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蛙体中的“新大陆”
蛙类的体内含有多种尚未被人认知的抗菌肽。这些肽类物质,可杀死引起人类疾病的许多细菌、霉菌、病毒和原生动物。
抗菌肽是美国科学家查斯勒夫博士在实验中偶然发现的。一次,他将蛙的腹部切口缝合后,按惯例就把它们放回到阴暗潮湿、泥泞不堪的饲养池内。他无意中发现,这些“手术”过后的蛙,虽然生活在卫生条件极差的环境中,却不存在丝毫的炎症、化脓或感染迹象,切口能很快地自行愈合。这一奇特现象,引起他的注意。他思忖,在蛙的体内一定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来保护切口不会发生感染。于是他便开始了一系列试验,以分析蛙类皮肤的化学成分。后来他分离出了两种相互有关的、像蛋白质一样的分子——肽。这些肽的结构与其他各种蛋白质都不相同。每个肽由23种氨基酸组成,改变一种氨基酸就可以使这些肽不起作用。
据发现,蛙皮提取物至少有5种具抗菌活性的肽类物质。实验室的实验已经表明,这些肽类物可杀死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假单胞菌属等,还可杀死一种普通酵母白假丝酵母(对爱滋病和其他免疫障碍患者可引起感染)。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这些肽能迅速杀死微生物,比已知的抗体快得多。变形虫、草履虫等原生动物只需接触每毫升10微克的肽类,就会在几分钟内胀破。这意味着,这种肽具有破坏活细胞调节液体通过其细胞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这些抗菌肽还未在人身上试验过,研究者已为此两种化合物在申请专利,并准备投入药用试验。
一旦研究有了实质上的突破,将会有力的推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临床免疫学来说,将会引起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自《中国医药报》第348期 奇云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既是封建时代童蒙背诵的儒家经典,也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社会理想。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大同思想见于《礼记》中的“礼运篇”所载孔丘和其门人的一段对话之中,在19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曾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思想”。它主张财产公有,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讲信修睦;有工作能力的人都有工作,但不是为了自利;在这种社会中,一切阴谋诡计、盗窃乱贼均无意义。显然这是对无私有制、无阶级、无剥削社会的向往。
儒家大同思想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所谓“共产主义”,大致出于同一历史时期,但柏拉图的“共产主义”仅适用于上层阶级,而大同思想中的幸福则是全社会人人都能享受;柏拉图以为“公妻”可以消除人们之间的争夺与嫉妒,大同理想则把男女各享家庭幸福作为必要条件之一。在古代世界曾经出现过的未来理想中,大同理想的崇高与魅力罕有其匹。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创始人洪秀全重新提出这个古老理想,并把它结合进拜上帝会的信条里。此后,康有为又把大同作为他的长远政治目标,并于1886年写成《大同书》。孙中山又把大同作为他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从此大同理想焕发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摘自4月19日《今晚报》 雷振国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干脆收一点学费
这几年,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已调整了几次,最近又在中小幼教师中评定了职称,领导上不可谓不关心。但横向一比,中小学教师并不是值得羡慕的一种工作。
听说今年领导上要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增加一定数量的奖金,但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只能拿出其中三分之一,而其余的三分之二则要靠各单位自筹。可中小幼教师要自己筹款,是最没有本领的。
我和几个朋友设想出一个具体建议,干脆收一点学费。当然,学校还是公立的,收一点学费,补一点奖金,请家长们帮忙,叫做公办私助。
