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解成立机构研究约旦决定
  约旦将解雇二万多西岸雇员
新华社科威特8月5日电 据科威特通讯社今天报道,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成立了一个法律、政治委员会,研究约旦决定断绝与西岸的法律和行政关系所产生的后果。
据报道,巴勒斯坦官方说,这个委员会由一些高级立法官员、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和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委员组成。
该委员会将在几天内作出一项报告,回答巴解组织政治部所提出的在阿拉伯和国际上考虑采取的法律和政治步骤中的20个问题。
新华社安曼8月4日电 据约旦通讯社报道,约旦内阁会议今天决定让在约旦河西岸各民政机构工作的2.12万名约旦雇员退休或离职。
这项决定是约旦7月31日宣布断绝同西岸法律和行政关系之后而采取的第一个具体行动。
报道说,会议是由首相里法伊主持的,决定从8月16日开始生效。
报道说,根据公务员法,工作了20年以上的雇员将按月领取养老金。内阁会议决定,允许工作超过15年仍不满20年的雇员按公务员法继续工作到期满20年。工作不满15年的人将领取遣散费,按每工作一年领取一个月薪金计算。
只有伊斯兰基金组织的雇员和高级法官免受这项决定的影响。以色列认为没有责任填补西岸“真空”
新华社开罗8月5日电 以色列财政部长摩西·尼西姆今天说,在不知道约旦决定解雇约旦河西岸约旦雇员的用意之前,让以色列支付这些人的工资,是不可想象的。
约旦内阁会议4日决定让在约旦河西岸各民政机构工作的雇员退休或离职,这一决定从8月16日开始生效。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援引一位以色列官员的话说,目前,约旦河西岸这些被解雇的雇员或者将成为以色列的行政官员,或者辞职。
据来自耶路撒冷的消息,以色列总理沙米尔4日晚对记者说,他不认为以色列有责任介入并“试图去填补约旦留下的真空”。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尼墨西哥等五国在联合国举行新闻发布会
  要求全面禁止核试验
  苏联副外长阐述禁止核武器试验的立场
新华社联合国8月5日电 今天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五个非核国家建议将1963年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范围扩展到全面禁止一切核试验。
这一建议是该条约缔结25周年之际由条约签署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秘鲁、斯里兰卡和南斯拉夫提出来的。五国昨天向该条约缔约国美国、苏联和英国致函,建议禁止包括在地下、大气层、太空和水下等进行的一切核试验。五国要求召开大会进行讨论。
一个名叫“全球议会行动”的组织的官员科亨说,“非核国家建议修正多国核裁军条约这还是第一次。”
根据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规定,如果有1/3以上的条约签字国要求开会修正条约,那么,三个条约托管国美、苏、英就应该接受建议。目前已有116个国家在条约上签字。
新华社莫斯科8月5日电 苏联副外长彼得罗夫斯基就苏、美、英三国签订《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25周年,今天对《真理报》记者发表谈话,阐述苏联在禁止核武器试验问题上的立场。
他说,现在监督问题不构成禁止核武器试验的障碍,苏联积极主张各种形式的监督,包括本国的、国际的监督以及就地核查。
他表示,考虑到现实条件,苏联主张逐步地、分阶段地解决禁止核武器试验问题,可以先从数量上及当量上限制核试验开始。
他认为,现在有可能争取批准苏美1974年和1976年签订的有关限制与和平利用地下核试验的条约。
他还强调,苏联准备在与美国对等的基础上暂停核试验,并希望不是“暂停”,而是永远停止。


第6版(国际)
专栏:

  保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加强新闻工作
  建立新的传播模式 近期将通过新闻法
新华社索非亚8月6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保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在改革条件下加强新闻工作的决议。决议强调,在改革中新闻工具必须成为社会革新、实现广泛的社会对话的武器。
决议指出,新闻事业取得了很多成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同现行的刊物出版制度产生了矛盾。决议强调,必须建立新的通过报刊传播信息的模式,来满足人们和社会对信息的需要。今天的报刊主要应全面地反映改革的复杂过程及其矛盾,帮助人们丰富民主文化,提高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主人翁感,建立良好的道德、政治气氛。
决议说,迄今实行的制度的一个主要不足之处是国家、社会机构对记者与编辑部的工作缺乏保护措施,记者报道社会上的缺点、滥用职权和犯罪行为而受到威胁。决议强调,要采取必要的政治、法律等措施来保护记者,并准备在近期通过新闻法。
决议还说,新闻机构将利用经济的方法在自治基础上进行自身的改革。报纸与杂志原则上不能依靠社会组织资助和国家预算来生存,必须靠自己的正确方针,扩大人们自愿订阅期刊的收入来生存。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共中央书记利加乔夫谈改革
新华社莫斯科8月5日电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利加乔夫今天在高尔基市就苏联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发表了看法。他强调指出,党政职能分开,但不能放弃党的领导作用,不能绝对按市场规律来发展经济。
苏共党内的这位第二把手在同高尔基州党组织积极分子会见时发表了讲话。这是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会议后他首次公开阐述自己对苏联改革方针的立场。
据塔斯社报道,利加乔夫说,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但不能忘记市场机制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摹仿西方市场机制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他说,19次代表会议的代表们“坚决拒绝否定苏联人民和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成就、贬低改革的实际成果以及塞给我们多党制和在社会上建立政治反对派的企图”。他说,苏共是执政党,在加强苏维埃权力的同时,不能放弃领导作用。
利加乔夫说,批判地认识历史教训和承认政策的继承性是党顺利工作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忽视解决民族问题的历史经验导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局势走入政治死胡同,现在要走出来并非易事。
利加乔夫对苏联近年来迭起的罢工和示威等活动持强烈的反对态度。他说,有些地方歪曲地理解民主化,企图用罢工来解决问题。应当蔑视带有极端主义和反社会主义性质的罢工、违法的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的教唆者。他指出,纵容非法行动的领导者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参加罢工的共产党员不具备党员资格。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伯7国委员会支持两伊直接谈判
新华社巴格达8月3日电 据伊拉克报纸今天报道,阿拉伯7国委员会2日在这里举行了会议之后发表声明表示,支持伊拉克和伊朗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举行直接谈判。
声明说,伊拉克和伊朗间的直接谈判将最终导致持久和全面解决它们之间的冲突,并达成一项和平协议。
声明说,伊拉克要求同伊朗举行面对面谈判表明了伊拉克的诚意和尽快实施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的愿望。
声明还说,7国委员会认为,按顺序实施安理会598号决议是实现该地区和平的正确和可靠的途径。
7国委员会还呼吁国际社会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继续作出努力,以便通过直接谈判使两伊冲突得到持久和全面的解决。
阿拉伯7国委员会由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约旦、摩洛哥、伊拉克、突尼斯和阿拉伯也门组成,负责调解两伊战争。阿拉伯联盟秘书长卡利比和7国的外交部长(大臣)出席了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摩洛哥和西撒人阵秘密会谈
新华社科威特8月6日电据科威特《火炬报》今天报道,摩洛哥和波利萨里奥阵线(西撒人阵)的代表,最近在一个阿拉伯国家就解决西撒争端问题进行了秘密会谈。报道说,摩洛哥代表团由5人组成,西撒人阵代表团由10人组成。
这是自西撒冲突12年以来,双方进行的第一次这样的会谈。
据报道,有关方面正就解决西撒问题可能采取的3种方式进行讨论。这三种方式是:把西撒哈拉作为摩洛哥的一部分,但西撒人阵保留它在非洲统一组织中的席位;把西撒置于摩洛哥的主权之下,给西撒人民以自决权;把西撒作为摩洛哥的一个省,在这个省中西撒人民享有自治权。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乌兹别克贪污盗窃案涉及莫斯科
新华社莫斯科8月4日电因涉及特大贪污盗窃案而在押受审的苏联乌兹别克卡拉卡尔帕克州委前第一书记卡马洛夫供认,莫斯科一位有影响的人士从他手中受贿9万卢布,某部的另一位领导人受贿10万卢布。
这一供认把乌兹别克涉及大批高级党政领导人的巨大贪污、盗窃、收受贿赂的犯罪网的黑线,直接引向苏联首都莫斯科。
此间《劳动报》今天透露了这一消息。报道说,由于侦查工作尚未结束,莫斯科受贿者的姓名暂时不予公布。
卡马洛夫说,在原乌兹别克共产党第一书记拉希多夫的“领导”下,全共和国上上下下行贿受贿成风,没有贿赂便一事无成。
在押的前乌兹别克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胡代别尔德耶夫说,已经死去的拉希多夫硬性规定共和国每年要上交国家600万吨籽棉,虽然他明明知道这是办不到的。于是,全共和国各级干部层层虚报。多年来,这个加盟共和国每年都虚报棉花产量100多万吨,国家只付钱却拿不到棉花。这种情况竟然长期没有被发现,是与大量行贿有关。
乌兹别克共和国有组织的贪污盗窃案于1983年事发,但由于有“上面”的庇护,侦察工作进行得十分艰难,直至今年初才初步告一段落。这个涉及共和国最高党政领导的贪污盗窃集团共侵吞了国家财产达20多亿卢布。


