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雅科夫列夫谈改革
支持商品货币关系必须容许市场存在
本报讯 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雅科夫列夫8月10日在里加市同拉脱维亚党的积极分子会晤时,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问题以及改革中的其他一些问题发表了谈话。他指出,我们好像在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但这是通过实践,而不是通过教条来学习。他强调说,在改革过程中,支持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核算制,但同时又不容许市场的存在,这是行不通的。他同时指出,呼唤新生事物并不是抛弃一切好的和经得起考验的传统做法。
人们注意到,在这之前的8月5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利加乔夫在讲话谈到市场问题时认为,“市场联系形式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模仿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西方市场经济,对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来说,原则上是无法接受的。”他还认为,批判地认识历史教训和承认政策的继承性是党顺利工作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雅科夫列夫认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市场的形成是客观的经济和社会现实。作为发现需求和满足需求的一种自然的自我调解机制,市场随着社会一起不断发展和完善。他指出,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什么是资本主义市场,其标准不在于商品以及资本和劳动力流通的形式,而在于这些运动过程的社会意义,在于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实际地位。
雅科夫列夫在谈到新生事物时说,租赁和家庭承包、自筹资金、发展合作化以及其他新形式,是为了补充以前业已确立的内容,而不是要取代它。应当杜绝用事物的外部和形式上的表现衡量事物的恶习。他强调,不能回避一些问题,在遇到实在难解的问题,试图装作似乎这里没有发生任何复杂情况,这是在停滞时期“解决”问题的惯用作法,这不仅涉及到民族关系问题,而且也涉及到我们现实的许多方面,其结果是使问题积压下来并尖锐化。他说,改革不容许敷衍塞责和冷漠态度,改革就其实质而言是革命性的,因而也要求采取革命行动,而不允许人为地制造障碍。(方荣萱)


第7版(国际)
专栏:

为出口单位开辟国际市场
苏成立外贸服务中介公司
新华社莫斯科8月11日电 苏联新成立一家从事外币和外贸服务的中介公司,其主要任务是为苏联的出口单位在国外开辟市场。
据《社会主义工业报》10日报道,苏联国家银行对外经济银行、对外经济联络部和财政部是这一股份公司的创办者。这是一个不从属于任何部门的独立机构。鉴于苏联近年来分散了对外贸易权力,非常需要这样的一个中介组织来协助出口单位从事多方面的外贸活动。
这家公司将着重促进直接换货贸易,佣金也将以商品支付。它还从事向第三国的转口贸易,以及不需预付外汇为苏联工业企业在国外购买设备,同时从事在国外购买和转售股票等业务。
这一组织是在苏联进行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成立的。它对扩大苏联同西方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交往将起促进作用。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联经济工作者认为
平均主义妨碍改革
新华社莫斯科8月12日电 苏联实行工资制度改革两年来,虽然在提高职工收入、刺激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现行的工资制仍然带有平均主义倾向,如不能彻底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经济政策就只是纸上谈兵。
这是苏联经济工作者近日在参加《苏维埃俄罗斯报》和《社会主义劳动》杂志编辑部就劳动报酬问题而组织的“圆桌会议”上得出的一致结论。
发言者们认为,在工资分配方面要大力贯彻公开性和民主原则。社会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职工否认目前自己的工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活动结果有直接联系。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商业银行、比国家银行提高利率
西德财长对美元比价上升表示忧虑
新华社纽约8月11日电(记者薛力敏)因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日提高贴现率的刺激,美国几家主要商业银行今天将优惠贷款利率从9.5%提高到10%。这是美国主要商业银行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第2次提高其优惠贷款利率。
今天,率先宣布提高优惠贷款利率的是大通·曼哈顿银行。随后,全国各地的主要商业银行纷纷宣布提高优惠利率,它们中有花旗银行、汉华实业银行、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大陆伊利诺伊国民银行等。
目前,美国商业银行的优惠贷款利率是1985年6月以来最高的。
新华社布鲁塞尔8月11日电 比利时国家银行在美国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24小时之后立即作出决定提高其各项指导利率。经过这次调整,比利时贴现率和贷款利率分别提高1/4个百分点,上升到7.25%和7.5%。
比利时国家银行发言人指出,这一决定是最近国际上利率上升现象的反应。
据专家们分析,这次提高利率不会对比利时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新华社波恩8月11日电(记者胡永震)西德财政部长施托尔滕贝格今天对美元比价进一步上升表示担忧。
施托尔滕贝格今天在波恩对记者说,美元比价如进一步上升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进口价格将会上涨,利率也会进一步上扬。
近期来美元同西德马克的比价节节上升。继8月8日美元同西德马克的比价突破1.90大关后,昨天由于美国提高贴现率,美元同马克的比价又创新纪录,达到1∶1.9205。
施托尔滕贝格说,如果美元进一步升值,“经常性项目国际收支的调整过程就会面临困难”。
西德联邦银行行长帕尔在同美国一家经济刊物的谈话时也认为,美元比价的进一步上升会对这一国际调整过程带来不利后果。他指出,“高比价的美元对谁都不利”。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经常性收支顺差仍过大
本报讯 8月11日,经合组织公布了1988年对日本年度经济审查报告。报告认为,日本扩大内需势头良好,但经常性收支顺差仍然过大。预计1988年和1989年,收支顺差仍分别有85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
该报告提出,日本应推进减少进口限制、实行民营化等国内改革,并重新研究总代理店合作以改善流通体制等。报告预计日本1988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将增长4.25%,高于日本政府预测的3.8%。


