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世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趋势
刘山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出现了若干值得注意的趋向,其中之一是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走向全球化。无论在生产、贸易或金融领域,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向一体化发展的趋势都在加强。这对于当前和今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正在实行开放政策,参与世界经济体系,不能不研究这一重要趋势。
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的增长超过物质生产的增长,商品与劳务的对外交换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西方发达国家来看,1978—1983年间欧洲共同体(10国)、美国和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率分别为1.2%、1.1%和4.1%,同期它们的外贸总值却分别增长了78%、101%和121%,其年增率显著高于经济增长率。就世界范围看,1960年世界出口总额为1283亿美元,1970年升为3139亿美元,10年翻了一番以上;1980年再升到19953亿美元,比10年前又翻了两番以上。由此表现出一种历史趋势,即商品经济的全球化在加速发展,每个国家把越来越多的产品投入到国际交换中去。至于包括金融、保险、旅游、运输、技术服务等在内的国际劳务交换的发展,其增长速度更高于国际商品交换的增长,成为各国外汇收入越来越重要的来源。
随着各国经济对外交换比重的增长,一国出口的强劲程度如何,国际收支地位如何,就成为衡量其国际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西德、日本历来重视保持出口增长高于进口增长。西德1958年出口不足100亿欧洲货币单位(下同),1982年升至1800亿,1986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日本战后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拥有近9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大国。西德、日本正是运用其巨额外贸顺差,大举向国外扩展其金融、工业和贸易阵地,大大强化了自己的国际经济地位。与此成对比的是,尽管美国仍在工业、金融、科技实力上占据首位,但80年代以来连续多年的外贸逆差和国际收支逆差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债务国,国际经济与金融地位随之削弱,不得不大力促进出口。
二、生产和投资的国际化不断扩展,跨国公司重点争夺金融与高技术控制权。战后初期主要是美国资本向海外扩张,80年代以来欧日海外投资上升。据美国商务部统计,1982年外国在美国拥有资产6880亿美元,1987年9月升至14800亿美元,美国的海外资产则为10400亿美元。据日本外贸组织统计,1986年底世界上拥有最多的海外直接投资国家是美国,金额达2600亿美元,下面依次为英国、西德、荷兰和日本。但近几年日本海外投资迅猛扩展,有后来居上之势。西方跨国公司为应付激烈的国际竞争,纷纷采取“全球化战略”,其原料、零部件的来源和产品销售市场都以世界范围来考虑。一方面实行经营多元化,即工业跨行业和工业金融、贸易等联合经营,另一方面,努力在海外布点,并以联合或兼并的方式扩张势力。致于西方海外投资的趋势也有两方面,一是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或零部件转移到工资低的地方生产,另一更重要的趋势是将资金投向高利润、高产值、高技术的行业和地区。如金融、保险以及新兴产业(如电子、电信、飞机等),这后一种投资多半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
三、金融国际化和金融市场世界一体化。生产和投资的国际化把银行的国际作用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外贸融资、生产投资,还是从事国际联合或兼并,都需要金融机构的参与。特别是80年代以来,西方大企业集资多采取证券化(发行债券或股票)办法,使大金融机构成为微观经济带头的部门。同生产与投资的国际化相对应,银行及各种国际金融机构除扩展自身的海外机构外,也加强了相互兼并或联合。有些银行则通过联合以自保。为着在国际经济中强化自身地位,金融机构也加强了同其它行业的相互渗透与依托,形成企业集团。于是金融机构是否稳定,也直接牵动国民经济的稳定。随着金融业地位的上升,国际投资中金融投资比重加大,据分析,外国在美国拥有的14800亿美元资产中,近4500亿美元是银行资产,3000多亿美元是股票和债券,工业投资只有2000—3000亿美元。
与金融国际化同时发展的是,世界金融市场联成了24小时不停运作的网络。由西方经济失衡和南北经济失衡累积的巨额资金不停顿地在这个金融大市场上从事股票、外汇和债券交易,使国际金融活动常常脱离商品与劳务交换而独立存在。这既给金融机构带来巨额利润的机会,也孕育着极大的风险。而一个大金融市场如出现动荡,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去年10月从纽约股票市场开始继而波及全球的股市暴跌风潮就是这方面的有力证明。
