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第三世界振兴经济亟需资金 发达国家发展援助却在减少
新华社巴黎6月22日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今天发表的初步数字表明,该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18个成员国1987年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有所减少,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86年的0.35%降为0.34%。
据经合组织初步统计,1987年,这18个发达国家共向第三世界提供官方发展援助410亿美元,扣除物价和汇率变化因素,比上一年实际减少2%。
去年,西方第一经济大国美国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为87.7亿美元,比1986年锐减11%,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由0.24%降至0.2%,居18国之末。
除美国外,意大利、联邦德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官方发展援助也大幅度减少。
相反,日本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在此期间增加了13.5%,达到74.5亿美元,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9%上升到3.1%。
法国的官方发展援助去年增加8.8%,达到45.2亿美元,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51%,为西方各大国中较高的比例之一。
经合组织由24个国家组成,其发展援助委员会包括其中18个成员国,这些国家是西方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发展援助的主要国家。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共体对四个国家和地区决定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新华社布鲁塞尔电 据欧洲共同体官方人士透露,共同体委员会6月17日决定对从墨西哥、南朝鲜、台湾和土耳其进口的聚酯纤维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税率根据具体产品从2.7%至26%不等。
这一决定是根据共同体有关生产厂商的审诉经近一年调查后作出的。调查的结果确认,上述4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所有的聚酯纤维生产一出口商都有倾销行为,倾销幅度低者为0.45%,高者达44.51%。
据欧洲共同体委员会说,低价倾销产品的进口使共同体市场上聚酯纤维价格明显下降。


第7版(国际)
专栏:

6月20日,武汉出口商品展销会在纽约开幕。图为商人们在观赏工艺品。
高学余摄 (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非国家加强合作复兴经济 中非经济学家讨论粮食自给
新华社洛美电 (记者季晓峰)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合作、补偿与发展基金秘书长马朗塔·法勒对新华社记者说,他对“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前途表示乐观”。
法勒是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第11次首脑会议召开前夕讲这番话的。本次首脑会议将于23日至25日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立于1975年,有16个成员国,现任执行主席是尼日利亚总统巴班吉达。
新华社雅温得电 中部非洲第二次经济学家会议在通过一项关于本地区粮食自给和农业政策的总报告后,16日晚在雅温得结束。
来自布隆迪、扎伊尔、刚果、中非、乍得、卢旺达、安哥拉、加蓬和喀麦隆的60来名经济学家向会议提交了20多份关于中部非洲农业生产危机、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的报告。讨论结束时,专家们一致指出,中非粮食自给的目标是可能实现的。会议提出了如下一些原则建议:建立中部非洲经济共同体一级的小地区农业部长协商会议,以协调成员国的粮食政策;在小地区范围内交流关于(粮、农)计划方面的情报和经验以及粮农研究的成果;制定中部非洲国家的粮食协调政策等。
这次会议是在6月15日开始的。


第7版(国际)
专栏:巴西通讯

巴西农业合作社生机勃勃
本报记者 吴志华
巴西第一届农业合作社成果展览会最近在巴西利亚举行。五十个展台上陈列着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晶莹洁白的杂交稻米、种类多样的时鲜水果、五彩缤纷的手工织品以及优良的淡水鱼苗。专门为农业服务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图片和农业技术小册子,在陈列大厅里也到处可见。参观者忙于洽谈农产品和技术的贸易。
来自各地的三千多名合作社代表,在展览期间聚会一起,就自身的发展问题进行热烈讨论,探讨扩大合作社之间联系的渠道,互相交流经验。巴西农业合作社始创于本世纪初,六十年代以来获得了大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农业合作社从一九七○年的一千一百六十个增加到一千三百多个,社员人数则从七十六万增加到一百七十二万。合作社生产的粮食、咖啡、棉花、葡萄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巴西基本上还是沿袭殖民时期的大土地占有制,全国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庄园主手中。据一九八○年普查,全国共有可耕地三点六四亿公顷,占地一千公顷以上的大庄园主不到全国总农户的百分之一,却占有百分之四十五点二的耕地。这些大庄园拥有雄厚的资本和良好的农田基础设施,长期以来控制着巴西农业生产的命脉。众多占地不足一千公顷中的小庄园,为了对付大庄园的竞争,解决资金和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只得通过组织合作社求生存,谋发展。
合作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产品外销后所得利润。一部分利润按社员提供的农产品等级和数量分给社员,另一部分除用于维持日常开支外,主要用于购置农业设备、整修农田水利设施等公共服务工程。
马蒂尼拉办合作社已有二十多年,经验丰富。他认为,合作社最大的好处是社员不必为农产品的销路和运输问题操心,可以集中精力管好自己的庄园。同时,合作社统一调配使用农业机械,统一储仓,提供种子和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览大厅前,有一幅醒目的标语:“合作社意味着团结,团结就有力量!”巴西农业合作社的成就已经表明它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中的巨大作用。


