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月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国开始庆祝大革命二百周年
密特朗针对法国社会问题呼吁忠于共和精神
新华社巴黎1月1日电 (记者吴葆璋)一只巨大的热气球今天下午从巴黎市中心瓦窑宫公园腾空而起,乘坐热气球的飞行员,随着气球的升起,不断向地面抛撒1789年《人权宣言》的文本。
法国首都和外省今天放飞了98只热气球,标志着大革命200周年庆祝活动的开始。
与此同时,巴黎和外省还组织了朗读《人权宣言》活动,邮电部发行了大革命200周年纪念首日封和一枚纪念邮票。这枚纪念邮票以官定大革命200周年纪念标记为图案:3只在红蓝白黎明三色中翱翔的飞鸟。
密特朗总统在去年8月接见纪念大革命200周年委员会主席让内奈时表示,法国今年将以“共和精神”庆祝大革命200周年。去年5月份再度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之后,密特朗布置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中小学朗读一段关于“共和精神”的文字。教育部长和文化部长从作家雨果的著作《权利和法律》中摘录的这段文字是:“自由、平等、兄弟情谊是人类崇高阶梯的三个台阶。自由是权利,平等是行为,兄弟情谊是义务。”密特朗总统在今年的元旦祝词中指出:大革命200年后的今天,法国仍有“比通常认为要多得多的被社会排斥、抛弃的人。其原因是失业、疾病、没有知识、贫困或者是由于肤色”。因此,他呼吁法国人“应该忠于共和精神”。
纪念大革命200周年的活动将在全年陆续展开。首都和外省共准备了4000个纪念庆祝项目,400部关于大革命的著作已开始问世,200个座谈会将在各地分别举行。今年3月,法国各地将举行大规模植树活动。蓝杉、白桦、红山毛榉将受到格外重视。庆祝活动在法国国庆节期间达到高峰,7月14日,从马约门到协和广场,7000人将合唱著名的《马赛曲》。在此期间,西方7个工业国的首脑会议将在巴黎举行。8月份,法国将邀请各国青年聚会斯特拉斯堡共同制定《21世纪世界青年宣言》。
法国1789年革命在法国历史上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彻底崩溃和共和制度的诞生。


第6版(国际)
专栏: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各国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发表新年祝词
齐奥塞斯库:
 新的一年世界裁军应有新进展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988年12月31日电 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今晚发表新年献词时希望1989年在裁军方面签订新的协定,争取使苏美签署削减50%战略核武器的条约,力争在消除化学武器和大幅度削减军费方面达成协议。科西加:
    1988年是奇迹般的对话年
据新华社罗马1988年12月31日电 意大利总统科西加今晚在电视台发表新年祝词中说,1988年是不寻常的、奇迹般的对话年。他认为,这似乎标志着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将出现更具有建设性的发展。
科西加指出,人们看到,在那些从前难以抱有希望的领域,和解胜过了对立。奥马鲁:
 新一年将给非洲人民带来争取新胜利动力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奥马鲁在昨天发表的新年贺词中说,1989年将给非洲人民带来争取新的胜利的动力。
文告在列举了1988年发生在非洲大陆的一系列解决冲突、缓和双边或多边关系的事件之后说,新的一年将促使这些事件不可逆转地向前发展,使非洲发生更大的变化。卡利比:
阿拉伯人民对其国家前景乐观
新华社突尼斯1988年12月31日电 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卡利比今天在致阿拉伯国家的新年贺词中强调,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阿拉伯人民可以乐观地看到他们国家的前景。
卡利比指出,1988年看到了两伊战火的停息。
卡利比在强调巴勒斯坦国建立的重要性后指出,巴解组织承认以色列的存在表明它真诚地希望和平,但是以色列至今立场僵硬。
卡利比说,缓和之风正在兴起,呈现在阿拉伯国家面前的是一条希望大道。努乔马:
1989年将是纳米比亚独立年
据新华社布拉柴维尔1988年12月31日电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主席努乔马今天在新年文告中说,1989年将是纳米比亚独立年。
在新年文告中,努乔马要求纳米比亚人民既要保持团结又要提高警惕。巴特蒙赫:
    蒙古今年继续实施经济改革
新华社乌兰巴托1月1日电 蒙古人民革命党总书记、大人民呼拉尔主席团主席巴特蒙赫31日晚发表新年贺词说,1988年蒙古的主要事件是开始实施经济改革。
