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全优达标赛”启示录
白衍吉 庄进修 范力
哈尔滨汽轮机厂从去年以来,在青年中搞了一年“全优达标竞赛”,参赛青年质量指标达到了全优,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了一级。厂里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使人获得启示:青年是企业的未来,只要认真做好工作,青年是大有作为的。
令人关注的问题
我们问刘杰厂长怎么看80年代的青年。
他说,他们主流好,潜力大,充满前途和希望。但是,十几年来,知青大返城,退休接班,社会青年就业,各级各类学校分配的学生……一批批青年带着历史的痕迹涌进了工厂大门。如今,巨大的社会变革,复杂的社会环境给予他们以深刻的影响。
比如,一线工人严重缺乏。过去工厂只几千人,可以三班生产;现在人数过万,竟连安排两班也费劲,原因是一些青工不安心看机床,认为“没有本事才当工人”;许多青工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看不懂图纸,技术不过硬。精密设备操作不了,只得延长退休工人的“服役期”;全厂80%的事故出在青工身上……
作为厂长,刘杰当然为此心忧。他说,我厂是为全国1/3的电站提供汽轮机的“国家队”,这样的后续部队,怎能担负起日趋繁重的为四化建设提供能源设备的重任呢!
对此,厂里一直在抓提高青工的工作,像读书演讲、婚事新办、厂帮乡等活动都很有特点。党委重视,团委工作很积极,工会各方面也都伸手给予支持。但在新形势下,怎样真正做好青年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技术素质,还是需要很好探索的一件事。“全优达标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起来的。
播火者与众人拾柴
厂团委书记段其海曾形象地对我们说:“全优达标赛”能活跃起来,是团委搭台,全厂唱戏,刘厂长给点了一把火。
厂团委的4名同志一头扎到车间,调查青年在想什么,工厂需要什么。当团委把一份全优达标竞赛方案拿给厂长的时候,厂长当即在方案上写了自己的意见:“团委的想法很好!既要重视,又应投资。”
厂长重视,怪不得竞赛一呼百应。
有播火的,没有呼应的不行。众人拾柴火焰高。竞赛牵涉到劳资、职教、生产、保卫、安技、监察、质量、文明办、办公室等部门,分产量、技术、质量、安全、纪律、政治6方面内容,12项考核指标,每个内容,每项指标,都牵动着方方面面,大量的工作是党员、干部干的。
目的在于提高素质
80年代的青年喜欢顽强地表现自己。要善于引导青年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觉悟的人。
26岁的侯万发在这次竞赛中获胜,他又报名参加第二届竞赛,同时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分明还有新的追求;曲建荣是孩子妈妈中唯一一名达标的,她说自己参赛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争口气;青工侯昕在竞赛的中途调到一个没有工时指标的部门,可他仍在6项达标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坚持跑到终点……这就是青年的“天性”:自尊、好胜。你不让他表现,他会到别处表现,会去找酒桌、麻将桌,整天陶醉在卡拉OK之中。其实,青年不乏社会责任感,就看你给不给他一个表演的机会和舞台。
刘厂长认为,这个竞赛绝不仅仅是能使他们一年多创造的636.2万元的产值,主要目的是使青年受到教育和锻炼。50年代那种讲传统、比贡献、做主人的各种竞赛活动在工厂兴起来,基层领导在纪律、工时、质量这些操心的问题上放心了。
今年全厂又有千余名青工加入到“全优达标竞赛”的队伍中。
(《哈尔滨日报》供稿)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注重引导
白曦
青年工人是企业职工队伍的生力军。这支队伍主流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哈尔滨汽轮机厂通过“全优达标赛”活动,把青年工人引导到学技术、创全优、比贡献上来,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觉悟的人。创全优达标赛点燃了青年工人的青春之火,使人们看到了企业腾飞的希望。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于青年职工思想状况多有评说,褒贬不一。如今20多岁的青年工人“生在动乱年代,长在拨乱反正时期,工作在改革开放之际”。他们的思想状况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他们关心国事,思想敏锐,喜欢参与,肯于学习,主流是向上的。关键问题是要善于引导,进行教育。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树哪有自然直的道理!需要园丁浇水、施肥、除虫、剪枝。培养人更要费心思、下气力。要多搞一些适合青年工人特点的活动,使他们既有兴味参加,又受教育,得到提高。企业经常在青年职工中开展一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像比技术、赛质量、讲节约、互帮互学等,生产任务完成了,质量提高了,青年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结果后进变先进,先进更先进,一面红旗带起一大片。谁能说这样做不是生动有效的理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呢?
