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丰碑永垂 光耀千秋
  ——纪念平江起义六十周年
  方强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组织和发动了平江起义。这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实践。
(一)
平江起义的胜利,对当时处于低潮的革命形势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
平江起义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已经失败,革命力量遭到重大损失,全国的革命形势暂时转入低潮,而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转折时期爆发的。平江起义时,湘鄂赣三省反动军事力量比较强大,而以湖南为最。湖南反动当局派来地痞流氓组成的清乡队残杀工农,抢掠财务,企图“斩草除根”。我的家乡平江,当时是湖南反动当局重点“清剿”的地方。12万人口的连云山区一带被反动派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
镇压愈凶,反抗愈烈。“马日事变”后,以共产党员余贲民为首的平江工农义勇队,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因途中受阻,折回湘赣边界,9月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8年3月,县委组织全县二十万农军直扑县城。这次扑城虽由于缺乏经验,配合不好而未攻下,但却极大地震惊了湖南当局。为了镇压平江的工农革命,军阀何键慌忙增调独立五师开赴平江进行“清剿”、“清乡”,但国民党反动派万万没有想到,这里竟成了继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之后又一次“威声寒敌胆”的地方。彭德怀同志就是独立五师第一团团长,黄公略是该师第三团三营营长。他们移防平江后仅34天,就发动了起义。这次起义虽然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但因时间紧迫,起义的准备工作并不十分成熟。由于南华安特委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暴露了独立五师部队中的党员,如不当机立断、发动起义,这些暴露的同志固不能保存,未暴露的同志也不易长期隐蔽下去。党在独立五师一团建立起来的一点薄弱基础,有全部被摧毁的危险。彭德怀、滕代远等同志审时度势,采取坚决态度立即发动起义,是完全正确的。彭德怀同志从旧军队的实际出发,采取以“闹饷”为主要手段,也是很正确的。“闹饷”,这在当时最易引起士兵和下级军官赞同,凝聚力最强,而最能打中反动派的要害。虽然在同一个县境内,在同一个师中,有两个团是反动的,还有近两个团的地主武装,敌又多我两倍的优势力量,但我仍然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冲破了师特务营这个堡垒,团结了全团绝大多数人,有效地防御了二、三团可能的进攻。并很快解除了县挨户团的反动武装。由此可见,起义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彭德怀等同志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和方法。
(二)
平江起义的胜利为我党建设人民军队、改造旧军队,创建和扩大革命武装,探索和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正如彭德怀同志在有关平江起义的简短结语中所总结的:从1928年7月22日平江起义,至7月29日黄昏退出县城,这一段时间做了很重要的工作,用彻底的民主制度,粉碎了旧式的反革命军队制度,建立了为工人农民服务的红五军崭新制度。独立第五师一团在平江起义前,同一切旧军队一样,是一支反革命军队,是保护地主资产阶级和剥削阶级、镇压工农革命的工具。军阀何键调这支队伍来平江,其目的就是要镇压平江的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这就是它的根本性质。彭德怀同志在这个军队中,利用合法身份进行“非法”活动达12年之久。他掌握了这个军队的基本特点,它的士兵绝大多数是穿着军装的农民,是受压迫和剥削的人民群众。反动派强迫他们为剥削者和压迫者服务,这就是旧军中的基本矛盾。彭德怀同志从旧军的这个实际出发,摸索了一整套改造旧军的经验,其主要的就是利用各种矛盾,变非法为合法。例如,他利用师长周磐有扩大势力的野心,以培养下级军官为名,建议举办随营学校,并推荐黄埔军校学生黄公略担任校长。为使士兵会的章程在师里取得合法地位,彭德怀同志根据《士兵会章程》的内容,拟定了随营学校的章程。“非法”(即革命)是目的,合法是手段。矛盾在旧军队中是普遍存在的。彭德怀同志善于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灵活巧妙地利用矛盾,使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密切配合,从而各个击破、为我所用。