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人口基金惊呼
世界人口剧增正加速环境破坏
新华社伦敦5月19日电 (记者王国瑞)世界人口迅速增长正在加速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基础。
这是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执行主任纳菲斯·萨迪克博士在她的题为《1988年世界人口状况》的报告中发出的警告。这个报告是她昨天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的。
她呼吁采取紧急行动去解决人口增长和环境破坏问题。
世界人口现在已经超过50亿,每年增加8000多万。到本世纪末,预计世界人口将达61亿。这个增长数几乎全在发展中国家。国家越穷,人口增长率往往也越高。
当人口增长超过社会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人口迅速增长迫使人们滥用自然资源,造成环境破坏。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言,如果不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到2100年,土壤退化和流失将会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水浇地减少65%。
沙漠是土壤退化的最终阶段。沙漠化正在威胁着1/3的地球陆地面积。每年有600万公顷良田变成新的沙漠。
工业化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还不到25%,但,它们消耗的能源占75%,消耗木材占85%,消耗的钢占72%。
发展中国家得不到比较优惠的贸易条件,被迫增加生产以供出口。但是,这种办法并不总是能使它们的收入增加,因为增加出口又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同时,发展中国家还可能正在耗尽它们的不能再生的资源。
萨迪克博士最后强调说:“自然资源基础的退化和生产土地的丧失是可以逆转的,但是,只有通过加强工业化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更有效的合作才能做到。这对工业发展和减慢人口增长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第7版(国际)
专栏:人物专访

坦诚合作结硕果
——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孔雷飒先生
本报记者 刘兆祥
1978年,当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开启的时候,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下简称开发署)率先来到了中国。10年来,中国同开发署的合作引起了中外人士的广泛注意。日前,记者在联合国驻华代表处访问了开发署驻华代表孔雷飒先生。
孔雷飒先生是联邦德国人,今年56岁,在华任职近5年。他热爱他的工作,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开发署作为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伙伴的代表,它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业务提供了最大的技术合作网络。从世界各国筹集资金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各方面的援助是它的主要活动。
开发署对中国1978年开始执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第一个作出了积极和务实的反应,同年与中国政府就方案达成协议并于次年在北京建立了代表处。从1979年到1986年底,开发署向中国提供了9000多万美元的无偿援助,完成了200多个项目。从1987年到1991年,中国将从开发署接受1.3亿多美元的援助,从而成为这个时期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受援国。
中国同开发署的合作项目北起黑龙江、南到南中国海;东起东海之滨,西到青藏高原。它们同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其中既包括地热资源开发、增加石油产量、提高轴承质量、染料研究与开发、遥感技术,又包括稻米、蔬菜与水产研究、农村太阳能利用、边远地区开发,还包括地震预测、气象预报、黄土高原治理等。
人才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中国当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10年来,开发署在中国进行的两期计划都把人才开发和培训放在重要的地位。仅在1987年,开发署就资助了 1130人出国学习和考察。
“引进人才同引进外资一样重要”,记者说。
“确实如此。在这方面开发署成功地执行了‘通过国外侨胞转让专有技术’(简称托克坦——TOKTEN)。”孔雷飒先生的脸上显得踌躇满志。
到去年年底为止,已有533名华裔专家回祖国服务,这是托克坦计划1978年执行以来一个国家回国人数最多的。
除华裔专家外,开发署还争取到美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瑞士、瑞典、奥地利、意大利、加拿大等国专家和学者提供无偿服务。他们服务的领域不但有经济管理、国际贸易,而且还有大理石采掘和加工、皮革鞣制等。
华裔和外国的专家、学者经常深入到穷困和边远地区,在艰苦的条件下忘我地工作,他们的工作精神赢得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赞扬。
“我们同中国的坦诚合作已结出了累累硕果”,孔雷飒先生如数家珍似地讲了很多事例,其中蔬菜和粉煤灰项目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餐享誉海内外,而蔬菜是中餐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蔬菜生产技术的落后和病虫的侵扰,菜农生产的蔬菜很难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1981年,开发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了资金和设备在北京成立了蔬菜中心。这个中心着重培育防病抗灾品种蔬菜、提供优良菜种并改进了蔬菜储存方法。经过几年的努力,蔬菜中心在10种蔬菜的基础上已经培育和推广了27个优良杂交品种。北京郊区5万多名菜农学到了种菜新技术,他们的蔬菜产量和收入增加了20%。
上海粉煤灰项目已引起了国际广泛注意。中国的火力发电厂每年消耗约4500万吨煤,而有效使用率很低,只有12%,余下的大部分以粉灰形态飞向空中,污染了空气和环境。开发署资助上海建筑科学研究所建立了“粉煤灰利用研究与开发中心”。现在,这个中心把粉煤灰的利用率从最初的30%提高到74.8%。
这既解决了粉煤灰的污染问题,又提供了优质建筑材料。24个国家对此项成果表示了极大兴趣,仅在1986年就有150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专家和学者参观了这个中心。
在结束采访时,孔雷飒先生以赞许的口吻说:“中国体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绵延不断的文明。它的一些科学技术对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非常适用。中国除向开发署捐款1000多万美元和1500万元人民币外,还向一些国家提供了技术援助。因此,它既是受援国又是提供援助的国家。”


