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向各地发出紧急通知
夺取秋季丰收完成全年粮食增产计划
本报讯 国务院最近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夺取秋季农业丰收、完成全年粮食增产计划,作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紧急通知指出,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总的形势是好的,棉、糖、烟、茶、果、菜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发展势头不错,但粮油生产面临的问题较多。夏粮、早稻由于灾多、灾重,预计产量仅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增加,全年粮食增产任务要靠秋粮来承担,任务十分艰巨。抓好粮食生产是稳定大局的需要,不能有丝毫松懈。为此,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集中力量抓紧秋季作物的田间管理。秋季粮食和经济作物,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长势很不平衡,各地一定要以秋季粮、油生产为重点,以主攻单产为目标,抓住立秋前关键季节,把增产措施落到实处。
二、努力扩大晚秋作物面积。各地必须认真研究抓好晚秋粮食生产的对策,努力多种、种好。
三、要立足抗灾夺丰收。今年全国气候异常,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当前夏旱高温持续发展,局部地区洪、涝、风、雹灾害也很严重。各级人民政府一定要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
四、积极组织群众大积大造农家肥,增施有机肥。秋季雨水多、温度高,要抓紧这一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城肥下乡,大搞秸秆还田,广泛开展积造有机肥活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切实搞好地力建设。
五、及早做好秋冬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了打破近两年夏季粮油生产的徘徊局面,各级人民政府要在抓好当前秋季生产的同时,及早做好秋冬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六、切实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夺取秋季农业丰收、完成全年粮食增产计划,作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抓紧抓好。各级领导要深入生产第一线,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各行业各部门都要大力支援农业。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西高温部分地区下了大雨
新华社南昌7月26日电 (记者黄其庄)7月以来一直持续高温的江西省部分地区,昨晚至今晨大范围降雨。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昨天晚上江西省的宜春、上饶、南昌、九江等地市以及抚州地区的北部下了中到大雷阵雨,有5个县下了大暴雨,降雨量在30毫米至60多毫米之间。这场雨缓和了江西省这次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造成的旱情,有利于晚稻栽插和农作物的生长。


第1版(要闻)
专栏:

由一百五十八家电子企业优化组合形成
深圳赛格集团参与国际竞争
去年以来出口产品产值和外销收入大幅度增长
本报深圳7月26日电 记者王楚报道:深圳158家电子企业,优化组合形成深圳赛格电子集团后,励精图治两年,开始改变“进口多、出口少,吃汇多、创汇少”局面,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大显身手,赢得信誉。
有资料显示,去年,赛格电子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20.8亿元,其中,完成出口产品产值7.8亿元,外销收入达1.5亿美元,比1985年分别增长626.88%、341.26%;今年截至6月底,出口产品产值4.4亿元,外销收入达9068万美元,外销品种大幅度增长。
深圳赛格电子集团是我国电子工业领域出现的第一家外向型大型联合企业。他们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大刀阔斧调整集团企业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统一规划,使企业向专业化分工发展;有计划地组建了计算机、彩电、微电子等专业公司;开设电子配套市场。投资重点由过去偏重发展消费类产品转向外向型的基础类、高科技项目;一些企业向集约化规模经济迈出一大步,如科导公司1985年生产发光二极管373万只,1987年为536万只;风光公司1985年生产集成电路224万块,1987年达302万块。
目前,集团已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创办香港深业赛格公司基础上,又分别在美国、日本、加拿大、肯尼亚等国建立分支机构,创办实业或购买销售网。据知情人透露,赛格集团正在摆脱生产、经营、销售领域内依附于人,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建立起较完善的信息、销售维修服务市场机制,开始形成产品开发、销售在海外,生产在国内的生产经营体制。赛格集团建立质量检测机构,增加检测手段,同时,通过企业计量定级,鼓励采取国际标准,使企业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召开第14次常务会议
原则通过楼堂馆所管理暂行条例、野生动物法和土地管理法修正议案的草案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楼堂馆所建设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法(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议案(草案)》。
会议认为,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适当地建设一些旅游宾馆、写字楼、招待所、展览馆等是必要的。但现在有许多部门和地方脱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脱离当地实际需要,大兴土木,兴建高级楼堂馆所,花费了大量资金,扩大了基本建设规模,在广大群众中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这样一个条例,以加强对机关、团体、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楼堂馆所建设的管理。条例(草案)对楼堂馆所的含义、项目审批程序、建设资金、建设标准以及检查监督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这个条例(草案)将在进一步修改后于近期内发布施行。
会议强调,野生动物是国家的宝贵自然资源,制定野生动物法有利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鼓励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驯养繁殖,打击和制止乱捕滥猎、倒卖走私等行为。
会议决定,野生动物法(草案)和土地管理法修正议案(草案)经修改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涨价幅度超过农民承受力 黑龙江吉林农膜大量积压
三百万亩地膜玉米的计划只落实三十多万亩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张民华、马义、范向群报道:记者最近在东北商品粮产区采访时碰到一件怪事:春耕前令农民望眼欲穿的抢手货——农用薄膜,突然之间滞销了;相当一部分货源时至今日仍躺在仓库里睡大觉,而应用农膜能显著增产的地膜玉米,面积却出人意料地发生了大“滑坡”。仅黑龙江、吉林两省农资公司积压的农膜就有上千吨。两省原定300万亩地膜玉米的计划只落实30多万亩,还不及上年的1/3。
导致农膜积压、地膜玉米面积锐减的原因很简单:地膜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超出了粮农的承受能力。农民不得已做出的抉择是,用不起,就不用。据有关方面介绍,今年进口原料涨价幅度就较大。经过中间环节层层倒来倒去以后,价格高得惊人。每吨差不多都要万元以上。
去年被市县两级评为“推广玉米先进村”的吉林省农安县柴岗乡红旗村,去年种地膜玉米4500多亩,今年一亩未种。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说:去年地膜4000元左右一吨,每亩覆膜成本28.1元,可纯增收34.3元。今年地膜涨至8000到1万元一吨,提高的成本把增收部分全冲消了。
黑龙江省是全国地膜玉米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这里的地膜玉米亩产大都超过400公斤,比一般地增产1倍以上。
黑龙江去年因货源不足,全省100万亩地膜玉米计划只完成54.9万亩,农民望膜兴叹;今年则因农膜涨价而只覆盖了8万亩。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俏货何以不俏?
黑龙江、吉林大量农膜积压的消息,令人可惊可叹又可气。
春耕时节,曾被一些人当作奇货可居,倒来倒去的农用塑料薄膜,由于价格太高,终于被农民冷眼,大量的竟没有用到农田,如今正躺在一些部门的仓库里睡大觉。俏货不俏了。再搁些时日,薄膜老化,俏货还要变成烂货呢。
违法倒卖的中间商是捞了一票,倒霉的是谁呢?是农民,是国家。算算帐吧,黑吉两省原计划种300万亩地膜玉米,据估算,1亩地能增收1倍,即增200公斤以上的粮食。今年只种了30万亩,农民、国家少收玉米多少?还有其他省的帐呢?
自然,倒霉的还有那些花大钱进了货卖不出去的经营者们。俏货变滞货,不知他们心里是何滋味?
一方有货,一方需货,中间流通本是一座桥梁。可是,中间环节居奇抬价,却把好端端的流通之桥折断了,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一种反常现象。那些从倒卖中肥了腰包的中间商们大概不会去关心谁受了损失,但人们有权利质问他们: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一个社会成员,难道就一点点国家利益、农民甘苦都不顾了吗?难道连这点起码的社会道德感都丧失了吗?当然,更重要的事是进一步改革,堵住体制上的漏洞,用实实在在的措施,管住那些违法倒卖农用生产资料的中间商们,刹住乱涨价风。
不可否认,今年的农膜涨价,还有成本上涨的因素。据有关方面介绍,进口原料价格就比去年高出许多。越是这样,越该多方设法,多方分摊原料涨价的负担。岂能火上加油,一古脑儿地把负担推到农民头上?不过,如今农民是要按价值规律办事的,农膜技术再先进,使用它无利可图,农民也不会认这本帐的。这说明,进一步理顺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价格关系,实践向我们提出了更紧迫的要求。


第1版(要闻)
专栏:

深化经济改革攻坚过关的重要思想准备
各地开展生产力标准问题讨论
据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赵华胄)一场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正在我国许多地方广泛展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最近在谈到这场讨论时说,它涉及到对社会主义、中国国情、商品经济、价值观念、思想政治工作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再认识,实际上是真理标准讨论的继续和发展,是我们深化经济改革攻坚过关的重要思想准备,这场讨论要继续深入抓下去。
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当成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赵紫阳在党的十三大的报告中提出的。由于过去十年的改革中,几乎每前进一步都出现是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议,作为辨别是非、统一认识的思想武器“生产力标准”一经提出,很快受到人们的重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在落实十三大精神中,都决定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今年以来,这些省分别组织研讨会,开办学习班,并在报纸上辟出专栏,为这一讨论提供园地。
在学习讨论中,很多地方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把理论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是联系本地本单位改革开放实践中产生的那些“行得通、说不清”或者“想得通、不敢干”的问题进行讨论,清理禁锢人们思想的旧观念;二是同先进地区对比,从生产力发展的差距寻找思想差距,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三是用生产力标准来清理那些过时的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该废除的废除,该修改补充的修改补充;四是开展对本地基本情况的调查,明确本地的优势和劣势,制订适合自己特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
现在,这场讨论正继续发展。有的地方开始注意引导干部群众用生产力标准正确地观察、判断当前形势,统一对形势包括对改革中出现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的认识;引导干部群众用发展生产力的观点来对价格和工资改革问题作出具体分析,并且认清加快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1版(要闻)
专栏:

重点建设水电利用水能
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揭幕
本报北京7月26日讯 记者张健报道:40多位专家、教授在全面考察澜沧江流域后,充分肯定了云南省不久前提出的以“电力先行”为中心的此一流域开发方案,并提出其他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意见和建议。今天,云南省省长和志强等政府人员在京同一批专家和理论工作者深入讨论了开发大计。
与会者一致认为,加速澜沧江中下游水能开发,建设澜沧江经济开发区的条件已经具备,序幕已经拉开。搞好以电力为中心的发展规划,改革管理体制,完全可能在20多年时间里完成水能开发,开创一条西部地区开发的新路子。
专家、教授考察后认为,澜沧江流域以水能为主兼以矿产、生物的三大资源具有突出优势。澜沧江蕴藏的1800万千瓦的水能,如开发成廉价电能,同位居全国第一的优质磷矿资源得以结合,将形成流域经济的雄厚基础。考察团还建议,尽快组建独立经营的澜沧江水电开发股份公司,由云南省牵头组成董事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将漫湾电站划归公司经营,其发电收益作为公司的创业基金,从多方面、以多渠道筹集资金,可望在20年内将澜沧江中下游8个梯级电站共1370万千瓦全部开发出来。目前通过合作,云南省已以3亿元资金吸引来省外资金30余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妇联六大将于九月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王庆淑今天宣布:第六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将于今年9月1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
在全国妇联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王庆淑说,这次妇代会的主要议程是审议全国妇联五届执委会工作报告和妇联组织体制改革方案;修改全国妇联章程;选举全国妇联六届执行委员会。
她还透露,各地已选出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1200多名。


