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元将继续坚挺
今年头九个月里,尽管西方各国中央银行不断联手干预,但美元汇价却依然不断上升,自年初以来,美元对西德马克的汇率上升了9%以上,对日元的汇率上升了12%。估计在今后几个月里可能上升到新的高度。
美元汇价在上个月升到三个月来的最高水平。9月15日,美国政府公布的7月份贸易赤字低于市场预料,给市场带来新的刺激。当日尽管各中央银行协力干预,美元汇价却跃至1美元兑换2.0西德马克和147日元的水平,大大高出所传西方七国财长内定的1美元兑换1.7—1.9马克和120—140日元的浮动限度。
美元汇率能够攀升到目前的水平,除美国利率高的因素外,还有其他经济因素。
许多人前几个月曾预言美国经济将发生衰退,而经济界人士最近对美国经济形势作了乐观的估计,认为美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即在缓解的通货膨胀压力下保持低速增长,一时还不致于出现衰退。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最新数字表明,8月份经济先行指数上升0.3%,升幅为5月以来之最。同时,几个月来呈下降趋势的生产者物价指数和比较稳定的消费物价指数也表明,通货膨胀已是强弩之末,不太可能进一步上升。经济低速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减轻反过来则预示着美国货币政策的稳定。这不仅消除了人们担心近期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悲观情绪,而且使人们相信,联邦储备委员会有能力通过“微调”使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大多数分析家认为,美国的高利率、外汇市场对美国货币政策的信心以及较好的经济形势等诸因素,将使美元汇价继续保持坚挺,很可能会推动它进一步上升。
(新华社记者 薛力敏)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际问题学术动态

重视国际经济形势研究
庞中英
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处在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八月下旬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许多学者专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于西方经济形势,有的同志认为,总的来看,整个西方经济发展呈现低速低通货膨胀的态势,但自去年以来,西方总的通货膨胀又有所增加,为此各国采取了紧缩对策,提高贴现率,收紧银根、抑制经济过热,从而造成一些国家利润率有所下降。从外汇市场看,有起有伏,利率波幅有超过汇率波幅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西欧各国加强了协调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有不少同志指出,国际债务危机严重,没有多少改变,其特点是债务数量大和涉及的国家多,要从根本上解决债务危机问题,还要看发达国家的态度。
有的同志指出,分析世界经济形势,美国经济的动向很重要。一九八三——一九八六年,美国经济走势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因而九十年代的西方经济仍会向好的发展方向前进。
讨论中,大家都很关注世界经济中地区化、集团化的趋势,特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将在一九九二年搞统一大市场,美加自由贸易联盟已成事实,美、日、澳、新和东盟国家也将讨论设立亚太经济合作机构,苏联东欧的经互会也在积极改革,我们对此应有相应的对策。
有的同志特别强调了国际经济与国际政治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指出,八十年代的世界格局无论从经济还是从政治上看都出现了从两极向多极转化的大趋势。东西方政治上的缓和必然导致经济合作的加强,如经互会与欧共体两大经济集团已相互承认,西欧需要东欧的资源、市场,东欧需要西欧的技术、资金。从全球发展大趋势上讲,国与国间的竞争是以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我们的时代仍是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时代。
谈到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三对关系时,有的同志说,关于南北关系,七十年代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基本上是南攻北守的态势;但八十年代坎昆会议以后,转为北攻南守。预测到九十年代有可能出现南北关系的僵持不下,发展中世界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恶化。
关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战后特别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国际协调的加强,这种关系趋向稳定、加强、成熟。
关于东西方经济关系,随着政治上的缓和对话,经济的合作和相互开放也是必然的。
关于九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展望,多数同志在分析了九十年代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六个因素后,认为,九十年代总的形势是好的,仍可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大可能出现大的衰退。
这六个因素是:一、新的科学与技术革命。九十年代将有更广泛的突破。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新技术除了促进新兴产业部门的发展外,更主要的是促进传统产业现代化。三、经济调整和改革成为世界性潮流。四、国际协调,发达国家之间在金融和贸易领域的协调使西方经济周期出现了变化。五、初级产品价格趋于稳定。六、国际政治军事形势趋向缓和。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达契亚”精神
本报记者 曾坤
“达契亚”是罗马尼亚国产的一种小轿车牌号。来到罗马尼亚,令人触目、给人最深的印象之一,莫过于那满街奔跑的“达契亚”。
不管是私人小车,还是公家的小车,全是“达契亚”牌,不论是共和国总统,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乘坐的是“达契亚”。简直让人觉得,全国的小轿车除“达契亚”以外,似乎再无别的牌子的车。后来一打听,果然如此。现在全国拥有的小轿车中,99%是国产的“达契亚”;全国150万辆私人小车中,几乎是清一色的“达契亚”。风趣一点说,把罗马尼亚装上轮子的,非“达契亚”莫属。“达契亚”真正成了罗马尼亚人生活的一部分。
可是,在当代小轿车的潮流中,“达契亚”不论其档次及现代化程度,都只能归入普通型大众化车的行列。我曾问陪同我们的《火花报》同志:
“为什么不进口一些小轿车?”答曰:“‘达契亚’还向许多国家出口呢!”据了解,每年罗马尼亚出口的“达契亚”上万辆,不但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还向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出口。“达契亚”为何受到罗马尼亚人民如此青睐呢?后来,当我们了解了罗马尼亚整个运输工业发展概况后,我们才明白,“达契亚”不仅仅是罗马尼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罗马尼亚人民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罗马尼亚小轿车工业,是靠引进技术发展壮大起来的。“达契亚”牌小汽车的生产技术,最早是从法国雷诺汽车厂引进的。经过消化、吸收,最后完全变为自己的技术。
今日的“达契亚”牌小汽车,已经是彻头彻尾的罗马尼亚产品。罗马尼亚人将它起名为“达契亚”,其寓意是深刻的。罗马尼亚人的远祖是达契亚人,他们在公元前70年建立了自己的达契亚国,并创造了辉煌的罗马尼亚古代文明。今天的“达契亚”代表了罗马尼亚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象征着罗马尼亚民族自尊自爱的高尚追求。确切地说,罗马尼亚整个汽车工业都是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的。
目前,罗马尼亚全国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类型的车辆,如公共汽车、卡车、越野车等,基本上都是国产货。所以,面对本国独立、强大的汽车工业,罗马尼亚人怎能不为拥有心爱的“达契亚”车而骄傲呢!
