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厂长工人一家人
本报评论员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重要指导思想。针对前一阶段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忽视工人阶级作用的倾向,党中央最近重新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中间遇到了一个认识问题,就是依靠工人阶级和发挥企业家的作用之间是什么关系?正确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任务的完成,也关系到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有加以讨论的必要。
首先应当明确,工人阶级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包括工业、交通、建筑等产业部门的职工,也包括商业、服务业人员;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还包括从事科研、文化、卫生、教育等工作的知识分子;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社会化大生产不仅需要生产工人,也需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干部。厂长、经理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干部理所当然是工人阶级的成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当然也包括充分发挥厂长、经理的重要作用。
厂长、经理不仅是工人阶级的成员,而且是工人阶级中的一支骨干力量。大家知道,工人阶级的力量就在于它的组织性。厂长、经理作为企业生产的组织者、指挥者,由于他们的工作,工人群众才能很好地组织在大生产中。从这种意义上说,党和国家对工人阶级的依靠,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厂长、经理来实现的。厂长、经理一身二任,既是党和国家的依靠力量,又是党和国家联系工人群众的纽带。
厂长、经理与工人是一家人,但是,由于分工不同,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之间也会发生一些矛盾。为了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厂长、经理必须首先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必须树立依靠广大职工办好企业的思想,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吸收他们参加管理;必须自觉接受工人群众的监督,防止各种腐败现象的侵蚀。对广大职工来说,则要树立自觉服从管理权威的思想。要看到这不只是对厂长、经理个人的服从,而是现代化大生产所必需。厂长、经理是企业的法人代表,对企业的经营后果直接负责,责任重大,工作繁重,而且需要专门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才能。他们的劳动理应得到社会的承认,这对管理人才的成长,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水平,都是有利的,是符合国家利益,符合整个工人阶级的利益的,最终也是符合每一个工人的利益的。广大职工当然有监督经营者的权力,但是,也要理解他们的苦衷,对他们的缺点错误,只要不是违法乱纪者,就应从善意出发,给予热情的帮助,千万不要因为触犯了个人的利益,就轻易作出激化矛盾的事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众多优秀企业家的出现,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要把企业建成职工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提法,它体现了社会主义企业的实质,又反映了厂长、经理同工人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许多职工都深切地感到,厂兴同荣,厂衰同辱。改革实际上更加深了厂长、经理与广大职工的血肉关系。那种认为改革会削弱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的看法是片面的,那种认为工人不支持优秀企业家成长的看法,也是没有根据的。
我们的领导机关,在指导工作的时候,也必须明确厂长、经理和工人是一家人的思想。在强调经营者作用的时候,不要贬低工人群众;在强调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时候,也不要把企业家打入“另册”。我国的企业改革是在探索中前进的,在某些发展阶段上,具体的政策和规定难免有不配套、不完善的地方,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对于这类问题,上级领导机关应主动承担责任,本着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精神,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且不可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企业领导者身上,以致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企业需要企业家,社会需要企业家,我们希望大批优秀的人才到企业去工作,建立一支社会主义的企业家队伍。
兄弟合作家兴旺。一个家庭如此,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厂长、经理与工人作为一家人,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不仅能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而且能迎来更大的发展。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怎样珍惜每寸土地?

三十万亩水浇地哪去了?
河南省水利厅 韩培逊
河南省郑州市前些日子对水利设施及灌溉面积进行了普查,结果令人震惊:该市所属六县六区,一九八八年底有效灌溉面积为二百六十五万亩,现在仅有二百三十三点三万亩,不到一年减少近三十二万亩。人们不禁要问:这么多水浇地哪里去了?