当把旧军队从旧营垒里拉出来之后,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等同志又针对相当部分旧军官害怕艰苦,思想动摇,拐骗潜逃等情况,开展了严格的组织整顿和思想整顿。清洗了混进来的反动军官,遣散了一些思想动摇的官兵。同时,吸收了一批思想坚定、作战勇敢的工农优秀分子入党,特别是与地方党组织紧密配合,将起义部队与地方游击队合编为五个纵队,壮大了红军的骨干力量。我们平浏等边境各县的数千游击队员当时大部编入了红五军。正规部队与地方队伍结合,相互取长补短,战斗力大大提高。如果说平浏等湘鄂赣边界地区是产生红军的摇篮之一,那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所发动的平江起义,则是这个摇篮的主要动力之一,或者说是这个摇篮的两个轮子。没有平江起义,及由此产生的红五军,我们这些成千上万的游击队员就难以很快成为正规红军战士。到1930年为止的4年内,平江的地方武装不断编入了正规红军,总计有5万青壮年参加了红军。正是由于起义部队与地方游击队的结合,为我军的发展和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执行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把支部建立在连上,建立各级党代表制,建立各级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制度,提倡官兵平等,废除打骂士兵,实行经济民主,建立士兵委员会,选举连长,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集中打仗,分散做群众工作等等。平江起义及由此产生的红五军,于1930年扩展为红三军团,这支英雄部队,屡经战斗的洗礼,愈战愈强。红三军团成立后,根据当时党中央的指示在平江、浏阳工农武装的支援下,利用何键在军阀混战后反动军队兵力分散的弱点,用运动战打下湖南省会长沙。共俘敌4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筹款数10万元,并解救出数以千计的干部和群众。敌人反扑时,有组织地撤出长沙。但它仍不失是一次成功的运动战,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典型,是全国红军占领省会的首例。显示了彭德怀同志善于学习、思考,总结经验,善于用兵指挥打仗的卓越的军事素质和指挥才能及红三军团的英勇善战的革命精神。
(三)
平江起义的胜利,为开辟和建设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摸索了一整套有效的经验。从起义部队对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来看,首先是要建立党的领导核心。平江起义后,彭德怀、滕代远十分重视边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共湘鄂赣边区特委机关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使边区有了统一的领导机关。平江起义前,湘鄂赣特委机关被敌人破坏,平江地方党组织与国民党军队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党组织也没有接上关系。平江起义像一声春雷震撼了大地,消息很快传遍了湘鄂赣边区。起义后的第二天,平江工农游击队在胡筠、李宗白、张警吾等县委负责人的率领下,从四面八方来到县城,配合红军清算土豪劣绅。起义部队党委和县委举行了联席会议,决定在全县实行总暴动,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全县党员一时号称7万。平江起义后不久,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转战在湘鄂赣边区,与边区各县党组织接上了关系,正式恢复和组成了湘鄂赣边区特委。滕代远、彭德怀、李宗白、邱训民、王首道等5人为特委常委。滕代远任特委书记,使边区根据地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平江起义的革命浪潮席卷了湘鄂赣边区,红五军转战各地,帮助边区各县逐渐建立起革命政权。二是要在农村建立红色政权,建立了红色政权,有了巩固的阵地才能保护自己,消灭敌人。彭德怀、滕代远十分重视红色政权的建立,平江起义后彻底粉碎了反革命的平江县政府、清乡委员会、国民党及其一切武装,捣毁了反革命机器,打开监狱,解放了被关押的上千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人民扬眉吐气,视彭总为青天。平江各区、乡、村先后成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影响所及湘鄂赣边区各县。如湖南的平江、浏阳、醴陵、岳阳;湖北的通城、通山、崇阳;江西的修水、铜鼓、万载等县,革命政权纷纷建立,土地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三是要迅速发起土地革命,彭德怀、滕代远根据广大贫苦农民对土地的迫切需求,十分重视土地问题,在部署平江起义的一次党的会议上,就提出了土地政纲和劳动法令。