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农民企业家
欢迎大学生去乡镇企业
5月18日,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李桂莲应邀到东北财经大学作报告。她的话坦诚、实在,把大学生关于前途的许多问号变成了奋进的感叹号。
一张纸条递到李桂莲手上:“请问去年到你厂工作的5名大学生情况怎样?”
李回答:“总的来说不错。两名干财会,一名搞设计,一名搞供销,一名当技术员,他们的工资加奖励一般在300元左右。”据了解,近一个时期李桂莲厂长收到了大学生要求到她所在的厂——辽宁新金县杨树房服装总厂工作的来信50多封。
“你们的企业最需要什么人才?”有的同学接着提问。李桂莲回答:“现在最急需的是外语外贸人才、供销人才、管理人才和财会人才。”接着是一番注解:中国的企业要打到国外去,这需要各类人才。眼下我们准备与外商在开发区联办企业,还要在香港、深圳建分厂,各方面工作都需要人才。企业素质的提高、企业的升级都离不开人才。日本一家企业让我们派5个人去那里培训,可现在选一个也很难,这说明我们缺人!
李桂莲还说:“大学生到乡镇企业工作,前途是辉煌的。乡镇企业缺人才,需要大学生。现在我们厂下设8个分厂,又带了县区的6家企业,大学生能适应乡镇企业工作。我们给相应的待遇,贡献大就多得。”
(摘自5月22日《大连日报》 黄学勤、李礼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现代城市的光污染
光污染是一类特殊形式的环境污染,现代城市中较为多见。
“耀目光源”就是光污染的一种。诸如许多舞台、舞厅中刺眼耀目的活动光源就属于“耀目光源”。它对人的视觉有危害,且能干扰大脑中枢高级神经的功能。有的人可在短时间内出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的情况,而相当一部分人会因此而引起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等症状。
人们四周存在的五花八门的照明灯、信号灯和霓虹灯,易对人体形成一种危害性干扰,因而也是一种光污染。霓虹灯还会对天文观测造成干扰。现代天文望远镜能观测亿万公里以外的天体,而一个30公里以外的霓虹灯光的闪烁就足以干扰和影响它的精确度。
冶炼、烧熔以及焊接等产生的极强的光线亦是一种有害的光污染,容易伤害眼球内的晶状体。长期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容易患白内障,有的眼球内会出现盲斑,同时会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体温增高等症状。
一定强度的紫外线、红外线可用于科学技术和医疗等诸多方面,但过强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亦可成为光污染,能灼伤人的皮肤,甚至导致皮肤癌。紫外线可使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红外线照射面积大而时间长时,还会造成像高温中暑那样的一系列症状。
科学家们建议,现代化的城市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应尽量避免造成光污染,对于已出现的光污染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摘自《中国市容报》 第337期 许永杰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的两个部分
鲍寿柏在《管理世界》第三期发表的《改革时期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一文中指出: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既是企业家们大显身手的时代,也是城市与区域决策者们进行战略决策角逐的时代。城市发展战略之间的竞争,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部分,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战略的非正式部分而展开的。所谓非正式部分,是指不在官方文件中露端倪,却常常成为支配城市经济行为的主体。
文章说,近年来,许多城市的发展战略竞相出台,尽管字面上都强调置身于国家宏观政策目标的约束之下,但往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就其经济实质而言,都不同程度地体现着铺摊子、争外延、争投资等非正常因素。这是发展战略中非正式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现行体制条件下,不同城市发展战略之间的区别,仅在于这种非正常因素强弱的区别,而绝非有没有的区别。因此,就完整地认识和解剖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而言,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
文章分析说,战略非正式部分的另一个重要倾向来于区域与城市的潜在发展意识。例如,在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常常可以接触到一些非正式、非官方的口号,如:“顶住上海,占领安徽”、“借上海人的脑袋发财”、“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间隙中求发展”,“苏锡常联合起来,与上海抗衡”,等等。这些口号虽然在相当程度上是从本位主义出发的,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带有强烈的竞争意识,鲜明地反映了商品经济的观点,是改革年代的产物。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在自然资源丰裕但经济发达程度较低的地区,针对发达地区渗透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政策更是屡见不鲜。所有这些,都是在发展战略目标规范的正式掩护下进行的。可以说,帷幕后的战略、不见文字的战略,常常更富于竞争的实质性。