非农业占地,从蚕食到鲸吞
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占去了耕地;人口的膨胀,建房使许多耕地化为宅基;日渐扩大、增多的机关建房,是占地大户;开矿、修路等,也使大块大块农田不复存在。巩县耕地人均不足一亩,且多在坡面山岭上。按说,耕地在这里该是十分珍贵了吧,可是不到一年,该县减少有效灌溉面积多达近十万亩,仅一个孝义镇就占掉五千零五十亩,且是该县少有的旱涝保收田。密县大小煤矿鳞次栉比,占去水浇地十一万亩。新郑县砖瓦窑三百多个,失去耕地三千亩。宅基地说的是利用荒地,实际上大都是抢占的好地,密县仅宅基就占地五千亩。
地表水污染,地下水超采
水源不足,便掠夺性地开采地下水,使水位沉降,漏斗区急剧扩大,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报废,有效灌溉面积锐减。荥阳县的一百六十多家造纸厂,使河水黄褐,水面上浮起的碱泡一二尺高。四座中型水库,有两座污染得不能浇地,库中鱼虾毒死殆尽,牛羊趟过水后,腿毛脱落。密县四十五公里长的双洎河,被众多煤矿每年排出的六千万立方米废水污染得秽浊不堪,不仅本县受害,还危及下游各县。该县每年还超采地下水一千五百万立方米,地下水位最大埋深超过三十米,浇地成本越来越高。赵贵岗提灌站原浇地一亩次一元来钱,现在是三至四元,最高的达二十六元,群众根本浇不起。郑州市郊中原区一百多个提灌站,因地下水超采已抽不出水了。严重污染的贾鲁河水,浇了庄稼即禾苗枯萎,使中牟县沿河的提灌站全都闲置。巩县因地下水位下降,提灌设备废弃无用,当地人畜吃水都很困难。新郑县五百八十处提灌站,能发挥作用的只剩下三百处。
设施“超期服役,带病工作”
这里的农田水利设施多建于六七十年代,还有五十年代兴建的,一直在超期服役,不少机泵、渠道跑、冒、滴、漏,千孔百疮,以致硬渠变土渠,土渠夷为平地。巩县损坏严重的渠道有二十多万米,占渠道总长的百分之三十,该县一千八百多眼农用机井,六百多眼无人管护,更有甚者索性把水利设备“农转非”——用到工业上了。不少县都有上万亩水浇地因设备老化失修不能灌溉了。尤为令人忧虑的是,人为的毁坏、不法分子的盗窃设备的事屡有发生。去年巩县被盗,直接经济损失六百一十万元。影响灌溉面积十万三千亩。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工作研究

合理调节经营者与职工分配关系
——大连注意完善企业承包的一个重要方面
刘镇源
如何正确处理企业经营者与职工之间的分配关系,是完善企业承包的一个重要方面。大连市本着既坚持经营者的工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又控制其收入过高的原则,于10月初对实行承包经营的企业经营者的工资制定出新的管理办法。
“办法”指出,经营者工资收入是指经营者的标准工资、各种奖金及各种津贴、补贴等。企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承包经营合同规定,全面考核各项经济指标和有关条款的完成情况,坚持有奖有罚,经营者的工资收入要如实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办法”规定,凡未完成合同规定的经营者,按照本人年标准工资和本企业人均奖金水平扣发本人及厂级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一定比例的工资收入;凡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的经营者,其年工资收入可在本企业年人均工资收入的一倍以内;超额完成合同规定的可在1至1.5倍以内;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市、省或国内同行业同期最高水平的,可在1.5至2倍内;在企业产品调整、出口创汇、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可高于2倍。企业职工年人均工资没有增长或增长幅度在0.5%以内的,要相应扣减经营者应得的工资收入。
大中型企业党委书记的年工资收入,相当于经营者的年工资收入,坚持与经营者同奖同罚。小型企业党总支(支部)书记的年工资收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厂级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工资收入,控制在经营者工资收入的70%以内,由经营者根据他们的工作实绩、责任大小自行确定。
