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能源运输资金和原材料供应全面照顾
黑龙江为骨干企业排忧解难
新华社哈尔滨11月4日电 (记者谢金虎、通讯员张宝东)黑龙江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倾斜政策帮助大中型骨干企业解决困难。
黑龙江省有37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今年三季度,这些企业一直因资金、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紧张受到困扰,截至8月末统计,已有98家亏损,亏损额达11.7亿元。这个省的大中型企业数仅占全省独立核算企业总数的5%,但亏损额却占全省亏损总额的88%。
针对这情况,黑龙江省从全局利益出发,果断采取措施帮助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他们首先筛选出136家骨干企业作为重点倾斜的对象。这136家骨干企业的产值占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8.6%,实现利税占全省预算内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的65.5%。为了帮助这批企业解决生产中的难题,省计委生产调度局随时协调各经济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并在煤、电、运、资金和原材料的供应上全面倾斜。省政府还会同银行等部门作出决定,对这些企业实行贷款计划单列,集中管理,其他单位不能挤占,拿出全省当年新增储蓄存款的20%至30%,用于这些企业的贷款。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保障少数民族权利
我国初步形成民族法体系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记者曹绍平、郑庆东)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包括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民族法体系。
记者从全国人大民委了解到,建国40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以立法的形式来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增进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建国初期就制定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关于保障一切散居的少数民族成分享有民族平等权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等法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十年来,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76件法律中,涉及民族问题列有专门条款的有24件。特别是1982年制定的宪法总结了30多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此同时,国务院还先后发布了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民族教育、设立民族学院以及照顾少数民族地区财政经济的各项有关规定。
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我国30多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经验的结晶,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入了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法规范了国家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上下级国家机关的关系和自治地方内各民族的关系,充实了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受到各民族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的工作,也取得很大成绩。据统计,自1985年以来,全国157个民族自治地方中,已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22个自治州、新晃侗族自治县等39个自治县,共计61个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业经所在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施行。这些自治条例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化,为调整当地的民族关系、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此外,四川、青海、广东、云南、甘肃和湖北等6个省颁布实施了关于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黑龙江省、湖南省分别制定了民族乡条例、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还有一些自治地方通过了一些关于教育、文化、语言文字、当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未成年人保护、婚姻等方面的单行条例或变通补充规定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连续3年未完成人口控制计划
陕西大力整顿生育秩序
本报西安电 记者景险峰报道:陕西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提供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省出生婴儿约40万人,出生率比去年同期高出2个千分点;在相当多的基层,人口计划指标仅仅是个笼统的千分点,并没有具体分解落实到人头;近几年计划外生育人口中,因早婚而早育的竟占1/3左右;全省已经连续3年没有完成人口控制计划。人口出生率失控的生育秩序再不整顿,全省今年又将难以实现人口控制目标。
“11亿人口日”给计划生育工作实绩处于后进状态的陕西省敲响了警钟。今年4月份以来,这个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普遍做到真抓实干,从政策、领导、编制、经费等方面,为计划生育工作集中解决了一批迫切的实际问题。5月份,省委、省政府召集全省10个地、市的书记或专员、市长,在汉中地区召开现场会,推广受到国务院表彰肯定的这个地区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新鲜经验。7月份,又召集各地市计生委主任,研讨了实现人口控制目标的对策。
为尽快扭转被动局面,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下半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整顿生育秩序为中心的计划生育“六清两落实”活动。“六清”包括:节育措施落实清,计划外怀孕补救清,超生对象处理清,超生子女费征收清,早婚早育查处清,计划生育领域不正之风查处清;“两落实”是指: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人口计划指标落实。这项牵动千家万户的基本国策教育活动,现正在全省深入开展。率先整顿生育秩序的榆林地区,强调从领导机关和国家干部、职工做起,在清查干部职工超生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地委书记亲自指挥,共清查出1980年以来超生干部职工1万多名,一举解决了多年来难以下手的这个“老大难”问题。