文章还说,战略的非正式部分是对正式部分的重要补充。正式部分的形式化倾向越严重,其非正式部分的比重必然加大;正式部分对现实的解释和指导水平越低,其非正式部分的实际作用就越显著。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对儿童电影的沉思
现在,适合下一代的书、影视节目和歌太少了,广大儿童处于精神饥渴的状态。
问题在哪里呢?应该说在电影的创作生产,发行放映,学校和家长如何组织儿童们看电影这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
第一,电影创作生产的问题。电影厂是企业,必须要自己养活自己,而儿童片拍一部亏一部。
第二,发行放映的问题。儿童片票价太低,一个拥有1000观众的影院,全部客满也才收入100元,其中70元要上交和纳税,只剩30元,连付影院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水电费都不够。
第三,学校和老师方面的问题。学校重升学率,对组织学生看电影不积极。选的片子也往往是从老师和辅导员的爱好出发。
我们要尽力拍出为广大儿童喜闻乐见的儿童片,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要补贴儿童电影生产的问题,看来还得让财神爷爷们拿出钱来。提高票价要物价局定。要让儿童影院和放映儿童场免税,要找税务局定。只要这些问题解决了,儿童电影事业就会大大繁荣起来。
(摘自5月29日《文汇报》 于蓝、宋崇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新型蒸汽机车再度受青睐
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象征。可是,许多国家的机车设计人员正在集中力量,设计重现蒸汽机车的各种方案。这是由于柴油价格不断上涨,煤炭价格仍然比较低廉,重新采用燃煤机可迅速提高经济效益。
新型蒸汽机是一种类似蒸汽机车的燃煤电子操纵高速机车,由机车上的电子计算机选择好最充分燃烧的规程,使煤炭全部变成热能。当然,机车用煤要预先经过清洗去硫,吸饱蒸汽后再送入燃烧室。蒸汽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形成的煤气、蒸汽和烟尘重新返回机体再次利用。总之,新一代蒸汽机车将不是那种运行在团团烟雾和蒸汽中的火车头了。
(摘自《世界科技译报》第150期 芳泽译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垃圾何处去?
以往,美国人都把垃圾运至固定的地点堆放;而今堆放的场地差不多已堆满。堆放垃圾绝非易事,需要用泥土填埋,用陶土或聚乙烯等防水材料密封,还需要铺筑排水沟,以防泄漏而污染地下水。
大批量地焚化垃圾在日本和欧洲诸国都取得了成功。经焚化厂处理过的垃圾,数量上减少90%,重量上减轻75%,处置起来就方便得多。而且,焚烧垃圾时产生的热量又可作为一种能源。最麻烦的是,焚化垃圾如达不到一定的温度,就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从烟囱中飘逸出来。经焚化的垃圾灰烬内铅、汞等有毒物质的含量更为集中,处置起来更非易事。
处置垃圾的另一好办法是回收利用。在日本垃圾中,有50%得到回收利用,16%用填埋式处理,其余34%靠焚化,而美国却有86%的垃圾靠填埋来解决。日本人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即居民们自觉地把垃圾分成7类,而后再分门别类地收集。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当综合治理,优先考虑回收利用和焚化。
(摘自5月30日《上海译报》 王文庆译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诗经》里有化学
《诗经》七千二百余行诗句中,反映(以间接为主)化学知识的有六百多句。《诗经》虽不如《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具体详细,但它成书至今二千五百多年,又采自民间,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因此,科学意义显而易见。
《卫风·淇奥》云:“有匪君子,如金如锡”。意思说有一位君子,受过陶冶锻炼,有美好的品格,如提炼出来的铜锡一样纯洁。当时矿石开采、金属冶炼及利用的能力和水平,不是跃然纸上吗?《秦风·小戎》云:“厹矛、鋈錞”,意思是长矛柄尾的铜錞上浇了一层锡。锡在空气中不易氧化锈蚀,铜表面镀一层锡可以起保护作用。由此可知,当时人们已懂得了一些金属的防腐技术。
酿酒是早期化学的重要内容,《诗经》中有关酒的记载有一百多条,光是酒名就有醴、醹、鬯、黄酒、春酒、清酒等。“春酒”乃“冬日酿酒,春日始成”。酒陈变香是由于发生了酯化反应。看来,周朝时人们已经发现了这种化学现象。
《诗经》对染色也有不少记载。《郑风·东门之墠》:“菇藘(茜草)在阪。”《小雅·采绿》:“终朝采蓝(染草)”,“终朝采绿(又名王刍,计作‘黛色’)”。《豳风·七月》:“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可以看出,当时已在衣、鞋、帽、马具、车、武器等方面广泛应用染料。这些染料不仅来源于植物,也取之于矿物。那时的染色已达到相当水平。
另外,《诗经》对漆的利用与漆树栽培,香料的识别、采集和应用,皮革的加工使用等也有大量的描述。
总之,《诗经》中反映的化学知识是丰富的,是研究中国古代化学史的珍贵史料。
