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教育与培训

保证全民族教育的高水平
——民主德国的教育事业
忻福良
民主德国自1949年立国以来,在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领导下,已成为一个具有高效益农业的现代化工业国,国民收入每年稳定增长4.5%。这种持续增长几乎都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的。民德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4%。
民德所以能在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方面取得成功,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分不开的。德国统一社会党认为:“全民族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保证全民族教育的高水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工人革命运动的主要目标,也是党的政策的牢固的组成部分”。在党的纲领中把实施高水平的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的特征,1950年教育投资为11亿马克,1987年增至135亿马克,教育投资占国家总支出5.3%,比建国初期增加了10多倍。
民主德国的基础教育很扎实。全国有幼儿园12750余所,90%以上的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宪法规定所有青少年必须在普通综合技术学校接受十年制义务教育,实际普及率达到95%。十年制学校的教育宗旨是扎实地对青少年实施德、智、体、美、劳动和综合技术教育。其中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是民主德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特点,它占总课时的10.2%,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合理分流是民主德国教育的主要经验
学生自十年制学校毕业时要参加一次全国统一的毕业会考,根据成绩、品德表现和本人志向实行分流。其中近80%的毕业生进二年制职业学校培养成为技术工人;5%左右的毕业生直接升入专科学校;10%进二年制扩大高中(相当于大学预科),还有5%进三年制职业高中。民德没有大学入学考试,扩大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毕业生经过一次全国统一的毕业会考后,绝大多数均能升入各类高等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大多进工科院校)。总升学比例占同龄青年的21%左右。
重视职业教育 提高劳动者素质
民德政府将职业教育视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目前已做到每个工人上岗之前都受过二至三年的职业培训。职业教学安排30%用于理论学习,70%用于职业实践。培训结束时要进行考试,通过者获专业工人证书和相应的就业岗位。
民主德国高等教育素有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优良传统。高等学校分为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三类。高教界普遍认为:“大学生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科研水平。高等学校只有不断地发展新的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完成其特殊的教育使命。”1980年3月,民主德国第五次全国高教会议决定,所有大学生均需参加科研项目。为了鼓励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各高校经常举办学生科研成果展览会,全国每二三年举办一次“青年科学家科技博览会”,对学生的优秀科技成果予以奖励。民德高校非常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招生时,部分专业要求入学申请者具有相应的实际预备知识或职业实践锻炼,如技术、经济、医学、农业和师范专业,要求学生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入学前实习。目前民主德国各大学与150个联合企业签订了合同,建立了固定的合作关系。
重视思想教育 培养品学兼优人才
十年制学校学生须学习公民学,这门课引导学生学习马列的初步知识,使学生知晓公民的义务、权利以及应当遵守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高等学校实施政治、思想、知识、能力、道德、美育和体育的全面教育,其中马列教育是最基本的课程。为鼓励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学校设立了各种奖学金。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国家设立了卡尔·马克思奖学金、威廉·皮克奖学金,金额每月高达500马克和450马克。为了不断提高政治教师的水平,国家规定政治教师每五年必须在莱比锡的卡尔·马克思大学培训一次,每次五个月,采用讲授和研讨相结合的办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党的重要文件,交流教学经验。进修结束时,必须写出一篇科学论文,作为提职提薪的依据之一。大学政治教师经高教部批准,还可参加梅林研究所的课题研究,撰写博士论文,申请博士学位。
民德经过40年的努力,现已形成了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的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造就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据统计,民德现有职工800万,其中160万为高校毕业生,占职工总数的20%左右,还有65%为职业学校毕业生,职工队伍中大中专毕业生比例高于一些发达国家。民德人民将他们发达的教育事业视为社会主义建设最显著的成就之一。(附图片)
民主德国首都柏林大街一瞥。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朝鲜通讯

