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改革话题

工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杠杆
周传典
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
长期以来,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为什么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50年代初期名震全国的鞍钢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7号大高炉,在只有简单机具和缺乏经验的条件下,都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建成投产。35年后的今天,当年参加过这些工程的老建设工作者说:“过去那种建设速度现在做不到了。”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大家认为,关键是人的积极性差了!
50年代初我担任过3年高炉工长,带领8名炉前工人干活。之后,接替我的工长在1956年又减少一名工人,每班只有7个人。工人减少了,生产却上升。最近几年,我到几个同类型的高炉上去过,干同样的活,如今每班工人已达10名,有的达到10名以上,还从三班轮班变成四班,而且炉前的机械化程度又有很大提高。很显然,劳动生产率降低了。
那么,什么是解决劳动生产率低和提高人们积极性的牛鼻子或关键一招呢?建国三十几年来,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文章汗牛充栋,建议连篇累牍,可以说上几十条,就是走不出这条胡同。问题又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出在没有抓住关键和核心,没有抓住最基本的东西。《资本论》中最基本的东西是商品,而企业管理中最关键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说是工资。譬如一棵大树有主干有枝叶,工资问题是一个主干,其它不过是枝叶而已。当然光有主干也不成其为树,但是主干问题不解决,枝叶也就无从生长了。
50年代前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国进行过三次工资改革,都是健康的。1950年,把解放之初每人多少斤高粱米的工资制改成有技术等级差别的工分工薪制,把职工吸引到提高技术上来;1952年又改为八级工资制,最高和最低拉开了档次,从几十元到一百零几元,刺激了职工学好技术、做好工作的积极性;1956年实施岗位工资制,按实际工作担负的责任定岗位、定工资,初步理顺了企业的工资关系。从1949—1957年8年间,职工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积极性。缺点是以后把原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工资定级的标准,改为以“政治表现”、以“参加工作年限”为工资升级的标准,挫伤了一部分职工的积极性。1958年以后,又提出“劳动不讲报酬”的错误口号,全面破坏了工资制度,损害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特别是把工资晋级当做运动来办,其危险性更大,而且至今不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过去那些“左”的思想和作法虽然得到纠正,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
从总的工业生产来看,我们的劳动生产率还是非常之低的。世界银行发表的《联合国世界发展报告》称,“1985年中国及其周围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印度270美元,中国310美元,印尼530美元,菲律宾580美元,泰国800美元,马来西亚2000美元,南韩2110美元,香港6230美元,新加坡7420美元”,只有印度比中国低。有篇报道说:“1984年我国人均创造财富只有日本的1/27、美国的1/33、瑞士的1/43。怎样把这巨大潜力挖出来?有识之士认为:“重要的是向管理要效益。”这里指出我国劳动生产率的低落情况,真是惊人!但提出的医治药方,却是万金油,未必能够奏效。
可借鉴的它山之石
理顺工资关系,建立正确的工资制度是发挥职工积极性诸因素的核心措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杠杆。1980年时我就有这个看法,是从实际生活中和国内外考察中,直觉地意识到这一点的。
1979年,我们到国外工厂,寻找他们生产率提高的办法。一位美国炼钢厂厂长说,他只管办公室的10位职员和10个工段的工段长。这20个人都是他精心挑选的,他们的工资也是他按照公司的工资等级一个一个亲自确定的。他有权随时提升或降低他们的工资,给他们以奖罚,决定他们去留。而工段长只管在他下边的几位到十几位工长,工长只管在他下边的几位到十几位工人,同样对其下属具有决定性的权威。厂长只听公司经理的命令,厂长的工资升降、奖罚,以及工作的去留是由经理决定的,一个大公司的经理只同十几位厂长保持热线联系。经理的任命和工资由董事会决定。这样,就把全厂形成一个高度统一而又紧密联合的整体,进行日常的生产活动。而劳资、人事部门则真正成为职能机构,他们只是进行日常的统计工作,提供表报给经理厂长作参考,自己无权决定人事工资问题。在同西德汉堡钢厂、纽伦堡电冶金厂的厂长进行长谈时,据他们说,工厂中没有月奖,只根据职工的成绩提升工资,只在年终总结工厂经营状况时,才给职工以一定的年终奖励。他们都有休假制度,休假时也取得一定的报酬。我研究过新日铁的工资制度,他们的工资由工龄、岗位、工作实绩几个部分组成,但决定工资的体制系统,大体与欧美是一致的。
这些国家工资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严格保密。在一个班组之内,工人互相不知道彼此的工资是多少。我曾问过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说互相知道没有好处,攀比、嫉妒、猜疑,各种影响工人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和情绪的心理不断产生,从而影响到工厂的工作和效率。
再一个特点是不搞“运动”,不是过一年、两年或一段时间普遍地、大面积地调工资,而是把工资提升作为日常工作,由各级干部根据下属人员的工作成绩去掌握。这种制度经过几百年的改进和完善,各个发达国家大同小异,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五点建议
1980年,我曾在一个会议上提出过集中各方面力量研究解决工资这个重大问题。普遍地较大幅度地提高工资,不一定就能使它具有提高职工积极性的杠杆作用。1982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要推广山东省的经验,全面施行计件工资制度。其实这就是全面较大幅度地提高工资。计件工资制只在某些行业可以推行,全面推行就会出现许多弊端,中国、外国都有过教训。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要有像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的那种决心,在工矿企业实行世界各国都在实行的工资制度,并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研究出实施办法。开始时不要全面铺开而只在一个市范围内试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其主要点为:
1、改变现行的双轨制的人事制度,使管人管事合而为一。现在管人的不能管事,管事的无权管人,这种双轨制流弊很大,应改为都由各级行政领导负责管事又管人的单轨制。
2、相应的改变目前事实上存在的工资制度上的双轨制。现在职工工资的提升权掌握在人事、劳资部门,而负责生产指挥的工长、工段长无权决定。这不利于树立领导权威,不利于生产指挥,不利于以领导为核心建立上下协调一致的生产秩序。应该建立各级生产建设指挥人员逐级决定工资的制度。
3、改变群众评议、工厂决定的评资办法。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增加职工之间的对立和上下级之间的矛盾情绪。我们把生产的责任交给经理、厂长、工段长、工长,就应该把选人、用人及工资升降的权力同时交给他们。这样,他们才能调动下级人员的积极性,指挥自如,才能担负起责任,完成任务。
4、改变三十几年来用“运动”的办法搞工资晋级,要把它作为经常性的工作由各级干部去抓。
5、国外对工资保密不是没有道理的,公开了有弊有利,这一点也值得我们考虑和研究,我问过一些工人,工资高的怕人知道,说他活没有多干,钱倒多拿。工资低的也怕人知道,自觉委屈,丢人现眼。
大工业生产需要的是全员的积极性,让每一个螺丝钉都出力。只有实行上述的制度,才能达到这个目的。仅有半员的积极性或大半员的积极性,都不行。因为,在生产流程中哪一个岗位哪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使大多数人的劳动化为泡影。我们说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可以提高职工的觉悟,使人们自觉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是,光靠思想政治工作并达不到全员积极性,后进分子总是有的。我们还得靠好的制度,使后进分子不得不努力或者再混不下去。这就是竞争的机制在工资上起作用,使广大职工从自身利益上找到上进的动力。这样,各种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诸如提高职工素质、推进技术进步、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就会如猛虎添翼,发挥它们的作用了。


