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非洲灭蝗战犹酣
张友新
海湾油轮被击中后火焰熊熊,两伊袭城战炮声隆隆,中美洲战争连绵不断,柬埔寨境内焦土连片,这是一种举世关注的战争。然而,世界上还有另一种“战争”,它没有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惨象,但涉及地区之广、参战人数之多、“战斗”之激烈,不见得亚于荷枪实弹的拚搏。
形势骇人
非洲是个古老而美丽的大陆——那里的人民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但它又是一块多灾多难的大地。这里只说蝗灾:
蝗群首先在埃塞俄比亚发难,方圆120万平方公里的古国刚刚盼来两年略好的收成,可去年下半年久旱逢雨,蝗虫卵又绝处逢生,大批蝗虫“破土而出”,把农作物吃个精光。如今牛羊倒毙,赤地千里,田野荒芜,一片凄凉景象。
接着,“蝗虫大军”又向苏丹、乍得、尼日尔、马里、毛里塔尼亚等国进逼,所到之处,留下一片荒凉。
之后,“蝗虫大军”又长驱北上,越过撒哈拉大沙漠,侵袭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等北非国家,蝗群飞似风,集结如云,遮天盖地,大有崩峰压城之势。人们高声呐喊,即使燃烧汽车轮胎,烈火浓烟也吓不跑蝗群,它们依然潮水般扑向沃土农田,绿色田野顷刻间剩下一片黄土。北非40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被蝗灾席卷。每平方公里约有5000万只蝗虫,一夜间能毁掉10万吨农作物。
此外,南部非洲也在告急:一场4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蝗灾正在蔓延。眼下,非洲蝗灾的范围还在扩大,北至地中海北岸国家,西至佛得角大片土地,东至西亚和东南亚的广大地区。蝗群大举进犯,其势迫人。
人类大敌
蝗虫虽小,却是人类大敌。非洲蝗虫有几百种,其中对农作物构成威胁的有4种:危害最大的是沙漠蝗,主要在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境内的红海地区繁殖;候蝗,经常出没在中非和西非地区;红蝗主要在东非一带活动;棕蝗肆虐地区在南部非洲。蝗虫喜爱潮湿,大雨之后繁殖很快,破坏性也特别强。蝗虫的体重一般在2克左右,每天食量相当于自身的重量。这就是说,一个数达400亿只的蝗群在24小时内就能吃掉8万吨粮食,大约等于40万人一年的口粮。真个是“蝗群过后尽凄凉”,玉米、水稻、小麦、高粱、小米等禾本植物无一幸免,庄稼地里只剩下一片七零八落的硬秆秸,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荡然无存。
奋力灭蝗
面对蝗群大举侵扰,非洲国家和人民紧急动员,奋起抗蝗,发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灭蝗大战。突尼斯成立全国灭蝗指挥部,由政府总理亲自挂帅,国防部长直接指挥,摩洛哥调动35架飞机、数百辆汽车和数千名技术人员监测灾情,喷撒农药,运送治蝗用品,与蝗群展开决战。毛里塔尼亚农业部长亲赴现场,视察蝗情,部署灭蝗计划。阿尔及利亚动用40余架飞机已在55万公顷的土地上喷洒了灭蝗药剂。
灭蝗大战是没有国界的,非洲国家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围歼蝗群。突尼斯和利比亚两国联合行动,组织专业队伍,派遣部队争取及时消灭蝗虫,使农作物少受损失。马格里布地区的5个国家决定在边境地区协调灭蝗行动,同时还呼吁国际社会关注灾情。世界粮农组织、欧洲共同体、沙特阿拉伯和其他一些国家纷纷向受灾国家提供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援助。中国的灭蝗药剂也已运抵努瓦克肖特,支援非洲人民抗灾。
目前蝗灾还在扩大。5、6月雨量较多,蝗群可能更加猖獗。非洲灭蝗战犹酣。尽管“战争”没有刀光剑影,但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也是十分惊心动魄的!