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朝鲜文化、教育事业印象
李春雷 谢隆灿
几十年来,朝鲜文化教育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在最近访朝期间耳闻目睹了这一巨变,印象深刻。一位中学校长的自豪 平壤牡丹峰女子中学是一所拔尖的学校。该校有一千八百五十名学生,一百二十多名教工。除六十多间教室外,还有二十六个设备齐全的各类实习、试验室,六百个座位的礼堂和体育馆。
校长金斗成向我们介绍说,五十年代,朝鲜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到了一九七五年便实行十一年义务教育,学生上中小学期间的学费、校服费等全部由国家负担。在朝鲜,中学教师必须从师范大学毕业。同其它职业同类级别相比,待遇也较优厚。这位荣获朝鲜劳动英雄称号的校长谈到他的职业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大学毕业后做了几年青年工作,二十八岁当教师,已整三十个年头了。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中,不少人获得了共和国劳动英雄、人民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去年,毕业班高考录取率达百分之七十,孩子能上我们的学校,家长们都很高兴。我爱我的职业,为我的职业自豪!”学习知识的殿堂
 坐落于平壤市中心南山岗上的人民大学习堂(见题图),被称作全社会知识分子化的重要基地。这里藏书三千万册,平均日接待六千人次,总建筑面积达十万平方米。除各学科的图书借阅台、阅览室外,还设四个“问答室”,由二百五十名学者负责答疑。
人民大学习堂既是公共图书馆,又兼作社会教育场所,这体现了朝鲜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的特点。这里有各种电化教室,开设各类脱产、半脱产班。带领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介绍,政务院规定,每星期二下午,各部部长要来这里学习,国家一些主要领导人也常常参加学习。人民大学习堂设有“出勤部”,专门负责部长以上领导人的学习考勤。在这里还举办定期讲座,有关局处级干部也必须参加。朝鲜的职业教育和业余学习能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与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领导人的带头是分不开的。文体活动丰富多采 平壤有四个十万左右座位的大型体育场。访问期间,适逢第十三届世青联欢节结束不久,我们有幸在可容纳十五万观众的“五·一”体育场观看了重演的联欢节开幕、闭幕式上的文艺节目和大型团体操。
朝鲜的一些城市逢重要节日或重大活动,都要组织大型团体操。团体操既有深刻的政治思想内容,又表现了良好的体育技术、高度的艺术性和组织纪律性。政府把组织团体操作为教育人民、振奋精神、提高全民体育素质的活动而予以十分重视。
各种文化设施在平壤的城市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如建筑面积六万多平方米的人民文化宫;带有五百个座位的体育馆、一千一百个座位的剧场、五百多个房间的少年宫;总建筑面积八万平方米、带有两个大型剧场、侧重于对军人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二·八”文化会馆,还有著名的万寿台艺术剧场、平壤大剧场、杂技院等。这些文化设施为二百多万平壤人民提供了充分的学习、娱乐和体育锻炼的场所。当我们问到这些设施的经济效益时,陪同我们的朝鲜《劳动新闻》的翻译老崔说,政府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是为了丰富人民的生活。
朝鲜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无疑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巨大动力。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愿同中国兄弟合作”
——访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总经理
刘元培
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向国外提供资金援助的基金组织,在第三世界颇有影响,与我国有广泛的合作关系。初秋的一个下午,笔者在北京长城饭店采访了应邀来访的该基金会总经理巴德尔·胡迈迪先生。
总经理身材魁梧,举止倜傥,眼光里充满热情和聪敏,显然是一位精明能干的实业家。他首先简要介绍了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的情况。
基金会于1961年1月1日成立,至今已有28年历史。它是科威特政府机构,成立的目的是通过贷款的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一些项目。初建时,基金会仅有5000万科威特第纳尔(1第纳尔约合3.34美元),只向阿拉伯国家提供贷款,后来逐步发展到面向所有发展中国家,资金也增加了几十倍。到1988年,基金会约有20亿第纳尔,接受贷款的国家多达60余个,其中阿拉伯国家16个,非洲国家28个,亚洲国家15个。贷款总金额约14.6亿第纳尔。贷款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水电等基本建设项目。
自1961年成立以来,基金会还向40多个国家和企业投资、提供赠款和技术援助,总额约达2200万第纳尔。基金会向国外提供的资金占科威特整个国民经济收入的3.81%。
巴德尔总经理在谈到与中国的合作时说,1982年,基金会与中国签订了第一个协议,随后,又向天津微型汽车(天津大发)等几个项目贷款。这次来华又与辽宁省签订了本溪北台球墨铸铁管厂项目贷款的协议。至今,基金会在中国贷款的项目已达12个,总金额约3亿美元。
对于中国和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的合作前景,巴德尔先生坚定地说,我们愿意同中国兄弟合作,希望这种合作继续下去,并向更广泛的领域发展。这种合作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关系。我们还要优先向中国的一些项目提供贷款,并将就建设机场、港口等项目进行考察和谈判。
巴德尔总经理最后说:“过去三年,我访华四次,这次是第五次。每次我总能发现不少进步。自实行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很快。无疑,我这次来中国,特别关心北京的局势。通过观察,我确实没有发现同以前有什么不同,国家继续开放,人民生活正常,北京局势稳定安全。”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外剪影

一起抢劫杀人案的背后
姚立
8月24日夜,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一个小镇里,30个黑人青年正拥挤着睡在一间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为了谋生,他们从肯尼亚、赞比亚、苏丹等国千里迢迢来此打工。他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场厄运即将来临。
“臭黑鬼,把钱交出来”的喊声将他们从睡梦中惊醒,朦胧中看到的是5个凶神恶煞般的蒙面人。黑幽幽的枪口对着他们,他们只得把积攒下来的一点血汗钱交出。一个南非青年想要逃跑,却被暴徒们的子弹击倒,另外两个伙伴也中弹负伤。
这个意大利小镇发生的事情不过是西欧黑人移民境遇的一个缩影。随着近年来西欧极右势力的抬头,种族歧视和排外情绪有增无已,针对外国移民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不久前,在法国阿尔卑斯山地区,一个23岁的突尼斯青年在一次口角中被人用刀刺死;在瑞士,诸如“爱国阵线”、“欧洲新秩序”、“民族党”等一些新纳粹组织不断出现,他们叫嚣:“面对非洲人和亚洲人入侵给白人、欧洲和瑞士带来的致命威胁,我们要为捍卫祖先的遗产而斗争。”“爱国阵线”明确主张,要驱逐一切非欧洲移民,取缔共产党及左派组织。为利用人们头脑中潜在的排外情绪,他们还提出“祖国、秩序、传统”的口号,蛊惑人心。
这股极右势力和排外思潮的出现虽只是少数人所为,但它的发展趋势已引起人们的警惕。瑞士一位记者认为,二次大战以来,瑞士从未出现过现在这样多的新纳粹分子。目前,瑞士联邦政府正准备在今秋提交议会一份修改刑法的草案,以更好地惩治种族歧视的行径。在意大利,不少知识分子也挺身而出,呼吁全社会同种族主义的行为作斗争。不久前,意大利共产党机关报提议建立一类似法国的反种族歧视组织,并得到了不少知识分子的拥护。意大利负责社会事务的国务秘书也主张制定新的立法,在电视中开展宣传,以使人们明白:黑人也是人。
今年是二次世界大战爆发50周年,人们尤其应当对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对当前西欧右派势力的抬头和种族歧视思潮的蔓延给予足够的警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二次大战期间灭绝人性的种族杀戮的历史悲剧重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