第7版(国际)
专栏:

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在日开幕
新华社大阪5月18日电 (记者曾虎)第6届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今天在日本大阪开幕。
来自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及地区的代表和非成员国的来宾和观察员共400多人出席了今天的会议。
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代表们将讨论太平洋经济合作和发展前景等问题。
日本外务大臣宇野宗佑向大会发了贺电。
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是已故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马尔科姆·弗雷泽在1980年提倡组织的。
由宦乡率领的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会议。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人口基金发表报告
号召各国控制人口增长
本报联合国5月19日电 记者刘开宸报道: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简称联合国人口基金)今天号召世界各国采取综合人口政策,呼吁执行计划生育办法,以缓和人口增长速度。
这是人口活动基金在题为《保卫未来》的报告中提出来的。报告指出,“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其需求随之不断增加,正在损害自然资源的基础——土地、水和空气,而这些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报告说,“在发展中国家,放慢人口增长率和比较分散的分布人口,将有助于减轻对农业土地、能源、主要水域和森林面积等不足的压力,让人们有时间来制定持续发展战略”。
报告说,现在世界上城市人口是1950年的3倍。到本世界末,总人口的一半将居住在城市中,世界上最大的20个城市中,17个在发展中国家里。那时,拉丁美洲的75%人口,非洲的42%人口,亚洲的37%人口挤在城市里,城区环境情况将更为恶化,以致人们将难以居住。