他说,蒙古1988年的社会生产发展任务基本顺利实施,在1989年要坚决贯彻上月举行的党中央五中全会提出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新任务,即改革党的内部生活和改革社会政治体制。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勒斯坦人在被占领土游行
纪念巴勒斯坦革命“法塔赫”成立二十四周年
新华社开罗1月1日电 巴勒斯坦人今天在阿拉伯被占领土上举行游行,纪念巴勒斯坦革命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流派“法塔赫”组织成立24周年。
据来自耶路撒冷的报道说,他们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一些城市、村落和难民营中与以色列军队发生了冲突。
在杰宁和拉马拉城,有3名青年被铅弹打伤。拉马拉郊外的许多村民打出巴勒斯坦旗帜,高举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和已故领导人阿布·杰哈德的画像,纪念1965年1月1日“法塔赫”组织向以军发起的第一次袭击。
报道援引1名以色列军方发言人的话说,以色列军方1日驱逐了13名巴勒斯坦人,指控他们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反以斗争中表现积极。以色列直升机将他们空投到黎巴嫩南部。
这名发言人说,另外12人也因相同原因接到被驱逐的命令。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外交部举行科学实践会议
总结过去经验教训 提出今后对外政策
本报讯 据苏联《国际生活》月刊1988年第9期报道,苏联外交部于1988年7月举行“科学实践”会议,回顾了苏联近几十年来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在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失误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阐明了今后的外交任务及对外政策构想。谢瓦尔德纳泽外长作了主旨报告,外交界人士和学者共300余人出席了会议,分8个组进行讨论。8位副外长分别就不同的专题作了讨论总结。
会议认为,“国家内部生活的扭曲”对苏联对外方针产生“必然的影响”。30年代的“专横”给对外政策“罩上了一层阴影”,“玷污了国家形象”。对国际主义原则同共产主义运动的相互关系的歪曲,使“情况更加严重”,对欧洲民主化的片面评价“严重破坏了反希特勒的统一战线”。50年代“养成的‘关门’习惯”导致80年代“退出日内瓦谈判”,加速了欧洲反苏“第二战线”的建立。“阿富汗的痛苦教训”不仅降低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名声。因此,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关于讨论和制定重要对外政策的决定,是苏联人民“历尽艰辛才取得的”。会议指出,新思维决定了苏联对外政策的方向,现实主义、利益均衡、以全人类的价值为重点,同等安全、平等对话、国际法高于一切,在国际事务中政治手段占主导地位等是苏联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
与会者支持新思维的主要前提是,在核宇宙时代,全人类的利益“应置于优先地位”,和平共处是“国际关系的最高普遍原则”,而不是阶级斗争的一种手段。要保证国家利益,“必须理解人类普遍的运动方向”。世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和平共处才能生存,因此,“不能把两大体系的对立看作是当代的主要趋势”。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对立“只能通过和平竞赛和和平竞争来消除”。
会议认为,卫国战争对形成苏联的安全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当时,国家的安全取决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武装力量”。但是在今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与其说是武库,不如说是研制和生产新武器的能力”,即科学、工艺、生产设备和人才等方面的潜力,因此应把裁军放在对外政策的首位。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朋友,至少不是树立敌人”。
在讨论是否应以美国为苏联对外政策的重点对象时,“与会者的意见并不完全吻合”。有人认为苏美关系可能出现“停顿”,应利用这种停顿“积极开展对西欧的工作”;多数人则认为以美国为重点“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关于欧洲问题,会议强调了建立“全欧大厦”的思想,认为欧洲正处在“历史新阶段的门坎”。与会者主张把裁减常规军备作为苏欧关系的“头号问题”。有人提出“不妨采取单方面步骤”裁减苏联驻欧军力;有人则认为这应当在“相互原则基础”上进行。多数人认为,没有欧洲国家参加,就不可能同美国解决裁减常规军备问题,试图把美国和西欧分开“是不会奏效的”。