四、科研与技术开发的国际化。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大加快。高技术产品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新产品试制、中间性生产到大批量生产,环节众多,耗资巨大、风险率高、竞争性强,常常不是单个企业以至行业所能承担,联合就成为必然趋势。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除了一国内部大学、科研单位与企业的联合不断加强外,这方面的国际合作也在发展。西欧表现尤为明显。有企业层次上的合作,如空中客车、飞机和半导体芯片的联合研制;有政府层次的国际合作,如欧洲共同体发起的多项科研合作规划;也有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尤里卡计划。但这并非西欧独有的现象。美国、日本近几年都提出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可以说,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国际科研与技术开发的浪潮正在兴起。
五、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卷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苏联东欧国家过去以经互会内部贸易与生产合作为主,但70年代以来,同西方的贸易与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尤其是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明确指出苏联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强调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为推行其“加速”战略,苏联积极推进同西方的经济与技术合作,鼓励合资企业,并在西方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可以预料,面向世界市场将是苏联、东欧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发展中国家自70年代起加快了卷入世界商品经济的进程。以亚洲“四小”为代表,一批国家和地区以加工出口为主导,推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逐步升级换代。以欧佩克成员国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利用手中丰富的石油资源扩大了同西方的经济往来。拉美许多国家则通过向西方商业银行借款来推进工业化。至于还没有摆脱自给、半自给农业国经济地位的多数非洲国家,它们在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总之,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越来越深入地卷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不仅发达国家之间、南南之间和南北之间,而且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都在加强。在世界经济加速向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一个国家经济的成败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正确认识和利用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参与世界经济的水平。为此,许多国家都在制订宏观政策,把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能力作为重要国策。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加入国际市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逐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地位,增强我国的出口竞争能力,乃是关系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对待。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英利率上升带来的影响
新华社记者 李宗扬
英国商业银行的基本贷款利率8月8日上升了11%。9日,美国中央银行将贴现率提高到6.5%。分析家说,这两个行动进一步反映了利率趋于上涨的全球趋势,表明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正向紧缩的方向发展。
自去年10月全球股市暴跌以来,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经历了半年较为宽松的时期,市场信心因此受到鼓舞,西方经济避免了立刻陷入危机的困境。美国中央银行贴现率自去年9月份以后一直保持在6%的水平上,英国商业银行的基本贷款利率曾一度降至7.5%,联邦德国和日本的贴现率也稳定在3%以下。其间,一些短期利率的变动主要被用来作为调整汇价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手段。
但利率低稳的局面目前看来已经结束。英国的基本贷款利率到8月8日为止的10周内已连续7次上调,从7.5%升到11%;美国的贴现率在稳定了11个月后从6%调高到6.5%。两国对调高利率的解释是为了减轻国内通货膨胀压力,用紧缩信贷缓和经济增长“过热”的状况。
本周英美两国利率调高后,在外汇市场上,美元和英镑坚挺,西德马克疲软;在欧洲债券市场上,欧洲美元和欧洲英镑债券抢手;在证券市场上,全球股市普遍下跌。市场人士说,英美两国本周提高利率正值美元、英镑强势之时,因此,提高利率的目的显然不在于提高这两种货币的吸引力以支持其汇价。目前,英美控制汇价的目标已明显让位于国内经济调整的需要。
经济学家认为,英美利率的提高,特别是美国利率在美元坚挺情势下的提高,将使西方七国集团过去控制美元汇价的努力受挫,而通过压低美元汇价、减少美国贸易逆差所获得的全球贸易失衡状况的改善也将流产。