罗马尼亚在发展自己的运输工业时,始终坚持勤俭建国的方针,所生产的汽车都属节油型的。像“达契亚”小轿车,其特点就是省油、小巧,这些都是从节约有限的能源这一国情出发。罗马尼亚生产的汽车均无空调装置,绝不是在技术上生产不出来,也不是不需要,而主要是从勤俭节约考虑,不追求豪华奢侈的消费,更不作超出国力的攀比。罗马尼亚除了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刻意求精、求俭外,还尽可能保存了一些现在一般人看来觉得过时,但却省钱、实用、方便的交通工具,如有轨电车、车顶棚安装有两个大煤气罐的公共汽车。这些即使在繁华的布加勒斯特市也随处可见。
另外,罗马尼亚建设自己地铁的经历,更具说服力。罗马尼亚建设地铁的历史,始于本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上已有118个地铁系统。是引进,还是自建?罗共中央一锤定音:外国技术可借鉴,但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搞!许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在考察了国外15个地铁系统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地铁系统,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布加勒斯特的地铁系统。从1975年第一道8公里地铁建成通车,到今年8月第五道10.4公里地铁建成,共建成60公里长、双线、38个车站的地铁系统,提前一年完成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任务。
我们参观布加勒斯特地铁时发现,从地铁的指挥系统到整个隧道工程,完全采用的是当代较先进的技术设备。然而在机车、车厢的设计制造上,却处处体现出节俭实用的原则。车厢容积比其它国家的要大,载客多;车厢内设备精致但不豪华;车站建设壮观但不奢侈,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达契亚”牌小汽车,在它们身上,似乎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罗马尼亚人赋予它们的“达契亚”精神。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外国人士看中国

“我为中国感到骄傲”
——访非统组织秘书长萨利姆
新华社记者 刘也刚
“40年来,中国从一个被欺辱、被剥削和四分五裂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非凡的成就。中国是非洲被压迫人民最可靠的朋友,是第三世界的支柱。她为发展南南合作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中国已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坦桑尼亚副总理艾哈迈德·萨利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周年前夕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对中国作出如此评价。
萨利姆曾担任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联大主席、坦桑尼亚外交部长等重要职务。他22岁就被任命为驻华大使。他以老朋友的身份向中国人民表示节日的祝贺。他说:“40年来,中国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发展。伟大的成就,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众多的人口,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不渝地支持第三世界人民的斗争,为民族解放运动作出的无私贡献,使中国成为当今国际政治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我为中国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萨利姆认为,新中国成立40年来,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事是: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他回顾了坦桑尼亚同其他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一道,为支持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在联合国所进行的长期、艰巨的斗争。他说:“恢复中国的席位不仅是中国的胜利,也是联合国和整个国际社会的胜利。”
在谈及当时一些第三世界代表在会议大厅内欢庆这一胜利时,他举起一只手臂在空中坚定地一挥说:“在那个场合,我确实非常高兴。我一生都不会忘记那个场合,不会忘记那个我们曾经长期为之奋斗的胜利”。他说,尽管有人诋毁,但是,中国后来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事例“已经清楚地证明了这一事件的伟大意义。”
萨利姆紧接着谈起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特别是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中取得成功的原因。
他认为,中国的成功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取决于它的行动: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尊严又尊重别人,向外国提供援助但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为发展南南合作作出了贡献。“从坦桑尼亚和非洲的观点看,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
萨利姆回顾了坦中关系。他说:“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建立在深厚的友谊基础上,是遵循平等原则的典范。这种真正的相互尊重堪称南南合作的榜样。”
萨利姆还深情地回顾了他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主席的多次接触。谈到他同周恩来总理的8次单独会晤时,他说,这位伟人的“智慧、敏锐和对国际事务的精通”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和难忘的印象”。萨利姆说,周总理为培育坦中友谊付出了极大心血,他和毛泽东、邓小平以及坦桑尼亚前总统尼雷尔一道,是坦中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奠基人。
作为非统组织秘书长,萨利姆认为40年来中国同非洲国家的良好关系不断得到了加强。他说:“中国人民在支持非洲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斗争中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在政治方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不渝地支持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并为这些解放运动提供了大量援助。中国始终是非洲大陆为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而斗争的被压迫人民的可靠朋友。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中国的援助始终是无私和巨大的。”萨利姆指出,中国派往坦桑尼亚和其他非洲国家的医疗队员和其他专家以献身精神真诚地为当地人民服务,是最出色的“大使”。
萨利姆高度赞扬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他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赢得国际上广泛的承认,成为一条不可摧毁的发展之路。现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认为,这是一条光明的道路。”
采访结束时,萨利姆祝愿中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他说,包括他本人、坦桑尼亚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中国在世界上的朋友们,都希望中国稳定、强大。因为,“一个稳定、可靠、强大和具有活力的中国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图为罗马尼亚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设计制造的布加勒斯特地铁一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