“办法”还规定,经营者及企业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工资和各种奖金,由企业劳资部门归口管理,统一发放,不得私自接受来自其它各种渠道的奖金、回扣和“红包”等,否则,按违纪处理。经营者及厂级领导班子其它成员的工资收入,要接受同级和上级党组织的检查监督,接受群众的监督,并经职工代表大会认可后,报有关部门审批。他们的正当收入受法律保护,按法律规定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大连市成立了经营者工资收入审批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和市主管局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武威城里话丰年
——“河西四郡”采访札记之四
本报记者 张述圣 新华社记者 曹永安
武威又称凉州。历史上曾有过“七里十万家”之盛,“凉州文风甲秦陇”之誉。
现在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就是依照武威出土的西汉铜铸“马踏飞燕”的造型而设计的。
武威人还复制了一尊数吨重的“马踏飞燕”高耸于新建的市文化广场中央,一显自己家乡古文化的灿烂,二铭今天建设家乡的宏伟志愿。
要说城市建设,“河西四郡”中武威当首屈一指了。整齐的街道纵横交错,一幢幢新的商业、医院和教学大楼,使整个武威的市容改变了旧的模样。
武威市的城乡人口已达82万之众,是西北诸省、区中最大的县级市。而赖于生存的武威绿洲,在养活了这么多的人之外,近些年居然成了向国家交售商品粮的大户,的确是个了不起的成就。武威粮仓的丰裕,取决于解放后的兴修水利、用水有方。武威属石羊河水系。其年均降水量仅160毫米,蒸发量高达2000多毫米,祁连山的雪水为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10年前,记者曾跟随武威的治水专家刘尔能,踏访过这里的灌溉网络。平畴阡陌中,石砌的干渠、支渠、斗渠如织,渠边的林带如织。荡漾着碧波的雪水银线线似缠绕着绿洲嘉禾。而在解放前,武威人为争水发生械斗,家破人亡时有发生。“谈水色变”,是这里的旧病。
当然,武威粮食增产幅度最大的是近10年,政策将种粮人的积极性、聪明才智发挥出来了。梧桐村有个叫刘全国的农民,他靠农产品深度加工的下脚料发展养殖业,又靠养殖业所得的资金和有机肥料来促进粮食高产,出现了良性循环,被誉为“农村经济学博士”。
现在武威的粮食单产已由1950年的87公斤增至1988年的337公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978年7.5万吨;1988年13万吨。今年是武威市的连续第12个丰收年。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怎样珍惜每寸土地?

规划为什么成空话?
河北省阜平县 高明乡
我们太行山上的阜平县是一个人均只有6分耕地的缺粮县,每年要吃国家几百万斤统销粮。然而,最近三年,光是县城公私盖房就占地三四百亩,有的农民家中只剩下几厘地,麦收只收三四十斤小麦。昔日绿油油的好庄稼地几乎都成了红乎乎或灰乎乎的房屋。
其实,我县城关镇盖房有过很好的规划。1984年春,县领导责成县城建局制定了在小东山建居民区的具体方案;1987年河北省建设委员会的同志亲自为阜平县城丈量、绘制了“规划图”;要求大家在山坡沟洼建房,既不占耕地,山城又显得美观。但是,一部分干部职工总嫌住在山上上班远,就拚命往城内“挤”;而县城周围农民则把自己的承包田当成私有财产,不仅自家在耕地上盖房,而且以上万元的高价出卖给个人或机关盖房。县里虽然开始严格禁止,拆过几户敢于在耕地上盖的新房,可是因为盖房户越来越多,法不责众,再加上近两年之内换了三任县委书记和县长,前两任因为无心在阜平干,不想得罪人惹麻烦。
事实说明,在保护耕地问题上,有法,有规划,还得有严格执行的人,而这方水土上的“父母官”都始终一贯地“爱土如命,执法如山”则更为重要。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编者的话

把情况摸透
韩培逊同志提供的这个调查,数字多一点,但并不枯燥。它把一系列惊人的事实披露出来了,促人猛醒。这又给我们以启示:弄清问题首先要把情况摸透。
普遍存在的情况是:都说自己没有蚕食土地。人家的问题比自己严重;也有不少人觉得眼前还有地种,土地危机是将来的事……
情况果真如此吗?我们的讨论假如不联系实际,仅仅泛泛而谈,只谈人家不讲自己,问题就难于真正解决,很可能是雨过地皮湿。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怎样珍惜每寸土地?

