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心探访

专制主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必然归宿?
——访刘泽华教授
钱宁文 苗地图
刘泽华,53岁,历史学家,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其近著《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出版后,在读书界引起了关注。
记者: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向被视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自由、最活跃、最富有生气的黄金时代,以致常引起今人的企羡。人们通常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延续和思想的长期禁锢归罪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您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一书中却独标新义,认为先秦诸子的学说虽然有对暴政的抨击和对百姓的同情,但其理论的归宿点都是维护君主专制主义的统治。这可是一个相当大胆的论断。
刘:我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当前在学术界有相当影响的新儒家学派。这一学派认为,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一种提倡天下为公、人格尊严、独立意志和以民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可以成为新型民主政治的基础。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无论是儒家学说还是先秦诸子的理论,就其主流而言,导向的恰恰是君主专制主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成熟时期,君主专制主义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百家争鸣的产生背景是政治多元化(主要是割据),引起争鸣的现实问题是怎样实现政治的统一和建立完善的君主专制制度。诸子从理论上对此作了探讨和设计,秦皇、汉武封建专制体制的最终确立,可以说就是这场争论的实践结果。离开这个基本的历史过程,作新儒家式的判断,是大可怀疑的。
记者:但是,先秦诸子的学说浩瀚庞杂,包罗万象,不仅涉及到政治,还广泛涉及到哲学、文学、艺术、教育、伦理……
刘: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行政权力支配社会”(马克思语)。这种现实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便是权力高于一切,决定一切。政治不仅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而且哲学、文学、经济、教育、伦理等学说最后也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道路归结为政治。如果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我们就会发现,构成先秦思想文化内核的是人性学说,各派不同的哲学观、文化观、伦理观、教育观大抵是以此为基础的。但是,正是这种冲破了殷周神学统治而兴起的人性学说,非但没能走向人的个性解放,反而成为君主专制主义的理论根据。我统计了一下,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各派所提出的人性学说总数不下12种,尽管互有分歧,但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虑如何治人。他们把“礼”(尊卑、贵贱、等级)、“法”(君主手中的工具)、“孝道”(父权)等,视为人类社会生活秩序的根本。所有这些学说最终都必然与君主专制主义同流,使之充分的“理性化”,其结果势必扭曲人性。
记者:是的,中国历史上君权一向高度集中,绝对神圣,以至于一个皇帝的生死、废立、健康状况、品质性格、喜怒癖好,都影响到全国的方方面面,甚至家庭、个人的贫富枯荣。可是百家中的道家呢?难道崇尚人性自由、要求摆脱一切束缚的老、庄也导向君主专制主义吗?
刘:《老子》一书蕴含着深刻丰富的哲学思想,但从本质上讲,却是一部探讨帝王之术的著作,不然,这部充满智慧的书就不会鼓吹愚民政策了。庄子的思想与老子不同,他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主张返朴归真,退回自然,因为人在大自然中是自由的、平等的。但是,我们要知道,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首先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自由、平等,这种平等、自由是不可能通过皈依自然而获得的。因此,庄子的学说孕育不出真正的民主思想,也不可能对君主专制制度构成有力的批判,充其量,只能有助于发展一些牢骚情绪……
(上)(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风华杂文征文

且莫将笑留他人
杨开亮
那些对于中国文化一知半解的外国人,总认为中国人是一个缺乏幽默的不会笑的民族,所以,在他们的想象中,中国人入洞房大概也是板着面孔的。这实属有点冤枉。因为,中国人岂止会笑,对“软”笑和“硬”笑的研究,恐怕也并不比洋人落后多少。取材于明代以前全部正史、野史的古今笑史,可笑之至,就是所谓博大精深的汉学家,恐怕也很难理解其中的精髓之一二。
这似乎有点夜郎自大之嫌,好像又在宏扬“我们进入文明时代的时候,你们还是野蛮人”的老调。就算如此,文明变为野蛮,野蛮进化为文明,也不是没有先例的。我只是说,中国人的笑话是给中国人自己看的,更确切一点说,是给后人看的,而且,往往是只会笑别人,而不想笑自己。我们可以嘲笑蓝眼睛们的拥抱接吻,但决不会讥笑自己的磕头跪拜。前人惨淡经营的正剧,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后人欣赏的喜剧,甚至是闹剧,成为人们借以讥讽前朝的笑柄。以此故,这笑中也便搀和了苦笑的色彩。
刘邦母与蛟龙交而生刘邦,这本来是刘氏引以为荣的高贵出身的明证,但不幸的是,到了魏晋名士口中,刘邦也便成了一个杂种。魏晋崇尚清谈,争豪竞奢,吃不死之药,时人誉之为风度,但后人却疑心其有疯病。历史上这种为后人“定做”的笑料,用浩如烟海来囊括也无乃太小。可是,人们总是乐意为后人源源不断地制造各种各样的笑料。历史,就在这种你笑他,我笑你中得以延续,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笑史。
既然是史,当然是要修下去的。所以,有好事者建议编一部具有现代特色的笑话大全,并随口讲了几个并不风趣的笑话。某兄弟三人,老大大学毕业,在机关工作,月薪72元;老二中学没毕业,干个体月收入300元;老三小学毕业,每天收破烂,每月可得1500元。又云:一大学教授去给岳父大人拜寿,咬紧牙关购了两条“希尔顿”欲一显神威。不想,当处长的二连襟和开车的三连襟却摔出一大叠票子。教授自愧弗如,逃之夭夭。我笑不出来。敢于笑自己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进步,但我们历来就缺乏这种勇气。
据说,高层次的幽默不仅可以帮助公民意识的完善,而且,有助于社会对不合理因素的自我调节。但我们的笑话,好像只能给乐天派起到舒筋活血、开胃健脾的疗效,或者只能令无力回天的有识之士发出苦笑而已。大量的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漫画幽默之类,有哪一件作品有幸被用作决策者的参考依据呢?
我突然想起了杜牧《阿房宫》中的几句话,若把“哀”易之为“笑”,也是很有意思的:“前人不暇自笑,而后人笑之,后人笑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笑后人也”。
(作者单位:包头市二冶三中)


