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农村三亿人参加普法学习
全国农村普法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本报成都5月26日电 记者晓渡、陈华报道:“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约有3亿人开始了普法学习。”这是在今天开幕的全国农村普法工作会议上,司法部长蔡诚提供的一个信息。这个会议是中宣部和司法部在成都召开的,旨在对两年来农村初步开展普法教育进行总结,研究下一步怎样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出席了今天的会议并讲了话。
蔡诚在工作报告中说:亿万农民比较系统地学习法律常识,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历史上的创举,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变革。普法学习已引起了农村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农民思想观念上的重大变化。
蔡诚指出,通过普法,使广大农村群众懂得法律常识,具有法制意识,我国加强法制建设,国家长治久安就有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普法,帮助广大农民提高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学会从事商品经济活动,可以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保证农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更好发展。同时,农村普法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民主建设的保障,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有些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不强,缺乏民主习惯;有的干部侵犯了公民的民主权利还不知道犯了法;有的群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懂得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要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就要对干部和农民进行法律常识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如何履行自己的义务,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提高遵纪守法的观念,懂得运用法律武器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两个文明建设。
杨汝岱在讲话中认为,当前干部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社会道德风尚、物价、党风等意见比较大,不满意。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究,为一些不法之徒留下了空隙,致使歪风邪气抬头。有的执法部门和人员甚至贪赃枉法,群众意见大。今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执法工作和法律监督,不这样,法律的尊严将受到损害,普法成果也会被抵消,群众学法的热情会受到挫折,甚至影响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会议由中宣部副部长王维澄主持。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将办全国农村法律知识竞赛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经中宣部、司法部、农业部、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批准,首届全国农村法律知识竞赛将于今年8月份至明年1月份举行。
这次竞赛活动由法制日报、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中国农牧渔业报等单位联合举办,旨在对全国广大农村进一步普及法律知识,配合全国农村大面积展开普法教育工作。
竞赛的内容主要是我国今年重点宣传普及的十法一条例及有关农村经济的法律。竞赛将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举行。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送法到农家
本报评论员
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基础工程。全国农村普法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农村普法教育意义的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是很及时,很必要的。
我国广大农民长期处在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文化程度偏低,各方面知识较为缺乏,世世代代很少有人接触过法律。当农村改革兴起,缺乏法律知识的问题变得突出了。中央提出在农村开展普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常识教育,是非常适时和必要的。部分地区先行试点的经验也表明,只有当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懂得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懂得了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当家作主的意识才会增强,农村基层政权的民主建设也就有了基础。
在广大农村开展普及法律常识教育时,要十分明确社会主义法律的根本属性,即人民群众是法律的主人。在进行教育过程中,不能片面地把群众当作法律制约的对象,更不允许拿法律去吓唬群众,甚至借着普法整群众。要明确社会主义法律是经过验证的党的政策的法律化,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化。普及法律常识,既是法制教育,也是思想道德教育。普法活动的深入开展,必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商品经济的生产和经营的健康发展。