研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近年来,我国耕地逐年减少,人多地少的矛盾不断加剧。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作为专业人员,我们认为,不光要加强“硬件”,还必须加强“软件”,也就是要加强土地管、用方面的理论研究,以不断向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和切实可行的改革实施方案。
当前,我们觉得有这样一些专题迫切需要加以研究;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我国土地产权代表问题,如何深化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我国现行农村非农业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从理论上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搞清楚这些问题,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土地管理、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了切实促进这方面的研究,最近,国家土地管理局、山西省土地管理局等单位决定在明年5月联合组织召开一次“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理论研讨会”。目前,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经济研究所正在广征有奖论文,具体负责处理稿件。我们希望也相信社会各界人士都关心这件事,为管好、用好我们珍贵的国土,坦诚发表各自的意见,共同努力树立爱惜每一寸土地的社会新风。
(周乃平 雷郭堂 冯建业)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农业,徘徊5年,而诸城却稳步增长,1988年农业总收入比1984年增长95.3%,年递增18.2%,今年粮食生产再创新纪录。诸城市城乡经济为什么能持续、协调、稳步发展?请看——
诸城新格局
本报记者 姚力文
近几年,许多地方农业生产陷入徘徊,山东省诸城市却稳步增长。同1984年比,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03%,年均递增19.4%;农业总收入增长95.3%,年均递增18.2%。今年大旱之年,粮食生产再创新纪录,比去年增2.8%;1—10月份,工业总产值和外贸出口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0.8%和6.6%;畜牧业收入达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1%。
为什么诸城会保持这样的良好发展势头?因为近几年,这里不断深化改革,使城乡经济日趋融合,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格局:贸工农一体化。
目前,全市已形成各种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440处,基地提供的农产品占全市农产品收购总额的70%多;大中小“龙头”企业500多家,其中加工农副产品实现的产值(1988年达7.3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6%。
商品生产“大合唱”的深化
诸城,地处鲁东南的一个县级市(1987年7月建市),农业资源丰富,但1979年以前,生产落后,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百元。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多种经营的日趋活跃,使诸城农村经济在80年代初上了一个台阶,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随之,旧经济机制运转不灵与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的矛盾突出出来:
一是产销矛盾,流通与生产不相适应。大多数农副产品价格的陆续放开,农民的目光开始被引向市场。可是,农民一时难于适应。他们往往是看到哪种东西贵了,就争着去干,生产的东西多了,卖不出,又一哄而下。刚刚把目光移向市场的农民,看到“贵一年,贱一年,销路不好就赔钱”,连连叫苦。产销脱节造成农业生产的忽上忽下,也使流通部门和加工企业陷入被动。
搞惯了“包购包销、统购统销”的流通部门,往往采取“少了赶,多了砍”的短期行为,人为地增大了市场波动的波幅,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是城市与乡村、工商贸企业与农民之间、内贸与外贸、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有利的事大家抢着干,不利的事又都不愿插手,某项农产品少了,各部门常常为争夺货源而各显神通,以邻为壑;东西多了,大家又纷纷撒手不管,听任“谷贱伤农,畜贱伤牧”。其后果是:生产者受害,经营者受害;都争利,又都失利。
农村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呼唤着“商品生产大合唱”。
诸城县委、县府负责人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和本着“总揽商品经济全局”的精神,并从县外贸公司实行贸农结合、贸农工综合经营,积极扶植生产,培植货源,向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的实践中得到启示。从1985年起,他们推广这一经验,调动供销、商业、物资、粮食、烟草等经济部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更新观念,转变职能,着眼于商品经济的全局,同心协力为全县农民发展商品生产提供配套服务。全县逐步形成以“强化一个基础(农业)、做好三篇文章(畜牧业、加工业、创汇农业)”为主调、以“农民发展我发展,我同农民共兴衰”为灵魂的“商品生产大合唱”。
随着“商品生产大合唱”的深化,他们继续探索变城乡分割为城乡结合,推进贸工农一体化的路子:
——狠抓龙头企业建设。
从商品生产的实践看,加工企业是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诸城从本市资源优势出发,集中资金、能源和技术力量,重点建设市直龙头企业,同时鼓励乡(镇)、村龙头企业,增加加工、储运和对外开拓市场、对内辐射的能力。企业与农民结成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方式。龙头企业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实行由粗到精,从主产品到副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目前,全市已逐步形成粮油、棉麻、禽畜、饲料、果品、蔬菜等十几个加工系列。年加工能力,粮油22万吨,肉类5万吨,饲料15万吨,烟叶复烤1万吨,各类罐头1.15万吨。