第7版(国际)
专栏:

法国官员赞扬
“尤里卡”计划成就显著
新华社巴黎6月22日电 法国负责科研事务的部长级代表于贝尔·居里安今天在巴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赞扬“尤里卡”计划取得的成就。
这位刚刚出席了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尤里卡”部长级会议的法国负责科研的官员,向记者们介绍了会议情况。他说,哥本哈根会议上决定增加54个新项目,其中法国参加21项。他说到目前为止,“尤里卡”计划共有213个项目,投资总金额达330亿法郎,有800个西欧国家的企业和研究中心参加。
他说,哥本哈根会议使各国意识到必须调整“尤里卡”计划的重心,必须更严格地关注这个计划的连贯性和进程以避免各参与者的批评和担心,保持“尤里卡”计划的自发性。他指出:“由工业家来说他们希望一起干什么,而不是由专家出身的官员来确定工作的重大方向。”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人口出生率创历史最低纪录
新华社东京电 日本厚生省6月21日公布的人口动态统计表明,1987年日本婴儿出生人数达134.7万人,比1986年减少约3.6万人。出生率为11.1‰,是历史上最低的。
日本人口出生数、出生率自1974年以来不断下降,其原因一是育龄期妇女少,二是最近整个社会倾向晚婚、少生。这一倾向将在今后5、6年中继续下去。
统计还表明,去年日本死亡人数共达75.1181万人,比前年增加561人。死因主要是癌症、心脏病和脑溢血。新生婴儿死亡率则由前年的0.52%下降到0.5%,是目前世界最低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堕胎疫苗不久将问世
本报讯 据《费加罗报》报道,在世界卫生组织支持下,由美国史蒂文斯教授和澳大利亚琼斯教授联合研制的堕胎疫苗获得初步成功。《柳叶刀》杂志最近介绍了这项研究成果。专家们认为,此项疫苗问世,将有助于更有效地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对第三世界国家尤其具有重大意义。
这种堕胎疫苗是由合成的人体激素HCG和一种胎盘蛋白构成的。接受疫苗的妇女,在受孕七天后,胎盘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抗体,阻止胎盘产生分泌物,从而达到堕胎效果。 (彦芬)


第7版(国际)
专栏:

越南领导人武文杰承认
越南经济困难人民忧虑
新华社河内6月22日电 越南部长会议代主席武文杰今天上午在八届国会三次会议上谈到国家上半年总的经济形势时说:“国家计划完成不顺利,特别是流通分配领域继续混乱。国家粮食供应持续紧张,北方一些农村出现严重饥荒。经济困难对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形势发生不良影响。干部和人民忧心忡忡。”
“越南之声”电台今晚摘要广播了武文杰所作的关于经济形势的报告。武文杰在报告中承认,越南“当前的经济形势实在严重”。他说,今年年初以来,越南北方一些省份缺粮情况“特别严重”,粮价天天飞涨,其他商品价格随之上涨,货币迅速贬值,给经济带来沉重后果,整个社会为之忧虑。


第7版(国际)
专栏:

穷兵黩武造成恶果
越南到处闹饥荒
本报讯 据日本《产经新闻》六月二十二日报道:目前,越南正在闹灾荒,全国有七百万人受到粮食不足的影响,其中三百万人濒临饥饿。首都河内的路上乞丐增加,北部农村地区甚至还出现了饿殍。政府在三月份发行了高额面钞票,这等于给一年为百分之七百至百分之一千的通货膨胀率火上浇油。
如果看一下数字,即可一目了然。
贸易收支每年连续出现赤字,一九八六年的赤字额为八亿多美元。因此,在一九八六年年底时,越南的外债额达七十七亿美元,但外汇的储备额却连一个月的进口都无法维持。
越南已经加入世界极贫国的行列,一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一百六十美元。
社会上已有数百万失业者。由于通货膨胀,物品紧缺,黑市套购美元的现象严重。许多居民逃往国外。
大米的产量(按稻谷计算)在过去的三年内停滞不前,或者可以说有下降的趋势。一九八五年是一千八百二十万吨,一九八六年是一千八百四十一万吨,而去年却减为一千七百六十万吨。
越南人口为六千三百五十万人,人口年增长率是百分之二点一,一年增加一百三十万人。大米的产量赶不上人口的迅速增加。
大米价格开始飞涨。在河内,平均每公斤大米价格三月份为六百盾,而五月份却上涨到一千盾。在胡志明市,去年年底时大米平均每斤的价格是一百二十盾,而现在却涨到了五百五十盾。


第7版(国际)
专栏:

“绿色革命”结硕果
——多哥实现粮食自给有余
4月10日晚,多哥历来雨量较少的高原区下了一场透雨,宣告了雨季的开始。翌日,喜气洋洋的农民起得特别早,他们兴致勃勃地来到田间开始播种作物。由于农业局的技术人员及早通知农民今年雨季将提前来临,因此,当地农民早就做好了播种前的一切准备。
去年,多哥高原区雨季姗姗来迟,科扎省直到5月份才开始播种,影响了收成;而滨海区的一些省上半年出现旱情,下半年雨量又过于集中,对作物生长很不利。尽管全国气候异常,但多哥的粮食生产仍夺得了丰收。除作为多哥农民主食的薯类产量达40多万吨外,生产山药49万吨、玉米20万吨、黍和高梁18万吨、稻谷1.6万吨。经济作物也获得了较好的收成。1987年多哥粮食产量与消费相比,仍有13.5万吨积余。旱年有余粮,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成就。
今年初,由于有些邻国粮食短缺,粮食出口有暴利可图。一些商人乘机囤积粮食,哄抬粮价,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多哥政府为了稳定粮食市价,决定在新粮上市之前,由国家粮食部门从粮库中拨出部分储备粮投放市场,以平抑粮价。政府并在报上登出安民告示,公布各种粮食的牌价,从而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打击了投机倒把的不法商人,受到了人民的普遍欢迎。
多哥在粮食生产上能做到自给有余是开展“绿色革命”的结果。1977年,多哥政府在埃亚德马总统的亲自倡导下,发起声势浩大的“绿色革命”,优先发展农业生产,并把粮食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头项任务,决心在5年内实现粮食自给。
为确保“绿色革命”的成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增加农业投资,鼓励农民垦荒,扩大播种面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兴修水利,严禁烧荒,防止水土流失,提倡和推广畜耕,选用良种,向农民提供化肥和农药等的价格补贴、设立优秀农民奖、设立农业信贷银行、以较优惠的条件向农民和农业投资者发放贷款、放宽粮食出口等。这一切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过几年的努力和辛勤劳动,1980年至1984年粮食产量平均增长5%,终于在非洲发生特大干旱的1984年实现了奋斗目标,做到粮食自给,并有少数余粮出口支援邻近受灾国家。1985年农业生产又传捷报,除全国粮食局储粮1万吨外,还向欧洲出口玉米2万吨,1986年粮食生产达121万多吨,创历史纪录。这在普遍感到粮荒的非洲不能不说是了不起的成就。
多哥政府在连续3年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实现粮食稳定、持久地自足,改善人民食品结构和增加粮食出口的新战略。这是一个有远见的计划,但在实现过程中自然会遇到不少困难。不过勤劳智慧的多哥人民一定能披荆斩棘,在粮食生产战线上赢得更大的胜利。 (邵凌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