第7版(国际)
专栏:资料

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
第六届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以下简称“太经合”)于5月1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太经合”是80年代初在太平洋地区形成的一个半官方的、松散的、论坛式的重要经济合作组织。其宗旨是在自由和开放经济交流的基础上,本着伙伴关系、公平和互相尊重的精神,为本地区的经济合作提供咨询和进行协调。
1980年9月,在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和澳大利亚总理弗雷泽的共同创议下,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主持在堪培拉召开了当时名为“太平洋共同体讨论会”,后在第三届“太经合”大会上把这次讨论会正式定名为“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的第一届大会,标志着该组织的成立。第二届大会于1982年6月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第三届大会于1983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第四届大会于1985年4月在南朝鲜汉城举行。第五届大会于1986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
中国于1986年9月作为正式成员参加“太经合”组织,并于11月首次派代表出席第五届大会。1987年6月4日,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到目前为止,“太经合”的正式成员有15个:中国、中国台北、东盟6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岛国(作为一个整体)、南朝鲜。
“太经合”的组织结构分5个部分: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小组,协调小组,各成员国(地区)的成员委员会。大会每隔1至2年轮流在各成员国和地区召开一次。在大会期间和大会前后不定期举行常务委员会和协调小组会议。各专题小组负责主管领域的实际工作,主要是在会议期间召开专题会议,并在大会休会以后,分别在不同成员国(地区)举行会议。 (沈世顺)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苏联反酗酒运动三年
郑园园
苏联开展反酗酒运动整整3年了。
3年前,当苏共中央作出“反酗酒”的决定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全国每年人均消费伏特加30升,居世界之首;全国人口的1/7,即4000万人嗜酒成癖或每饮必醉;每年有100万人死于酗酒;由于双亲酗酒,有1/6的婴儿出生时畸形、弱智或身体孱弱;恶性犯罪案件,90%和酗酒有关,森林、住宅火灾中,2/3是酗酒引起的。苏联人称酒为“绿蛇”,世代相袭的酗酒恶习,确实如毒蛇一般,侵蚀着苏联人的健康机体,吞噬着他们的灵魂,成为苏联社会的一大弊端。
苏联历史上,从斯大林到安德罗波夫,几乎所有的领导人都发起过反酗酒运动,但终因积弊难除,不了了之。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你能使西伯利亚的大河改道,却挡不住嗜饮伏特加的汹涌势头。
从1985年5月开始的反酗酒运动已经3年了,从执行情况来看,狂饮滥喝伏特加的“势头”似乎确是受到了遏制:半数以上生产酒类的工厂关闭或转产了,酒店只在午后营业5小时,而且根本不供应伏特加。一切官方宴会,包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国宴,只有果汁和矿泉水,因此,老百姓戏谑地称戈尔巴乔夫为“矿泉水总书记”。
政府对酗酒者采取了严厉的惩治措施,从罚款、取消奖金直至强迫劳动、解除职务、开除党籍。
舆论工具被动员起来了,报刊上揭露形形色色的“酗酒事件”:酗酒的园丁在机场纵火,乌克兰的一个中学生纵酒作乐时杀死了两个伙伴,莫斯科某军校上射击课时,酗酒未醒的学员发生枪斗,两名驾驶员酒后驾驶着一架轻型农用飞机兜风,一头栽倒在地……触目惊心的事实本身就是长鸣的警钟,胜过一切空泛的号召。
反酗酒3年,酒类销售量削减了一半以上,虽然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了,社会风气却明显好转:交通事故、旷工现象约减少了1/3,犯罪率下降了,离婚的人也少了,中、青年男子的健康水平有了提高,40岁以下年龄组的死亡曲线在往下降。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兴奋地指出:这场运动“拯救了几万人的生命”。
但是,反酗酒运动的任务远没有完成,阻力真不小。因为酒的零售量减少、伏特加提价,黑市上,私酿的劣质烧酒就被抬高了身价,套购转卖、牟取暴利的酒贩子也日益增多,因饮用劣质烧酒而中毒身亡的事故时有发生。据苏联官方公布的数字,约50万名私自酿酒者受到处罚,警方没收了100万个酿酒器皿,销毁了400万升“家酿酒”。当“家酿酒”在黑市走俏时,商店里廉价香水的销量也猛增——酒鬼买来当酒喝;连牙膏也出现短缺——酒瘾难忍之时,可用来提神。更有少数人饮酒不成,转而吸毒。
戈尔巴乔夫承认,这场运动仍面临着“大量的、多方面的工作”。观察家们指出,反酗酒,是一场持久战,政策上和行动上的任何一点放松或失当,都可能会使“伏特加之潮”在苏联大地上重新泛滥。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水中对话机
潜在深海中,声音发不出来,人们只有靠手势交流信息,日本一家公司发明一种新产品,方便潜水员在水中对话。
下图中这种对话机是利用超声波在海水中传递声音。潜水员把扬声器贴在喉部,听筒装在后背,相互之间就可对话了。
这种对话机利用电池发电,有效对话范围在50米以内。(文)(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盲人阅读普通书刊装置
盲人要阅读书籍时,必需用手阅读凸点符号印成的书籍,这种特别印刷的书本昂贵。现在,德国科学家已发明一套设备,可让盲人在不改变阅读习惯之下阅读普通报刊书本。
这套设备主要是一具小型摄影机(见上图),它把书刊上的文字传达给另一架机器,这机器就把文字变成凸点文字,这样,失明的人就可以直接阅读普通书刊了。(新)(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