第2版(经济)
专栏:

降低原料消耗 稳定出厂价格
栖霞锅炉厂水涨船不高
本报讯 山东栖霞县锅炉厂通过企业内部挖潜,消化原材料涨价因素,不断以低廉、合理的价格扩大市场占有率。今年1至8月该厂完成产值680万元,实现利润81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0.7%和150%。
今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仅钢材涨价就使该厂增加成本19万元。于是厂里有人提出:水涨船高,锅炉也跟着涨价。然而,这个厂的领导却另有一套赢利的对策。
——节约挖潜。从年初起,他们就发动全厂干部和工人开展节约挖潜活动。1至8月,全厂共节电12万度,节煤158吨,增收节支6万多元。
——革新工艺,提高工效。今年1至8月该厂共革新工艺11项,提高工效均在3倍以上,节约资金3万多元,其中工艺科设计制作的锅炉本体装配架,使工效提高了5倍,每年可节约锅炉管5吨。
——压低质量事故。为了减少产品成本提高的损失,该厂建立健全了96条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细则,发现问题,从严处理。今年以来,全厂质量事故大幅度下降,锅炉主件主项合格率达98.41%,无损探伤一次合格率达98.48%。
目前,这个厂锅炉本体价格稳定,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1%,产品畅销不衰,定货合同接连不断。全厂真正尝到了挖掘内部潜力的甜头。(牟文民 杜培进)


