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摭谈
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内部,有一个很重要的制约系统,即对官僚机构和官吏的监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在皇帝之下设置三个最重要官职: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三公。丞相掌政务,太尉掌军务,御史大夫掌监察。这种体制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官僚政治的基本格局。所以明太祖朱元璋说:“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纲纪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
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一面参预朝政,一面有“制临百司,纠绳不法”的监察权。唐代监察机构内部形成更严密的三院制: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狱讼;殿院掌殿廷供奉之仪式;察院掌巡按郡县和对六部的稽查监察以及监军等。唐代监察制还有一个特点是御史参预司法审判:重大案件“则诏下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同案之”。这延续到明清,人称“三堂会审”。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刚正不阿、不畏强暴、勇于纠弹不法的御史,对伸张正义、澄清吏治起过积极作用。
对地方的监察制度,秦时也已确立,郡一级派有常驻的监察御史。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大监察区,设刺史负监察之任。刺史秉皇命监察,可以直奏皇帝,所以能起到澄清地方吏治的作用。唐代对地方监察由察院负责。明清时期,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派出巡按地方的称巡按御史,系“代天子巡狩”,权力很大。
对政府部门公务进行经常性的稽查和监察,开始于唐。这种制度到明清时发展得更为完备,设六科给事中。其主要职责为对六部公务的稽查、监察。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下的监察制度,当然有很大局限性。例如,监察的最后结果要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志,弹劾也常常成为皇帝控制官吏、官吏互相攻讦的工具,监察官员本人也会发生贪赃枉法的腐败问题等。但从总体上看,它对调节统治者的内部关系,保障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澄清吏治,还是起过积极作用的。
(摘自《学习与研究》 第2期 颜吉鹤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朱德同志在泸州藏书
四川泸州市是朱德一九一六年护国讨袁之役胜利之后,驻军长达五年之久的地方。朱德在戎马倥偬之际,挤出时间博览群书,购置大批典籍文献。七十年来,这些书多流散损失。一九五二年川南行署征集图书文物,从南溪朱总家中运回一批藏书到泸州市图书馆珍藏。其中有一架涵芬楼刻本的二十四史(北史、梁书、新五代史稍有缺册,后来将同样版本补齐,使之完整),这些史书每册扉页均盖有两颗二寸见方藏书章,一颗是“仪陇朱氏藏书之印”,一颗是“德字玉阶”。
除了二十四史之外,泸州市图书馆工作人员又在该馆藏书中清出朱德同志藏书近千册。这些藏书均同二十四史一样有两颗朱德藏书印章。
这批书大多数是清代木刻本,只有少数为影印本。
据泸州八十多岁的陈天灵医生
(已故)回忆说:“朱司令办公室(现商业局)桌上、壁橱内、柜内、顶上到处是书,大约好几千册之多。朱司令是战火纷飞中离开泸州的,听说大部分书运回南溪家中,小部分留在泸州捐送给各地学校”。“我当时是泸中学生,因爱体育得到朱司令喜爱,经常去到城防司令部,亲眼看见泸中有人用箩筐挑书,有个别教师也来拿过书”。
这批藏书后来由泸州爱好藏书的桐阴中学校长阴懋德征集收购,一部分归入阴家(阴去世后捐赠泸州市图书馆),一部分流散到各县文化部门。一九五二年川南行署下通知征集图书文物,又收回一部分。此外,一九八二年笔者到成都开文物工作会议,在闲谈中得知阴懋德老人曾将盖有朱德藏书章的杜甫诗集赠送成都杜甫草堂,把三苏全集奉送给眉山县三苏纪念馆珍藏。
(摘自《四川文物》 第二期 吴孟辉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孙中山巧对入官府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署,想见湖广总督张之洞。他递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的名片,门官随即将名片呈上。张之洞一瞧很不高兴,问门官来者何人?门官回答是一儒生。张之洞令人拿来纸笔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交孙中山。孙中山一看,纸上写道:“持三字贴,见一品官,儒生安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孙中山微微一笑,提笔写下一行字请门官呈上。张之洞见上写道:“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不觉暗暗吃惊,急令门官大开中门迎接这位风华正茂的读书人。
