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2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画刊)
专栏:

追求·奋进·日新
杨悦浦
求新,是艺术家的天职。创新之艰则又以作品体现时代精神为最。这一课题,时时困扰着为之苦苦探索的艺术家。
以工笔花鸟画而言,无论是宋赵佶之力倡,抑或清之郎世宁的中外技艺相融洽,都印证着前人所云:“笔墨当随时代”。现实中的花与鸟其外在形象绝少变异和时代、社会所刻留的痕迹,画家则要以自己对自然、人生、现实的独特理解和深挚情感,赋予形象新的征态,表达产生于新时代的自我感受。这委实已为困顿之事,而当代画家还要在意境的构建、情趣的见微见著、色彩的突破、线条的变化等诸多方面,区别于古人、前人、他人,可想其艰、其难。
艺术作品的产生自有其规律。虽则新时代“节奏”加快,古往诞生力作的环境已不复存在,然而愈是在纷繁驳杂的状态下,今天的花鸟画家愈是需要在一种更为纯净、专注、率真、远离尘俗的心态下,沉潜于笔笔线条、层层色彩的勇猛精进的创造之中。
为着得到全新的现代意识,有的画家将探求的触须伸向现代抽象艺术;更多的画家则在承继华夏民族艺术传统基础之上吸收舶来的营养,如一些工笔画家学习现代日本画的好东西。但是生硬的撷取可能又会导致自己的画变成日本画或其它什么画的一个亚种,或成为囿域。这不但值得警觉,也是画家又一种困惑和疑难。
惟克果断,乃罔后艰。花鸟画家们只能是知难而进。
近日在京举办的《花与鸟·八人画展》的画家们意识到了这一切。所展出的作品标示着他们的种种努力:林凡刻意追求一种清峻通脱的审美理想;贾克德慕求包举宇内浑厚自如的气概;康淑贞在浓丽绵密之风中以小见大;吴敏荣以当代人的目光去捕捉神奇超俗之意境;李魁正向写意意趣嬗变去实现对新境界的占有;赵秀焕以端庄静稳诱发出一丝奋进中观念转捩时的淡淡忧郁;刘怡涛惟求朴实拙厚;江宏伟醉心于为今人解析古人风韵。也许,这正是他们追索当代花鸟画之内涵可见一斑的成果。但不管如何评骘,我们则已清晰地见到了今日花鸟画艺术已彻底摒弃了若干年前的犹豫状态,走上更加繁荣更为成熟之路。
事业无穷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焉。(附图片)
新雨初歇(中国画)刘怡涛
鹭(中国画)林凡
紫韵(中国画)李魁正


第8版(画刊)
专栏:大地美术专页

搜妙创真 讴歌生命
雷正民
美术家和林业部门亲密合作,推出一个颇为别致的《绿化广东画展》,二百余件美术作品,讴歌了生命的色彩,揭示绿文化的丰富内涵。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对于生态平衡,净化大气,调节地温,对于人类生命的繁衍有着巨大而又深远的效应。同时它给祖国大好河山城乡工矿披上彩装,增添美色。
从美术创作这一个角度讲,画家越广泛深入地接触大自然,愈能丰富感受,从而激活创作灵感,具有更多可以取舍选择的空间,表达大自然的意趣。深入林区
“采风”的画家,一定会有诸多体会。没有认真的“搜妙”,何能有“创真”之作呢?大自然将给艺术家以丰厚的乳汁,祝愿绿色艺术熔铸得更美好。(附图片)
左上:椰风(中国画)曾祥熙
右上:菠萝蜜 (中国画)陈林
右下:绿林人家 (中国画)叶其嘉


第8版(画刊)
专栏:

郑于鹤的艺术世界
王朝闻
雕塑家郑于鹤作品的展出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多种多样。他的这些作品自身,在我看来具备雅俗共赏这一重要特点。作者既尊重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又未迎合实际存在的低级趣味。作者既在探索各种艺术流派的表现形式,却又没有轻视民族和民间的艺术传统。不论作者反映生活达到了多大的深度,看来总是力图从生活中发现美而且已有他自己的独特心得。
过去,我对他那些反映儿童生活中的美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例如《燕山阿福》,能使我仿佛感到作者有一片很可贵的童心。作者没有出自外加的动机而把儿童塑成早熟的小大人,所以远离儿童岁月的观众也能从那些作品感到天真的美。如今,作者的视野扩大了,他正在探索着和创造着各种形式和内容的雕塑以及绘画。对作者当前的成果来说,美术领域非常广阔。包括雕塑造型对青铜器的纹饰美的摹仿,在摹仿中所显示的创造,作者企图有不拘一格的作风,使作品可能引起具有独特性的美感。
郑于鹤的雕塑以及绘画所表现的生活的美使我觉得,他似乎还能保持天真的儿童游戏那么认真而不哗众取宠的童心。
这次展出的作品不过是他从不同侧面探索雕塑美的一个里程碑。他那勤奋和永不满足的工作态度,可能使观众预期下一次作品展出,将出现更具艺术魅力的新作和力作。(附图片)
左上:苏三起解
左下:于鹤阿福
右上:戴斗笠的村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