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克总统国葬隆重举行
数十万群众和七十多国家代表团参加葬礼
本报伊斯兰堡8月20日电 记者任毓骏报道:今天是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民为哈克总统举行国葬的日子。从昨天到今天上午,已有70余架专机降落在伊斯兰堡机场,70多个国家都派来了代表团,参加哈克总统的葬礼,以吴学谦副总理为首的我国政府代表团于今天上午10时抵伊斯兰堡,参加下午2时为哈克总统举行的隆重国葬仪式。
葬礼在伊斯兰堡费萨尔大清真寺举行。哈克总统曾为这座世界闻名的伊斯兰建筑主持奠基仪式,他的遗体将安葬在这座清真寺的南侧。从上午开始,就有络绎不绝的人群和车辆自发涌向费萨尔大清真寺,许多人手举哈克总统的画像,还有人打着悼念的横幅。到12时左右,挤得人难行,车难动。
哈克总统的遗体从空难现场运回后,一直保存在拉瓦尔品第的陆军总部。今天早晨,陆军把总统遗体护送到空军总部,再从那里由直升机运送到伊斯兰堡新总统府。
12时50分,哈克总统的灵车从新总统府徐徐开出,车上覆盖着巨幅巴基斯坦国旗,前有摩托车队开道,后有包括新总统伊沙克·汗在内的政府官员的车辆护送。车队沿宪法大道向大清真寺前进,路两边站满了为总统遗体送行的群众。灵车行至宪法大道第二个路口时,许多群众的车辆和行人自动加入了送行队伍。随行的人群跑步紧跟车队前进,挥泪为总统朗诵经文。此情此景实是感人。
车队到达费萨尔清真寺时,总统灵柩改乘炮车,由两行士兵用手牵引前进。到停柩场时,已近下午2时,安葬仪式正式开始。总统灵柩再改为由8名士兵抬着前进。巴基斯坦高级官员和前来参加葬礼的外国官员步行随灵柩前进,三军仪仗队全体肃立致敬,整个送葬队伍在哀乐中缓缓行至墓穴处。两旁的群众不断把鲜花和彩带撒向总统的灵柩。
千余名阿訇齐声诵起下葬经,在礼炮的轰鸣声中,哈克总统的灵柩安放在墓穴中。伊沙克·汗总统首先为墓穴填了第一铲土,其他巴基斯坦高级官员相继填土。巴基斯坦三军高级将领也为总统墓穴填土。
填土仪式完毕后,巴基斯坦高级官员、三军将领和各国代表团依次敬献花圈,百余个花圈堆集起来使坟墓形成一座五彩斑斓的小山。
葬礼在哀乐和古兰经声中结束,今天有数十万人参加了哈克总统的葬礼。
(附图片)
8月20日,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大约数十万群众为在空难中逝世的齐亚·哈克总统举行葬礼。这是仪仗队护送哈克总统的灵柩前往墓地。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约维奇继续在两伊首都穿梭
新华社巴格达8月19日电 联合国两伊军事观察团首席军事观察员、南斯拉夫少将约维奇今天在两伊正式停火之际从德黑兰返回巴格达。
据联合国两伊军事观察团人士说,一名印度准将被任命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团巴格达分部的负责人,另一名爱尔兰准将被任命为德黑兰分部的负责人。
这位人士说,又一批联合国军事观察团成员今天抵达巴格达,参加监督停火工作。这样,97%的联合国两伊军事观察团成员在两伊正式停火之前,已抵达两伊战争前线。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高级官员和专家们认为
哈克座机坠毁是人为破坏
本报讯 巴基斯坦政界军界人士最近发表谈话,认为17日哈克总统C—130专机的爆炸事件是人为破坏所致。
据《阿拉伯新闻》报道,巴空军参谋长哈基穆拉·汗中将18日说,哈克专机“是一种很安全的飞机,我们向来对重要人物的飞行都采取可靠的措施”。他说:“8月17日,已故总统前往巴哈瓦尔普尔观看装甲部队的表演时,所有空军基地都采取了常规安全措施,其中包括飞行控制和地面指挥。”他还说,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已调查了哈克专机爆炸的惨案。他们说,这是一个人为的破坏行动。我们一定要得出结论,这架飞机是地对空导弹打中的,还是由于事先放置的爆炸器所破坏的。
据法新社报道,巴参议员哈塔克部长18日在参院说,哈克专机的“黑匣子”飞行记录器在飞机17日失事前没有显示出任何技术问题的迹象,飞机爆炸肯定是人为破坏造成的。巴基斯坦国防部官员说,“这架C—130飞机非常结实,技术上的故障看来不可能会发生”。一位官员还说,这架军事运输机被改装为总统座机时内部作了一些特殊的改造,包括安装座椅和桌子,炸弹可能放在这些地方。
法新社19日报道说,哈克总统使用的飞机在每次出发前都在机场飞机库装上集装箱,箱内装有椅子、桌子、芒果等物品。专家们认为,爆炸物可能是被安放在某个集装箱内,一个遥控装置在起飞不久被引爆很可能是哈克座机爆炸的原因。专家们放弃了早先持有的看法,即哈克总统座机可能受到了导弹的袭击。他们指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哈克总统乘坐的C—130飞机的四个引擎都完好无损。


