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波兰将采取强硬措施限制物价上涨
巴卡批评大规模提价和工资补贴行动
据新华社华沙7月5日电 波兰政府总理梅斯内尔宣布,政府将采用比过去几年更强硬的手段限制价格上涨,并以此来减少用于增加工资的“通货膨胀”资金。
这是他在4日举行的省人民会议主席、省长同国务委员会会晤时说的。
据此间报纸报道,梅斯内尔强调,市场平衡具有头等重要意义。而在上半年总的良好经济背景下,货币—市场平衡和市场供应状况引起了很大的不安。
梅斯内尔说,政府在特别全权范围内作出的大多数决定,目的都是达到市场的明显改善和遏制通货膨胀。
波兰总理说,政府还对某些破坏了经济比例特别是劳动与工资关系的企业经理和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制裁。
据新华社华沙7月4日电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经济事务的中央书记巴卡最近在波兰报纸上发表谈话,批评波兰前一段采取的集中价格—收入行动(指今年以来的几次大规模提价和工资补贴行动)的做法。
巴卡说,过去3个月的实践过程完全证实了波兰国家银行的下述意见:集中的价格—收入行动会遇到许多风险,这些风险能使价格—收入行动的基本原则化为乌有。已发生的情况正是这样。
他在谈到货币—市场形势和遏制通货膨胀的前景时认为,现在的形势比一年前坏。而唯一比较光明的一点,是相对地提高了煤和动力的价格,这可以刺激人们较节约地使用它们。


第7版(国际)
专栏:

南斯拉夫物价放开后出现乱涨价
上半年出口显著增长进出口基本平衡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7月5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统计局今天宣布,今年6月份南斯拉夫的零售价格比5月上涨21.1%,创历史最高纪录。今年6月份零售价格与去年6月份相比,上涨了175.5%。
南联邦政府是在今年5月28日宣布实行物价、进口和外汇市场三个自由化的。按照联邦政府决定,60%的产品实行自由定价。在宣布放开物价的同时,联邦政府提高了部分继续受监督的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提价幅度约在30%左右。联邦政府认为,开始放开物价时必然会出现新的涨风,因此曾估计6月份的零售价格将比5月份上涨12%。但是,在物价放开后,许多企业无节制地大幅度提高了自己产品的价格,致使物价上涨幅度大大超出了原来的估计。
为了把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控制在90%至95%左右,今年下半年零售价格的上涨幅度平均每月不能超过3.9%。但据南有关部门估计,涨价风潮一时难以制止。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7月5日电 南斯拉夫今年上半年外贸情况良好,出口显著增长,进出口基本平衡。
据联邦统计局今天宣布,今年上半年出口总额达57.3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4%。进口总额为57.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7%。由此可见,今年上半年进出口基本平衡,出口能弥补进口的99.6%,而去年同期只能弥补84.8%。
近年来,联邦政府为刺激出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看来,上半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7版(国际)
专栏:

巴黎统筹委员会举行秘密会议
研究放松对华技术出口限制
据新华社巴黎7月4日电 (记者吴葆璋)巴黎统筹委员会今晨起在法国首都举行秘密会议,专门研究放松向中国出口技术的限制问题。
记者从外交界获悉,这次会议可能推出一个对华技术出口的专门清单,日本于6月初提出建议,要求放松对某些尖端设备向中国出口的限制,特别是电讯方面的技术和产品。根据建议,将获得对华出口便利的产品有:数控设备、机床、电讯器材、电子测量器材、电子计算机和民用飞机及直升机。
西欧工业界普遍认为,中国已经不是50年代的中国,应该重视中国的开放。


第7版(国际)
专栏:

引进消化创新
——巴西如何发展汽车工业
梅伍
目前,巴西汽车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50万辆,向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整装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已成为世界第十大汽车生产国,也是巴西出口创汇的一个重要部门。
巴西发展汽车工业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创新、打进国际市场”的道路。1956年,巴西成立了汽车工业执行委员会,制定了巴西汽车工业发展战略,颁布了一系列优惠外资规定,以吸引外国企业家到巴西建立汽车制造工厂。巴西政府规定外资企业可以免税进口生产汽车的机器和设备,外资企业与民族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对它们开放国内市场。这些规定引起了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在巴西投资建厂的兴趣。
第一个在巴西投资设厂的外资汽车生产企业是联邦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随后而至的是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联邦德国的奔驰汽车公司也在巴西建厂生产大型轿车和载重卡车。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公司在巴西建厂较迟,1973年才开始出产汽车。
早在50年代,巴西为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每年花费约占进口总额15%左右的外汇进口汽车零部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汽车工业执行委员会加速研究各种汽车的生产技术,培养本国的技术力量,积极创建巴西汽车工业的基础。与此同时,政府执行更加对外开放的政策,外资在巴西汽车工业方面的投资迅速增加,生产能力不断扩大。
巴西是一个石油进口国。70年代的石油涨价给巴西汽车工业很大冲击。政府为了减少石油进口,制定了以甘蔗为原料的酒精生产计划,并与各大汽车厂家签订生产酒精汽车的合同,鼓励人们将以汽油作燃料的汽车改装为以酒精作燃料的汽车。研制和生产酒精汽车成为巴西汽车业的一个创新,1980年,巴西使用酒精的汽车数量已达到24万辆。目前,巴西生产的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已占到当年汽车总产量的80%。为了发展这种汽车,政府还对外资汽车生产厂免征产品税、销售税和商品流通税,对用户减低养路税,从而使酒精汽车在巴西的生产和使用日益增加。这样,不仅减少了国家进口石油的支出,对环境保护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巴西国内汽车销售日趋饱和之后,巴西汽车工业面向国际市场。1985年,巴西出口汽车20.8万辆,1987年猛增到34.47万辆,为巴西创汇26.5亿美元。巴西的汽车已经行销五大洲,包括美国、意大利和联邦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巴西的汽车制造公司为了开拓国际汽车市场,采取诸如售后服务、代培技术人员、保证零配件供应等优惠作法,并在进口其汽车的国家设立汽车零配件工厂,就地生产所需要的设备和零配件,赢得了较好的信誉。
巴西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巴西的钢铁、橡胶、仪表、化纤、塑料、玻璃和机器制造等行业的发展。公路长度也由50年代的35万公里增长到目前的170万公里。据巴西汽车生产协会统计,巴西汽车制造业的直接就业人数有16万人,而间接为其服务的人数高达35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人数的15%。
巴西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主要是政府能及时制定恰当的外资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巴西人的爱国热情。从高级官员到普通老百姓,都能严格遵守禁止进口外国汽车的规定,总统乘坐的是巴西在70年代末生产的八缸“福特”轿车,其他官员则仅乘巴西产的中小型轿车。这对致力于发展本国汽车工业无疑是一种支持。


第7版(国际)
专栏:

巴西为减少污染,合理利用本国资源,于1972年开始修建核电站。目前,巴西已有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转,另有两座正在建造中。图为“安格拉一号”核电站控制室。
新华社记者 王志根摄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问题学术动态