收多少呢?根据当前的奖金数的三分之二,建议高中学生每学期收费三十到五十元;初中学生每学期收费二十到三十元;幼儿园学费,每月增加五到十元。这个数字,拿大部分家长来说,我觉得还是可以承受得了的。这样,奖金有了着落,让校长安下心来,让教师稳定下来,集中精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和学生家长来说,其实也是受益的。这也是有偿服务,比教师分散精力搞有偿服务,组织在学校,心思在外面,应该说社会效益是好得多了。
初中和小学是义务教育,收学费与它不矛盾吗?我认为,义务制教育就是国家有义务让学生就学,家长有义务送子女入学,学生有义务去上学。这就是三方面的义务。至于是否收费?是不是免费供应课本?是不是供应午餐?这些都要视国家财政情况来确定。目前国家财政困难,在这方面做得不够一点,也是可以讲清楚的。
(摘自《联合时报》第一七八期 赵宪初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录药“磁带”
人类的头发中含有并永久显示出人们所吞服的许多化学物质,并能可靠地测出药物的含量。这个发现已被用来检测使用过鸦片剂、可卡因、大麻等毒品的嫩疑者。
头发和人体的某些其它组织如手指甲,都含有角质素——一种在组成上类似血中白蛋白的蛋白质。因为许多化学物质在人体内与白蛋白结合,所以美国科学家温纳、巴姆嘎纳猜想在体内角质化的组织形成时,滥用的药物也许会和它们结合。
头发以每月生长1/2英寸的速度生长,因此巴姆嘎纳认为,4英寸的头发就可以充当一个录音磁带的角色,用来记录一个人最近八个月的用药史。
他还认为,头发标本提供了比尿和血更准确得多的用药历史,在血和尿中的药物水平下降得很快,停止用药两三天,就不能在血中或尿中测出原来的药物水平曲线。此外,陷入头发的物质的量直接与摄入药量成比例。因此,头发分析能显示某人用药的更详细的年表。
(摘自《科学博览》第4期 梁弗祐译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合理吃好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应将食物进行合理分配,通常以热能作为分配进食量的标准。一般说应按“三、四、三”的原则,即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人们常说: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正常的早餐除要供给糖类(粥、面包、馒头、面条)和脂肪外,还应多吃蛋白质,摄入足够的营养。有条件应加牛奶、鸡蛋,经济实惠的是豆浆、油条等。富有蛋白质的早餐,可使人在较长时间保持高效率工作能力。研究表明,吃同样质量午餐的人,下午的血糖水平和身心状况,却因早餐的不同而异。只有吃富含蛋白质早餐的人,才能保持全天工作的高效率。有些人由于早晨时间紧张,往往只是“点点心”或者干脆不吃早餐,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
午餐热能供给比例较大,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供给量要多一些。因为人们经过上午的工作劳动之后,热能消耗大,需要得到补充,同时又要贮备下午工作的需要。应调配好主、副食,提高人的食欲,多补充些营养丰富的副食。
晚餐进食宜适量,应多吃些富含淀粉和糖类的食物,少吃些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家庭,下班、放学都回家,大家团聚一起,时间充足,荤腥鱼肉,肴馔丰盛,热热闹闹饱餐一顿,这种做法不利健康。
(摘自4月26日《中国商业报》 章钰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自觉地探索价值规律
广东省农业生产在连年增长的基础上,1987年较上一年又有很大发展,农业总产值增长9.3%,农民人均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1%。粮食总产量增长7.6%,水果增长38.8%,水产增长13.7%,猪肉增长6.8%。经济理论工作者认为,就广东农业的总体而言,放得早,放得开,农业持续增长的势头经久不衰。
《中国统计信息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说,这一农业发展的新动向,启发人们思考:目前蔬菜、副食品价格所以上涨过猛,虽有种种原因,但主要是农村商品生产赶不上消费需要,尤其是市场紧缺商品,价格偏高。这就必须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商品生产和改革农副产品收购制度、理顺价格关系。
在新旧体制交替时,农民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比较中,更乐意从市场接受生产指令,即使有时要冒点风险。近几年,无论哪里,只要对某种农产品价格放得早,放得开,同时实行配套改革,加强管理,虽然价格一度上涨猛些,但刺激了生产的大发展,最终价格还会趋于相对稳定。如广东、山东的两水(水产、水果)生产,近年来就出现翻番的新局面。这就昭示人们运用价值规律,理顺价格关系,“历程艰难,曙光在前”。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高技术与老年人的价值