第6版(国际)
专栏:

第一艘伊拉克油轮停火后驶入海湾
巴士拉国际机场将重新开放
新华社巴格达8月20日电 伊拉克油轮在今天正式停火生效数小时后首次驶入海湾。
伊拉克通讯社援引伊拉克石油部长沙拉比的话说,悬挂伊拉克国旗的“艾恩扎拉”号油轮满载伊拉克原油驶入了海湾。
新华社巴格达8月19日电据伊拉克通讯社今天报道,伊拉克巴士拉国际机场将在8月20日两伊战争正式停火之时重新开放。


第6版(国际)
专栏:资料

联合国关于两伊停火后的安排
伊朗和伊拉克将于8月20日格林尼治时间3时起正式停火。为促使两伊实施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598号决议,秘书长作出了具体安排:
一、联合国安理会8月9日一致通过第619号决议,决定成立有350名成员的联合国驻伊朗和伊拉克军事观察团,赴两伊监督停火和撤军。观察员由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孟加拉国、加拿大、加纳、匈牙利等24个国家派遣,由南斯拉夫少将约维奇任首席军事观察员,头6个月的活动经费初步定为7400万美元。观察团的先遣小组已于8月9日分别抵达两伊,其余成员将在停火日前部署于两伊战场。
二、安排两伊在停火后数日即开始撤军,各自撤至国际边界以内,由联合国进行监督与核查。
三、联合国秘书长将亲自主持两伊于8月25日开始在日内瓦举行的不低于外交部长级的直接谈判。
四、组织两伊释放、遣返战俘,计划先由两伊与国际红十字会合作进行战俘登记,随后开始释放和遣返战俘。
五、筹组调查冲突责任的机构。
六、准备成立专家组调查研究两伊战后的重建问题,帮助两伊恢复和发展经济。
七、同两伊及有关国家就建立海湾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进行磋商,建立确保安全和稳定的原则。
联合国还就海湾国际水域航行安全和空中民航安全作了安排。(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难于解开的疙瘩
——美苏围绕反弹道导弹条约的争论
张亮
美苏两国代表定于8月24日在日内瓦会晤,讨论双方在反弹道导弹条约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分歧。在当前的情况下,这次会晤之所以为国际社会瞩目,因为它关系到美苏能否在削减50%战略核武器问题上打破僵局。
美苏围绕反弹道导弹条约的争论由来已久,近期来又再度突出起来。美国竭力抓住苏联在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建造雷达站一事,指责它违反了反弹道导弹条约,要求苏联无条件地、毫不拖延地拆除这一雷达站。苏联对美国的“宣传战”加以反击,一方面指责美国违约在本土以及在格陵兰和英国建造强大雷达站;另一方面为克拉斯诺雅尔斯克雷达站辩解,说它的使命只是跟踪宇宙物体,而且从1987年10月开始已停止了该雷达站的一切工作。苏联并且还提出,如果美苏能达成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协议,苏联准备彻底拆除克拉斯诺雅尔斯克雷达站的设备并把它置于监督之下。美国对苏联的这一建议,虽赞之曰“积极步骤”,但又认为必须先拆除违约的雷达站,而不能有任何条件。双方在这一问题上还在扯皮不休。
美苏反弹道导弹条约是1972年签订的,同时还签署了一份共同声明作为条约的附件。该条约的两项主要条款是,美国和苏联只能在各自的首都地区和一个洲际导弹基地附近部署两处反弹道导弹系统。美苏1974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议定书又规定,双方各自放弃一个反弹道导弹系统部署区,并要求双方不得“试制、试验或部署以海上、空中、太空或陆上机动车辆为基地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或部件”。
在签约后的最初10年内,双方对条约的解释并未发生重大争议,但是自从里根总统1983年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之后,双方的争论便渐趋激烈。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条约作“广义”还是“狭义”解释;二是是否把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与其它军控问题联系起来。这场争论的实质是如何对待战略防御系统问题,即美国坚持要推行其“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则坚持要美国放弃或严格限制这一计划。