中外学者纵谈拉美通货膨胀问题
我国改革应重视拉美正反经验
本报讯 通货膨胀问题是拉丁美洲经济中的痼疾。80年代,拉美地区的恶性通货膨胀,已成为拉美各国经济困难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因而遏制通货膨胀也成为这些国家稳定经济的首要目标。这种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怎样形成的,各国对付通货膨胀的措施有哪些成败得失,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中国在工资物价的改革中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这些问题是最近在北京举行的“拉丁美洲通货膨胀和工资、物价问题学术讨论会”上中外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这次学术讨论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杂志编辑部和经济室主办的,中外学者40多人参加了会议。
学者们认为,造成拉美高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较普遍的看法是下列几种因素的作用:(一)财政因素。许多国家为发展经济长期执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不适当的工资和社会福利政策,加之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国营企业效率不高、长期亏损。所有这些造成公共开支过大,财政赤字失控,货币发行量剧增。80年代的严重债务危机也给通货膨胀造成了巨大压力。(二)结构因素。消费早熟,盲目模仿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导致供需矛盾加剧。(三)政策因素。不少国家片面追求经济的高增长率,超过了国家的承受能力。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时,仍不能适时调整政策,冷却经济,坚持不切实际的经济增长高指标。这样,一方面造成国内信贷过分膨胀,一方面则靠大举借债,从而加剧了通货膨胀。
拉美国家通货膨胀率这样高,老百姓怎么承受得了?学者们认为,这同一些国家实行指数化政策有关。指数化是指工资和金融债券根据物价上涨指数不断地定期进行调整的机制。这样,人们的收入在通货膨胀中受到的损失可以得到某种补偿。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通货膨胀对社会生活的压力。巴西是实行指数化很广泛而且在前期效果较好的国家。但指数化不能消除造成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而且随着持续的通货膨胀,指数化也日益显露出各种弊病。在通货膨胀率高的情况下,工资与物价全面挂钩,就会加剧工资与物价轮番上涨的局面,并使人们产生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心理,出现所谓惯性通货膨胀。到8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已经认识到指数化实际上已成为通货膨胀加剧的一个因素。阿根廷、巴西都不得不采取逐步摆脱指数化的措施,参加讨论的巴西和美国学者建议,中国不要采用指数化,即使工资要随通货膨胀率调整,也最好不要百分之百地实行指数化,不能使每个人的工资都同时按比例增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总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增长快于另一部分人。应该承认差别。
与会学者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个问题讨论最为热烈。有的学者指出,拉国美家在六七十年代确实存在通货膨胀率高、经济发展也很快的现象。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经济是否可以接受适度的通货膨胀,这个问题值得加以研究。但不少学者都指出,战后拉美国家经济增长较快,膨胀政策无疑起了一定作用,但这不意味经济高增长一定伴随高通货膨胀,更不能得出高通货膨胀能带动经济高增长的结论。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是经济不稳定的表现,迟早要对经济增长造成消极影响,因此高通货膨胀之下的经济高增长率是不能持久的。进入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通货膨胀恶性发展,经济陷入严重困境就是很好的证明。而且当通货膨胀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时,其影响往往超出经济领域,造成社会生活和政治局势的不稳定。许多中国学者认为,我国在当前进行的工资与物价改革中,应从拉美近20年的经济发展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对通货膨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处理好稳定经济形势和发展速度的关系,使我国的改革在比较健康的环境下顺利进行。
(陈文 朱言)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问题学术动态

纽约股市继续回升
新华社纽约7月5日电 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今天收盘达2158.61点,为去年10月股市大跌以来最高水平。
今天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交易量达1.71亿股,道·琼斯平均指数上升了27.03点。一些分析家认为,美元汇价回升,石油价格下跌,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对通货膨胀担心减轻,对股市上扬起了推动作用。
去年8月25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曾高达2722.58点,到10月19日降至1738.42点。


第7版(国际)
专栏:

规模空前 展品逾万
我出口商品展览在日开幕
据新华社东京7月6日电 (记者姚力)迄今最大规模的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今天开始在这里的阳光城举行。展览会向日本企业家、商人和一般顾客展示从工艺品到机械设备的1.5万种产品。
日本各界来宾400多人出席了今天上午在阳光城王子饭店举行的开幕式。随展团来日本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贾石在致词中指出,为了求得中日贸易长期、稳定和均衡的发展,中国已经制定出各项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努力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争取向日本提供更多的适销对路产品。同时也希望日本经济界人士能够高瞻远瞩,采取更加积极和务实的态度,扩大从中国的进口。日本贸易振兴会理事长赤泽璋一致词表示,广大中国内地有这么多的出口商品在日本一举出展,这是首次。希望通过举办这次展览会,更进一步促进中国商品的出口,在纠正日中贸易不平衡以及扩大日中贸易方面助一臂之力。通产省政务次官仓田宽之致词认为,这次作为日中两国合作事业,以从未有的规模介绍中国产品,提供洽谈机会是适时和有深远意义的。
本次展览会是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日本贸易振兴会联合举办的第2次中国出口商品展。展厅面积近3000平方米,173家中国公司展示了食品、纺织、医药、建材、冶金、机械等14个领域的产品。规模是1986年第一次展览会时的1倍。
这次展览会的最大特点是以往对日出口较少的机械电子产品占了一半。展览将持续1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