农村普及法律常识教育,已在一部分地区先行试点,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扎扎实实地进行。选学的法律文本要少而精,联系当前需要,讲深讲透,并运用各种生动的宣传形式反复宣讲。要有重点地先组织基层干部、乡镇企业职工、各户当家人以及个体户率先学好,然后带动一家一户,一个企业,一个村庄,逐步扩大教育面。一定要防止走过场,不要只图热闹一阵子。要知道,对八亿农民进行普法教育不是件容易事情,一定要持之以恒,不断深入,以求达到真正增强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福建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改革开放意识
据新华社福州5月26日电(记者许一鸣)福建省认真组织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十三大文件,扎扎实实地开展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目的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促进全省改革开放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各条战线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是,有些地方、单位和同志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改革开放方面思想还不够解放。党的十三大一结束,福建省委就提出在全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要求各地认清省情、市情、县情,以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和根本标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省委常委多次集中学习十三大报告和中央领导同志考察福建时谈的意见,结合福建实际,提出了贯彻措施。目前,省直机关厅局长和地、市委党员领导干部基本路线教育学习班已办了五期,有200多人参加学习,约占全省厅局和地市级领导干部的40%,目前这个班还在继续之中。从4月底开始,省委又组织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顾委、省纪委等领导成员及省直各厅局的负责同志参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课》。他们还要举办《外经政策和业务》、《经济法律和法规》等讲座。
福建省委在组织干部群众学习中紧紧抓住福建在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时,为什么放得不开、上得不快这一问题让大家反复讨论。经过学习讨论,大家的结论是,关键在于思想不够解放,不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没有放胆探索和实践。通过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了改革、开放意识。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拓宽领域 丰富内容
原平国防教育从小学抓
本报讯 记者段存章报道:“同学,当你背上书包高高兴兴上学的时候,当你节假日同爸爸妈妈愉快地走进公园的时候,你可曾想到:是谁日日夜夜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是谁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着我们的和平与安宁?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是山西省原平县国防教育学校编写的《小学生国防教育读本》的开头话,教育孩子们认识当代最可爱的人,从小热爱解放军,学习解放军,准备长大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原平县进行全民国防教育,先从小学生抓起。他们已编写出《小学生国防知识》、《中学生国防知识》、《民兵预备役战士必读》、《干部职工国防知识》、《农民国防知识》5本教材。其内容按不同的对象各有侧重,既有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又有趣味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全县基干民兵、学生人手一册。
通过教育,增强了全民的国防观念,激发了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段家堡乡妇女发扬战争年代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自觉组织起来,为老山前线战士纳鞋垫1000多双,化肥厂小学生与老山前线战士经常通信,互相勉励。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报坛巨匠 爱国楷模
费彝民先生追悼会在香港举行
本报香港5月26日电 报坛巨匠、爱国楷模费彝民先生追悼会今日上午在香港殡仪馆举行。
云天未开,雨丝纷落。各界知名人士及费先生亲友共1000多人冒雨步入灵堂,气氛肃穆。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主祭,副社长郑华以沉重的语调宣读悼词。
悼词说,费彝民先生是江苏苏州人,1908年12月生于上海,1925年在北京法文高等学校毕业,30年代初期参加天津《大公报》工作,曾任经济课主任兼编辑部书记。1935年参与上海《大公报》的筹备工作。上海沦陷后留在上海坚持抗日救国活动。1945年日本投降后,任上海《大公报》副经理兼社评委员。1948年香港《大公报》复刊,调来香港任经理。1949年上海解放后,兼任上海《大公报》经理。1952年香港《大公报》改组,任社长至今。
费彝民先生从1955年起,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3年后被选为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被选为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以及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7年和1983年先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委和副主席。
悼词称赞费先生50多年来坚守新闻工作岗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进步,追求真理,服务社会,匡扶正义,把毕生精力贡献给我国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贡献给我国的新闻事业。
