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执行限产协议 美国对原油需求转旺
  纽约市场油价已突破19美元
本报纽约1月18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纽约商品交易所今天收市时,美国标准原油——西得克萨斯中质油2月期货每桶涨价0.31美元,达19.26美元,为1987年11月以来最高峰。这一价格已超过了欧佩克为今年上半年制定的每桶18美元的“目标价”。
今天在纽约商品交易所里,其它几种原油的2月期货价格也同时上涨。沙特轻质油从每桶14.85美元涨到15.10美元,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从每桶17.15美元涨到17.30美元,阿拉斯加(北坡)原油从每桶17.20美元涨到17.50美元。如果将这3种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油一起计算,每桶平均价格为17.29美元,也接近18美元的“目标价”。
这里的石油界人士说,今天美国原油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市场上汽油量需求增长。
美国进口石油增长的趋势也是油价上涨的一个原因。今天美国石油研究所发表的报告说,去年美国石油生产下降到每天810万桶,比1987年减少近3%,石油进口每天达720万桶,比1987年增加近9%。
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是本月上半月欧佩克国家执行限产协议情况较好,每天产油约1900万桶,比去年12月产量减少16%,将于本月26日在伦敦召开欧佩克和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会议的消息,对油价上涨也起了积极作用。


第7版(国际)
专栏:

  150多家企业加入促进欧洲货币联盟协会
  力争实现欧洲货币统一目标
新华社巴黎1月18日电 促进欧洲货币联盟协会会长、荷兰飞利浦公司总裁范德克吕赫特今天在斯特拉斯堡宣布,到目前为止,已有150多家西欧企业加入争取实现欧洲货币统一的行列。
促进欧洲货币联盟协会是由欧洲共同体国家的一些企业家于1987年10月底创立的。其宗旨是推动共同体成员国在货币领域中的合作,促进欧洲货币联盟的逐步实现。已参加该协会的150多家企业分属共同体12个成员国中的9个国家,共雇用职工约350万名,年总营业额达3000亿欧洲货币单位(现约合3420亿美元)。
该协会今天在斯特拉斯堡的欧洲议会大厦举行了大会。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石油产量下降进口增加
本报华盛顿1月18日电 记者仓立德报道:美国石油研究所今天说,连续3年下降的美国石油产量目前已降至24年来最低点,使美国的能源消费不得不更多地依赖中东的进口原油。
上个月,美国的原油进口量已经超过其原油产量,这是9年来的第一次。石油研究所说,如不扭转这种趋势,必将影响美国将来能源状况。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今天宣布,美国去年11月的贸易逆差达到110亿美元,比10月份猛升25%。包括原油等商品进口增长,将使即将上台的布什政府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方7国集团面临新考验
现行经济政策亟待改变和协调
新华社华盛顿1月16日电 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天发表的署名文章认为,要想在改善世界贸易失衡方面取得任何重大进展,西方7国集团就必须对“核心的经济政策作重大的和协调性改变”。
西方7国集团成员国是美国、英国、法国、西德、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
文章说,“目前它们面临的挑战是改善结构性政策方面的合作和着手处理财政问题”。文章指出,对协调性政策作变动是最难办的事情,美、日、西德各自都有一些难题。
文章最后说,为了共同的利益,7国集团的成员国必须表现对国内政策作艰难选择的意志。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主席批评美国日本
  重申统一大市场并非“欧洲堡垒”
新华社巴黎1月17日电 斯特拉斯堡消息: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今天指责美国和日本,说它们希望出现一个“逆来顺受、缺乏政治意志的欧洲”。
德洛尔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抨击了“在美国或日本广为流行”的把建设中的共同体内部统一大市场说成是“欧洲堡垒”的言论。据法新社报道,德洛尔在讲话中指出,“由于欧洲正表现出其活力”并“为人所垂涎”,“有人就断然把我们描绘成正在竖起高墙坚塔”。他批评了“那些自己表决通过保护主义的贸易法或在种种幌子下放慢自己市场畏畏缩缩开放的人”。
这位主席呼吁欧洲共同体各成员国加强政治合作,以使共同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影响。他认为,如果欧洲在经济上取得进步而在外交政策上却犹豫不决:“那就会导致我们的活力减退”。


第7版(国际)
专栏:

  科学家预言到二○五○年世界海平面将增高三英尺
新华社华盛顿1月18日电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科学家说,到2050年世界海平面的上升速度将达到每年一英寸。到那时,由于海洋受热而膨胀和极地冰川融化将使海平面高度增加3英尺。
研究人员在该所的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世界上的一些大城市,如纽约、新奥尔良、威尼斯、曼谷和台北将面临着被海水淹没的前景,世界上一些沿海低洼地受到的影响最大,海岸湿地生态被破坏,海产量将急剧下降,海岸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由于海平面上升,80%的美国海岸湿地将消失。到2100年,许多国家的海岸线将可能重新划定。根据最近的估计,马尔代夫可能从地球上消失,一些太平洋岛屿:基里巴斯、图瓦卢和马绍尔群岛也将受到威胁。另外4600万人将被迫逃离孟加拉和埃及沿岸的三角洲地区。


第7版(国际)
专栏:

  价格改革——苏联当前的热门话题
周象光
新年伊始,苏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议题之一是如何制止乱涨价的现象。由于商品长期短缺,为缓解供求矛盾,物价当局曾对部分质优价低的高档抢手货大幅度提价。可是,有些企业借机以“新产品”为名跟着随意提价,去年底前后还流传过汽油、建材等要涨价的谣言,一度引起抢购风波。政府为稳定人心,一面立即辟谣,一面作出了从今年起对部分日用品降价10%到30%的决定。
苏联现行的价格体制是经济粗放经营时期制定的,已成为当前推行经济改革的障碍。目前,实行新管理体制的企业已占工业总产值的60%,一年后就将全面铺开。如不改革价格形成机制,企业的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和完全的经济核算等原则就很难真正实现。
现行价格体制是过去由国家集中制定的。几十年来,不管经济领域发生什么变化,价格形成机制和零售物价始终未变,因此,许多产品价格并不反映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社会必要消耗。近30年来,农产品收购价平均提高了3.6倍,其中牛肉提高了10倍,大大超过了零售价。农民向国家出售一公斤牛肉所得的钱,可在国营商店买回2.5公斤牛肉。燃料和原材料价格过低,使这些行业长期亏损,而有些工业产品价格又过高。显然,这些极不合理的状况是需要改变的。
早在1987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就决定要对价格体制进行“根本改革”。现在,价格改革的方向大体已定,即缩小国家集中定价的范围,扩大企业定价权,实行国家价、合同价(议价)和自主价三种价格。根据政府的初步打算,改革将分三步走:1990年1月,改革工业品批发价格;1991年,改革建筑行业预算价格和农产品收购价格;最后,改革零售价格,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补贴,同时给消费者以补偿。但由于意见分歧,也为了慎重从事,具体实施方案至今尚未出台。
物价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在物价长期不动的苏联社会,人们对此更为关心。何时改革,如何改革,如何给消费者以补偿等问题就成了热门话题。从街头巷尾到苏维埃会议,从报刊到电台、电视台,从学者到官员,都围绕这个问题开展讨论。苏联政府对价格改革极为慎重,准备通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后制定实施方案,并于今年上半年提交全民讨论。
苏联学术界就此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有关部门的官员和专家也积极参加。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现行的价格体制必须改革,但对怎样改革和改革应从何处入手,意见不一,有些意见相互对立,争论激烈。学者们对国家价格委员会提出的意向性方案,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争论的焦点之一是,提价有无必要,尤其是食品价格。
反对提价者认为,提价等于保护和资助经营不善的企业,是对官僚主义的让步,而提价后又必须给消费者以补偿。普遍增加工资势必增加生产耗费,从而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后又必须再提高工资,如此循环下去,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因此,他们主张改革不应从流通领域入手,而应在生产领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首先要克服生产管理方面的官僚主义。有人核算,只要对农业部门的计划、管理、供应和核算体制进行改革,并对已拥有400万工作人员的庞大的国家农工委系统实行精简,那么,非但可以不提价,甚至还可以降价。他们强调,价格正常化应当是经济恢复健康的结果。
主张提价者认为,不理顺价格,任何管理体制的改革都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现行的价格同官僚主义一样,是阻碍改革的重要因素,因为在价格形成方面,“消耗观点”仍起作用,企业热衷于提价,而不注意节约原材料。目前农业改革步履艰难,要在一两年内把生产搞上去是不现实的。为了缓解供求矛盾,要么实行凭票供应,要么提价,使价格按规律适应供求条件的变化和生产费用的波动。主张提价的人中也有人认为,目前尚不具备提价的条件,主张首先应对储蓄业务、货币和商业进行改革。看来,这种讨论还将进一步向深度发展。明年1月能否如期进行改革,目前尚难预测。


第7版(国际)
专栏:

  挪威发明一种新冰鞋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月17日电 据瑞典报纸报道,挪威国家滑冰队前教练费恩·哈尔沃森等人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冰鞋。据认为这种冰鞋可以引起滑冰运动的革命性变化,就像在滑雪运动中玻璃纤维滑雪板代替木制滑雪板一样。
这种冰鞋使用了新材料,鞋与冰刀融为一体,其重量约是普通冰鞋的一半。新冰鞋在设计上注意到尽可能减少空气阻力,式样上与人的脚形相符。现已造出的鞋有两种,一种带跑刀,一种带球刀。设计者目前正与有关公司联系,争取成批生产。
据报道,试用过这种冰鞋的一些优秀滑冰运动员,都对这一新产品表示非常满意。据一位教授计算,使用这种冰鞋,一名滑冰运动员跑500米成绩可提高0.5秒,跑1万米可提高10秒。成绩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新冰鞋比普通冰鞋轻30%至50%。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去年出口额为1320亿卢布
新华社莫斯科1月18日电 据最新一期《莫斯科新闻》周刊报道,苏联去年的外贸额为1320亿卢布,与1987年的1289亿卢布相比仅增长了2.4%。
报道说,苏联去年的出口额为670亿卢布,比前年减少1.9%;进口额为650亿卢布,比前年增长6%;外贸顺差为20亿卢布。苏联去年外贸增长不快的主要原因是,世界市场行情不佳,出口结构仍不合理。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界粗钢产量增加到7.8亿吨
新华社罗马1月18日电 1988年世界粗钢总产量达到7.8亿吨,比1987年的7.359亿吨增加6%。
据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国际钢铁研究所今天公布的数字,1988年,西方国家的粗钢产量为4.876亿吨,比1987年增加8.8%。其中美国的产量为9080万吨,增加12.2%;欧洲共同体12国的产量达到1.375亿吨,增加8.6%;日本的产量为1.057亿吨,增加7.3%。
1988年,世界10大产钢国(地区)按产量排列依次为:苏联、日本、美国、中国、西德、巴西、意大利、南朝鲜、英国和法国。


第7版(国际)
专栏:

在美国第41任总统布什宣誓就职前夕,布什和奎尔的纪念章在华盛顿商店和街摊上到处可见。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他们究竟是盖大楼还是建堡垒?
——难说。 ·朱根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