美国为了不受约束地加紧推行“星球大战”计划,早在1985年就提出对反弹道导弹条约作“广义”解释,认为该条约并不禁止发展和试验“基于其它物理原理”制造的新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如激光、粒子束等定向能武器系统,而只要求就这类武器的限制问题进行讨论。据此里根政府声称,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并不违反条约。苏联坚持对条约作传统的“狭义”解释,认为“基于其它物理原理”的反弹道导弹系统仅限于固定的陆基反弹道导弹系统,并提出对其它形式的反弹道导弹系统只能限于在“实验室内”进行研究,超出这一范围的任何发展和试验活动都是违反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因而美国实施“星球大战”计划是违约的。
在美国,对反弹道导弹条约作何种解释也产生了争论。不少国会议员、6位前国防部长以及许多民间人士前后多次对里根政府提出的对条约作“广义”解释一事表示异议,参院外交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还认为里根政府此举是“200年来对宪法条约权力的公然滥用”。
自1985年美苏日内瓦裁军谈判恢复以来,是否把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与军备控制相联系,一直是美苏争吵不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去年12月8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中导条约之后,美苏军控谈判的重点转向削减50%进攻性战略核武器。苏联方面一直主张,严格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是实现削减50%战略核武器的必要组成部分,而美国则坚持不应把两联在一起,而主张把它们分开来单独签订协议。
目前,虽然美苏都表示继续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但是由于双方在条约的解释上各执一词,立场大相径庭。美苏代表即将在日内瓦专门就此问题进行的会晤能否取得进展,从而解决双方在军控谈判中的这一重大障碍,是值得怀疑的。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印度尼西亚外长阿拉塔斯计划于下周访问津巴布韦与南斯拉夫,他此行与印尼想任下一届不结盟运动主席有关。
△西德经济部长班格曼19日尖锐批评美国国会最近通过的贸易法案。
△伊朗海军司令扎德甘19日说,停战之后,伊朗将继续检查进入海湾的船只。
△美国财政部19日说,7月份美国政府赤字达229.4亿美元,从而使这个财政年度的总赤字达到1420.3亿美元。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捷报刊不重新评价六八年事件
近日来,布拉格报刊连续发表文章,强调不对一九六八年事件重新评价,不为杜布切克恢复名誉。
杜布切克一九六八年一月取代诺沃提尼就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一九六九年四月被解除第一书记职务。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美将向伊拉克出售一家钢铁厂
美国钢铁—石油联合公司打算将德克萨斯州休斯顿附近一家已停产的钢铁厂,以一亿美元的售价卖给伊拉克。
这家钢铁厂将拆运伊拉克,以帮助这个国家在结束长达八年之久的海湾战争之后扩大石油生产。该厂可年产大口径石油及天然气钢管一百三十万吨。
这家工厂两年前由于罢工及订单不足而停产。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欧共体呼吁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欧洲共同体八月十九日呼吁南非当局立即释放被囚禁的南非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
由希腊外交部以欧洲共同体名义发表的声明说:“欧共体十二国对曼德拉的健康状况深为关切。”据报道,七十岁的曼德拉目前正身患肺病。