在起义后的第二天,红五军党委与平江县委的联席会议上又研究了土地革命问题,作出了没收土地分给农民的决定。红三军团所到的黄金洞、辜家洞、灶门洞、徐家洞等山洞地区也都进行了第一次土地革命,红军在修水、渣津、铜鼓、通城、通山、九宫山、武宁等地到处打土豪、散发财物给群众,开展抗租、抗债、抗捐和抗税的“四抗”运动,使农民得到了实际利益,造成了较大的政治影响。在建设苏维埃政权过程中,彭老总特别注重帮助地方政权建立自己的武装。他派出红军干部训练地方游击队,并用红军缴获的武器、弹药武装地方游击队。他还特别强调要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反对大杀大烧的盲动主义倾向,为我党和红军赢得了民心,得到了边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平江起义后开辟的湘鄂赣边区根据地,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湘赣边区和红四军的斗争遥相呼应,互为依托。使省城长沙之敌处于南北夹击、被动挨打的地位。
(四)
平江起义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井冈山斗争,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平江起义部队不畏艰难曲折,坚持奔向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这是对井冈山斗争的有力支持,对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彭德怀同志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坚强决心和毅力。彭德怀在他的自述中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失败了,都留存了一小部分力量在井冈山会合,形成了当时的朱毛红军,成为红军旗帜,不仅有号召作用,而且要在红军中发展成为统帅,使全军有头。”他又说:“我在1927年冬、1928年春就注意井冈山。我当时感觉,对天上有飞机,陆上有火车、汽车,水上有兵舰、轮船,且有电讯、电话等现代化交通、运输与通讯联络的敌军作战,没有根据地是不行的;不实行耕者有其田,也就建立不起根据地。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对毛润芝的敬仰。”他要去取经,想弄清革命的性质,分田怎样分法等问题。尽管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多次受挫,但他义无返顾,就是剩下他一个人,也要举着红旗,爬山越岭,奔向井冈山。
在第一次受挫折回之后,于9月中旬红五军第二次挺进井冈山。这次,彭德怀等同志采取了欲南先北迷惑敌人,打乱敌人部署的策略,先向湖北通城运动,沿途发动群众吸收贫苦工农入伍,又发展成为一支几千人的队伍。10月,突然向南回师,准备从修水奔赴井冈山。为了胜利到达目的地,五军军委和湘鄂赣特委在江西铜鼓举行了联席会议,将红五军与地方游击队合编为五个纵队。一、二、三纵队由黄公略等率领,留在平江、修水、浏阳、万载一带打游击;第四、五纵队(五个大队)由彭德怀、滕代远、邓萍等人率领奔赴井冈山。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和跋涉,终于在12月上旬进抵莲花县,在九都会合了毛泽东、朱德派来接应他们的红四军特务营和独立营。12月12日,在宁冈新城红五军和红四军胜利会师。会场上搭起了一个很大的台子,两边贴着一副字迹苍劲的对联,那是陈毅书写的。上联是:“在新城、迎新人、演新戏,打倒新军阀。”下联是:“辞旧岁、逢旧友、叙旧情,推翻旧世界。”会上毛泽东、彭德怀、朱德先后讲话。朱德代表红四军致词,他说:“半年前,我们和秋收起义的部队会了师,今天又和平江起义的同志们会合在一起,现在我们有两个军,以后将有几十个军。英勇的工农红军有党的领导,将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历史的进程,正如朱德总司令所预见的那样,中国工农红军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的支持和全力投入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旧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五)
平江起义的胜利,起义部队在战斗中的成长壮大,体现了彭德怀同志正确的军事思想和卓越的指挥才能。