(摘自六月二日《新民晚报》 王放民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花色与花味
花,五颜六色,鲜艳夺目。一些花不但美丽动人,又以芳香四溢引人入胜;有些花虽美,却不能发出诱人的芳香;也有少数花,看上去很美,却扩散出微量的臭味。
据花卉专家研究,922种红花中,香花占17%,不香花占82%,臭花占1%;954种黄花中,香花占14%,不香花占84%,臭味花占2%;600种蓝色花中,香花占9%,不香花占90%,臭味花占1%;307种紫色花中,香花占13%,不香花占74%,臭味花占13%;而清幽雅淡的白色花,在整个自然界中占大多数,从1200种白色花中得知,香花占20%,不香花占70%,臭味花占10%。
以上共统计3983种花,其中香花占15.60%,不香花占79.44%,臭花占4.86%。可见香味花只占少数,臭味花则更少,不香花则占多数。白色花中的香花比其它花中的香花所占比例要大。
(摘自《大自然》第2期 蔡培印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哲学的功能何在?
哲学的功能,在于能给时代贡献智慧和理想。哲学史上的诸子百家,就其原先形态而言,现在看来都已过时了,但它所代表的智慧和理想的发展历程,是应长存的。二千年前的《孙子兵法》,被今天日本企业家用为经营管理之道,就是因为它有很高的智慧,有广泛的方法论意义。哲学可以为各门具体科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提供方法论的借鉴,但这不等于“应用哲学”(“应用哲学”的提法似乎意味着还有没有应用价值的哲学)。一切真正的哲学的功能和价值,除了方法论的意义外,还在于它为人们提供理想。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一个理想冲突、价值转换的历史过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建立新的科学的价值体系,需要适合当今历史发展的趋势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并把它当作整个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哲学工作者应尽历史的责任。
(摘自《社会科学报》第104期 丁桢彦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儒家思想·现实主义和杜甫
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先秦诸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孔孟、老庄。诗家受前者影响,表现为现实主义,受后者影响,表现为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就代表这两种不同影响和作风。”冯友芝则认为:孔子重名教,老庄重自然。“这两种趣势约略相当于西方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的诗“表现出中国思想的这两个主要传统”。
现实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都是“引进”的,都和西欧社会发展阶段紧密联系。每一种主义不但是创作方法,而且是文艺思潮。资本主义形成了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潮和相应的创作方法。中国在“五四”以前一直处于前资本主义时期。作家和读者都具有完备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意识,只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的事。而且,创作方法和文艺思潮不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创作方法,特别是某些表现手法在古代作品中也可找到胚芽。但手法毕竟还不是完整的创作方法,更不是自成体系的文艺思潮。
孔子所说的“文学”和现代的概念不同。“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经》的总评价,是他的政治标准。艺术标准他根本不理会。后来的儒家发展为“温柔敦厚”的“诗教”,一切限制在不许犯上作乱,适可而止的范围内。对比起来,这和欧洲18世纪兴起的具有暴露性的批判现实主义毫无共同之处,倒和古典主义“约略相当”。
古典主义17世纪兴起于法国。它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最高标准,主张以理克情。这和“温柔敦厚”精神一致。古典主义将古希腊、罗马的作品作为典范,这和孔子的“信而好古”相似。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受儒家影响的作品所表露的不是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而是古典主义的思想倾向。
以杜甫为例。杜甫自幼受封建正统思想熏陶,梦想致君尧舜,再淳风俗,思想倾向属儒家范畴,约略相当于古典主义。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活经历,使他写出了现实主义的诗篇。儒家思想和现实主义在杜甫的创作里是离心和向心两种力量。作为忠君崇圣的诗人,杜甫的思想境界不可能达到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度。这在《喜雨》一诗中表现得十分清楚:敌视以袁晁为首的农民起义,儒家思想浸染的“腐儒”一面暴露出来了。
(摘自《社会科学》第3期 刘禹轩 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