参加追悼会的有“咨委会”的成员。他们深知费先生生前抱有热切希望,力促各方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制订出一部理想的基本法,造福香港,造福国家。而今正当“基本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布不久,先生溘然长逝,大家感到无限痛憾!
灵堂四周摆着许多花圈。人们徐步环视,见到送花圈的名单中有赵紫阳、杨尚昆、李鹏、万里、李先念、胡启立等多位领导人的姓名。追悼会上还宣读了李鹏、万里、彭真、邓颖超、乔石、习仲勋、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海外各界人士发来的唁电。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全国人大、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办公室的代表到灵前致祭。
费先生的夫人苏务滋代表全体家属致谢辞时表示,中央对彝民关怀备至,使我们感激不尽,永志难忘。港督卫奕信爵士写了慰问信,海内外各界人士及亲友也纷致慰问。
在筹办此次追悼会期间,费彝民先生的家属和治丧委员会收到亲友捐赠款项,有关方面计划以此作为基金,成立“费彝民新闻基金会”,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企业积极安置 街道兴办工厂
津市残疾人就业门路多
本报讯 湖南省津市市委、市政府多层次、多渠道为残疾人广开就业门路。截至3月底,全市92%以上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得到合理安置。
近年来,津市市委、市政府除了号召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广泛开展“我为残疾人做点什么”等活动外,还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给予适当安排。首先是办好市福利工厂,发挥安置残疾人的主渠道作用;其次是积极办好街道福利工厂,发挥安置残疾人,扩大就业门路;三是实行有计划安排;四是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员自谋职业。
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已成为津市市各级党政部门的自觉行动。三洲驿办事处15个工商企业,就有11个安置了残疾人。汪家桥办事处还启用了两名有才干的残疾人担任厂长。市有关部门还为自谋职业的残疾人办理了免税减税手续。(焕淼 义才 新民)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雅克什总书记在南京参观访问
本报南京5月26日电 记者孙毅、孙健报道:捷克斯洛伐克总书记米洛什·雅克什今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中联部部长朱良、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省长顾秀莲的陪同下,在南京参观访问。
上午,雅克什一行参观访问了国营南京无线电厂和南京市石门坎乡的电子注塑厂,听取了工厂领导人的情况介绍,并参观了现代化生产流水线。
下午,当雅克什总书记等捷克斯洛伐克贵宾来到南京长江大桥时,数百名青少年在桥头载歌载舞热烈欢迎。雅克什登上桥头堡平台,凭栏眺望凌空飞架的长江大桥和两岸景色。
接着,雅克什一行游览了东郊风景区,参观了中山陵,并在孙中山先生的座像前鞠躬,敬献了花篮。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杨主席接受英国新任驻华大使递交的国书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国家主席杨尚昆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英国新任驻华大使艾伦·尤恩·唐纳德递交的国书。
唐纳德是5月14日抵京的。
(附图片)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杨主席接受杜侠都团长递交的委任书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国家主席杨尚昆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欧洲共同体委员会首任驻中国代表团团长杜侠都递交的委任书。
杜侠都是5月21日抵京的。
(附图片)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吴学谦宴请缅甸副总理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吴学谦副总理今晚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并宴请缅甸副总理兼计划、财政部长吴吞丁一行。
吴学谦和吴吞丁在会见和宴会上讲话时都对中缅友谊给予高度评价。
吴学谦说,中缅两国领导人的互访为增进中缅友谊做出了贡献。吴奈温主席曾先后12次访华,周恩来总理9次访缅,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国领导人和缅甸总统吴山友也先后进行互访。
吴吞丁指出,缅中关系的发展是两国领导人远见卓识的结果。缅中友谊在亚洲享有很高的声望。
吴学谦还谈到两国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成果;贸易额迅速增加,去年创历史最高纪录;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双方青年和工会代表团的往来开辟了新的友好交流渠道。吴吞丁说,作为友好经济援助,中国帮助缅甸建造了一些工业项目、体育馆以及正在施工的剧场和横跨仰光河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这些文化和经济援助无疑会使两国友谊得到永久的巩固和发展。
在谈到外债问题时,吴吞丁说由于日元和西德马克的升值,缅甸的外债已经增加到40亿美元。他和吴学谦都认为在外债问题上,债权国和债务国都负有责任。
吴学谦说,去年8月吴奈温主席发表讲话,提出要从缅甸的国情出发进行改革,缅甸政府为此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衷心祝愿缅甸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他强调中国愿意同缅甸一起为维护本地区和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两国的经贸关系和技术合作,以造福于两国人民。
