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西方超级市场失窃严重
袁安琴
西方盛行的超级市场,让顾客在商店内自选商品,在出口处统一付钱。这种方式方便了顾客,但也让窃贼钻了空子,目前超级市场的失窃问题正在日趋严重。
据报道,英国每年商店的失窃物品价值约为15亿英磅,占销售额的1%,而且每年正以15%的速度递增;美国每年商店的失窃商品价值在80多亿美元以上;比利时每年商店的被盗商品价值超过3800万比利时法郎。
超级市场内有非常严密的防窃措施,如安装有旋转式摄象监视机,许多服装上装有小电子元件,在大商场不少便衣侦探混在顾客中暗中监视,出入口都有保安人员。尽管如此,可像香水、化妆品、微型录放机等物品的失窃防不胜防,而且偷窃技术也越来越高明。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妇女花上300美元在专门商店里买一只用玻璃纤维制成的“大肚子”,将它系在腰上,看上去像个孕妇,“大肚子”内能装很多偷窃的东西。在丹佛,有一个偷窃者穿得象土地测量员,手里拿了一根6英尺长的管子,里面藏着钳子,将管子的一头对准柜台上的一件夹克衫,站在一旁的侦探惊奇地看着夹克衫消失在圆管中。
物品失窃使许多零售商焦虑不安。于是也不断出现治偷新招。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一些大商场中,演出活灵活现的抓“小偷”闹剧,以警告那些想偷窃者;有一家商场在进出口处立上一块木板,上面画着凶神恶煞似的警察,给偷窃者以心理威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英国将如何对待纳粹战犯
梁丽娟
英国将如何对待纳粹战犯?这将是今年10月英国议会复会后要讨论和表决的问题。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饱受希特勒蹂躏之苦的许多欧洲国家一直在追查漏网的纳粹战犯,但是英国却反应冷漠。
二次大战结束之初,英国以及盟国接受了大批外国难民。由于审查手续草率、也由于当时西方对付苏联的政治需要,一些纳粹战犯混入了盟国。当时,盟国对追捕纳粹战犯实际上采取不究已往的政策。1957年英国已停止参加对纳粹战争罪行的国际诉讼。冷战开始后,英国政府以未缔结英苏引渡条约为由,曾5次拒绝了苏联引渡战争嫌疑罪犯的要求。1983年纳粹分子巴比被捉拿归案一事轰动了全世界。美国近年也为纳粹战犯专门设立了个特别调查办公室。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近年也修改了法律,允许对战犯起诉。对此英国政府却没有表态,而是交议会去讨论。
早在1986年10月,专门从事追查纳粹战犯的西蒙·魏森撒尔中心曾经将一份在英国的纳粹嫌疑犯名单交给英国内政大臣赫德。1987年放映的纪录片《战争的罪恶》里,则公布了更多的名字。62岁的英国前检察官海特灵顿爵士和另外一名大律师经过一年调查,于今年7月发表了政府调查报告。报告称,住在英国涉嫌被指控的有301人,限于时间,只详细调查了7个人,有足够证据可以起诉的有4名,他们还将进一步追查另外124起案件。海特灵顿爵士对报界说,他对“罪行的规模和证据的确凿诧异不止”,“如果不采取行动,联合王国将成为战犯避难所,名声将被玷污。”
但是,英国要审讯在他国犯有罪行但已归化英国的人得先更改英国法律。英国还从来未曾在国内审讯过纳粹嫌疑犯。海特灵顿爵士说,如果今年议会能很快改变法律,允许审讯,那末最早的审讯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举行。
不过,政界一些有影响的人士已放出不会审讯的空气了。有人说,这些都是些年迈体衰、对社会已经无害的人,不要去算几十年前的老账了。还有人说,证人年纪也大了,记忆可能会有差错,等等。所以,英国会不会审讯纳粹战犯,还要看议会辩论的结果。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拉美独裁者的避难所
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端有座亚热带滨海城市,同古巴隔海相望,叫迈阿密。自50年代末特别是古巴革命胜利以来,它逐渐成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一些前独裁者及其家属和亲信的藏身之地。这些流亡者大多带着侵吞来的大量钱财,在迈阿密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一些人在海边有自己的领地和豪华的住宅。
不久前被诺列加将军废黜的巴拿马前总统德尔瓦利也来这里落了户。迈阿密大学泛美研究所所长海梅·苏里克说:“只要拉美国家某个实力人物被推翻,迈阿密就成了这个人所喜爱的流亡地。这已成一种惯例。”
尼加拉瓜前独裁者索摩萨被桑地诺革命运动推翻后流亡到迈阿密,后到巴拉圭并在那里被暗杀,但是这位独裁者的骨灰现在还埋在迈阿密一个豪华的陵墓里。而前索摩萨政府的国民警卫队司令、索摩萨的主要顾问胡安·王,现在已是迈阿密较有名气的6家餐馆的老板。