会议强调苏日关系的重要性,认为亚太地区正在成为“工业和非军事社会的新堡垒”,而苏联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可能使它成为“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桥梁”。
在讨论苏联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时,会议强调要“吸取必要的教训”,不要重犯“缺点和疏忽”,在社会主义“多样性”及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必须放弃教条主义”,应使国家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民主化”,承认“必须尊重国家利益,考虑各国特点和保持它们之间的利益均衡”。
会议认为,必须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既要考虑各国的特点,也要考虑苏联自身的“现实可能性”。
会议突出强调了经济在外交中的作用,提出要提高国家参加国际经济组织的效益,主张“拆除多年来使本国经济与外界隔绝的那堵墙”,这是保证苏联“在当今世界的地位问题”。与会者认为,“必须运用参加国际分工的一切形式、方法”和“世界惯例”,而过去并没有就此作出具体规划。他们认为,只有国内建立起在经济原则基础上的管理体制,“对外政治基础结构”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同发展中国家发展合作时,也要“从经济上和政治上通盘研究”,明确哪些“应具有商业性质”,哪些“可以是优惠的”。会议认为,苏联对外政策的任务是大力促进国家的社会经济进步,因此,“从经济上评价对外政策”,应当放在首位。
     (向光)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报报道阿拉法特就炸机事件致函里根
美国欢迎阿拉法特提供帮助
新华社华盛顿1月1日电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威廉·塞申斯今天说,他欢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为侦破炸毁泛美航空公司客机的恐怖分子提供任何帮助。
塞申斯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他对解开谁炸毁泛美航空公司客机之谜表示乐观。他说,他欢迎任何人为追查炸毁客机的恐怖分子提供消息。
英国报纸今天报道说,阿拉法特已致函美国总统里根,他将协助美国追查炸毁客机的直接肇事者。
但是,白宫发言人罗曼·波帕迪科今天对记者说,里根总统还没有收到阿拉法特的有关信件。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伊朗海军司令1日说,尽管伊朗与伊拉克实现了停火,伊朗仍然有权检查海湾的来往船只。
△西班牙1日起担任今年上半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主席,冈萨雷斯首相发表讲话说,“欧洲建设不仅与市场有关,而且关系到人……,在建立经济和货币市场的同时,也必须满足人们的愿望。”
△西德政府否认美国《纽约时报》1日关于西德一化学公司参与利比亚一生产化学武器工厂设计与建设的报道。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学者展望一九八九年
国际关系将趋于稳定
新华社莫斯科1988年12月31日电 在送旧迎新之际,苏联的权威国际问题专家对1989年的国际形势表示乐观,认为它将是国际关系趋于稳定的一年。
苏联科学院的几位研究所所长对国际形势的预测发表在《新时代》周刊1989年第一期上。
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普里马科夫认为,1989年“可获得的主要奖品是苏美削减50%战略武器条约”,苏军完全撤出阿富汗将推动其他各种地区冲突的解决。
东方学研究所所长贾丕才认为,苏中关系将取得进展,可能于明年春夏举行的苏中最高级会晤将完成进行多年的两国关系正常化工作,目前既具备客观条件,又具备两国的主观愿望。他估计明年可能实现戈尔巴乔夫访日,朝鲜北南双方也可能举行高级对话。
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阿尔巴托夫认为,苏美关系不会恶化或激化。但他担心苏美关系会处于停滞或“打空转”的状态,因为布什新政府对苏美关系的今后发展尚缺乏战略或具体政策上的设想。
欧洲研究所所长茹尔金认为,在建设“全欧大厦”的过程中,欧洲将变得更加稳定,苏联领导人同西欧国家领导人的互访将更频繁。欧洲常规裁军谈判将开始。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防部官员贪污受贿严重