平江起义后,起义部队所面临的是敌人三个师六个团的包围进攻。在这严峻的形势下,彭德怀同志做出了预设伏兵,南北夹击,予敌重创后撤出平江,以保存革命有生力量的正确决策。红五军撤出平江以后,为了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邓萍等同志带领部队分兵活动,乘敌之隙,与敌周旋,终于粉碎了湘鄂赣三省敌人的“合剿”,实现了与红四军的胜利会师。红三军团成立后,正值“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中央作出:组织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错误决定,命令红三军团向武汉发展。为避免执行这一错误决定给革命带来的损失,彭德怀在平江长寿街召开的红三军团前委和湘鄂赣边区特委联席会议上,详细分析了进攻武汉的不利条件,提出了乘湘桂军阀混战,长沙守敌薄弱之机,进攻长沙的正确主张,取得了第一次攻占长沙的重大胜利。这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攻克的唯一省城。这一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对全国革命运动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此后,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领导下红三军团在彭德怀、滕代远和杨尚昆同志的指挥下,在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经过千锤百炼,使这支部队在作战思想上,更善于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从战争的实际出发,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机动灵活地确定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在战斗作风上,更加英勇顽强,不畏艰难困苦,具有敢打硬仗、大仗、恶仗、苦仗的硬骨头精神。在组织纪律上,更加自觉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顾全大局,服从整体,敢于同各种分裂阴谋和不良倾向进行坚决斗争。在内外关系上,具有很好的军政、军民和官兵团结,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和爱护,成为在任何激烈的战斗和艰险的环境中打不烂、拖不垮的钢铁队伍,成为在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中央红军三大主力之一。
平江起义距今60年了,我们将永远铭记着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大革命遭到失败的紧要时刻所举行的伟大的起义,学习他们敢于革命,勇于探索的精神,为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廉洁从政来自对人民的感情
  ——杨尚奎同志散记
  水静
杨尚奎同志去世两年了。在我们共同生活几十年的日子里,他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极受教育的回忆,使我感到他似乎还活着,仍然在那里勤勤恳恳为人民操劳着,在默默地为人民奉献着。
尚奎于1929年参加革命。红军长征后,他是跟随项英、陈毅同志留在南方坚持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领导人之一。建国初期,他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在他长达14年的任职期间,为政廉洁,两袖清风,从无谋一己之私利。在实行供给制时,除公家发给他应得到的一份外,他从不向公家另外再要任何东西。他当时吸烟很厉害,由公家每月发给他两条烟远远不够。有一次警卫员向管理科多要了一条,他知道了,耐心地对警卫员说:“赶快把烟送回去。烟不够,可以少抽一些,不能搞特殊,规定的制度谁也不能破坏。”警卫员只好把多要的一条烟又送回去了。实行包干制时,他的待遇改善了一些,但是穿衣、吃饭、加上抽香烟,还要供养父母子女,所以经济也并不富裕,可他却甘之如饴。改了工资制,他的工资多了,但生活上的俭朴一如既往。我每次给他添置好一点的衣服,我的好心好意常常得到的是他的批评。我看他常常工作到深夜,抽烟又凶,经常咳嗽、感冒,就特意给他织了一条又长又大的毛围巾。开始他说“没有必要”,以后每年冬季就离不开了。这时他才笑笑说:“我是怕浪费,有点委屈你了。”对于吃,他更不讲究,厨师做什么,他吃什么,从不挑拣。他生活上一贯的清淡无贪,养成了他廉洁奉公,一尘不染的高尚品德。
我国有句古话:一人做官,鸡犬升天。可对尚奎来说,要说官,他可谓一省之首了。而他年迈的父母却一直住在解放前乡里留下来的几间又矮又小的土房子里。外面是羊肠小路,很不好走,当地有关部门要给他家修一条大路,以便汽车可以直接开到他家门口,被他婉言拒绝了。1964年秋收时节,我随尚奎去兴国老家,他的父母住在江背村,离县城有30多里,顺便去看望二老。我们乘坐的汽车临近江背村的公路时,远远看到在一个小山丘上,有一位老人在放牛,走近一看,正是尚奎的父亲,我们立即跳下车,接过80高龄老人手中的牵牛绳,把老人搀扶到家里。“文革”中还闹了一场“喜剧”,一批外地“红卫兵”到兴国要造杨尚奎老家的反,恰恰碰到尚奎的父亲正在放牛。“红卫兵”不认识他,问他:“杨尚奎的家在哪里?”老人用手指指:“在那里。”他们又问:“你认识杨尚奎的父亲吗?”老人说:“我就是他的父亲。”看着放牛的老人,他们个个傻了眼,深感意外,扫兴地回县城去了。我们曾多次接老人来省城家里,想让他在城里安度晚年,可是老人总住不惯,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劳动,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浑身不舒坦,住不多久,就又回兴国老家了。两位老人都活到90多岁,在那几间又矮又小的土房里先后辞世。