有人说,现在企业的青年喜欢“表现自我”,注重个人价值。这也许说的是80年代青年的一大特点。这里的关键也是积极引导,把他们的热情、干劲、聪明和才智引导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做贡献上来。他们就会懂得,一个人的价值大小,要看他是否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否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且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开拓新的绿色事业

“枫叶”怎样红起来
吴芝麟
从上海火车新客站出来,远远可以看到扬子木材厂高楼上那片特意装饰的红叶,它是那么鲜艳。这家林业部的骨干企业生产的“枫叶”牌产品,正像它的名字那样,在市场上红着哩。
1982年,他们的拳头产品——塑料贴面板就获得国家银质奖。然而从那时起,他们就产生了危机感。市场千变万化,全厂1500名职工,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就说这种用做缝纫机台板的塑料贴面板吧,缝纫机走俏时,它也随着走红。缝纫机由俏转滞,对它的需求自然减少。如不采取对策,扬子厂的前景可不妙。
开拓意识从危机感中产生。一手抓名牌产品,守住已有市场,一手抓新产品开发,积极开拓新市场。这几年,扬子厂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就说那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低播焰柔光塑料贴面板吧。厂长王宝康在参加林业部的一次会议时,听到国际海船建造防火有新规定的信息后,马上赶回上海,迅速确定项目,组织了厂技术科1/3力量攻关。他们从一张国外产品的样板着手,经过许多次试验,终于成功地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主要技术指标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订单一张张飞来。
他们预测到这样的信息:随着计算机热的兴起,装饰计算机房用的材料必将走俏。他们抓住时机,尽快研制。时隔不久,为计算机房所用的抗静电塑料贴面板和活动地板就批量生产了。全国独此一家。
“枫叶”牌的各式系列样品,不断地开拓着新的市场。扬子厂几乎每年都要重新布置一下那间产品陈列室。
从1985到1987三年间,扬子厂新产品的开发如关不住的春色,3年捧回了12项奖。其中有国家科技二等奖、上海市优质新产品一等奖、林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奖。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产品的出口创汇率递增。1988年底,因为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站住了脚,一年就创汇420万元,比上级要求的205万元指标高一倍多。扬子厂被评为出口优秀企业。
“枫叶”就这样红了起来。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庭院花开
田忠海 王增伟
到黑龙江省宁安县的乡村转一转,你会被这里的农家小院所吸引:东家葡萄满院,西家鸡鹅成群,前村搭棚种蔬菜,后村建池育人参。当地农民说:小院子成了聚宝盆。
从宁安镇出发,乘车去访问全国庭院经济先进村——兴盛村。远远望到村庄了,心中不免犯嘀咕:“这里怎么这么多烟囱?”车行近处,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温室的烟囱。村中家家院里都有温室,村子四周也盖起了温室和塑料大棚。
温室、大棚上的塑料薄膜已拿掉了,只留下钢筋骨架和围墙,里面长着茄子、辣椒和刚出土的秋菠菜。村支书史平德说:“你们来晚了。要是五、六月来,大棚和温室正发挥作用呢。每年3月,温室、大棚扣上塑料薄膜,地开冻早,4月末就可栽黄瓜,种菠菜、韭菜,比大地种植提前一个月。5月末,村子大街小巷一大早就像个闹市。许多个体商户来买菜,贩运到外地。”据介绍,这个村一年产1300万公斤蔬菜,70%销往外地。今年早春黄瓜就产130万公斤。仅此一项,平均每户收入4000元。
在跃进村,我们看到的是另一幅画面。村民的院落里鸡鸭成群,猪羊满圈。夏村长告诉我们,现在家家户户都饲养鸡鸭牛羊,全村养了1000多只羊,1000多头牛,还养了100多头猪和5000多只鸡、鸭。畜多肥多,去年全村5200亩耕地每亩施农家肥2立方米。肥多粮增产。1988年全村化肥比1983年少买13吨,粮食产量达到170万斤,比1983年多收3倍。
宁安县发展庭院经济何止这一村两屯!卧虎石有满山坡的“人参棚”,杏山乡有果实累累的果树场,牛场村家家户户搞草袋编织……
宁安县的庭院经济是从1984年发展起来的。为使庭院经济有较快发展,县里培养了一批典型示范户,以户带村。近5年,这个县共扶持1333个示范户,带动了70%的村庄发展庭院经济。经过近5年的发展,宁安县从事庭院经济的农民已达5万人,占农村劳力总数的40%;今年上半年,全县庭院经济总收入301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3%。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批量生产的国产化元器件占90%