省计生委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近几年的抽查表明,人口出生统计的“水分”相当大,所以对人口形势分析的基点,决不能侥幸地放在有“水分”的统计报表上。他大声疾呼:明年进行人口普查后,全省将分年度公布1982年以来人口变动数据,这对各地计划生育工作是严格检验。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泛动员干部群众 强化农业基础建设
承德地区综合开发山区资源
一年来在治山治水改土造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本报讯 河北省承德地区自去年秋季以来,以治山治水改土为中心,以建设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全面开发山区资源为目标,掀起群众性农业基础建设热潮。
至今年9月底,全区累计投入农田建设积累工1814万个,劳均25.9个,完成土石方3135万立方米,新打和恢复机井1456眼,整修梯田41.4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8.74万亩,造林整地105万亩,栽果树799万株,小流域治理363.9平方公里。
承德地区位于燕山丛中,是河北省发展林、果、牧的重点区域。1988年承德地委组织各级干部在全区广泛开展了经济发展战略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在承德这样的贫困山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治理整顿方针,强化农业基础。
为了引导各地搞好农业开发,承德地委、行署在全区推广了3个典型。一是兴隆县连续十几年组织群众造林栽果,综合开发山区,成为全区首富之县。二是滦平县改革造林管理体制,以农民投资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实行工程管理的办法,组织千家万户开展大规模的整治荒山荒滩。三是隆化县西地村的经验。这些典型在全区引起巨大反响。地县乡村层层制订规划,地对县,县对乡,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全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农建热潮。
承德地区农业基础建设工程有四大类型:以改造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田为目标的水土综合治理“两田工程”;以营造水源涵养林、川地防护林、水保经济林为主,乔、灌、草结合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首都周围绿化工程”;以改造低产果园,新建村级集体高标准、高效益果园为内容的果林水配套的建设工程;坝上和接坝地区的草场建设工程。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钢启示录(下)
——从一个企业的改革看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的发挥
本报记者 艾丰
“资产关切度”之辩
“自己的东西自己爱,公家东西总比私人坏得快”。一些人看来,这个“私有逻辑”是铁的。
“反正工厂不是我家的,倒闭有国家重新安排工作。”这是那份“私有制宣言”提出的论点之一。
那么,公家的首钢有人爱吗?
一位中央领导人在首钢作了调查之后,说:“这里人人都是财政部长。”
首钢从比利时买进二手设备建成第二炼钢厂,动手到出钢只用了22个月。工程总指挥满开畺,在厂区连续奋战8个月没回家。当然,这样干的不止他一个。
“早6晚8,星期天白搭”,或是“早6晚9,星期天不走”,是许多首钢干部的作息时间表。一位厂长告知家人这样的规矩:“吃饭别等我,回不回来别管我。”也曾有两位车间主任的妻子,气呼呼到工厂找星期天不回家的丈夫。当她们看到要骂的人身着工装、满脸汗污的样子,立刻明白了,流下了眼泪。首钢过春节,公司要慰问家属,人们借用歌词儿说,首钢的成绩,“有我的一半儿,也有你的一半儿”。
有些工人自行车后边带着铁盒,上下班途中,见到废料就拣起来装进去,然后交到厂里。
机关的信封,一般使用4次,也曾发现使用6次的。《首钢报》的稿纸是用一面有字的大样纸裁成的。很难想象这些细节竟然出现在一个每年上交数亿元的大企业……
一位理论家,针对旧体制下的弊端,曾经提出了“资产关切度”的问题。企业的活力最终要表现在企业资产的增殖上,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职工的资产关切度。为了提高资产关切度,人们作了种种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产权问题的提出,所有制改革的探讨,股份制的试点,相当程度缘此而出。
首钢改革10年,固定资产净值靠自我积累由1978年的10.7亿元扩大到1988年的24亿元,增殖了1.5倍(不包括新并入的企业)。这里的种种事实,至少形成了这样的“一家之言”:并非只有改变所有制,更不是只有私有化,才能提高人们的资产关切度。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改革。
“自己私有的企业自己才爱”,这是个体小生产的现实和心态。资本家企业的增殖也不靠这个逻辑,是靠剥削。“这是我的企业。”除了资本家,哪个工人可以说这句话?近年来他们搞的股份扩散,企业福利等等措施,其目的恰恰是要掩盖这句实质性的话。
社会主义公有制,如果能找到好的体制,人们就会感到,企业这个“大家”和自己的“小家”融合在一起了,而且企业这个家是他们命运的更可靠的保障,是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主要源泉,他们对“大家”的关切甚至超过对“小家”的关切,就是自然的了。
这是对“个体私有”和“资本私有”两种逻辑的历史性超越!
承包把思路继续打开
首钢厂区巨大的标语牌上写着四个大字:“承包为本”。
首钢承包制的实施过程,难免会遇到风风雨雨,对它所提供的理论、机制、具体办法,至今也还有不同层次的不同评价。全面的思考这一切,无疑对完善整个承包制有重要意义。
其实,更具意义的恐怕是承包制为我国整个改革打开的思路。这里只举出首钢工作者提出的两三个颇具新意的观点。
第一个观点,改革要注意发挥我们特有的优势。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要把产品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而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市场调节作用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这方面要坚持做下去。但是,正如不能像过去对统一计划抱过分期望一样,对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不可想得过“神”。况且,资本主义已把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我们则实行计划和市场的结合。而首钢的承包,主要着眼于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的两大特有优越性:三者利益一致的利益机制,广大职工当家作主的运行机制,竟能在并不好的市场条件下创造出相当好的经济效率和效益。 
  人们都还记得60年代徐寅生写的《怎样打乒乓球》文章中关于“发挥特长”,“克服特短”的那些话。一个企业改革的思路是如此,整个改革的思路何尝不应如此呢?