第8版(副刊)
专栏:

茉莉
嘉嘉
那些年家里日子很不好过。父亲一下就“右”掉了七级工资,加上奶奶辈的老人,父母百余元的收入要养活实实在在7个人。好在母亲苦惯了,善于操持穷家。好在我和妹妹对幼年的奢侈尚无记忆,并且,也不大会羡慕旁人的富裕。母亲两角钱买一捆小白菜,一家人可过三几天,偶尔花三四角钱,在小摊上买回些处理水果,我和妹妹就要兴奋好久。
就是这种时候,我听母亲念叨过好几次,想买盆茉莉。
直到我当知青返城,家里生活日渐稳定,母亲才果真弄了一盆茉莉。
她侍候花的阳台,紧连着父亲的书房,为了她用蛋壳、淘米水、洗肉水沤的那种肥料,父亲叫苦不迭。我凑过去闻了闻,差点没倒了胃。我建议母亲收拾起这份雅兴,先喂好人再说其它。母亲总是笑笑,扔下一句“又不要你们管”,走了。
我从来没有注意过母亲的茉莉何时绿的,何时白的,何时谢的。只是听她说过剪枝啊,上肥啊,翻盆啊一类专事那花儿的服务项目。
有一年,我突然想读大学了。决定参加考试后,只有14天的准备。自初中毕业,我便与数学不共戴天,它不认得我,我也不沾惹它。妹妹从一元一次方程开始帮我突击了一星期,确认我已没药医,便先行认输。她的绝望反使我陡然轻松起来,虱多不痒,账多不愁,豁出个数学零分,不就坦然了么!于是,我没明没暗地泡进了其它功课,背诵那些与我有关无关的战争、名人及生死年月,背诵星座星位、山川湖泊、自己的城市、别人的首都……
终于失眠了。眼皮睡了,脑袋却醒着,并且痛。
可能是把床折腾得太响的缘故,母亲的脚步声在我门前站了一会儿,走了,又推门进来,仿佛在我床头晃了一晃。隐隐约约,我感觉到了一种华丽透明的香气,抚摸我,从额头到脚心,一遍一遍,直至做梦。
第二天醒来,看见枕头边放着一只装了大捧白色茉莉的小竹篮,花香依然。
以后每晚母亲都如法炮制,我自此没有睡不着过。
我读完大学,母亲的茉莉还是活得那么自在。我婚后离家了,母亲的茉莉照样立在阳台一角,年轻任性,蓬蓬勃勃。夏秋时节,母亲见到我,总说“茉莉又开花了”。
我想我又该失眠了。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无题思絮
历史不能有空白,但历史也不能焊接,再高超的手艺,“为圣贤讳”的焊接处也会留下斑驳痕迹。
讲真话不易,让人们都相信真话也不易,让那些听惯了甚至听顺了假话的人相信真话尤其不易。
天问:为什么建立这么多豪华宾馆饭店,为什么买这么多豪华洋卧车?
世上历来就有金钱买不来的东西,不过时多时少罢了。这类东西越多,人就越值钱。
没有人的地方是不会有鬼的,鬼总是为一些人的需要和依附而存在。
在供求矛盾趋紧时,正牌货越好,冒牌货就越多。
蒙冤受屈,使中国历代的一大批忠臣良将名彪千古,这是幸运的不幸。
社会最可怕的心理倾斜是:看出真象的人多,说出真话的人少;说好话的人多,办好事的人少。
麻喜旺


第8版(副刊)
专栏:

“现代民间绘画”的魅力
王兆平
1983年以来,舟山市定海区的现代民间绘画创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十二幅作品先后在全国、省里获奖,还有60余幅赴外国展出。这些民间绘画的整个辅导、创作过程,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思考。她立足古老的土壤,吸吮着现代的乳汁,在“现代观念”和“拙朴”“古旷”这两个极端上撑起了自己的存在。她是民间的,又是现代的。
“现代民间绘画”作为民间绘画,已经从现代派横截面中寻求契合并吸吮着有益的养料;而作为现代绘画,她又牢牢把握着历史的启承,密切着外部世界与内在构成的有机联系。
民间美术家在某种程度上从不自觉状态中迸发出来的纯朴、稚拙的情韵,是作品最宝贵的东西。辅导人员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是要恢复民间美术家的自信,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使他们重新回到纯情与稚拙的处女地。
民间美术家开始独立不羁地在丰富多采的劳动生活中寻找创作源头。他们面对一个空旷的任凭创造力驰骋的崭新世界,保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原始审美心态。他们真诚地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手来把握美感。
奇迹也同时发生了。他们在看如涂鸦的小稿中,自然而然所采用的“意象手法”“二维空间观”“主观分色”和“造型随意性”,与现代派某些形式手段中的合理内核不谋而合,与中华民族古文化留给我们的“观物取象”,“境生象外”等审美情趣异曲同工,在这个时候,关键在于辅导人员必须“独具慧眼”,在数以千计的游离状态的“闪光核子”中,进行凝固和催化。
由此可见,“现代民间绘画”创作过程中,辅导与创作是相长和互补的关系,是辅导人员的观念与蕴藏在民间的创作潜力寻找最佳结合的创作范例。可见任何好的艺术都在短处见长,绝处逢生,不合理中找出合理,局限中打出天下。在创作中一定要分析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自己的特色。


第8版(副刊)
专栏:

钓鱼 王瑞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