新华社华盛顿1月1日电 由于贪污受贿,美国国防部在去年头9个月中,向军火承包商多付了21亿美元。
《华盛顿邮报》今天援引五角大楼监察长琼·布朗的话说,国防部官员贪污受贿的手法越来越新,譬如他们用欺骗的办法操纵招标和在招标中为自己的亲属安排工作等等。
布朗说,在过去12个月里,五角大楼的监察部门给299个贪污受贿案定了罪,共追回了将近3亿美元的赃款和罚金。


第6版(国际)
专栏:

  实行经济与社会福利政策相统一方针
昂纳克强调建设具有民德特色的社会主义
本报柏林1988年12月30日电 记者许宏治报道: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总书记昂纳克昨天强调,民主德国将继续坚持“经济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相统一”的方针,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月29日,在纪念德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昂纳克发表了长篇讲话。他指出“我们要运用社会主义普遍适用的规律,但又要考虑到我国的条件和需要,考虑到我们的历史、传统和革命经验。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不是在真空中、也不是在别的条件下,而是在民德的国土上,要按照民德的色彩来进行建设。”
昂纳克强调,“经济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相统一”的方针是民主德国稳定的基础。西方有些人喋喋不休地建议民德放弃已经经受考验的东西,过渡到市场经济。如果我们这样做,就要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忍受失业,导致资本主义。这是绝对不行的。我们也没有必要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否则就违背了马列主义的基本教导。
在谈到国际问题时,昂纳克说,国际局势的积极变化加强了我们的信念:尽管还有复杂的问题和深刻的矛盾,但有可能从对峙走向合作,创造一个全面的国际安全体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令人关注的世界难民问题
刘兆祥
目前,全世界难民总数已达1300万。在过去的30年里,平均每天有700多人逃离自己的家园而流落异国。难民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国际性问题。
在亚洲,侵略战争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沦为难民。越南侵略柬埔寨后,大批柬埔寨人逃入泰国东部和东北部,成为处境悲惨的难民。迄今滞留在泰柬边境难民营的难民接近百万人。在联合国和有关国家的协助下,约1/3的柬埔寨难民已到第三国定居,一些年轻难民返回了祖国,目前在泰国境内难民营中还有三四十万难民。
苏联1979年底入侵阿富汗,近1/3的阿富汗人到邻近的巴基斯坦和伊朗避难。仅在巴基斯坦东北边境省的251个难民营里,目前居住着320万阿富汗难民。还有200万阿富汗难民滞留在伊朗。以色列通过数次侵略战争吞并了巴勒斯坦并侵占了阿拉伯国家的大片领土,把数以百万计的阿拉伯人赶出了自己的家园,其中大多数为巴勒斯坦人。留在以色列占领区的不少阿拉伯人只能在难民营中度日,有的难民已在难民营度过了几十个春秋。
在1988年,非洲难民人数比上年增加了70—80万,使本已严重的难民问题更成恶化之势。由于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冲突,使12万索马里人涌入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的持续动乱造成大批人外逃。仅1987年年中到1988年年中,就有35万莫桑比克人逃离家园,在马拉维寻求庇护。迄今为止,到达马拉维的难民已达60多万,他们对马拉维的经济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内战和自然灾害使得每个月约有1万苏丹人流入埃塞俄比亚西南部,到1988年中期,滞留在埃塞俄比亚的苏丹难民人数已达29.5万人。
在拉丁美洲,据1988年年中统计,其难民人数为31万。仅逃到洪都拉斯的尼加拉瓜难民就增至1.29万人。
对别国的侵略和占领是当今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制止侵略、让侵略军从被占领土撤回是解决难民问题的根本措施。随着国际形势转向缓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势头日益加强,如去年达成的关于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两伊停火协议和安、古、南非三方协议,人们看到了解决难民问题的一线希望。