第7版(国际)
专栏:他山片石

技术、纪律与职业道德的结合
——西德科隆市出租汽车一瞥
江建国
在联邦德国,要出租汽车很方便。只要你打个电话自报家门,不出几分钟,便有一辆米黄色的出租汽车翩然而至。我常想:它们怎能做到这般迅速?五月中旬的一个下午,科隆市新闻局热情地邀请我们访问科隆“出租汽车中心”,这个疑团顿然而释。
科隆的“出租汽车中心”位于繁华的老城一条拥挤狭窄的小胡同里,要不是细心一点的人,准会擦眼而过。但正是这个不起眼的三层老式小楼,像一个一丝不苟的“指挥家”,调动着出租汽车这支“乐队”。“中心”的理事会主席缪勒介绍说,这个“中心”是出租汽车行业的非赢利性合作组织,对内起协调、监督、调度作用,对外代表本行业的利益。科隆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总共有一千一百二十辆出租小汽车,分属八百九十八个“个体户”,其中有一千零六十辆加入了他们这个中心,每辆车每年交纳二百零五马克会费。“中心”工作人员仅四十人。出租汽车也像公共汽车一样有停车站,全市总共一百一十三个,出租车没事时就停在站里等候乘客。
科隆是西德工商业大城市,有一万五千条街,全市出租车每月平均出车四十至五十万次。仅通过“中心”电话订车的夏季每天就达六七千次,冬季可达一万七千次左右,碰上圣诞节、新年、狂欢节、博览会,要车的就更多。把出租汽车尽快派到乘客那里,靠的是先进的通讯设备。我们参观了“中心”的通讯设备,七个女电话员负责接收通过十五条线路打来的电话,每人面前一台电子计算机终端。电话员操作几秒钟,屏幕上就显示出离乘客最近的出租车停车站,而后通过无线电话与该站联系。“中心”无线电通讯网把科隆分成四个地区,每区一个频率,“中心”一呼叫,该地区所有出租车都能听到,并立即作出反应。“中心”跟某些大用户,如旅馆、饭店、大公司还设立了专线电话,对方要车只要在电话拨号盘上拨要几辆车的数字,显示板上即显示出用户号码和要车数字,立即就可以处理。据介绍,科隆已有百分之四十五的旅馆、百分之五十的饭店以及大公司等总共四千个用户设立了要车专线电话。除此之外,他们还在三十二个出租汽车站专门建立了一种只能打进不能打出的电话,住在附近的居民可以不通过“中心”,直接向各停车站要车。为了不打扰居民睡觉,这种电话每天晚上九时到次日晨七时,自动由响铃转为闪光。信息灵了,车就运转得灵,平均十分钟不到车就能到达乘客面前。乘客也可到出租车站直接上车。
“中心”对它的成员有所管又有所不管。车该停到哪里揽生意?自由选择。每辆车每天该跑几小时?自己决定。想上白班还是夜班?悉听尊便。司机一年一度的休假安排在几月份?这是个人的事。“会不会由此产生出租车不足的现象?”我们问。缪勒先生说,因为市场规律在起作用,而且出租车数量多,有些大学生晚上来当业余司机,因此,司机和车都绰绰有余。每天二十四小时,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车在营业。但另一方面,对该管的地方又管得细致、严格。首先是竞争规则,抢同行的生意不行,进入停车点要依先后次序,有了乘客总是第一辆车出发,司机不得以路太远或路太近为借口拒载,其次是服务态度标准。翻开“中心”制订的章程,不由得使人暗暗赞叹德意志民族办事完美的特点,这里试举几条:
“仪容——以不招致乘客批评为准;态度——礼貌,友好,乐于助人,以乘客满意为准;车辆——视天气条件最大程度地保持清洁;语言——使用标准德语,一律以‘您’相称;联络——言简意赅,不得闲聊;拾遗——立即上交到‘中心’失物招领处”。
出租车价格是市政府统一规定的,无论车型(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奔驰”牌)如何一律价格统一,每辆车都必须有计价表供乘客监督,跑远途空车回程只准许加收一马克的空程费。“中心”设有监督委员会对违反职业道德的司机课以罚款,直至开除。缪勒说,出租汽车司机都能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类似故意绕圈子欺骗外地乘客的事几乎没有发生过。总之,竞争不失合作,赚钱不昧良心。
“中心”提供多种服务。例如为公司快速递送文件;有人赴宴酒后不能自己开车,他们可以派出司机,连车带人送回家;严寒时,你的汽车发动不起来,他们派人帮你发动;你从外国开了载重卡车运货来科隆,道路不明,他们可以派出“领航员”;病人乘车可以事后付款,等等。优良的服务自然吸引来顾客,目前“中心”承担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出租车业务。