尚奎父母亲勤劳俭朴的美德,一直在尚奎的身上保持着。尚奎又常以此教育家属子女。1959年9月,庐山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尚奎和我带着未满3岁的小女儿,陪同周恩来总理乘坐汽车返回南昌。途中,我们在庐山脚下的观音桥下了车,在一个凉亭内稍事休息。周总理向来办事周到,早已预备了途中的点心,其实尚奎也叫我预备了。我们就在凉亭内,一边休息,一边吃点心。我们的小女儿把鸡蛋糕撒了一地。尚奎看着心爱的小女儿,和蔼地对她说:“你怎么撒了一地的蛋糕,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我们的小女儿朝着爸爸,把小嘴一撇,反驳道:“这是蛋糕,又不是粮食,怎么浪费了?”这时,周总理高兴了,问她:“什么是粮食?”小女儿说:“米饭。”周总理捧腹大笑,对着尚奎和我说:“你们看,小孩子多天真,多单纯,把你们平时对她的教育——不要浪费粮食记牢了,可她不知道,蛋糕也是粮食做的嘛。”现在,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可是不忘父亲生前的教导。遵照尚奎的遗嘱,两个小孙子,一个叫“田田”,一个叫“山山”,这是尚奎病重住院期间给取的名字。当时,我对他说:“两个儿媳妇都快生小孩了,你给他们取个名字吧。”他很高兴,想了想说:我们都出生在农村,从农村参加了革命,然后才来到城市的。所以我们的后代决不能忘记农村,忘记养育我们的山川田地。这样吧,先出生的小宝宝,就叫“田田”,后出生的小宝宝,就叫“山山”。尚奎直到暮年,对农村、对农民,仍然如此深深地眷恋着,一仍初衷。
尚奎把一生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最多的,他还是奉献给了农民。他常常对我说:“在战争年代,我们都在农村转来转去,农民对我们真好!你还记得陈老总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写的诗吧?”我说:“记得。”他说:“那些诗我是不会忘记的:‘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他在主持江西省委工作期间,不论工作如何繁忙,总是挤出时间,每年最少也有两三次下到农村,和农民在一起,调查研究,怎么把粮食搞上去,怎么把多种经营搞上去。特别是一年两季的春耕、抢收抢种的大忙季节,更是如此。他和农民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当时全省80多个县市的山川田地,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倾注了他的心血。稍有旱象,他盼望下雨,夜里也起床看看天,有没有雨层云,睡梦中听到一点滴水声,他会睁开眼喜悦地问我:“下雨了?”久雨不晴,他又担心发大水,急着不断地问气象台站:“还会下多久?”并及早部署防止烂秧、抗洪抢险的准备工作。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几乎都在饥荒之中,尽管江西农业生产仍然比较稳定,不但没有调进一粒粮食,还每年外调10多亿斤支援国家和灾区,受到中央的通报表扬和邻省的好评,但本省有些地方的粮食也还是比较紧张的。那是一个夏天,他去临川县湖南公社检查工作,和地、县委负责同志一起,逐家逐户地看望农民,然后到了公共食堂,看到一口大锅里全是红薯叶掺有星星点点碎米煮的黑糊糊时,脸上倏地变得很不好,我知道他心里十分难受。他到地委立即召开会议,感慨地说:“刚才看到的那锅饭,哪里是饭?根本没有米嘛,叫农民怎么受得了呀。”最后他决定,动用省里的库存,调了几万斤粮食给这个地区,以救青黄不接之急。农民的生产好过,他便喜上眉头、笑声如珠了。1964年4月,尚奎到宜春检查工作,得知这个县的彬江区霞塘大队洲上生产队从四川引进的油菜新品种,长得特别喜人,便要去亲自看看。当时那里不通公路,去那里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小木船,水上很不安全,我和警卫人员劝阻他,但他说:“凡事不要光听汇报,还是要到实地去看看。新品种果然是好,就解决了江西油菜低产的一大难题。”地、县委负责同志陪他一同前往。一路上,河水清清,河道弯弯,油菜花正值盛花期,一遍金黄。这里的油菜的确长得好,他非常高兴,拉着农民一起在油菜地里合影留念。他还到了农民的家里,看到许多农民家里挂了不少的腊肉,便风趣地开玩笑说:“你们家有这么多腊肉呀!我们来作客了,吃你们家的腊肉,行吗?”农民们笑嘻嘻地回答:“好啊,今天你省委书记来作客,我们请都请不到,腊肉尽管吃。”可是晚餐按尚奎的意见,吃了红薯和小河里的泥鳅。这一天,尚奎和农民一起生活得很愉快,谈笑风生,直到深夜,还在和群众聊天。
尚奎一生,朴实无华,为官清正,和人民群众感情至深。
薄一波同志在怀念尚奎时,称道他“一生自强不息,举止光明磊落”,这是对他实事求是的褒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