多年来,联合国难民署及其他有关国际组织采取自愿遣返、在第一庇护国就地融合和重新安置等方法在解决难民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难民自愿、体面而又安全返回其原籍国,是解决难民问题最妥善的办法。1987年,在中美洲,自愿返回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的难民为1.1万人,是前一年自愿返回人数的3倍。去年上半年,又有几乎相同数目的难民返回这3个国家。1987年,从苏丹西部和中非共和国返回的乍得难民达10万人。近2年,约4万埃塞俄比亚难民从邻国返回家园。在过去2年中,回到乌干达和莫桑比克的难民分别为15万和3万多人。
至于就地融合的难民一般都是农民。目前,约有25%的非洲难民居住在20年来建立的140处有组织的农村定居点。最近,在赞比亚、坦桑尼亚、贝宁、索马里、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又增设了一些定居点,以期收容更多的难民。现在,国际机构更加重视对难民的教育、职业培训和帮助其进行商业活动。
有些难民在第一庇护国不能自愿遣返回国或就地融合,因此,重新安置就成为持久的解决办法。1987年,联合国难民署通过登记、面谈、同接受国协商等程序,重新安置了9.6万多难民。目前,到其他国家重新安置几乎是解决印度支那难民的唯一办法。截至1988年上半年,在东南亚难民营中等待到其他国家定居的印度支那难民总数高达14万人。
世界难民问题如同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不幸事件。在1988年,解决难民问题既出现了希望之光,同时也存在严峻的形势,国际社会对此甚为关切。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新闻简报

  斯里兰卡新总统宣誓就职
斯里兰卡当选总统拉纳辛哈·普雷马达萨一月二日在山城康提的佛牙寺宣誓就职。
普雷马达萨是在去年十二月十九日的总统选举中当选为总统的。
他在宣誓仪式上说,他保证为人民的团结、和睦、和平和正常生活而献身。他号召每个公民为重建自由、和平和繁荣的社会做出贡献。他还要求反政府的个人和组织“投身到民主进程中去”。他强调说:“对于我们来说,选择发展的道路不容迟疑。”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新闻简报

  匈牙利总理内梅特谈改革
匈牙利政府总理内梅特·米克洛什一月一日在回答电台和电视台记者问时说,匈牙利政府的目标是革新匈牙利社会,执行既定的、周密的改革纲领。
《匈牙利新闻报》二日刊登的这篇谈话说,最近一段时期匈牙利出现了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齐头并进的形势,这为匈牙利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谈话指出,匈牙利自一九六八年就开始经济改革,但直到今天仍未摆脱困境的原因之一就是改革不彻底,政治改革没有同步进行。
内梅特认为,必须很好地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来加速匈牙利的改革。匈牙利只有走深入改革之路,别无其他选择,并通过自身的改革来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新闻简报

  以色列实行经济紧缩计划
以色列财政部长佩雷斯在一月一日宣布了经济紧缩计划的一些措施,以便适应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和巨额国防开支。
据来自耶路撒冷的报道,根据这一计划,以色列中央银行一日将以色列货币与美元的汇率降低百分之八。此前一周,中央银行曾宣布,为了促进工业品的出口,将货币贬值百分之五。
以色列经济在一九八五年七月实行紧缩经济计划后有所发展,但经济增长自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巴勒斯坦人的斗争开始后慢了下来。目前,失业率为百分之七,去年的通货膨胀率达百分之二十。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新闻简报

  葡萄牙的社会犯罪率下降
葡萄牙司法部长费尔南多·诺格拉说,葡萄牙一九八八年的社会犯罪率比一九八七年下降了百分之九点三,这对葡萄牙的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费尔南多·诺格拉在谈到社会犯罪率下降原因时指出,一是司法警察加强了对犯罪团伙的监视与侦察工作;二是政府增加了对司法部门的专业经费拨款,改善了司法警察的通讯、信息和汽车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来自苏联各地的儿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参加新年联欢活动。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西里约热内卢一艘游艇在元旦前夕由于超载不幸沉没,造成40多人身亡。图为营救人员在抢救遇难者。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