每台彩电元器件用汇从60美元降到20美元
彩电国产化迈出坚实步伐
本报记者 崔秀之
我国的彩电工业,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国产化水平迅速提高,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电子工业的重点产业。
从宏观控制着手
人们可能还会记得,我国是1979年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的。在以后几年内,由于宏观控制不力,一些地方和企业从追求近期效益出发,不分难易,不分层次,竞相引进100多条组装生产线。这些多头引进给国产化带来了很大困难。外国公司又不断将产品改型,不时地抛出“高档机”,一些企业跟在后面转,使彩电国产化无从下手。
教训,使人们逐步明白,我国彩电工业的发展决不能受制于人。面对大而乱的摊子,庞杂的机型,从哪儿抓起?决策部门决定,从加强宏观控制着手,系统安排,逐项理顺。
为了尽快实现彩电国产化,原电子工业部成立了彩电国产化领导小组,由副部长张学东任组长。1985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彩电国产化会议之后,明确了彩电国产化是关系到国家长远利益、电子工业振兴和提高亿万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战略;使彩电国产化工作从散乱中逐步走上有领导、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发展轨道。
有人认为,彩电国产化就是看一个整机上用多少国产元器件,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彩电国产化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内容不断深化发展的长期持久性工作。从产品设计到开发;从整机国产化到元器件、设备仪器工模具、原材料的国产化;从产品创优到标准的制定,直到实现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等方面,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技术难度高,各项都必须从电子工业发展全局考虑。
为了增强彩电国产化的透明度和清晰度,1986年,全国第二次彩电国产化会议提出了彩电国产化系统工程的方针和原则,作为“七五”期间彩电国产化发展规划。
系统安排见成效
几年来,彩电国产化按照预期目标,分层次、分阶段逐项进行,取得了显著效果。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以来,全国投资几亿元,用汇几千万元,新增彩电配套元器件生产线40多条,大大增强了彩电综合配套能力。目前,65项为整机配套的小类品种元器件,已有56项用于整机生产,使批量国产化达到90%,每台彩电元器件用汇从60美元降到20美元。其中,有150万台彩电的批量,用汇从200美元降到20美元。
在彩电国产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少项目的突破,带动了基础工业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国内配套能力。天津电讯模具厂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模具,投产周期短,精度高,一次达到设计要求,使国内工业卡脖子的模具设计和制造,上了一个台阶。
原材料是实现彩电国产化的基础。在冶金部、化工部、石化总公司、国家建材局等材料工业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研制成功彩电急需的无磁、弹簧不锈钢带、光刻胶、特种气体、石墨乳等材料,有的质量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实物水平。仅此几项,每年可节省外汇几百万美元。
无锡微电子联合公司生产的集成电路,所需用的1846种材料规格中,国产化率达98.3%。
自主开发创新路
彩电国产化过程,实质是一个技术进步的过程。近几年,彩电国产化领导小组始终将整机作为国产化的龙头,以整机优选技术为重点,联合开发共同攻关,实行经济技术上的广泛联合,为成龙配套地进行国产化开拓了新路子。参加整机优化设计的6个整机厂和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单位,组成两个整机优化设计组,密切协作。两组先后推出的6种新机型,有20多个重点部位通过优化设计,质量优于原机,整机国产化程度达到95%以上。全套彩电元器件用汇从60美元降到7美元以下。
更为可喜的是,在彩电国产化进程中,我国彩电工业已从简单组装的水平,跨进了能够自主设计开发整机的新阶段。尤其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用于整机开发,收到了显著效果。最近,自主设计开发的21英寸直角平面遥控彩电,标志着我国彩电国产化跨入了自主设计的新阶段,证实了我国已具备设计开发彩电整机的能力。今后,机型的更新不需要反复进口了。