第2版(经济)
专栏:三言两语

赞“你涨,我不涨”
施明慎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给企业带来压力。有些企业采取了水涨船高的对策,你涨我也涨,结果产品价格涨得太猛,销售停滞,积压严重,亏损的阴影仍未摆脱。
在商品交易活动中,卖东西的大都想多赚点,买东西的则愿图个物美价廉,此中道理不言自明。某些企业一味涨价的失策之处就在于忽视了买卖双方既是互相对立的,又是互相依存的。如果买者不接受水涨船高的价格,产品就卖不出去,利润等于零。前一时期,某地农膜价格暴涨,农民拒买,不就是生动的说明吗?
山东栖霞县锅炉厂正是从买卖双方的对立统一体中找到了对策。他们把获取最大利润的着眼点,放在提高内部消化能力,挖掘企业潜力上,这不失为明智之举。从实际效果看,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革新工艺,排除质量事故,即可以抵消原料涨价后的增支;又能使企业在技术上、效率上获得优势,并可以用稳定的价格不断打开产品销路。这恰恰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最稳固的措施。水涨船不高。栖霞县锅炉厂在涨价风潮中反其道而行之,仍能使产品畅销,利润增长,个中奥秘值得三思。


第2版(经济)
专栏:

在全国锅炉生产能力超过市场需求形势下
陕西工业锅炉厂产品畅销不衰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苏民生报道:3年前在银行账面上只剩下32元流动资金的陕西省工业锅炉厂,如今财源茂盛,常年拥有的流动资金多达300多万元。
短短几年,变化巨大靠什么?这个厂的厂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阳岗这样回答记者:主要靠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发新产品,以新取胜,以优取胜,以快取胜。
1985年底,这个跨入锅炉行业才一年多的新厂,由于产品型号陈旧,产品大量积压,千余人的工厂只剩下32元的流动资金。在紧急关头,新担任厂长的刘阳岗和厂领导一班人,毅然进行精简科室、责任目标承包等项改革,并把开发研制新产品作为企业求生图强之本。当得知西北地区亟需一种新型锅炉的消息后,他们马上组织技术骨干日夜攻关,很快研制出了样式新、节能效果显著、热效率高的新产品,第二年便投放市场,使工厂一举翻身,当年流动资金猛增至120万元。
为了使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这个厂定下一条铁的厂规: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借口干扰产品质量;还特设了质量奖励基金,重奖对提高质量有功的人员。几年来,他们生产出的近千台新型锅炉,质量合格率达100%;优等率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创造了产品一次焊接探伤合格率超过99%的国内最好成绩,其中35%产品一次探伤合格率达100%。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工厂尽量加快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国内一些大厂家一种新产品的研制周期一般为3年,而这个小厂仅为1年。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际经贸仲裁海事仲裁走向现代化
——权威人士就两个仲裁委员会更名及修订规则答记者问
国际仲裁是调解、裁决国际商事与海事纠纷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有机构成。近闻我国两个仲裁委员会更名并修订了仲裁规则,记者就此走访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王守茂。
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将其附设的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海事仲裁委员会分别改名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其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进一步扩大这两个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的范围。
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原来主要受理一方当事人为中国公司、企业,另一方当事人为外国公司、企业之间的案件。改名后,除继续受理这一类案件外,还受理发生于外国公司、企业之间的案件以及发生于中国公司、企业之间但具有涉外因素的案件。简言之,受理范围扩大到国际经济贸易中的一切争议案件。
海事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的范围则扩大到一切海事争议案件,包括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和船舶买卖等方面的争议案件。
问:为什么要修订两个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
答: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它们的仲裁法律及仲裁程序,这反映了国际仲裁正在逐步趋向现代化和统一化。我国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起草和制订工作,并于1987年正式加入联合国《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组织。与此不协调的是,我国两个仲裁委员会一直沿用着50年代制订的旧规则。因此需要修订。
问:两个委员会的仲裁规则在哪些方面作了修改?
答:主要的修改有以下8点:
一、扩大了管辖范围和受理范围,这一点前面已讲过。
二、以前,两个委员会的仲裁员都是中国人士。今后,将适当聘请一些外国和港澳地区的知名人士担任两个委员会的仲裁员。
三、以前,首席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今后,首席仲裁员由仲裁委员会的主席指定。
四、第一次明确规定,有关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和仲裁案件的管辖权问题,由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
五、增加了仲裁员的回避规定。
六、由原来的公开开庭审理案件,改为不公开开庭审理案件。双方当事人要求公开并经仲裁庭同意的案件除外。
七、增加了在中国境内设立仲裁委员会分会的条款。
八、对仲裁费用的收取标准作了适当调整。
问:两个委员会目前的工作和今后的展望如何?
答:30年来,两个仲裁委员会参照国际惯例,公平合理地解决了许多国际经济贸易和海事争议案件。近年来,又妥善地解决了部分中外合资方面的争议案件,在国内外赢得了较好的声誉。目前,正在审理着的国际经济贸易仲裁案达250多件,海事仲裁案达30件。两个仲裁委员会已经进入世界上主要的国际仲裁机构的行列之中。
两个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规则修订后,在程序上和做法上更符合国际仲裁的大趋势,更符合国内外当事人的要求。可以预见,今后向两个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国际经济贸易和海事争议案,将会继续增加。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连开发区外资投入增多
据新华社沈阳9月18日电(记者孟宪民)兴建将近4年的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于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今年上半年这里建成的外商投资企业达21家,接近原有外资企业数目的总和,而且前来洽谈投资的外商也有增加,整个开发区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景象。目前,在这个开发区“落脚”的已有83家企业,总投资额达10.9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投入的资金超过80%。
这些外商投资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产品半数以上出口,投资的项目也越来越大。已签约在此建设的还有投资额达1亿元左右的工业链条生产项目,以及投资5300万美元、引进美国优良牛种并进行肉类加工的大型项目。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项目建设统一由项目推进中心负责。外商来这里申报开工项目,只需在项目推进中心盖一个公章。据这个中心的副主任唐矛全介绍,虽然开发区第一期工程只有3平方公里范围,但许多公用设施的基础工程都是按大约20平方公里范围设计兴建的。预计今年年内这里的中外合资总额可达25亿至30亿元人民币,整个开发区实现产值至少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前几年投资的总和。


