣毁了他们用以生产可卡因的实验室,没收6吨可卡因,缴获143架各种飞机、数百辆汽车和船只,逮捕上万名嫌疑分子。哥伦比亚政府还冻结了贩毒集团在银行的存款,宣布恢复一度中止过的哥、美引渡贩毒分子的协定。
巴尔科总统提出要打一场持久战。一场轰轰烈烈的扫毒战在南美拉开了战幕。哥伦比亚政府和人民在反毒斗争中所表现的决心和勇敢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同情。
吸毒现象在美国相当普遍,据统计,美国吸毒者达2000多万人。许多男女青少年因吸毒而走上偷窃、抢劫、凶杀或沦为娼妓的犯罪道路。不久前底特律一名吸毒妇女,为了换取毒品,竟将自己13岁的亲生女儿交给一个毒品贩子任其强奸。如今,戒毒是美国公众最关心的问题。美国历届总统都把扫毒纳入施政纲领,每年都要耗费巨资用于扫毒,然而毒品却屡禁不止,贩毒活动日益猖獗。
布什总统9月5日在他第一次全国电视演说中,提出一项庞大的扫毒计划。布什总统说:“毒品的滥用是美国当前国内所面临着的最严重的威胁。毒品把我们的城市变为战场,屠杀着我们的孩子。”布什的扫毒计划拟在本财政年度内动用79亿美元,用作加强国内法制建设、戒毒教育和治疗以及援助南美洲国家毒品生产国的扫毒战。过去美国历届总统的扫毒重点放在防止毒品入境上,布什的扫毒计划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强调抓两头:一方面设法减少美国国内的毒品消费;一方面致力减少国外的毒品生产。布什提出的扫毒目标是:两年之内使国内毒品消费减少10%,10年之内减少50%。布什总统的扫毒计划再次吹响了北美扫毒战的号角,宣布了在北美开辟了扫毒的第二战场。
哥伦比亚总统巴尔科最近对美国《时代》周刊发表谈话,抱怨美国市场上对可卡因永不满足的需求。他指出,美国对毒品的消费已成为哥伦比亚暴力行为的一种“燃料”。巴尔科总统表示深信:“只有当人们认识到可卡因不仅仅是哥伦比亚的问题,而是属于一切有关国家的问题时,扫毒战才有可能取得胜利。”(附图片)
这位美国妇女刚刚参加过底特律历时十五小时的反贩毒大游行,她打的标语牌上写着:“你们在扼杀我们的未来”。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葫芦妙用
葫芦是由一种亦称为葫芦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所结出的果实。一般而言,其外观多呈中间细窄而两端粗大的形状,宛如两个几何体积不等的圆球连缀在一起;在成熟并晒干后都有一个光滑且坚硬的外壳。
在以往的岁月里,美洲的印第安人曾巧妙地把一些葫芦捆扎在一起,形成一个个葫芦筏子,让它们充作水上交通运输工具漂行在江河湖泊中。在海地的某一历史时代,葫芦的“身价”倍增,一度被当成货币在市面上广为“流通”,一个葫芦相当于一个法国法郎的使用价值。
据考古发现,在埃及的金字塔里珍藏着许多工艺佳品,其中就有葫芦制品。
现在,葫芦依旧受到世人的青睐。在南亚和非洲,在美洲的中部和南部,在大洋中的岛屿上和欧洲的个别地区,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葫芦进行加工或改造:小个的,被加工成饭碗或茶杯、饭勺或羹匙;大个的,被改造成水桶或酒坛。当然,用葫芦制成的打击乐器和弦乐器也是屡见不鲜的了,演奏起来,前者是那样铿锵而浑厚;后者是那样悠扬而婉转。在非洲,至今还有不少渔民把葫芦作为渔具上的漂子加以使用。此外,在秘鲁的农村目前还盛行着一种手推的独轮小车,而这种小车的车轮大都是用葫芦来充当的。
·明耀·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鲸自杀新解