第7版(国际)
专栏:

牛奶的药用
牛奶不仅是一种营养品,而且还可制作抵抗病菌的药物。这一成果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一位科学家发现的。
这位科学家用念珠菌菌种制作成的病菌注射到牛体中,之后发现,这种病菌容易引起口腔和消化系统感染。在对人体试验中,科学家发现,用牛奶制成的药物对口腔受到念珠菌感染的病人进行治疗时,治愈率达50%。医学界认为,艾滋病患者免疫率差,容易受病菌感染。而牛奶药用的新发现可能会对艾滋病患者带来好处。·步青·


第7版(国际)
专栏:

巧用旧轮胎
据统计,目前美国各地堆积了20亿个旧轮胎,而且每年还要换下2亿个。美国铁道有限技术公司最近发明了一种利用旧轮胎的简易方法,将旧轮胎磨碎成非常细的粉末,同聚乙烯塑料相混合,制成一种合成材料。它可用来生产牛奶箱、汽车保险杠等。此外,美国正在研究将旧轮胎磨碎后作造纸原料,或加入沥青作为铺路材料等。
·青山·


第7版(国际)
专栏:

雨刷眼镜
最近,法国一家眼镜公司推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雨刷眼镜”,其特点是:当镜片沾有雨珠或蒙上水雾时,只要按动镜脚上的一个微型开关,一对金色的类似汽车前窗上的雨刷便会来回刮动,镜片便马上变得干干净净。这种雨刷是由一枚“迷你电池”作动力,这种小电池可连续工作8小时,可更换。雨刷眼镜不仅方便了在雨中行走的近视眼,而且也使驾车迷们欣喜若狂——佩戴着这种雨刷来回刮动的眼镜行走可造成一种正在驾车的错觉,从而达到过过“驾车瘾”之目的。
·竹芝·