第1版(要闻)
专栏:改革话题

企业,改革对你寄予厚望
本报记者 戴玉庆
中国的改革是站在企业肩膀上演出的壮剧。但愿我们的企业是巨人,而不是懦夫。——题记
谈及物价、工资改革,有人警告说:那是在大西洋的魔鬼“百慕大三角”行船:价格上涨,牵动企业成本爬坡,你追我赶,通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
确实,改革的航船将驶向似乎深不可测的汪洋。靠谁化险为夷?人们把注意力投向企业。
6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物价、工资改革之所以难度很大,讲来讲去,主要是个承受能力问题。而承受能力的大小,关键在企业效益。财政困难的解决,涨价因素的消化,都要靠企业效益。
一个月后的同一天,李鹏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也作出同样的判断:深化企业改革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还得靠深化企业改革。
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
根据财政部副部长迟海滨7月15日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家预算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国营工业企业上交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4.4%,企业亏损比去年同期增长13.1%。
据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一大原因是工业成本上升。
来自全国各主要工业城市的统计报表令人不安:
北京——因为原材料涨价,今年全市承包企业将减利9.9亿元;
上海——工业原料镍已由每吨2万元上涨到10万元;
广东——上半年原材料费用上升37.2%……
无须继续开列数字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价格改革尚未全部启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泱泱大潮即向企业涌来。人们在关注:企业到底是力“阻”狂澜,消化涨价因素,还是在汹涌的潮水面前无所作为,甚至乘机涨价,再为通货膨胀注入新的暗流?
小林实先生的苦口良言
日本兴业银行常务董事兼调查部长小林实先生,最近在考察了中国经济状况后提出这样的看法:“当前在中国,通货的过量发行和为了纠正价格体系扭曲而进行的价格调整,无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直接原因。但究其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中国政府对企业采取了过度‘宽厚’的优惠政策。”
我国企业面临的“优厚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不合理的“逆反价格体系”。我国本来工资很便宜,产品加工程度再高,成本也应该是比较低的。合理的价格体系应当是“原料高价,产品低价”,但现在却是“原料低价,产品高价”。结果加工企业不努力也可盈利。
第二,企业只负盈、不负亏的体制。由于企业没有破产和竞争的压力,职工没有失业的风险,经营亏损只要向政府哭诉,就可以得到救济。近几年的改革虽取得一些改观,可是企业多负盈、少负亏,靠上级补贴过日子的状况仍然严重存在。对此,小林实的评价是:“中国企业太娇惯了。日本企业真是羡慕不已。”
小林实先生的话带着苦涩,然而发人深思。
只消同发达国家作一番“横比”,就不难看出我们的企业经济效益是如何低下。
我国能源平均利用率约为30%,而发达国家则达到50%以上;我们每万吨能源生产的产值只相当发达国家的1/3或不足1/3。即使是经济效益较好的上海,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在工业总成本中的比重也为84%,比工业发达国家高得多。就劳动生产率而言,1984年我国人均创造财富只有日本的1/27,美国的1/33,瑞士的1/43。近几年我国工业效率虽有些改善,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无明显改观。从这些数字中,我们看到了巨大的差距,同时也看到了企业的巨大潜力。
怎样把这巨大潜力挖出来?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技术水平太低”,要提高技术设备水平。而有识之士却认为,我们的“技术落后,但管理更落后。重要的是向管理要效益!”
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1986年5、6月间,中国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率领代表团,详细考察了匈牙利、南斯拉夫的经济改革。5月14日、16日,匈牙利“改革之父”、著名经济学家涅尔什同志在接见中国同志时回顾了1968年匈牙利价格改革的经验教训。他说:当时,匈牙利改革面临的主要危险是,第一价格放开后,会引起大幅度通货膨胀;第二要提高工业效益,就会导致劳动剩余和失业。这两个问题是匈牙利当时最主要的危险。于是,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怎样处理那些已经建立起来的、经营不好的企业?有几种办法:一是通过财政资助,促使低效益企业扭亏为盈;二是靠价值规律办事,让一部分落后企业破产,把它们的资金和劳力转移到效益高的行业中去。但是,匈牙利长期以来并没有采取这种政策。
于是,“怪圈”出现了。
价格放开后,企业没有压力,因而也无力消化涨价因素,相反,“水涨船高”跟着涨价;效益差的企业则要求政府追加财政补贴,或者给予减免税收的照顾。这就形成了“放开价格——增加补贴——减少税收”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匈牙利计划局第一副局长普洛依同志称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百慕大三角区(价格——补贴——税收)”;著名经济学家、《短缺经济学》作者科尔耐则称其为“比价复归”——不是在原来低价格水平上的复归,而是在高通货膨胀基础上的还原。
价格改革的国际经验教训告诫我们:企业自负盈亏程度越高,冲过“百慕大三角区”的能力越强。
寄厚望于企业
目前,我国企业,犹如临战前的战士,注视着价格改革。忐忑不安和摩拳擦掌并存。有的作出令人担忧的反应——不是想通过努力挖潜,承受涨价冲击,而是准备向政府诉苦,希望通过核减承包基数,转移负担。有的企业则抱着“潮涨潮落等闲看”的无畏气概。他们充分估量了目前已有的有利条件:通过承包,企业经营机制有了很大改善;近几年,原材料价格事实上已经变动不小,企业已经积累了“消化”的经验。
7月23日,北京市长陈希同在北京市商委系统劳动组合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搞活商品经济,就要提倡竞赛。干部的‘铁交椅’不动,工人的‘铁饭碗’不动,干部、工人的‘铁工资’不动,就不能适应动态的商品经济。只有彻底打破‘三块铁’,才能使企业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这番话切中时弊。改革不能太重“人情世故”,必须坚决实行优胜劣汰。有胆略的企业家这样看:价格改革似乎把企业逼向“绝路”,但振奋精神,动员将士,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倒可能加速企业新机制的形成,使整个改革走上加速进展的坦途。
在改革进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牺牲一批效益差的企业(如破产、拍卖、兼并)可以换来整个中国企业界的振兴,他们将以巨大肩膀推开难关的大门。
——这就是中国企业在改革关键时刻应有的思想准备。


第1版(要闻)
专栏:

谢谢
7月3日晚7时,当安阳市安钢大道上发生一场车祸后,是你——河南05—01995车和你车上的同志帮助拉走了受伤者。
李林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