海地杜瓦利埃王朝倒台之后,杜瓦利埃本人因美国禁止其入境只得流亡法国,其家属和亲信则在迈阿密过着安定舒适的生活。
古巴革命胜利已30年,但在迈阿密仍然可以看到前巴蒂斯塔独裁者的官员。他的警察头子现在仍住在迈阿密,并担任一家保险公司的头目。因反对古巴政府而被囚禁了20年的乌维尔·马托斯现在则以迈阿密为基地,领导着一个反政府组织。
迈阿密之所以能成为吸引流亡者的场所,是因为美国在这里为他们设有保密银行,这里有众多讲西班牙语的人。更重要的是,从地理方面看,迈阿密的有利条件十分明显:一旦国内政治气候发生变化,他们便可随时飞回去。
(甘麟)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鲍威尔:美新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布什总统已任命五十二岁的陆军上将鲍威尔接替将退休的克劳海军上将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他已于十月一日开始正式上任。鲍威尔是美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也是第一个担任这一职务的黑人。他还是少数担任该职务而没有经过军校培养的人之一。
鲍威尔是牙买加移民后裔,毕业于纽约城市大学。一九五八年,鲍在纽约市南布兰克斯区参加陆军。一九六二至一九六八年,他在越南服役,受过二次伤,先后担任步兵营营长、空降旅旅长、驻西德美军第五军团指挥官、麦克弗森要塞司令。他是美国三军中第四位黑人四星将领。一九七二年,鲍受到上司赏识,作为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被首次推选进白宫。尔后几进几出五角大楼,还担任过文职工作。一九八六年,国防部长温伯格挑选当时在五角大楼工作的鲍威尔担任他的军事顾问。一九八六年,里根总统让他加入国家安全会议。鲍威尔请求保留他在陆军的军衔,以便继续沿着职业军人的道路发展,这样才有希望达到他的最终目标——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他的请求得到了里根的批准。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国家安全顾问卡卢奇出任国防部长,鲍接替了卡的原职。“伊朗门”丑闻后,在国家安全会议重建的过程中,鲍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正是里根时期,使鲍更接近了当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目标。
鲍威尔的同事说他具有较强的民族意识。在五角大楼,他很注意黑人军官的提升。上次总统竞选期间,鲍威尔是民主党黑人候选人杰西·杰克逊竞选班子的非正式顾问,可这并不影响他忠于里根的国家安全会议。
有人认为,鲍欠缺长期统率战斗部队的经验。不过,一般认为,担任总统的首席军事顾问,更需要的是外交经验,鲍威尔在这方面却具有特长,所以有人认为他也有希望成为布什总统外交班子中的明星。赞扬鲍威尔的人说,他的优点在于冷静务实、为人谦虚、对于美国政府如何运转有深入的了解,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另外,他是典型的军人,不太过问政治。布什总统称鲍威尔是“真正的军人”。
 (陈林海 吴新正)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忙
新华社记者 吴晋
在美国政府决策官员们忙于考虑用军事手段支持巴拿马的一场政变时,美国国会则在酝酿一项资助尼加拉瓜反对派竞选的议案。两手并用,异曲同工——都是为了干涉别国内政。
10月3日,巴拿马发生了一起反对国防军司令诺列加的未遂政变。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贝克都曾公开声明:美国并未插手。但是,他们的话音逋落,白宫发言人和包括国防部长切尼在内的政府官员就纷纷半吞半吐地承认:对于这次政变企图,美国政府早已收到信息,美国还同政变军官有过接触,并讨论过一旦抓住诺列加将作何处置的问题,美国驻巴拿马运河区的部队也已整装待命。只是由于美国方面同政变军官在处置诺列加的问题上意见不一(美国方面要求“引渡”,而政变军官只要求他交权),加上政变很快失败,美国才没有派兵直接卷入。
一些以干涉别国内政为己任的美国议员先是对此颇不甘心,指责政府不果断,丧失了时机。但贝克国务卿安慰他们说,这次不动手,并不等于以后也不动手。他说,“美国保留(对巴拿马)使用武力的选择。这种选择从未排除过”。
在国会山,众议院10月4日以263票对156票通过一项议案,要求拨款900万美元公开支持尼加拉瓜反政府力量参加预定明春举行的大选竞选。
据透露,这是政府同国会做的一笔交易:如果国会同意公开拨款,政府就不动用中央情报局插手;也就是说,这只是政府同国会在插手尼加拉瓜选举问题上的方式之争——是公开插手呢,还是暗中插手?