第7版(国际)
专栏:域外散记

曼谷街头
李南友
这次到曼谷的时间虽短,但印象美好而深刻。一下飞机第一个印象是机场大厅内十分洁净见不到灰尘,米黄色的地板,给人一种美好、和谐的感觉。进城的一路上,风光秀丽,高大的椰子树、香蕉丛掩映着幽静的房屋,还有一个个色彩绚丽的庙宇,在曼谷具有一定规模的庙宇就有400多座,绿树繁花之中,一幢幢泰式高脚木屋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杂陈一起,相映成趣,富丽堂皇的寺院、宫殿错落其间。市区,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据说,曼谷的汽车早已突破100万辆,但堵车现象很少。近年来,城区辟建了高层公路,有几层楼高,汽车穿行于屋顶之上。街道两旁的商店鳞次栉比。很多住房商店的墙壁上,还爬着树藤,遍地开着鲜花。据说这里光兰花就有1000多种。陪我们的温沙南先生说,在曼谷,清洁工每天必须在人们起床前打扫干净街道,8点钟前,处理好全部垃圾。人们不随便吐痰,掷瓜果皮、纸屑等东西。这二三年以来,曼谷确实变样了。过去,新加坡人到曼谷来,说“这是一个垃圾桶”,而现在他们到这里来,不能不承认,“曼谷面目一新了”。
在国内时,我最伤脑筋的是进饭店,杯盘狼藉,无人收拾,进餐只是一种“任务”。然而在曼谷,每次进餐,感到是一种享受。餐厅环境清洁优美,餐桌、地上都整洁明亮。虽然就餐人很多,可是餐厅内很安静,没有喧闹,也没有嘈杂的声音。服务员一发现哪个桌子上稍有一点不洁的东西,就立刻前来清理擦掉。餐毕出门时,饭店的负责人恭立门口,向顾客鞠躬道谢、送别,给人以温馨之感。
泰国旅游业十分发达,1987年,外国到泰国的旅游人次达320万之多,而且多数人到泰国,必去曼谷,我想,这同他们的清洁、礼貌搞得好大有关系,一个文明的城市,必然是清洁的城市,一个文明的城市也必然是有礼貌的城市。
曼谷街头,随处是商店,有大商场,也有摆摊的小商贩。
曼谷街头小商贩很有特色。他们一排排沿街摆摊,货物十分小巧精美。有意思的是,不少货摊上标着五铢(泰币)、十铢的牌子,即这一类东西,每个都是五铢或十铢钱,顾客挑选起来十分方便。小贩全部都是个体户,货摊摆设十分整洁,叫卖的小姑娘、老大娘态度热情、耐心,你挑选半天,他在一旁给你推荐说明它的好处,即使你不买,他们仍然微笑着与你告别。
曼谷的菜市场分设在街道两旁和水道的小舟上。街头菜市满筐的鱼虾、蔬菜、瓜果,鱼虾还在跳动,蔬菜青翠欲滴,瓜果香味四溢。遐迩闻名的曼谷水上市场,每当清晨,乳白色的薄雾像轻纱飘浮在水面上,年轻的泰国姑娘戴着阔边草帽,划着轻盈的小船从四面八方赶到这里。船上物品琳琅满目,满载着甜美的水果、鲜嫩的青菜、柔糯可口的暹罗米和招人喜爱的鲜鱼、活虾。那成百上千的小船,以及那驾船的俏丽、活泼的泰国姑娘十分引人注目。她们热情推销各种货物。有不少国内外的游客,专程来领略水上的迷人风光,并选购各自需要的物品。
说到曼谷街头,不能不提那里的唐人街。在泰国,华人约有400多万,而一半左右集中在曼谷。曼谷唐人街是由曼谷最古老的三条街道组成的一个街区。这个街区已有100多年历史。各家商店高悬醒目的中文招牌,经营者几乎是“清一色”的华人、华侨。你走在这个街区,有时会忘记你是在国外,潮州话在这里几乎不绝于耳。当他们知道我们是从祖国来的,都向我们点头微笑。
美丽多姿的曼谷街头,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真假赫斯之争
范玉忠
纳粹战犯、希特勒副手鲁道夫·赫斯去年八月十七日在西柏林斯潘道监狱突然死去。最近,西欧国家围绕赫斯之死究竟是自杀还是他杀、是假赫斯还是真赫斯的问题又起争论。
英国前军医、历史学家休·托马斯在即将出版的新书《赫斯:两起谋杀案的故事》中披露,赫斯是因同一起推翻邱吉尔首相的阴谋有牵连而被暗杀的。
赫斯之子沃尔夫·吕迪格尔·赫斯今年五月则说他的父亲是被害的。
去年八月十七日,英国驻西柏林军事当局宣布,鲁道夫·赫斯当日下午在西柏林的英国陆军医院死去。据说那一天赫斯被扶到院里凉亭中休息,后来监护人因事离去,等他们过了一会儿回来时,发现赫斯脖子上缠着一截电线。赫斯当即被送往医院抢救,但已经死去。
英国陆军医院解剖了赫斯的尸体,确定赫斯是窒息而死。后来有消息说发现了他留给家人的条子,从而证明赫斯是自杀。不过有人对此提出疑问。西方新闻界为此闹腾了一阵子,后来不了了之。在重重疑团中,赫斯的尸体于去年八月交给其家属,运回家乡埋葬。
事后,赫斯儿子、律师赛德尔说英国有人在掩盖赫斯之死真相。
验尸时赛德尔在场。他认为有充分证据证明赫斯是他杀,因为被人勒死和自尽吊死的痕迹是完全不同的。
托马斯则提出了更加扑朔迷离的说法,说这次的死者是冒名顶替的假赫斯,真赫斯早在一九四一年五月到英国履行其所谓的秘密和平使命途中就被暗杀了。他的《赫斯:两起谋杀案的故事》中的第一起谋杀案写的就是当时谋杀赫斯的情况。赫斯被暗杀后,希姆莱选派了一个和赫斯长得极像的人,英国当局便把他当作真赫斯关押起来。托马斯说,去年死的正是这个假赫斯。
近些年来,由于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西方盟国一直要求释放赫斯,但苏联认为赫斯罪恶累累,应该终生监禁。据说,苏联去年表示不反对释放赫斯,于是有人害怕他说出在英国的一些上层联络人,进而暴露一起试图推翻邱吉尔首相的阴谋。所以策划了暗杀计划,用电线勒死他。
赫斯的儿子沃尔夫·吕迪格尔·赫斯却不同意托马斯的说法,他说去年死去的赫斯是他父亲,而且是他杀。所谓父亲给他留的条子是伪造的。
盟国的一个外交官把托马斯的说法斥之为“纯系胡说八道”。
赫斯死了,留下的悬案迄今未了,围绕赫斯之死而引起的又一轮争论,将会得出什么样的结局呢,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第7版(国际)
专栏:异国风情