第6版(国际)
专栏:

  侯赛因国王在内阁会议上解释说
  他的决定是为了促进中东和平
  巴勒斯坦一些组织赞扬约旦断绝同西岸关系
新华社安曼8月7日电 据约旦通讯社今天报道,约旦国王侯赛因在8月6日举行的内阁会议上说,同以色列占领的西岸断绝法律和行政关系的决定使巴勒斯坦问题再次成为世界注意的中心,它提高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地位和作用。
他解释说,约旦做出这一决定的目的是为巴勒斯坦的事业服务,也是为了促使在中东实现公正的和全面的和平。
新华社开罗8月4日电 据今天来自被占领土的消息,约旦西岸巴勒斯坦地下组织领导人发表声明,赞扬约旦国王侯赛因决定断绝同西岸的法律和行政关系。
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3日通过传单散发的这项声明说,侯赛因国王宣布的决定,加强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作为巴勒斯坦人民唯一合法代表的地位。声明强调说,这是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起义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新华社突尼斯8月4日电 据巴勒斯坦通讯社报道,巴勒斯坦起义全国统一指挥部今天发表的第23号传单说,约旦断绝与西岸的法律和行政关系的决定是巴勒斯坦起义斗争的重要成就之一,也是朝着实施阿尔及尔阿拉伯首脑会议决议迈出的一步。


第6版(国际)
专栏:

  缅甸三城市发生反政府示威
新华社仰光8月7日电 缅甸的三个城市昨天继续发生骚乱和示威活动,已有5人被打死、数十人受伤。
据当地报纸今天报道,勃固、仁安羌、丹那平三市发生骚乱后,当局已命令在这三市禁止集会、游行、示威、演说、宣传和扰乱治安的其他活动。
位于仰光以北80公里的勃固市,昨天上午大约有500名学生、市民在该市党的机关大楼前举行示威。与此同时,1000多人在第三中学前集会,当地治安警察向示威群众鸣枪警告,要求解散。警察与示威者发生冲突,结果3人被打死。
勃固市附近仁安羌市6日中午2000余人示威,警察鸣枪驱散示威者,有一人受伤。
丹那平市在昨天示威者与警察冲突中,有2人被打死。
据西方人士估计,这几天骚乱中至少已有百余人丧生。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助理国务卿墨菲访叙利亚
本报大马士革8月7日电 记者吕志星、吴文斌报道:美国助理国务卿墨菲今天结束对叙利亚的访问前往以色列。临行前,他在大马士革机场对记者发表谈话说,“巴勒斯坦人应参加所有和平进程和所有有关解决阿以冲突的谈判。”
此间观察家认为,墨菲公开明确地呼吁巴勒斯坦人参加所有解决中东问题的和平进程和谈判,反映了美国对中东问题的立场似有新的看法。
墨菲在叙访问期间,分别与阿萨德总统、哈达姆副总统以及沙雷外长举行了会谈。
据透露,双方讨论了约旦国王有关约旦同以色列占领下的约旦河西岸断绝法律和行政关系的一系列新行动,以及其它重大国际问题。双方还就美国寻求中东和平的建议、促进召开中东问题国际会议的国际努力以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会议中所起的作用等广泛问题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国首相要求越南从柬撤军
  西哈努克会见撒切尔夫人
新华社素林(泰国)8月7日电 正在这里访问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今天说,虽有迹象表明越南可能准备从柬埔寨撤军,但庆贺此事为时尚早。
撒切尔夫人是昨天抵达曼谷的。今天她访问了位于泰国东北部素林省的一个柬埔寨难民营。她在参观这个难民营时发表了上述讲话。
撒切尔夫人说,苏联“掌握着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钥匙”,英国将继续为使莫斯科和河内认识到这一点而努力,直到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们明白这一点为止。
西哈努克亲王今天在难民营欢迎英国首相的来访。他今天在难民营与撒切尔夫人举行暂短商谈后说,他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访问英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度一艘客轮倾覆
  四百名朝圣者遇难
新华社新德里8月6日电 今天,一艘超载的轮船在邻近比哈尔邦卡拉哈尔市的恒河中倾覆,船上400名朝圣者被淹死。
这些朝圣者是准备到圣城德奥加尔的。
翻船事故发生后,当地官员、警察和铁路官员前往现场进行善后工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基斯坦卡拉奇流行霍乱
新华社伊斯兰堡8月6日电 据卫生部门人士透露,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从一个星期以前开始流行霍乱病,目前已有10人死亡。
这位人士说,卡拉奇流行霍乱是因为人们饮食不卫生和最近连续下雨而蚊子、苍蝇大量繁殖。
目前已经有100多名霍乱病患者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这些人都食用过腐烂食品或饮用过不卫生的水。
卡拉奇市有关部门已经采取措施,控制霍乱病继续流行。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缅甸仰光政府6日开始通过合作社向体力劳动者和低收入者特供大米、食油等基本食品,以缓解这些人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困难。
△西非7国首脑6日在科托努集会,讨论如何挽救这个地区合作经营的非洲航空公司免遭破产的问题。
△苏联工会领导人5日说,苏将成立一个独立的维护消费者利益协会,以反对“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垄断性专横行为”。
△联邦德国工业工会主席说,联邦德国废水和饮用水网络处于灾难性状态,由于水道渗漏已有15%的废水进入地下水,长20多万公里的网络中有1/4需要治理。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英国放弃同法国联合研制核导弹
英国白厅官员六日表示,英国政府已决定不再同法国联合研制核导弹,而是转而寻求同美国合作。白厅官员还说,英法两国已取消了联合改造法国的一种空中发射的导弹的计划,其原因是这项计划耗资巨大,而且十分复杂。而美国目前正在研制的某种空中发射的核导弹系统则可能符合英国的需要。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比利时“百日草”号军舰撤离海湾
在海湾地区参加扫雷活动的比利时支援舰“百日草”号六日午前返回比利时西北部海军基地泽布鲁赫。
比利时国防大臣居伊·科梅在“百日草”号抵港后在泽布鲁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一旦海湾实现真正的停火、国际航行自由得到真正的保证后,比利时留驻海湾的一艘扫雷艇也将于今年年底返回。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印度的反对党全国阵线正式成立
由印度七个反对党组成的全国阵线六日在新德里宣布正式成立。这一宣布是由泰卢固之乡党领导人拉马·拉奥在今天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作出的。拉奥还说,全国阵线将在一九八九年底的大选中同执政的国大党(英迪拉派)进行较量。
全国阵线包括四个全国性的党——人民党、民众党、国大党(辛格派)和人民阵线及三个地区性的党——泰卢固之乡党、阿萨姆民主联盟和安纳德拉维达联盟。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非统组织秘书长奥马鲁访问乍得
正在乍得访问的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奥马鲁四日在恩贾梅纳说,他访问乍得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乍得政府对利比亚提出的关于解决乍、利争端的各项倡议的反应。奥马鲁是在同乍得总统哈布雷就乍、利问题举行会谈结束后,对报界说这番话的。
奥马鲁说,卡扎菲五日已宣布,他将释放所有乍得战俘,并将把他们交给非统组织秘书长处理。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访阿富汗
正在喀布尔访问的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六日与喀布尔政权领导人纳吉布拉就执行关于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问题交换了意见。消息说,双方研究了当前阿富汗的形势,并讨论了正在进行的“民族和解”政策。但会谈的详细情况没有透露。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书窗