第2版(经济)
专栏:

《市场》报揭露:
“官倒”活跃受“官批”支持
本报讯 据今天出版的市场报报道:社会上“官倒”活跃,与国家职能部门的某些干部幕后支持、开放绿灯关系极大。报道举二例说明这一点。
例一,沈阳市五金公司第一五交化分公司从广东陆丰县碣北食品贸易公司购进140台“罚没旧彩电”,转手倒卖给济南市华侨商店,华侨商店又将其中大部分倒卖给邹平县多种经营服务公司,辗转倒卖,层层抬价,坑害消费者。而这批旧彩电能够从广东运出,又倒到济南,竟是沈阳市五金公司第一五交化分公司的经理,通过关系在商业部搞到了准运证。
例二,辽宁锦州市汽车贸易公司专业中心业务员张伟,买到3辆倒过数次手的丰田海狮牌12座的面包车,然后用500元“酬金”许诺,买通济宁市公安局市中区车管所于某为之开路。于某利用工作之便,找到两名司机,又伪造3辆车的行车执照,借来牌照及其它证件,还到市政府办公室开了进京办事的介绍信,让3辆车开出了济宁。
市场报就此事发表了题为《欲禁“官倒”先治“官批”》的社论。指出“倒爷”们手中的紧俏物资,有相当一部分是靠批条子得到的。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原油田新探明大片含油区
据新华社郑州9月18日电(记者王耕)中原油田勘探最近在黄河南北发现大片新的含油区。这为油田更大规模开发展示了广阔前景。
中原油田在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西斜坡带,经过连续几年勘探,钻井200多口,探明含油区面积20多平方公里。这个地区不但油质好、资源丰富,而且油藏浅,具有优越的开采价值。使今年发现的含油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
据了解,中原油田原油产量年递增率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从1979年的22万吨到1987年提高到680万吨,今年计划年产740万吨。目前,这两个新的含油地带连片探明,不仅在近期内可以提供2到3亿吨的石油地质储量,新形成原油生产能力200到300万吨,而且为中原油田持续稳定生产奠定了基础。


第2版(经济)
专栏:

云南提前完成全年出口创汇任务
该省外贸企业今年全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外贸出口活跃。至8月底全省出口创汇2.37亿美元,提前4个月完成出口任务。(钱江)


第2版(经济)
专栏:

温州矛牌剪刀行销世界
矛牌剪刀厂从一个小厂已发展到年产量3500万把以上,产品行销82个国家和地区的厂家。1983年至1987年,创汇550多万美元,位居全国剪刀行业之首。今年1至7月该厂出口创汇已达56万美元。(梁晓风)