鲸为什么会自杀?为解开这个谜,各国学者和专家们曾做过种种猜测和设想,但仍无法找到确切的答案。最近,苏联进化形态和动物生态研究所的学者们又提出一个新的有趣的猜想,他们认为,鲸与其他动物一样,常常受到寄生虫的折磨。一种叫作鲸虱的小虫非常喜欢吸吮鲸的血。它们长有硬硬的外壳,当把鲸皮咬坏后,可以钻到鲸皮中,使其流出鲜血。不仅如此,鲸虱的幼虫就寄生在鲸的皮肤中。一群鲸虱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地吃掉很大一块鲸皮而使鲸痛苦不堪。专家们认为,为摆脱这些寄生虫的折磨,鲸拚命想找到一个尽可能被淡化的水域——小海湾、河口等。因为一旦来到了淡水里,鲸虱就会自动离开鲸。但在淡水中,鲸这样的海中庞然大物,没想到常常由于海水退潮而“搁浅”。它们无论怎样挣扎,亦或有大的风暴相助,都不能再回归大海。目前,专家们正在对这一新的猜想进行考证。
 (陈益)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谷仓将沦为沼泽
众所周知,密西西比河流域不仅工业基地密布,而且物产丰饶,有美国的“谷仓”之称。但最近美国的一个环保委员会在对密西西比河进行长达两年的实地考察后宣称:由于对这条大河的“滥用”以及对其流域环保工作的“忽视”,这条大河在“不远的将来”肯定将出现生态失衡。专家们预测,如果仍一味发展航运业但同时疏于修建新的水利工程设施(如造拦河坝)的话,那么密西西比河在50年内将在部分流域泛滥成灾,并使大片良田沦为沼泽。 (水草)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独具魅力的庄园旅游
管彦忠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北行一百二十公里,便到达有名的高乔人故乡圣安东尼奥·德阿雷科。十六世纪西班牙殖民军在这里征服过印第安人,西班牙王室下令在此修筑的皇家大道成为拉普拉塔通往上秘鲁(今玻利维亚)的必经之地。十九世纪初阿根廷独立战争中,民族英雄圣马丁将军和他率领的部队经过这儿,奔向圣洛伦索战场。如今,这座古老而简朴的小城装扮一新,加入了旅游业的阵容。市区古玫瑰色的房舍、郊区的高乔人博物馆和一些庄园旅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人们离开喧闹嘈杂的大都市,希望在这个宁静的地方度过周末,过几天田园诗一般的日子,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了解当地人纯朴的传统。
庄园的主人们把本来空闲的房子装修后,变为体现乡村生活方式的旅馆,其中有意大利别墅式的,也有法国城堡式的。加上热情周到的服务,庄园旅馆深受欢迎。收费根据房间的大小及颜色、家具的价值和饮用的葡萄酒质量而定,周末两天收一百至六百美元不等。除了吃、住,旅客还可以骑马游览、使用游泳池和高尔夫球场等设施,或到附近的俱乐部去打网球。
阿尔道庄园有八个带浴室的房间。室内大理石的壁炉旁边挂着一把吉他,家具陈设和装饰保留着殖民时代的式样。庄园的环境保持了过去主人居住时的风格。桔子树下绿草坪上摆着供人纳凉的木头椅子,不远处有老式的瞭望塔,汲水的风车在微风中缓缓转动,几匹马儿在安闲地吃草。当客人到达时,一群高乔人骑着马在庄园入口的栅栏处迎候,随后这些剽悍的草原牧民为游客表演精彩的骑术。如今,这家庄园旅馆生意兴隆,想到这里度周末的人需要事先预订房间。
波特尼亚庄园曾经是以描写高乔人生活著名的作家里卡多·古依拉德斯的住宅,后辟为高乔人博物馆,帮助观众了解阿根廷高乔人的历史、生活方式与习俗。离主建筑不远,重建了一座小酒店,这是高乔人及牧人聚会和消遣的地方。几个蜡人塑像再现了昔日高乔人的风貌:一位老者在为客人倒酒,一对青年男女在悄诉衷肠。展室外还有一台马拉磨面机、一口水井及用羊骨头做成的鞋,出口处有一个养鸽的圆塔。
阿根廷有关部门通过旅游途径多样化来吸引游人。主张发展庄园旅游的人士认为,不仅潘帕平原上的许多庄园可以用来发展旅游,而且从北部的萨尔塔到南端的火地岛,各地都有可以利用的庄园。这样做花钱不多,既可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庄园,又能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真是一举数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