  《大国的兴衰》
  ——一本引人注目的畅销书
  王保勤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保罗·肯尼迪所著《大国的兴衰》一书,今年1月出版后,引起了美国和世界各国人士的广泛关注。尽管美国一些官方和民间人士对书中关于美国的某些论述持不同看法,但是这样一本严肃性的读物还是连续畅销不衰。
《大国的兴衰》探讨了1500年到二次大战初期大国兴衰的原因和规律;分析了二次大战后期、特别是战后之初到1980年大国地位和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状况及原因;展望了本世纪末和21世纪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地位和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前景。这是迄今世界上系统研究这类问题的第一部著作。
作者贯穿全书的主要论点是,一国的兴衰,关键在于由多种力量要素构成的综合国力的强弱。这些力量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影响一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战略地位,是推动世界局势发生变化的一种动力。但是,它又不是唯一的要素,军事、外交、人民的内聚力和创造力以及同盟国的关系等等,都是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否则经济与科学技术力量就不能转化为国家的总体实力。
此书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抓住了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和特征。二次大战结束迄今,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不平衡,国际关系格局也随之逐渐演变。而且,世界又处在微电子、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空间开发和海洋开发等高科技取得重大突破的前夕。一旦这次科技革命成功,掌握和未掌握或少掌握这些新技术的国家之间的生产水平将出现更大差距,进而带来各国地位和整个国际关系的剧烈变化。因此,各国现在都在考虑如何发展综合国力,在未来世界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尽管美国国内有人对该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异议,但书中一些内容和见解似乎对各国都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价值。
《大国的兴衰》着力描绘了关于未来的国际局势的前景。它认为世界虽然从军事上看是美苏“两极”,但这种“两极”的基础在逐渐动摇。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在世界生产和军事开支中的比重将相对下降,其它国家的生产比重将相对上升。但这是渐进的过程,近期内尚没有哪个国家同这“五强”相争。这“五强”在世界生产中的比重已开始从苏联、美国和欧洲共同体居主导地位,向日本和中国的比重逐渐增多的方向转变。世界的经济重心将继续向亚太地区转移。
日本目前虽无走军事大国道路的明显迹象,但是,将来当其政治领导人感到不能再用“贸易国家”和非军事手段保护其利益的时候,也可能决定利用其经济实力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着力于论述二次大战以来美国国际地位的衰落,以此引起美国人士的警觉。他认为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正在相对衰落,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已由1945年的40%降到现在的20%。美国的经济基础正逐步削弱,工业品在国外的竞争力和农产品的出口都在下降,外贸赤字和财政赤字严重,已由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为最大的债务国。美国国债若以现在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00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美国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美国政府国外战略战线拉得太长,在海外承担的军事义务和国内的军事能力不相称。该书提出,美国今后面临的任务是,承认现实,审时度势,明智地适应新的世界秩序。军事上,要使防务承诺和拥有的能力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经济上,要保证经济基础不相对下降。这样,今后美国的地位即使下降,也会在世界力量对比中占有相当分量,仍会以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立于“多极世界”。
对苏联:作者认为到21世纪可能居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其根本问题是,它不会大量削减军费来发展经济。苏联的传统是力图保持大国地位,像历史上的奥斯曼帝国、西班牙、拿破仑和英国一样。
西欧未来的国际地位尚捉摸不定,它将视西欧联合的程度而定,如果西欧能在经济和军事上真正联合起来,其国际地位将会有很大提高,否则,它将注定要相对下降。作者认为日本的国际地位已逐渐上升。但是,它的困境是,经济扩张已引起邻国的疑虑,怀疑日本将它们骗进新的、更巧妙的“大东亚共荣圈”。日本政治家焦虑的是,如何制定一种既有利于经济扩张、又能保护海上通道、可以在国外形成一些半依附于日本的国家和地区的战略。但是,国内外反对日本沿着旧日帝国的道路攫取领土和大量发展军事力量。
《大国的兴衰》一书用了相当的篇幅,阐述了中国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变迁。作者写道:中国的古代文明是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之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受儒家思想的严重影响,主张恢复旧秩序,轻视进行海外贸易,也轻视国内商业和实际生产知识的传播,阻碍了中国科技经济的发展。1433年是明朝郑和率领的船队远洋航行的最后一次。皇帝下令不准再建造超过两根桅杆的远洋船只,从此中国不再过问外部世界的情况。
该书对中国现行的改革开放政策表示赞扬,认为中国的经济正向前跃进。邓小平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经济翻两番的计划是可以实现的。中国裁军百万,大量减少军费,将国内资源主要用于经济建设的作法是正确的。显然,中国的国际地位呈上升之势。但是,中国面临着许多严重问题:一是穷,二是人口太多,三是中国农业改革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也存在着问题,即小片土地不能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农业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70%。该书提出,中国紧迫的任务是,要认真解决这些问题,集中一切资源进行经济建设;迅速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否则将影响中国的发展。
此书的中文版本即将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无疑也将会引起我国读者的广泛兴趣。


第6版(国际)
专栏:

8月6日,法国巴黎一列火车与终点站的障碍物相撞,致使1人死亡,7人重伤,47人轻伤。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