(摘自4月16日《团结报》 成谊中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运动员的潜在病症
人们听说某个年轻有为的运动员突然死亡时,会感到意外。怎么会发生这类事情的呢?医生们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因心力衰竭而死的。而运动员生前都不知道自己有病。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40岁的马内维奇就属这类情况。马内维奇生前曾进行过多次体检,但从未发现心脏有问题。造成运动员死亡最普遍的原因,是患心肌功能失调病,即心肌肥大症。它使心脏越长越大,越长越厚,并倾向一边,使血的流动重新受到限制。而激烈的体育活动会使心脏来不及跳动甚至停止跳动。患有心肌肥大症的运动员,通常因心力衰竭在35岁前会突然死亡。而多数人在死之前都没有任何症状。
另一个造成运动员死亡的病叫马方综合症。患有马方综合症的运动员有很明显的症状。死亡者通常很高,有很长的膀子、手指和颈子。当患者坐着时会摇头和摇腿,此病会使心脏动脉搏动减弱。心脏最大的动脉是主动脉,它不断扩张并变得很薄,当进行激烈活动时会突然破裂造成死亡。目前,用声波来检查患有心肌肥大症或马方综合症。它能显示出心脏的结构图。从图中可看出病人的主动脉比正常人大或厚。
(自《世界科技译报》第144期 严缄译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宋词的四大流派
张涤云在《宋词的四大流派》一文中认为:宋词从总体风格上看,应分为婉约、豪放、雅正、闲逸四大流派。
婉约派中又可分为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西江派(婉雅派),以柳永为代表的市井派(俚俗派),以张先、贺铸为代表的奇艳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的正宗派(清婉派),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大晟词派(精雅派)。
豪放派又可分以苏轼为代表的苏派(豪旷派),以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为代表的中兴词派(豪雄派),以辛弃疾、陆游等为代表的辛派
(豪壮派)。
雅正派可分为以姜夔、史达祖为代表的姜派
(清空派),以吴文英为代表的吴派(密丽派)。
闲逸派分为以僧仲殊、朱敦儒等为代表的旷逸词派,以黄裳、周紫芝为代表的雅逸词派。
婉约派的内容偏重于男欢女爱、离愁别恨,艺术风格缠绵、含蓄、清丽、柔和。豪放派以诗入词,以理入词,风格豪迈雄壮、悲愤激越、离旷深沉,表现了词人爱国主义情怀。雅正派以“中正平和”之音、“典雅纯正”之辞净化词,具有韵精密清越、格调高雅幽洁、笔力清健冷隽的风格。闲逸派以山光水色、闲情逸思为主要摹写内容,以自然疏放、悠闲飘逸为主要风格,表现了闲远超逸之态。
(摘自《文史杂志》第2期)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甲虫控制豚草蔓延可奏效
一种具有世界性公害的草本植物——豚草,正悄无声息地在我国黑龙江、辽宁、北京、湖北、江苏、江西等省市迅速蔓延。据悉,控制豚草蔓延已有良方——中国农业科学院生防室开展的以虫治草的生物防治课题研究已初见成效。
中国农科院生防室考虑到豚草生命力强,化学防治或人工拔除往往事倍功半。去年8月,他们先后从豚草原产地加拿大和苏联引进一种豚草条纹叶甲来开展豚草的生物防治。经初步研究,已证实豚草条纹叶甲专吃豚草,不敢食其它植物。这种专食性是成功地控制豚草蔓延的关键。目前,该室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这种叶甲的室内繁殖、气候驯化等工作。在试验室,记者看到一种背部有黑白相间条纹的小壳虫,正在啮食豚草,不大一会儿,一片叶子就被啃光。借助显微镜,可清楚地看见在豚草的植株上密布着粒状的虫卵。研究人员告诉记者,豚草的这一“天敌”产卵密度可达每平方米2000个,由卵发育至成虫仅需一个月,幼虫的食量2日内便可达10至50毫克。今年初夏将有数千只甲虫释放于辽宁铁岭、丹东等豚草多生地的田间。可望逐步控制豚草的生长、蔓延。这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四化建设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摘自《花卉报》 第157期 康宏志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太空味觉
宇航员的太空食物一般是糊状的,有时也加工成一口一个的小块,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因咀嚼而产生食物碎屑。在失重情况下,漂浮舱内的食物碎屑对舱内仪器的工作是一个隐患。目前美国宇航员一直抱怨他们的太空食物味道不佳,提不起胃口。
宇航员们反映在太空食用食物,其滋味令人捉摸不定,有时偏甜,有时缺乏食物应有的香味,有时甚至味同嚼蜡。
宇航员的味觉变化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因为研究这个问题,将有助于了解太空环境对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早在1973年和1974年,美国科学家已在“天空实验室”上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没有获得满意的结果。
19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宇航员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上联合进行了太空科学实验。加拿大宇航员马克·加诺,分别在航天飞机起飞前、飞行中和着陆后测定了自己的咸、酸、甜、苦等味觉。考虑到人体嗅觉神经也会影响味觉,加诺在这三个阶段还分别测定了自己对香草、香精、柠檬汁、留兰香和净水的嗅觉。但遗憾的是,这项实验也未能揭示太空味觉之谜。相反,有的科学家认为,这个谜之所以迟迟未能揭示,乃是实验方法有问题,因为人的味觉因人而异,由个别宇航员从自身测得的数据是否可靠,是否有普遍性都值得怀疑。