声明说,“欧共体十二国再次呼吁南非政府立即无条件地释放曼德拉。”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粮农组织向苏丹提供救援物资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萨乌马十九日在罗马说,他已经批准从世界粮食计划紧急储备中拨出价值约四百六十四万美元的食品,援助最近遭受严重水灾的苏丹。
这批食品援助包括三千吨小麦、一千吨植物油、一千五百吨大豆、三百吨饼干和七十五吨奶粉。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菲总统阿基诺夫人会见金大中
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十九日在马尼拉总统府会见了南朝鲜反对党——平民党总裁金大中,双方表示愿意加强彼此的关系。
金大中在会见结束后对记者说,阿基诺夫人向他表示,她渴望在不久的将来访问南朝鲜。金大中是十九日抵达马尼拉参加菲律宾前参议员、阿基诺夫人的已故丈夫贝尼尼奥·阿基诺遇害五周年纪念仪式的。(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八年战火 今朝停息
新华社记者 尹崇敬 梁国栋
今天——8月20日,格林尼治时间3时,联合国秘书长先前宣布的两伊正式停火开始实现了。从两伊首都传出的消息证实:沿两国之间1200公里长边界线的陆上、空中以及海湾水域都已经平静下来,和平开始降临两伊大地和海湾地区。
停火是两国领导人和两伊军民为执行安理会598号决议作出的共同努力的成果。从宣布停火日期到实现停火的12天来,双方官方的态度、军民情绪和前线动静等等,都是令人鼓舞的,没有辜负国际社会的期望。
宣布停火日期的当天——8月8日,两伊前线双方的士兵好似从8年长夜的恶梦中猛醒过来,敌意消失了。他们对天鸣枪表示庆祝,有些士兵还互相越过前沿阵地去恢复旧好,一方献上鲜花,另一方回赠礼品,情景异常动人。两国后方人民群众也是欢欣鼓舞。
为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关于在正式停火前双方保持克制的呼吁,9日,伊朗和伊拉克两军最高司令部分别命令自己的军队停止军事行动。12天来,双方在漫长的陆上战线和阿拉伯河前线基本上保持了平静,没有进行交火和冲突;两国的大中城市和经济设施上空再未曾横飞导弹;广阔的海湾水域中,世界各国的油船和货轮基本上没有遭到袭击,各国海员的安全感大增。
这一切表明了两伊双方停火的决心与实现和平的诚意。
联合国驻两伊军事观察团的先遣小组和部分观察团成员陆续到达两伊,首席军事观察员南斯拉夫的约维奇少将17日和18日先后抵达巴格达和德黑兰,开始执行任务,他们得到了两伊的欢迎和合作。
还有令人高兴的新事物的萌芽:尽管和平尚未正式到来,而战后如何重建已经开始成为伊朗和伊拉克两国人民群众的热门话题,两国高层领导的会议上已初步谈及经济恢复与重建问题。为此,欧洲的、亚洲的……企业家、投资者、承包商已向德黑兰和巴格达纷至沓来。
从今天起,战火已经停息,和平开始到来。安理会598号决议10项条款第1条的前半款已经实现,即“伊朗和伊拉克双方立即停火,停止陆上、海上和空中的一切军事行动”,这第1条的后半款“立刻把一切军队撤到国际承认的边界内”。全世界人民期望两伊一鼓作气迅速撤军,以全面完满地实现第1条的要求。
5天以后,就要在秘书长的主持下举行两伊的直接谈判了,598号决议的其他9条中有许多是需要两伊双方互让互谅,继续拿出诚意谈判解决的。世界人民已经注意到,这一谈判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蹴即就的,前进中可能有一些“拦路虎”,比如撤军要撤到的“国际承认的边界”是在哪里?释俘遣俘有无争议?两伊如何协商“探讨委托一个公正的机构去调查冲突责任”?如何在
“国际援助下进行重建”?等等。
谈判中有些问题可能是棘手的,然而只要双方能以大局为重,以两国人民的幸福为重,总是能够“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全面、公正和体面的解决”。对此,世界人民对两伊有厚望焉!(新华社8月2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侵阿苏军继续撤退
在联合国军事观察团的监督下,侵阿苏军正在继续从阿富汗东部和北部地区的十几个省撤离回国。按照4月14日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协议规定,侵阿苏军从5月15日开始撤离阿富汗,9个月内全部撤出。据报道,到日前为止,苏联军队已撤离5万多人。
(新华社专稿)
(附图片)
上图为在阿富汗北部的昆都士机场登机撤离的苏联士兵。新华社记者张小龙摄
右下图为苏联一支装甲部队近日从阿富汗东部地区撤离,途经喀布尔回国。
(新华社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