第二个观点,承包制有利于公有制企业和商品经济兼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公有制毕竟是主体。改革的难点,就难在两者不兼容上,从企业看,就在它不能自负盈亏上。人们都承认,公有制企业往往负盈不负亏,更难以倒闭,市场竞争又奈它何?
可否有一种新的自负盈亏观?《首钢10年改革基本总结》这份材料说,有。具体论述是:“首钢实行上交利润递增包干后,企业必须按照承包基数和递增率上交利润,如果完不成,就要用企业自有资金补足,企业的发展和工作者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都要受到影响;多超了,则超多少留多少。企业不仅承担亏损的责任,而且只有当盈利超过逐年递增的上交额时才能得到利益……这实际上是一种超出成本意义上的更高级的自负盈亏。”
他们的观点起码值得重视和研讨。
自负盈亏者,无非要使企业建立起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合理的承包含有的这种机制并不少。首钢同志说:“有人说我们骄傲,其实递增指标压得我们没有骄傲的时间!”
第三个观点,改革和稳定必须兼顾,承包制有利于处理好这个关系。旧体制不改,并不利于稳定。如果企业和职工要办的事情,都是通过“等、靠、要”的办法解决,就很容易发展成“怨、怠、闹”。吃社会主义又骂社会主义的现象,是旧体制给我们的惩罚。承包了,要获得的东西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去获得,怨、怠、闹没用了,起反作用了,也就没市场。有的人问几位首钢工人为什么前一段不去游行?他们说,我们要的东西,上街要不到,承包可得到……
有一种幽默的说法,在大企业中,首钢是众多“黑乌鸦”中的一只“白乌鸦”。
是说首钢条件特殊吗?询问结果,得知两条:有些承包企业是超收分成,首钢是超收全留;首钢钢材自销权是15%,高于其他同类企业。这两条有其历史成因。首钢开始承包时,钢材市场滞销,承包基数又大大超过前三年的平均值。不管怎样,总算得到一些“优惠”。现在的问题是,它仅仅靠喝这点“甜水”,而不是靠内在新的机制,羽毛就可以变得如此美丽吗?
起关键作用的恐怕还是那些把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的带规律性的东西,这是首钢经验的实质。
处于首钢的环境之中,不由得激起你为之呐喊的冲动,也同样会引发你更广泛的思考的欲望。
毋庸讳言,近些年来,一些人似乎增长了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困惑以至悲观情绪。甚至有的曾经为之奋斗多年的同志,也感到某种失望。其实,只要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加以比较,思路就会开朗。资产阶级的志士仁人确也曾怀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奋争。及至资本主义覆盖社会的时候,他们追求的“自由”却成了工人对资本的依附;他们追求的“平等”却成了人类历史上财富分配的最大的两极分化;他们追求的“博爱”竟体现为数次殖民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而社会主义一出现,就显示出崭新的面貌。尽管现实并未满足我们的期望,但这正从一个角度说明,它包含的巨大可能性,正等待我们去“兑现”。
西方预言家说,20世纪共产主义试验将结束。
我们则满怀信心地说:“给社会主义以时间!”