苏联宇航员也碰到了太空味觉变化问题。由于他们在空间工作的时间长达数百天,受味觉变化的影响更大,所以苏联科学家曾更细致深入地进行研究,却也没得出明确的结论。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在失重条件下,人体内的血液会向上流,从而使鼻腔充血,导致味觉神经钝化。少数科学家认为,航天飞机舱内空气的流动不同于地面,这是导致宇航员味觉改变的真正原因。甚至还有人推测说,失重影响了宇航员口腔内的唾液分泌,从而使味觉发生了变化。
由于尚未揭示太空味觉之谜,现在美国航空与航天局只能依靠提供更多的调味品来帮助宇航员改善食物的味道。
(摘自《科学博览》第4期 史领空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包先生”进厕所
广州市企荔服务公司提出不要国家一分钱的拨款,承包市区四百多座公厕的改建和管理的工作,并在主要马路新建二十座公厕。他们计划用两年左右时间,把全市公厕统统改造一遍,其设施要达到目前中等酒家卫生间的水平:地面铺大理石,白瓷砖砌墙,有冲水、洗水、排气抽风、风扇等现代化设施。在卫生标准上达到无臭味、无污染的要求。承包十年中,他们除负担公厕的全部管理费用、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外,每年还上缴二三十万元承包费。承包的条件是:可以利用现有公厕的空间,加层建造住宅,厕所则设在地面以下。以住宅的租金偿还投资的本息,以及实行“以厕养厕”。
市政建设,头绪纷繁,有不少麻烦事儿,其中公共厕所的改建和管理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不少外国游人来华旅游,对我国的名山大川、文物风景,兴趣盎然;传统美食、风味小吃,赞不绝口;但一提到卫生设施,则视为畏途。城市公厕设施不良的原因也不难找到,只是迄今仍提不上议事日程。
广州居然有人请来“包先生”参预公厕的改建和管理工作,真乃善莫大焉。这家服务公司不但不需拨款,每年还可上缴若干,此等好事,其他大城市何勿一试,看看“包先生”进入这个领域灵不灵?
(摘自《方法》第二期 陈承融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思考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似乎半殖民地半封建就是在封建主义之外加上帝国主义。
众所周知,殖民地指国家地位,封建指社会形态,二者没有必然联系。受外来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丧失了主权和独立,政治上、经济上由资本主义强国统治的地区,通称殖民地。殖民地的社会形态因殖民政策的不同,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二者之间有密切联系,但又确有区别,从各自的特定含义着眼,并非不可分割。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与半封建化的过程同步。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20年间,中国的领土、领海、海关、司法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双脚踏进了半殖民地的门槛,但社会性质仍然是封建的。向半殖民地沉沦主要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向半封建发展则主要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帝国主义侵略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主要表现为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以至变封建社会为半封建社会,是几代人艰苦奋斗的结果。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但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严重打击了封建统治秩序,使地主阶级改革派掌握了部分地方实权,从而引发了洋务运动,产生了国家资本。国家资本后来一直是半殖民地中国的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这是资产阶级的胜利。但袁世凯窃取了权位。形式上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实际上封建剥削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仍然占据优势,中国没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进入了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是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上受帝国主义支配,是半殖民地;形式上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实际上受封建势力统治,是半封建。
(摘自《历史研究》第1期 李时岳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