另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英美利率的上调,将“导致货币市场不稳”,随着市场对此作出调整,西德和日本的利率将受促而上升,从而“出现另一轮全球利率的上升”。
分析家们认为,如果西方利率上升形成势头,使工业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趋向紧缩,则必将给全球经济的增长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目前尚难预测。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发动机点火试验成功
新华社华盛顿8月10日电 美国宇航局今天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对载人航天飞机“发现者”号成功地进行了22秒钟的发动机点火试验。
由于泄漏和其它机械问题,使这次点火试验在两周内曾推迟了5次。今天早晨,1200万马力的发动机吼叫着喷发出桔黄色火焰,并很快达到了全功率。在这次试验中特别注意的是当发动机达到全功率时助推火箭的应变情况,因为两年半以前“挑战者”号就是因为助推火箭连接处出现燃料泄漏而升空爆炸的。
自从“挑战者”号爆炸以来,美国宇航局已对现有的三架航天飞机进行了多处设计上的改进,其中轨道飞行器220处,火箭助推器145处,每一台主发动机就有30处。
宇航局官员说,如果不出现其它问题,“发现者”号航天飞机将于9月下旬发射,但由于还有许多工作未完,有关人士认为,这次发射将推迟到10月。
(附图片)
8月10日,美国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基地对“发现者”号航天飞机主机进行了发射实验。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未来学家展望未来
世界性经济动荡最令人担忧
新华社华盛顿8月8日电 将于下周出版的《未来世界年度调查报告》1988年版,把可能导致另一场大萧条的世界性经济动荡列为是未来学家们最担忧的事情。
这份报告是由未来世界协会发表的。据调查,未来学家们担忧的第2件事是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核战争和军备竞赛已从去年的第2位退到第3位。列第4位的是艾滋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还有一些令未来学家担心的事是:可能产生新的石油危机,第三世界国家中贫困、无家可归者和饥饿的增长,世界人口继续爆炸性的膨胀,忽视和虐待儿童等。
这份调查报告也列举了一些未来学家认为是有希望的方面。其中,美苏关系的改善和冷战的解冻如去年一样被列在第1位。列第2到第5位的分别是:战略计划的加强和组织的更新创造了一个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结构;信息技术的进步;新材料及超导材料的发现以及生物工程的发展。


第7版(国际)
专栏:

核物理学家紧张寻找第六种夸克
新华社波恩8月10日电(记者胡永震)西德马普学会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布施霍恩教授在今天闭幕的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说,核物理学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张地寻找第六种夸克,如果今后两年里不能离析出这种基本粒子,研究工作将会面临严重的困难。
这次国际高能物理会议是4日在慕尼黑开始举行的,来自5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物理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科学家们认为,除了轻子外,6种夸克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苏联的宇宙学家和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教授在会上对宇宙形成的原始裂爆理论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宇宙是永远不会完结的自行生产体系。在宇宙内存有不同状态,其中有些状态是通过原始裂爆形成的。
国际高能物理会议自1960年以来每两年举行一次,由于第一次会议在美国的罗切斯特召开,故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也被称作罗切斯特会议。下次会议将于两年后在新加坡举行。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利用人造卫星发现地震先兆
新华社莫斯科8月10日电 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国家水文气象与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的专家们,近年来利用人造卫星“国际宇宙组织—18”、“国际宇宙组织—19”及“宇宙—1809”号提供的科学资料,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中发现了地震的先兆。
据苏联《真理报》报道,专家们发现在地震开始前几小时或几天,卫星上的高灵敏度仪器可记录下由地球传到电离层中的特殊振动信号,这种在地面上很微弱的信号受到高空中的某些物理过程的作用会被放大,因而易于在电离层中记录下来。


第7版(国际)
专栏:

波兰第十二届国际招贴画展览将于一九八八年八月二十一日闭幕,参加这次展览的有三十八个国家不同流派的招贴画八百一十二幅。博览会对各类作品分“意识形态招贴画”、“文化招贴画”、“广告招贴画”三组进行评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