表示反对的人也不是不想插手,而只是担心这么做“只会加深美国采用高压手段干涉(别国内政)的形象”。
总而言之,不管是“文”插还是“武”插,是“明”插还是“暗”插,美国要插手干涉他国事务是插定了。至于理由嘛,只要华盛顿一口咬定诺列加政权“非法”,尼加拉瓜政府“不民主”,这就足够了。
美国对于别人指责它在国际事务中搞“霸权主义”十分反感,但是,这能怪谁呢?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在加纳的日子里
本报记者 申明河
在加纳采访的日子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热情的笑脸,遇到热心的朋友,根本没有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我对加纳朋友说:“你们的国家天气虽热,但人们对我们的情谊比天气更炽热。”
友谊的象征
在采访中,谈起中加友谊,加纳朋友总是首先提到1964年周恩来总理对加纳的访问。他们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当时动人的情景。当时,人们在柏油马路上铺着五颜六色的花布衫袍,洒满沁人心脾的花瓣,让周总理的车队碾过去,表示热烈欢迎和祝福。新闻界朋友把珍藏多年的照片拿出来给我们看,面对着一幅幅照片,他们说:“这是历史的纪录,友谊的象征,它体现了加纳人民对周总理的敬仰和对中国人民的真挚感情,我们要世代把它珍藏下去。”
在首都阿克拉郊外25公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植物园。园内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树,枝叶茂盛、坚毅挺拔。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访加时,曾以这棵古树作背景摄影留念。如今,当我们看到这棵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树时,不禁浮想联翩。由两国领导人辛勤培植起来的中加友谊,不也像大树一样正在枝叶繁茂地蓬勃发展着吗?
我们在加纳采访的日子里,加纳政府给我们以高规格的接待,体现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加纳全国临时保卫委员会委员安南在接见我们时强调发展中加友谊,他说:“我们的友谊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加纳十分珍惜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希望加强这种关系”。他还指出,第三世界国家要加强联系,要互相关心,自己解决问题。
友谊的见证
在采访中,谈到两国友好合作时,人们总是提到阿菲费灌区。在建造这条银白色的“巨龙”过程中,140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和500名加纳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参加战斗。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刚到工地时,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他们自己动手盖房、种菜、养猪。当地工人和乡亲们看到此景,就主动前来帮忙,分文不索。为给加纳培养管理技术人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一面工作一面举办技术讲授课,向加纳朋友传授技术。中加两国人员在旱季头顶烈日,不怕酷暑,在雨季脚踩泥沼,不顾雨淋,并肩战斗在工地上。他们在近三年的辛勤劳动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使800多公顷的稻田旱涝保收。阿菲费灌区工程给中加人民的友谊增添了新的内容。农业部的官员说:“这项工程是我们两国友谊的见证,它虽已成为历史,但加纳人民将永记心中。”
热情的人民
在采访中,我们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的接待。人们对我们十分友好。在《人民写真报》,我们遇到一位同行,他特别热情,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对我们说:“我们两国的新闻界在1964年就开始互访,我们的前总编曾访问过中国。他在中国时做了一套中山装作纪念,每逢中国国庆,他就穿上中山装到中国使馆作客,他还风趣地说,‘我是半个中国人’”。这位同行向往中国,他希望加强新闻界的交往。在阿散蒂金矿,开车带我们参观的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公关经理。他还是矿报的主编。他对我们很热情,跑前跑后,为我们安排日程,还主动安排我们和工人进餐并观看足球赛。他安排我们住在一栋建在山坡上的别墅式的招待所,夜间还可以观赏矿区夜景。为我们下井参观,他作了特别的安全安排。在我们结束矿区参观时,他把印有“我是公司一员”的背心赠我们作纪念。他希望有一天到中国来访问。
在我们采访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出租司机唐科。他衣着整齐,彬彬有礼,待人和气。他对我们说:“我既是司机,也是你们的安全员,导游员和服务员。我尽全力使你们采访成功。”为感激他对我们的热情之心,在离加纳前,我们送给他一件中国衬衫和一个印有人民日报字样的小书包作纪念。他接过小礼物后,激动地说了一句话“你们下次来,我再给你们开车!”
如此友好的国家,如此友好的人民,使我永远难忘。愿中加友谊之花开放的更加灿烂!
(附图片)
图为加纳沃尔特水电站一角。
申明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