国产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彩电的质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稳步提高。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已全面接近或达到八十年代世界先进水平,获得一等奖的厂家达几十个之多。
彩电国产化是一条艰辛的路,然而,积累的更多的是经验。当然,全面实行国产化还有一段距离。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数量大、使用面广、价值高的电子专用材料,急待国产化;专用设备、仪器工模具国产化要进一步深入展开;彩电显象管和部分元器件的配套能力,尽快跟上整机国产化的步伐,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有些技术难度大的“骨头”项目和原材料,有待于部门间进一步联合攻关。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湖北省宜城县城关五金商店,坚持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思想,采取选到坏车有奖的办法销售自行车,既维护了消费者利益,又扩大了销售。瞧,照片上的顾客选到满意的自行车多高兴!
 曾昭勤 王云峰摄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风雨沧桑四十年
本报记者 施明慎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听说“保险”这个词只是近几年的事。殊不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与共和国同龄,正在大步跨入她的“不惑之年”。不久前,记者就这个话题访问了秦道夫总经理。在改革中复苏
1949年全国解放不久,国家在对旧保险业改造的基础上,于10月20日迅速组建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此揭开了中国保险史的新篇章。谈起保险事业40年的风风雨雨,秦道夫感慨万分。他说,保险业的命运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经济发展,保险必然兴旺;经济停滞,保险也会走下坡路。建国初期,保险业务发展较快,为恢复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到1958年共支付赔款和人身保险金3.8亿元,为国家积累了12亿元建设资金。此外,保险公司还拨付给有关部门相当数量防灾、防疫补助费,有力地加强了社会的防灾能力。然而,由于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刚刚起步的保险业被1959年初刮起的一阵“共产风”吹垮了。当时片面强调“一大二公”,人们的吃、穿、生、老、病、死以及灾害事故都由国家和集体包下来,认为没有必要办保险。因而自1959年起,除少量国外保险业务保留下来,国内业务被迫停止办理。“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一伙把保险公司污蔑为“剥削公司”,提出“砸烂保险”等口号,幸亏周总理坚持,保险还是要办的,涉外保险业务才免遭停办的命运。就这样反反复复折腾了20年,使保险业在国民经济里,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一片空白。回顾以往坎坷的经历,秦道夫说,是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保险业获得了新生和蓬勃发展的机会。1979年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并多次发文,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保险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10年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全国各省、自治区、市、地区、县,设立了2800多个分支机构,职工已达7万余人;设立各种形式的代理网点7万多个,拥有代办人员15万多人。这几年,保险公司经营的国内外业务近300个险种,业务量几乎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年保费收入已从1980年的4.64亿元增至1988年的109亿元,估计今年可达130亿元。累积上缴国家和地方税利60多亿元,积累各种保险责任准备金近百亿元,资产达110亿元,已成为世界上颇具实力的保险公司之一。社会经济的“稳定器”