今天上午,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前往钓鱼台国宾馆拜会了吴吞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吴吞丁一行。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朝鲜驻华大使就奥运会问题发表讲话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中国大使申仁夏今天下午就第24届夏季奥运会问题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
申仁夏大使在讲话中说,奥运会应“成为实现和平、友谊、团结的国际性的体育盛会”,“决不能充当分裂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工具”。
他要求美国和日本停止在奥运会问题上中伤朝鲜和分裂朝鲜的阴谋活动。
他说,朝鲜政府和人民将为缓和朝鲜半岛的局势,开拓有利于和平统一的局面,实现北南共同举办奥运会,继续作出一切努力。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为侨胞服务的公仆
——悼念庄希泉同志
张国基 洪丝丝 庄明理 张楚琨
我们与庄希泉同志认识交往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他是我们一向十分钦佩的益友。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这位著名的爱国华侨不断追求光明,跟随时代前进。解放前,在新加坡、台湾和厦门,他曾三次被捕入狱,为正义事业百折不挠,勇于自我牺牲。希泉同志一生波澜壮阔,贡献良多,我们仅追忆他回国后领导侨务工作的一些往事,以表达对这位长者的悼惜。
希泉同志与陈嘉庚先生志同道合,交往很深。建国前夕,他受中共南方局委托,专程从香港到新加坡,面邀嘉庚先生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事情办好后,暂留新加坡。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于1949年10月中旬成立,希泉同志被任命为副主任委员。为欢送希泉同志,10月28日《南侨日报》社在怡和轩举办有200多位各界人士参加的盛大宴会。席间,正在新加坡的侨史学者田汝康博士致词,他说,庄先生此次回国不是做官,而是做公仆,他是要为侨胞服务的。
就这样,20多天后,希泉同志带着南洋华侨赠送的上面绣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九个大字的锦旗回国赴任。从此以后,他与何香凝、廖承志等同志一道,揭开了新中国侨务工作的新篇章。
建国以后,先后有近百万华侨回国,他们有的抛弃优厚的待遇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有的回国升学,也有不少是在侨居地难以安生而踏入国门的。妥善安置大批归侨,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希泉同志曾兼任中侨委生产救济司司长等职,生产救济司下设相应办事机构,负责归侨安置、侨眷生产以及投资辅导等工作。他及时反映有关情况,供有关部门制订政策参考,又深入基层,解决归侨安置以及生产救济等问题,努力不懈地工作。希泉同志身居要职,但当时也只是两房一厅而已。50年代新马地区有一位知名的华侨人士受迫害被逐出境,到京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住处,希泉同志立即将自己的客厅让了出来。有一次希泉同志甚至向别人借钱,为一位归侨解决生活困难。他就是这样满腔热情,以诚相待,把祖国的温暖送到归侨的心田。
不少华侨在海外受歧视和迫害,但回国后又由于所谓复杂的海外关系遭受嫌疑,在“左”的思潮泛滥时,他们还往往成为政治运动的冲击对象。希泉同志曾说,每次政治运动我都很担心,总害怕伤害一些无辜的人。1957年反右扩大化,中侨委不少归侨干部受到错误的批判,希泉同志挺身而出,为其中一些同志辩护,使他们免于或减轻处分。“文化大革命”中,希泉同志的住处也被查抄过,处境也十分艰难,但他时时想到的是其他同志。有一次造反派要希泉同志写一份诬蔑负责同志的材料,结果被严词拒绝。希泉同志对同事从不居功自恃,特别是在关键时候,坚持真理,敢讲真话,对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党的诤友。
侨联是团结归侨、侨眷和侨胞的人民团体。早在建国初期,希泉同志到南方视察土改时,就不顾一些人的反对提出了建立侨联组织的建议。1956年全国侨联在北京成立,德高望重的陈嘉庚先生出任主席,希泉同志被选为副主席。
年过花甲之后,有一次希泉同志找一份材料没有找到,他曾感慨地对身边的同志说,精力不及壮年,应该辞职了。可见一生淡泊名利的希泉同志,只要工作,不恋官职。1978年第二届全国归侨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希泉同志被选为全国侨联主席,这时他已是90岁高龄了。尽管年迈体弱,但此时他还是挑起这副担子,因为他感到,春回大地,百端待举,侨务界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希泉同志十分关心侨联工作的恢复和发展。1979年他参加方方同志的追悼会,并为不少归侨落实政策而操劳;1980年在全国侨联二届四次常委扩大会议上,他作总结发言,指出侨联应协助有关部门大力发展侨资企业,以促进侨乡经济繁荣;1981年他欣然担任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希望中国的侨史学者能写出有自己特色的侨史著作,让世人了解华侨;1982年当廖承志同志发表《致蒋经国先生信》后,他在接待海外同胞时,也多次表达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的热切心情。就在这一年,他还以94岁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表示为党多做工作。目前,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先后恢复或建立了侨联,基层组织达8000多个。广大归侨、侨眷为四化建设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海外侨胞也以各种方式关心支持祖国的建设和统一。希泉同志为侨联的恢复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1911年希泉同志受上海军政府之托赴南洋筹款,在槟榔屿加入了同盟会。后来他又在海外提倡国货,兴办华文教育和华文报纸,与华侨结下了不解之缘。民主革命时期,他团结侨胞为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而进行长期的斗争;建国后,又鞠躬尽瘁,甘当公仆,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希泉同志永远活在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心中。
(附图片)
百岁爱国侨领庄希泉
1965年4月,庄希泉(左)、廖承志(右)在北京会见著名侨领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