第2版(经济)
专栏:

两种新型墙体填补国内空白
“推拉式活动隔断墙”用于现代建筑的大空间隔开,能取得一厅多用的效果。另一种叫“多功能活动半隔断”,是半截隔断墙体,多用于办公楼室内隔开。过去我国所用这种建材,都靠进口。最近由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公司和市经委组织北京轻钢结构厂研制成功,已通过鉴定。(郭一鸣)


第2版(经济)
专栏:

宝钢2030冷轧机试车成功
这冷轧机是国内最先进的,是宝钢二期工程的关键设备。它投产后,每年可为轻工、轿车等行业提供210万吨急需的板材。(裴笑通)


第2版(经济)
专栏:

高能耗变压器改造技术效益高
这项技术是河南省伊川县电业局职工刘志敏研究成功的,最近得到首都专家的肯定。用此技术改造的变压器,每台每年可节电3500度以上。仅北京市现有高能耗变压器2700多台,用此技术改造后,每年可为国家节省2000万元到4000万元。(董昭武)


第2版(经济)
专栏:

访大粪专家孙喜
周熔
1959年冬天,刘少奇同志在全国群英会上,接见了两名大粪专家:一位是北京掏大粪工人时传祥,另一位是河北省丰宁县南辛营村农民孙喜。
转眼30年过去,当年名噪一时的孙喜已被人们淡忘了。前些时,我在承德采访,偶然听地委农牧经济部副部长郑北新提到孙喜,不由萌发了造访这位大粪专家的念头。
承德市到南辛营有300公里,汽车整整跑了半天。这个50年代初期的卫生模范村样子早变了,孙喜牵头的18人卫生专业队也不复存在,然而,村前、房后、路边却堆满了各种粪肥、肥泥和杂草秸。走路不小心,就会踩到“肥”上。乡长孙九明告诉我们:“这地方的农民爱施有机肥,就是冬天,也有人到30公里外的县城去掏厕所。”
看上去,孙九明不到30岁,却显得很老成。他从上衣兜取出个小本,如数家珍似地谈起种地的成本核算。他们这地方的人,种一亩玉米,用10个工,施3小车农家肥,再追撒15公斤碳酸氢铵(或尿素)就够了,一般比其他地方少施用10公斤化肥,照样,可以亩产400公斤粮食。包括设备折旧、牲畜饲料费用、种子等,满打满算,投资100元,净赚60元。
走进孙喜家那坐北朝南的小院时,他下田还没回来。家里没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粮食可不少,一间房的1/3地面,让装粮的大缸占满。
一会儿,孙喜从地里回来了。乍一看,真不像是57岁的人。他记性很好,30年的事,经他有声有色地一说,像刚发生过似的。从50年代初,他就开始在农村专门掏大粪,修厕所,将大粪拌上泥土晒干,肥田。当时,远近臭几里,很不卫生,妻子嫌他脏,闹别扭,甚至不让他上炕。可他“痴劲”不改,慢慢地,竟琢磨出用高温发酵方法,对粪便进行无害处理。
当年,刘少奇同志问他:“大粪发酵要多少温度?”
“60度。”
“需要几天?”
“3天就够了。”
“能行吗?”
“主席,如果3天大粪不发酵,我把这还给您。”他指着少奇同志送给他的英雄100号自来水笔说。
“好,你是大粪专家。”从此,孙喜几乎走遍全国,到处传授经验。省上的科研单位帮助总结了上百种发酵形式。河北梆子剧团还为他编了出戏。
下午,孙喜带我们来到地头,参观大粪发酵池。他说:“大粪发酵,一定要掺马粪,底部要透气,像烧柴禾一样,心要空。”他一家承包了16亩土地,种杂交高粱和玉米,3年前又在河滩新开荒3亩地,种了150株红果树,已长到半人高。农闲时,他仍坚持上山拾干粪,每年要发酵5吨粪肥。他说:“光用化肥,土地越来越板,地力提不高;施用有机肥料,庄稼吸收氮肥好,成熟得也快些。我就比别人少买化肥。”看来,当年的大粪专家还在用实际行动影响着众乡邻。


第2版(经济)
专栏:华联新闻摄影比赛

山海关船厂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的大型重点企业。1985年从日本引进高空作业车等先进设备,形成了喷沙除锈等一系列新工艺,现在已打进国际修船市场。
图为正在维修中的锚链。 郭建设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