从第一次产业革命起,人们就担心科技发展会导致大量失业,因而出现了破坏机器的“路德派”。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资本家以上了年纪的人不适应新技术为借口辞退老年工人,以缓解青年工人失业的问题。那么,在高技术发展的今天,这类问题会不会重新出现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的平均寿命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技进步而增长的,预计高技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将会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进一步延长。平均寿命的增长,带来了老年人有效劳动寿命的延长。日本把60岁称为“实年”,法国社会学家认为“新兴的一代是60—80岁的人”,美国废除了强制退休年龄,苏联鼓励退休人员再就业,联邦德国向国外派出退休专业人员服务团……这些都说明了老年人的价值随着有效劳动寿命的延长在不断提高。
高技术发展在延长老年人的有效劳动寿命的同时,还为他们老有所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西方国家的钢铁、冶金、汽车、造船等传统重工业的规模在不断缩小,这些部门的就业人数在下降;与此同时,高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以及与它们有关的服务业方兴未艾。产业结构的这种变化,带来了就业结构的变化。在劳动力需求上,体力劳动者的比重在下降,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在上升。正由于高技术对脑力的要求高于对体力的要求,而老年人的长期丰富经验能弥补速度与耐力的不足,从而有利于老年人的再就业。
高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办公自动化和在家里上班以及灵活的非全日工作制,会克服以往老年人在就业中出现的行路不便和不适应全日工作制等困难。总之,高技术的发展必将提高老年人的价值,使老年人从“包袱”变为“财富”。
(摘自4月19日《科技日报》 熊必俊 郑亚丽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粗糙飞机
人们普遍认为,光滑的飞机机身可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因而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飞机都表面异常光滑。但最近,西德的一些飞机设计师却从鲨鱼那儿获得了新的启示——他们惊讶地发现,鲨鱼皮肤异常粗糙,然而游速极快。这是因为:鲨鱼身上布满浅浅的沟纹,而正是这些小沟纹可导致海水“平滑”地、阻力极小地流过,而不会产生任何影响速度的旋涡。根据这一理论,西德专家们将设计出世界上第一架机身和机翼的表面与鲨鱼皮肤类似的“粗糙飞机”,从理论上讲,可减少燃油8%左右。这样,“粗糙飞机”有希望比同型的“光滑飞机”飞得更远、更快。
(摘自5月2日《新民晚报》 唐文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午睡习惯之弊病
睡午觉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其实并不合乎生理卫生原则。脑的提前老化与老年人的痴呆症都和睡午觉有关。
饭前的休息与饭后的午睡,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一般吃饱之后,人的脑部会感觉沉重,而睡觉的结果会使腹中食物得不到消化,人体会产生轻微的中毒现象,于是腰酸、背痛等现象就会产生。就生理卫生而言,中饭前的休息是积极的,中饭之后的午睡是消极的。
午睡的形成是和我们不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关。而要改掉传统性习惯是十分不容易的。尤其是许多人早上空腹或吃得十分随便,然后匆匆上班,四个小时的工作压力难免有疲倦之感,再加上空腹而产生的精神不集中或打瞌睡的情形,于是中午休息时间一到,就快吃快睡。如何改掉午睡的习惯?首先应予注意早餐的营养,只要早餐的营养足够,就足以有充沛的体力和精神来完成上半天的工作。中饭前先躺在椅子上,闭上双眼,全身放松,或看看蓝天,使身体的疲劳完全消除,再享用午餐,就会吃得更加香甜可口。
“午休”闭眼休息几分钟的效果,胜过饭后午睡一小时不知多少倍。因此,克服午睡习惯有益无害,将大大提高下午四小时的工作效率。
(摘自5月2日《北京晚报》 赵印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少一个都不行
蒋思忠画 (原载《农民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