第7版(国际)
专栏: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通讯

潘茨林巨变
本报记者 许宏治
民主德国北方的新勃兰登堡专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德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当时,这里的大片土地属于地主所有,没有什么像样的工业,农业生产水平也很低。广大农民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
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随着新政权的诞生,这里进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新农民运动”,农民们纷纷组织起来,成立了生产合作社。潘茨林农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不久前,记者来到这个合作社参观访问。合作社主席克劳斯·布施同志在公路旁新建的“文化社会大楼”里接待了我们。这座楼是合作社自己投资兴建的,内有大礼堂、各种活动室和餐厅,相当漂亮。主人告诉记者,“你们是这里接待的第一批外国客人”。
在民主德国三千八百九十个农业合作社中,潘茨林农业合作社是办得很有成绩的一个。全社共有二千四百四十名社员,三千八百二十公顷土地,人均土地面积约一点六五公顷,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数。种植的农作物有谷物、土豆、甜菜、油菜、蔬菜,等等。全社拥有五十台大拖拉机、十三台联合收割机、四台甜菜收获机、四台土豆收获机、九辆大卡车。机械化程度是比较高的。
由于广大社员辛勤劳动,加上合作社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管理机构,并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生产搞得不错。去年,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达到五吨。每个农民的年均产值达二万马克。除农业外,合作社还办了机械修理厂和建筑材料厂,生产的建材一部分向国外出口。
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现在,每个农民平均每年总收入可达一点三万马克,与城里人不相上下。每人还能得到免费提供的粮食二点二五吨。农民退休后,社里发给退休金。
此外,农民可以自己养猪、养鸡,搞各种家庭副业,产品由国家收购。农民卖一头猪,可得一千五百马克。布施同志说,对于农民搞家庭副业,合作社是支持的,还免费提供猪崽。他指出:“这种农村家庭副业对国家的农副产品生产是一个重要补充。”他还告诉记者,合作社有坚强的党组织,党在农村工作的重点是,要让每一个农民都了解党的政策。
在潘茨林,我们看到一排排崭新的小楼。主人告诉我们,那都是农民住宅。这些住宅一部分是国家出资修建租给农民的,另一部分是合作社盖的。农民也可以自建住宅,国家给予贷款,并提供一万马克补助。农民如修复旧房,国家也给每户提供一万马克补助。
我们访问了一个社员家庭。他家在二次大战前祖祖辈辈租种地主的地,受尽剥削和压迫。而现在,男主人是生产小队长,工作很努力,收入也是可观的。他母亲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但看上去身体很健康。她退休前是合作社的厨师,现在每月领取退休金四百二十马克。全家老小和睦相处,生活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潘茨林的巨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7版(国际)
专栏:

南决定增加进口控制物价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8月12日电 为控制物价进一步上涨,南斯拉夫联邦政府今天决定进口四亿美元的耐用消费品和原材料,并减免其进口税和关税。
这是联邦政府为全面贯彻今年5月底制定的物价、进口和外汇市场自由化政策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据报道,将要进口的商品中包括小汽车、电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卫生用品和化妆品以及化工产品、油脂、皮革、羊毛、棉花等原材料。
在5月底放开物价后,南斯拉夫国内市场上立即出现了新的涨价风。6月份物价上涨21%,7月份又上涨11.2%。这时急需用进口商品来打破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但是,正如联邦总理米库利奇不久前所说,在贯彻进口自由化政策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尽管联邦政府早就制定了“干预性进口”计划,但各共和国与自治省为维护本地区的局部利益,迟迟未能就该计划取得一致意见。


第7版(国际)
专栏:美国通讯

电脑“病毒”和电脑“疫苗”
本报记者 张允文
美国的一些大公司、政府机构近年来为对付种种电脑病毒而伤透脑筋。
电脑病毒,是指某些恶作剧的电脑程序制作者故意把一种很快写成的程序装入正常的程序,而这种被称为病毒的程序,可以让电脑听从指挥,或使电脑中断工作,或使电脑随意打印出某个文件。其中最具破坏性的病毒能顷刻销毁电脑硬盘中储存的全部数据。据说美国有家大公司的一名职员曾潜入公司的总部,把一个程序装入公司的电脑。这个程序使电脑逐月消除资料。当公司发觉时,电脑中储存的16万多个记录已经不翼而飞。
最近发生的一桩电脑病毒案是今夏出现的所谓“巴基斯坦病毒”。据说这种病毒是两名拉合尔的青年软件制作者扩散的。这两名青年说,他们扩散这种病毒是为了惩治那种无视软件版权、任意复制软件的人。另有一名加拿大青年也出于同一动机,制造了一种病毒。两个月后病毒传染到全世界35万台电脑。有一些能销毁电脑全部数据的病毒,也已侵入美国宇航局的电脑。
有些病毒,电脑感染后,短期内不会“发病”。经过一个“潜伏期”后,在一个特定的年月日,电脑会突然“发病”。有的病毒可以使电脑每隔7行改变其存储数据的两个数字。病毒通常还通过软件从一个电脑感染到另一个电脑。去年12月,一种病毒侵入了美国国际商业公司145个国家的电子通讯网络,迫使该公司关闭整个系统。
为了对付电脑病毒,电脑“注射疫苗”的行业日益兴旺起来。所谓电脑疫苗是一种电脑程序代码,它能识别“病毒入侵者”,及时解除其武装。这类疫苗的种类名目繁多,如“数据医生”、“杀虫装置”、“电子疫苗”、“检疫”等等,不下数十种,一个“疫苗”售价在200美元左右。国际商业公司、美国税务局等都已购置了这种“疫苗”。大企业最担心的是计算机主机感染“病毒”。
美国国会也在研究有关法律。今年7月14日众议院通过了一个法案,把将病毒装入电脑的行为定为“联邦性罪行”。迄今美国已有48个州制定了保护电脑的法律。
(本报华盛顿8月11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丹灾情严重人民急需救援 国际救灾物资运抵苏丹首都
新华社喀土穆8月14日电 在过去的几周里,已有84架满载着各国向苏丹灾民提供的救济物资的飞机抵达喀土穆,其中有34架和13架飞机是13日晚从沙特阿拉伯和埃及抵达苏丹的。
但是,苏丹首都受灾地区仍然缺乏日用品,许多人仍在等待着救济。
据苏丹财政经济计划部长、苏丹抗灾委员会主席达伊姆说,目前苏丹无家可归的人数已达到200万人。
喀土穆13日再次降暴雨,整座城市处在洪水之中。苏丹北部和东部,一周里连降暴雨,造成重大损失。
在喀土穆,有38240间房屋和300所学校被洪水冲毁,仅喀土穆就有100万灾民急需救济。


第7版(国际)
专栏:

“自食其力”已成为美国大学生生活的信条。每逢假期,他们纷纷走向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赚取生活、学习费用。
图为一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华盛顿街头卖冰淇淋。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