——结合农业区划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搞好主导产品的系统开发,强化一体化经营的基础。
各部门、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分别把腿伸向农村,围绕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收购等方式,开发资源,增加产出。从提供配套入手,扶植农民生产,培植内外贸货源,逐步建立起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实行龙头企业与乡(镇)村服务相结合。
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上下配套、左右协作的技术推广、农经管理、生产资料供应、加工销售、冷储运输等七大服务体系。还依据各部门和各企业的经营特点,实行合理分工,对农民的服务内容上各有侧重,项目扶持上各有重点。一个或两个部门难以承担全部服务的产品,由市府统一协调,搞好“大合唱”,把多层次、多形式的服务同龙头企业的服务结合起来,把产、供、销各环节的服务落实到龙头企业,落实到有关部门。
几点启示
其一,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顺应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把生产、加工、流通逐步地融为一体,有助于城乡改革的配套进行,以便逐步建立起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需要的社会服务、经济运行、积累投入、利益分配等机制和进一步发育市场。
实践证明,单靠市场调节或计划调节,都可能造成产销脱节,增大市场震荡。坚持和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便于政府通过龙头企业,把市场信号正确地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民定向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还可通过贸、工、农各部门、各企业经营范围的合理分工和契约化管理,把企业、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流通部门的经营导入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轨道。同时有助于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的逐步形成。
其二,发展贸工农一体化,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城乡之间、农工商贸之间的优势互补、利益互补。
贸工农一体化,打破城乡分割、工农分割、生产与流通分割的格局,通过体系内部的自我调节,促进城乡交流,使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流向农村,与农村的资源、劳力等生产要素合理组合,双方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农民有了强有力的依托,企业拥有稳定可靠的货源,增强了竞争能力,形成群体优势。还可把深加工取得的利润,适度返还给农民一部分,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以工、以商补农,调节和平衡贸、工、农各环节的利益,相对地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创造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小气候”,把“以农业为基础”落到实处,全市农村普遍实行了统一耕种、灌溉、调剂良种、生产资料供应、重大技术措施为内容的“五统一”下的分户承包经营,劳动效率显著提高。去年,每个劳力平均生产粮食4272公斤,比1984年提高31.2%。
其三,发展贸工农一体化,有利于大面积推广科学技术,较快地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化。
如这个市仅用二三年时间,一体化内的80%的畜禽和95%的农作物就实现了良种化。10万多亩黄烟,从选用良种到育苗、起垄、科学施肥、栽培管理、采收烘烤,都能按照优质烟标准和要求认真进行,基本实现了规范化生产,大大提高了烟叶的质量和数量,并填补了我国出口主料烟这一空白点。
其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有利于发展农业企业化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
龙头企业按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并向千家万户的家庭经营或专业承包体提供有效服务,因而带动了农业企业化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并加快了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的步伐,较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畜牧业商品率已达89.1%,全部或部分实行规模饲养的畜禽已达到10余种,其产品占产品总量的50%以上。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以生猪为例,专业饲养场的一个劳力平均饲养100到150头,劳动生产率比传统饲养提高5倍,育肥期也由170天缩为140天,饲料用量也下降了10%。去年,专业饲养场每头猪盈利40多元。同时,在贸工农一体化引导下,还涌现出联合体、合股经营、专业承包体等一批新的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民的组织程度。
其五,发展贸工农一体化,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由共同利益把各方联在一起,经济部门、企业与农民之间结成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彼此相互依存。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企业主动为农民提供服务,农民积极发展生产,相互激励,携手前进。这样,便于政府克服过多地干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弊端,更坚决地转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搞好宏观调控的轨道上来。大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调动城乡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湖北嘉鱼县经过10年的努力,不但解决了本县人民吃粮问题,而且向国家提供3500万公斤的商品粮。图为粮站职工正通过长江水运向外地调粮。
新华社记者 李一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