我国保险业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秦道夫回答,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保险事业的支持。换句话说,保险事业起着社会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自然灾害较多,直接威胁着农业生产。据测算,因洪涝、风雹等灾害的影响,平均每年粮食作物减产100亿公斤。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单位缩小,经营风险增大,农民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不可能完全依赖政府无偿提供的极少量救济款解决问题,因而迫切需要通过保险来稳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补偿意外经济损失。近几年保险公司积极开办了农作物、牲畜家禽、水产养殖、森林保险等种养业险种,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热烈欢迎。在城市里,对保险需求呼声最高的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提供者——工商企业。以往由国家核销灾害事故损失的老办法如今行不通了。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必然要考虑万一发生灾害事故,如何分散风险的问题。现在,几乎每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在设计他的企业发展蓝图时,都不会忘记拿出少量的保险费来转移不可预料的、可能发生的巨大风险损失。就连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东北、华北电网那样的实力雄厚的中央大企业也把“保险”作为稳定经营的后盾。迄今,保险公司承保的各类财产金额已达17970亿元。
70年代末以来,来华投资的海外厂商越来越多,“三资”企业大量涌现,外国旅游者不断增多,中国劳务出口也有一定发展。保险公司在继续办理原有涉外险种的基础上,近年又陆续开办了卫星发射、海洋石油开发、建筑和安装工程、海外承包工程、营业中断、雇主责任保险等80多个险种,并在条款、费率上尽量符合国际上的习惯作法。
保险业务的发展,既为国家筹集了一笔可观的建设资金,又大大地增强了保险公司的赔偿能力。秦道夫信心十足地说,无论在哪里发生大的灾害,保险公司都有能力迅速赔付。近10年来,全国共处理保险赔案965万件,支付赔款129亿元。人们没有忘记,在曾饱尝森林大火肆虐之苦的大兴安岭地区,重建家园的一半资金来自保险公司的赔款1.18亿元;去年浙江、云南等地在遭受台风、洪涝、地震之后能够迅速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也得益于保险补偿。今年春夏之间,特大冰雹、狂风暴雨使四川省许多地方房屋倒塌、工厂停产,农田淹没,已经丰收在望的庄稼颗粒无收……又是保险公司及时送来7000多万元赔款,在抗灾中助了他们一臂之力。
秦道夫补充说,在我们国家,保险赔款不仅起着经济补偿的作用,它还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凝聚力,激励着人们在灾后恢复生产中焕发出更大的活力和干劲。
随着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保险业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秦道夫回忆道,1979年底,国内业务刚恢复时,整个北京只有一户人家参加家庭财产保险,全国投保这种保险的家庭不足3万户,如今投保的家庭已达6200多万户,而且还有增多的趋势。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人身保险业务发展势头也很猛。1982年投保人数近10万人,收保费158万元;到1988年,全国参加各项人身保险的已达1亿人,是1982年人数的100倍。学生平安保险、子女婚嫁金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养老年金保险等都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了。
跨向新的高度
经过40年的锤炼,我国保险事业不仅在国内业务发展方面突飞猛进,而且在国际保险市场上也显得日臻成熟。50年代末,虽然国内业务停办了,但是我国设在海外的保险公司一直积极开展业务。在国际保险市场的激烈竞争中顽强地拚搏着。迄今设在香港、澳门、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公司及分支机构已达40多个。由于服务优良,经营灵活,在当地客户中享有较高信誉。
谈到与国际保险业同行的交往与合作,秦道夫说,我国是亚非保险再保险联合会的创始国之一,也是亚洲再保险公司的一个成员国。几十年来已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建立了分保关系,一方面把承保重大项目的风险分散到世界保险市场,另一方面也接受其他成员国的部分业务。
接近采访尾声时,秦道夫告诉记者,保险事业任重而道远,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将继续努力,不断开拓经营领域,为社会主义事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良好服务。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效率
李洪道 李洪涛 原载《讽刺与幽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