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莫斯科市场卖牛奶的女人
  逸寒
在莫斯科的巴杜尔斯基市场,每个星期六都可看见一位衣着朴素、和蔼可亲的妇女在出售牛奶和奶制品。她叫安东尼娜·契尔利娅叶娃,住在市郊普罗塔索瓦村。人们都说,她出售的牛奶和奶制品比国营牛奶店的新鲜,服务态度又好,因而备受欢迎。
提起安东尼娜,一些人就会谈到她几十年来不平凡的经历。从前,普罗塔索瓦村的每个家庭几乎都饲养一二头奶牛。可是,到1961年,当局却开展了一个反对私人养牛的运动,要求村民们放弃自养的奶牛等牲畜。据说,这是为了“摆脱私有者的沉重负担”,以便集中力量参加集体农庄的生产劳动。在这股压力下,许多家庭被迫放弃了奶牛。但安东尼娜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留自己的奶牛。官方禁止在草场上割草,她就在晚上悄悄地到沼泽地割菅茅和其他杂草。一家人还尽量节约粮食,把剩余的面包渣喂牛。
60年代开始执行的这一政策,使私人养的牛急剧减少,而集体农庄的牛也没有增加,村民们要喝牛奶还得到市镇排队购买,牛奶和奶制品的价格飞涨。
到1970年,政策放宽了一些,允许人们在荒地上割草。近几年来,改革之风吹进农村,安东尼娜可以在自留地上种蔬菜和土豆,奶牛的饲料更好了。现在他们有了4头母牛,其中两头可挤奶。由于精心饲养,每年每头奶牛至少可产奶5000升,等于全国每头奶牛平均产量的两倍。
安东尼娜以前当过助理兽医,她丈夫尼古拉是森林看守员,他们有两个孩子,过去生活艰难,由于养了奶牛,生活才慢慢改善。两年前,她退休了,便在家里专心养牛。奶牛多了,她的劳动量也成倍增加,每天挤三次奶。一连串固定的活要干,往往是清晨4点半钟起床,一直忙到深夜,没有假日。
辛勤的劳动创造了丰硕的果实。每星期卖奶可赚到150 —160卢布。这是相当可观的收入。因为尼古拉每月的工资才85卢布,安东尼娜的养老金只有62卢布。养牛带来的高额收入使他们的生活大为改善。现已购买两辆汽车
(一辆日古力牌的给城里工作的儿子用,一辆伏尔加牌的给自己用),盖了新房,还添置了家具。这家人富裕起来了。
村民们如何议论安东尼娜?当然,可能有人嘀咕、妒忌。但是,很多人认为,她为食品短缺的市场提供了优质产品,因而对社会作出了贡献,并成为勤劳致富的典型。人们预料,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个体经营法》的颁布实行,像安东尼娜一样的人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奇特的官司
  本报记者 仓立德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上诉法院7月作出的一项裁决认定:为达到医学目的而使用的人体组织及细胞仍属个人财产,个人有权分享所获商业利润。
美国近年来生物工艺学研究进展迅速,利用分离的人体组织获得商业利润的事例层出不穷,因而产生了不少复杂的法律争议。美国法院就此类问题进行裁决尚属首次,被视为“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例,引起美国不少科学家的关注。
这场官司发生在几年前。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位医学专家在研究一名肾癌患者的血液中发现,患者的血液具有促进抵抗白血病的特质,有希望据此生产一种抗癌药物,据说这位医生以30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项发现的专利出售给波士顿的一家生物工艺学公司。1984年,这位患者——西雅图市43岁的汽水推销员约翰·莫尔指控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利用其肾细胞研制成一系列具有潜在利润的生物工艺产品。但这项起诉曾被驳回。如今加州上诉法院则以2比1的票数改变了早些时候的裁决。赞成此项裁决的人认为,鉴于从人体组织中可获取巨大财富,个人有权得知研究其组织的目的及商业用途,并有权决定是否应当利用其身体的一部分进行试验。
一些科学家认为,生物医学试验涉及大量人体组织和基因物质,是一系列科学研究过程,很难确定哪一个人的细胞产生了多少商业价值。如果加州上诉法院的这项裁决最终得到美国最高法院的支持,那将会给研究工作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试验费用将大幅度提高。对那项裁决持反对意见的法官罗纳德·乔治也认为,从患者身上取出的血液或组织不应被视作个人的或具有商业价值的财产,只是当医生进行研究后,才有可能使它们变为有用之物,犹如雕塑家用一堆泥创造出艺术品。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辩护律师表示不服裁决,并将继续上诉加州最高法院。


第7版(国际)
专栏:

  洛杉矶街头的悲剧
  元济
在美国洛杉矶,一位年轻妇女在繁华的西伍德街头,突然被飞来的子弹击中而受伤。经警方调查,这是当地贩毒团伙械斗时射出来的流弹。
在洛杉矶,类似的悲剧已发生多起。毒品生意是赚大钱的买卖,毒贩子经常结成团伙来保护自己经营的地盘。随着街头毒品交易的兴起,贩毒团伙之间争夺地盘的暴力事件日益增多并不断升级。洛杉矶的大部分黑人居住区,当夜幕一降临,就成了械斗的“战场”。今年耶稣受难日,洛杉矶电视台还现场拍摄了贩毒集团之间的一场火并,当场9人受伤,1人死亡。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在这类械斗中已有96名无辜者惨遭厄运。对此,人们把洛杉矶比作硝烟弥漫的贝鲁特。
愈演愈烈的贩毒团伙械斗,已威胁到社会的正常生活,迫使警方不得不采取措施。上千名警察进入贩毒团伙充斥的街区,逮捕贩毒者和嫌疑犯。警方负责人盖茨表示,坚决要把无法无天的毒贩子清除掉,4月以来,已逮捕了1万多人,这样才使贩毒团伙的暴力行动有所收敛,毒品生意也受到了一定打击。贩毒团伙的成员被迫离开洛杉矶,向别处流窜。有的到了阿拉斯加,有的去了田纳西,以便寻找新的主顾。但是,要赢得这场扫毒战还有艰难的路程。该市贩毒团伙的人数远远超过了警察。330万人口的洛杉矶只有7300名警察,而毒贩子竟有2.5万。这就意味着,一个警察要对付近4个毒贩子。真是勉为其难。(本版插图均为李建华绘)
(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持枪自卫的黑白之分
姚立
最近,一件本不起眼的社会新闻在华盛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所涉对象是:一个黑人、一个白人、一座游泳池和一支枪支。
黑人名为卡尔·罗文,家住华盛顿西北的富人区,是位颇有名气的新闻记者。几个星期之前,他还和里根总统共进过午餐。
6月的一个夜晚,一位身穿三角游泳裤的白人青年和他的几个伙伴闯入罗文的私宅,要在他的私人游泳池里玩水嬉戏。罗文出面阻止,请他们走开。但来者不肯从命,而且气势逼人,于是罗文跑回房间,取出儿子的手枪,向逼近他的白人青年扣动了扳机,击伤对方的手腕。
本来,这种事在美国无甚希奇之处。不过这次用枪伤人的是黑人,而被伤者是白人。于是,舆论产生了特殊的兴趣,加之,在波及全美的有关私人能否拥有枪支的辩论中,罗文是个坚决的反对派,并为此写过不少文章。而现在却偏偏是他,用没有持枪许可证的手枪打伤了别人。
于是,新闻界一哄而起,《华盛顿邮报》接连几天在头版刊登文章,对他们的同行罗文,揶揄嘲讽者有之,寄予同情者也不乏其人。
在各种不同的反应中,美国枪支协会的表现与众不同。对这个协会来说,此案的发生真是“天赐良机”,因为,在反对私人拥有枪支的舆论冲击下,协会内部正出现动摇。为了稳固队伍,协会掀起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宣传运动:即使像罗文这样的反对私人拥有枪支者,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用手枪维护自己的利益,可见私人拥有枪支实在不可废除,因而案发后,罗文很快收到了枪支协会寄来的名誉成员证书,大概是对他表示奖励吧。
对黑人群众来说,此事却使他们感慨。
从枪击事件的风波中,他们再次窥到了种族主义的幽灵在游荡。为什么舆论不追究私自闯入民宅的白人责任,而对罗文的非法持枪伤人却揪住不放呢?如果罗文是个白人,而对方是个来自贫困区的黑人青年,结果又会怎样呢?西方报刊叹息道:“当角色颠倒时,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了。”


第7版(国际)
专栏:

  奇特的爱好
  史克栋
迪诺·帕内洛,今年64岁,是意大利都灵市一位普通的职员。人们说他很可能由于收集的1700只“青蛙”而跨入吉斯尼世界纪录的大门。
每年夏季外出度假,人们都在买各种纪念品,而他双目盯的却是青蛙,张口就问有没有青蛙,而且还动员他的同伴们一起寻找。一次在美国,到达洛杉矶时正巧是个星期日,他们发现一个商店橱窗里有一只皮带扣是个银制的青蛙,可是商店关门,而第二天他们就要离开这里。他急中生智,找警察帮忙。警察最初以为他是神经不正常,经过反复解释,警察最终才理解了他的心情,并帮他找来了店老板,买到了这只青蛙。
现在,他的两处住所里都摆满了青蛙,成了一个庞大的青蛙家族。它们中最老的要算一只从秘鲁一个陵墓中发掘出土的、已有4000多岁的“青蛙”了。


第7版(国际)
专栏:

  兴旺的瑞典邮购业
  郭季华
居住在瑞典的消费者通过邮购方式就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他们只须按邮购商品目录册填写所需商品的号码、规格,将单子寄回邮购公司,一周之内就会接到通知单,可到邮局付款取货。
瑞典的邮购商品包罗万象、门类齐全,凡百货商店里出售的商品都可邮购。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七年的三年中,瑞典邮购商品总额每年都超出六十亿瑞典克朗(约合近十亿美元),占全国零售商品销量的百分之五点二,瑞典的邮购业显然比许多欧洲国家发达。
各邮购公司为提高“知名度”,以扩大销路,不惜投入巨款,通过各种发行渠道把印刷精美的商品目录册送到千家万户。据统计,各大公司及公司集团年均发行邮购目录册达三千万册,每户瑞典家庭可收到十本之多。
邮购业务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购机会。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以及虽居闹市却无暇采购的人们,特别是就业的中青年妇女很欢迎邮购服务。不少家庭通过季节性邮购来加强经济计划性,避免盲目购物。
目前,瑞典各大百货公司也纷纷增设“邮购服务”项目。面对激烈的竞争,邮购公司想出了更多的吸引顾客的高招:有的利用价低和免费停车开办超级市场,扩大销量;有的直接把商品送到顾客指定的、营业时间较长的汽车加油站和糖果、报刊亭,更多的邮购公司努力开拓新邮购市场,把邮购业务扩至西欧和北欧邻国,生意越做越兴旺。(附图片)
  图为一个瑞典家庭收到邮购的换季服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