探戈——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灵魂
李志明
阿根廷主人招待远来的客人,有三个节目必不可少,那就是烤牛肉、足球赛和探戈。尤其是探戈,不到阿根廷是体会不到它对这里人民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
探戈诞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人视它为国宝。它不单单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舞步,探戈可唱可跳可以演奏,是集音乐、舞蹈、歌唱、诗歌为一身的综合艺术。探戈音乐节奏明快,独特的切分音是它的鲜明特征。表演探戈舞的演员,男的打领结穿深色晚礼服,女的着一侧开叉的长裙。真正的阿根廷探戈舞,华丽高雅和热烈放浪兼而有之,那一连串的交叉步、踢腿、跳跃、旋转,看得人眼花缭乱。人们更喜欢的是唱探戈。探戈歌手无论男女,都有一副浑厚宏亮的歌喉,歌声随着歌词内容抑扬顿挫,时而激越奔放,时而如泣如诉,感染力极强。阿根廷探戈,无论是舞蹈还是演奏演唱,都带有一种特殊的韵味。歌词充满民间俚语,内容或嫉世愤俗,或伤感凄凉。这些都与探戈的起源即它的根密切相关。
19世纪末叶,年轻的阿根廷共和国经过战乱岁月,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大批欧洲移民涌向这片富庶的土地,一些放牧为生的高乔人也进城寻求新的生活。布宜诺斯艾利斯迅速扩大。新来者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在码头或工地做小工。夜幕降临,他们聚集在贫民区的小酒店里饮酒玩耍,移民带来不同的舞步和音乐风格,其中以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国家的为主,也有少数黑人带来非洲影响。于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节奏在这些小酒吧中形成,这就是最初的探戈。不久探戈进入社会底层,又多了一层放浪的色彩。人们还自编歌词来发泄胸中的痛苦和不平,探戈歌也出现了。探戈既然有这样的出身,起初是为上层社会所不齿的,到20世纪初才通过舞厅进入较高的社会层次。欧洲人发现了这种舞步,带回去加以发展,又传回到阿根廷。连高贵的巴黎人都跳探戈,阿根廷上流社会才开始接受它。20年代,部分诗人、作家发现探戈这种音乐形式很适合表达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开始为探戈写词,音乐家也参加到创作探戈的队伍中来。探戈应该说是一种民间艺术,却诞生在大都市中,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多见的一种艺术现象。现在,探戈在阿根廷已经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但它始终没有脱除诞生时的印记。它表现的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的苦与乐,绝望与希望,因此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7版(国际)
专栏:

塔什干郊区(麻胶版画)〔苏联〕波尔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