第1版(要闻)
专栏:

福建拓展涉外保险业务 广西清理整顿保险市场
本报福州电 记者张铭清报道:“在国内投资办企业,有了保险公司这个可靠后盾,我就放心了。”这是合资企业漳华藤业有限公司的外商接受保险公司10多万港币的赔款,恢复生产后的感慨。他的这家公司遭受火灾后,不但没影响出口合同的履行,而且投资额翻番,产品由1种发展到29种,多亏保险公司为他解了燃眉之急。
在福建,受惠于保险公司的何止这一家合资企业。全省各地市和沿海32个县都开办了涉外保险业务,开办86个险种,初步形成外向型保险体系。已处理涉外保险赔案1.6万多件,支付赔款1941万美元,赢得了国内外客户和投资者的赞誉。
为了扩大涉外保险业务范围,福建省保险公司积极与外贸、土贸、旅行社、中国银行等分支机构广泛建立代理网点。业务人员随贸易展销团出国展业,使所有成交合同100%在国内带保险成交,为争取合资企业西湖大酒店在国内投保,福建省保险公司30多次上门展业,在费率、条款、办法上采取灵活措施,在与国外同行竞争中终于达成了保额高达1.1亿元的财产保险合同。
本报南宁11月4日电 记者蒋耀强报道:广西区政府日前作出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清理整顿保险市场,坚决取缔那些未经批准、没有营业执照、擅自经营或变相开办保险业务的单位,保护正当经营业务,促使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近几年,广西保险事业发展很快,初步形成遍布城乡的保险网络,已有保险公司和社会办的保险机构百余个。这些保险机构,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混乱现象。有的单位未经批准,擅自开办保险业务;有的巧立名目,变相开办保险业务;有的政企不分,借用行政手段开展业务;有的开办保险业务不依法纳税,不向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还有的不执行有关保险规定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秩序的混乱。
广西区政府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整顿保险市场:一是对已查出的11个未经人民银行批准、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登记而成立的保险机构,坚决予以取缔;二是对获准开办保险业务的机构,严格监督其经营业务范围,防止擅自或变相扩大业务范围;三是对取缔的保险业务机构做好善后工作,将有关手续和关系转给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属机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出口利用外资势头好
据新华社上海十一月四日电 上海外贸出口创出新水平。今年一至九月出口三十五点四五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一点四八,目前正在力争全年出口五十亿美元。
这是上海市对外经贸会副主任陈立品日前向正在上海视察的政协港澳委员介绍的。
陈立品还介绍了上海今年利用外资情况。他说,今年一至九月,上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共一百七十三项,吸收外资三点三亿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水平。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技术市场交易额增长
本报天津十一月五日电 记者肖荻报道:全国技术市场持续稳定发展,为企业增添后劲提供了有力支持。这是国家科委副主任郭树言在天津透露的。
据称,自一九八七年国家正式公布技术合同法以来,到去年底,全国从事技术贸易的单位已达一万八千多家,参与四十四点二万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七十二亿元,比一九八七年增长百分之一百一十六,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又增长百分之十三点五,达二十四点八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鞍钢一批科技成果效益高
据新华社沈阳11月5日电 (通讯员王忠奇)鞍山钢铁公司加强科技开发,三年完成了409项,由此获得的年经济效益达1.9亿元。
鞍钢在生产中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千方百计调动科技人员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经科技人员攻关完成的双球烧结工艺,使我国细精矿生产自溶性烧结矿工艺取得了重大突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为解决细赤精矿烧结的产量、质量和降低能耗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另一项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成果——高炉高富氧大喷吹工业试验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疆建成大型果树资源圃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5日电 (记者李生江)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果树资源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建成,日前通过了农业部的验收。
这个建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果树资源圃,占地1400多亩,由农业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同投资,于1986年开始兴建。目前,这个资源圃已收集到各种果树品种300多种,其中,定植入圃的有近200种。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将建一批畜牧产品基地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勇庆、新华社记者蒲立业)我国将花三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建设一大批畜牧产品基地,以缓解我国城镇居民肉类食物供应紧张的状况。据农业部提供的消息,这批畜牧基地包括:在南方和北方各建成54个、50个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在东北、江苏北部、河北东部、广西等地建成十片奶业基地;在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建成奶山羊基地;在中原一带和黄淮地区建成肉牛、肉羊生产基地。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人心顺才能人心振
常青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和沈阳电冰箱厂党委书记冯耀忠同志聊起了思想工作问题。他说,思想工作头绪很多,但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要善于理顺人心。人心顺了,才能振奋精神,把大伙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心同德朝着一个目标前进。这话是就一个企业思想工作而言的,但却使人产生一些联想。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确是至理。60年代初,日子那么艰难,大家为什么可以保持那么一股子干劲,跟定共产党走?说到底是气顺、心齐,困难再大也难不倒我们。反之,如果气不顺、心不齐,疙疙瘩瘩,不要说克服困难,就是在顺利的时候也难免滋出些事来。
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改革和四化建设取得很大成就,老百姓是满意的。但另一方面,也毋庸讳言,人心却不那么顺了,甚至有些散了。这中间主要原因是: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把人们的思想搞乱了。此外,也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存在腐败现象,二是分配不公,这两件事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本应引起重视,但可惜抓得不力。因而一说起这些事来,老百姓就有些气不顺。
最近党和政府做的几件事是很得民心的,如取消特供,整顿5大公司,一时成为群众热烈谈论的话题。事情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本身,更主要的是表明了党和政府的决心,从而顺乎人心,使人心大振。这是最可喜的。愿各级领导干部多做一些理顺人心的工作,化解矛盾,疏通渠道,增强凝聚力。这样,再大的风浪也不可怕。


第1版(要闻)
专栏:

乡村计划生育学校
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山东潍坊市寒亭区尖子镇,自今年六月以来,村村办起计划生育学校,加强思想教育,增强群众对人口问题以及计划生育的认识。    刘建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