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加大对巴拿马政府压力
  增派美军将陆续抵达运河区
新华社巴拿马城4月5日电 (记者胡泰然)从今天开始的4天内,美国决定增派的1300名军队官兵将陆续抵达巴拿马运河区的美军基地。此举显然是加大军事压力,逼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将军下台。
先是洪都拉斯,现在又是巴拿马,美国在不到20天的时间内两次大批出兵中美洲地峡。巴拿马警察今天已封锁了首都同运河区的所有通道,严加戒备。一度缓和的气氛又陡然紧张起来。
据报道,这批美国军事人员中有500多名军事警察,350名军事直升飞机驾驶员,300名海军陆战队。他们连同15架“黑鹰”型运输直升飞机,7架“眼镜蛇”型直升飞机和4架“基俄瓦”型侦察机。
自巴拿马爆发政治危机、巴—美关系恶化以来,虽然不时发生反美示威和拘留美国人员等事件,但总的说来,运河区秩序稳定,美国所属设施和人员安全基本未受侵害。因此,美国这次增兵主要还是炫耀武力,不容巴拿马触动美国在运河和运河区的战略力量,并配合其经济和外交压力,以大兵压境之势,迫使巴拿马军政当局按美国意图解决巴拿马危机。
对于美国的这种军事行动,巴拿马政府早就提出了抗议,并对美国可能的军事冒险保持警惕,开始训练民兵,并组成“维护荣誉营”,准备反击。但鉴于里根政府表示目前无意用武力解决巴拿马问题,帕尔马政府最近发表公报,宣布巴拿马国防军不会首先使用武力,但保留实行自卫的权利。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拿马政府否认国际纵队在巴登陆
新华社巴拿马城4月5日电 巴拿马外交部今天发表一项公报,否认有一支“马克思主义国际纵队”在巴拿马登陆。
据美国《华盛顿时报》5日报道,一支由800至1200名古巴和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志愿人员组成的国际纵队最近抵达巴拿马,帮助保卫诺列加将军的政权。
巴拿马外交部的公报说,上述消息“毫无根据”,是为美国在巴拿马“采取军事干涉行动制造舆论”。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联《真理报》发表长篇编辑部文章呼吁
  克服困难 坚持改革
新华社莫斯科4月5日电 在苏共中央4月全会召开3周年(4月23日)前夕,《真理报》今天发表长篇编辑部文章,批判阻挠当前改革的保守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呼吁克服困难,坚持改革。
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一个月之后主持召开的苏共中央1985年4月全会提出要对苏联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改革。但是,迄今仍有不少人不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对此,《真理报》的文章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放弃或推迟改革将对苏联的国内发展和国际地位造成极严重的后果。文章着重指出,摆脱思想和行动上的旧东西要比设想的困难得多,而走回头路的致命危险是显而易见的。
文章说,发扬民主、放弃行政命令的领导方法、扩大公开性和取消种种禁令和限制,使有些人担心是否在动摇社会主义基础,是否在修正马列主义原则。甚至有人断言,苏联“正在走向以商品货币关系为基础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文章认为今年3月13日《苏维埃俄罗斯报》发表的《我不能放弃原则》的文章是上述情绪的反映,那篇文章把一切困难和不良现象归咎于当前的改革,认为批评斯大林的错误会否定苏联的历史成就。《真理报》认为,该文的发表是“试图悄悄地修正党的决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八届三次会议开幕
  金日成、金正日、吴振宇、李根模等出席
本报平壤4月5日电 记者徐宝康报道:朝鲜第八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三次会议今天上午在平壤万寿台议事堂开幕。这次会议将通过1987年度决算案和1988年度预算案。
朝鲜党政领导人金日成、金正日、吴振宇、李根模等出席了开幕式。
今天上午,朝鲜财政部部长尹基贞作了1987年度决算情况和1988年度国家预算的报告。他指出,去年朝鲜人民胜利地执行了第三个七年计划的第一年任务,打开了完成三·七计划的突破口,从而使国家的预算计划得到了圆满的实现。他强调指出,去年朝鲜为缓和半岛局势,完成了裁军10万人的任务,从而使军费大幅度减少。
在1988年度,朝鲜将把巨额资金投入到国家基本工业和重点建设工程上,努力发展农业、水产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增加对科研事业的投资,进一步减少军费开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6版(国际)
专栏:

  尼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将进行高级谈判
  美特使出访中美洲磋商尼加拉瓜局势
本报墨西哥城4月5日电 记者郭伟成报道:尼加拉瓜政府与反政府武装将于近日内在首都马那瓜就彻底停火进行高级谈判;美国将派遣特使明天启程穿梭访问中美洲4国,就中美洲和平进程进行磋商。
按照尼加拉瓜双方上月在萨波亚的协议规定,这次高级谈判本应在4月6日举行,但反政府武装方面要求推迟到12日举行。反政府武装领导委员会今天声明说,要求政府保证他们在赴马那瓜谈判期间享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包括自由会见国内各反对派的领导人以及宗教界和新闻界人士。
尼加拉瓜政府已经同意延期举行这次高级谈判,但是建议改在4月9日或15日在马那瓜举行。同时,政府今天指责反政府武装破坏了萨波亚停火协议。据报道,反政府武装继4日击毁桑地诺人民军一辆装甲车、击毙2人外,今天又在北方的埃斯特利省发动袭击,从而破坏了双方在萨波亚谈判中达成的60天停火协议。
正当尼加拉瓜双方酝酿进行高级谈判时,白宫发言人今天宣布,美国特使巴斯比将于明天起前往中美洲4国(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访问,以便与这些国家领导人磋商尼加拉瓜局势和中美洲和平进程。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驻美大使发表演讲
  期待中美关系明天更美好
本报华盛顿四月五日电 记者张允文报道:中国驻美国大使韩叙今天应邀作为纪念约翰·蔡德曼基金会的年度演讲人来到华盛顿的西德威尔学校发表演讲。
韩大使在题为《巩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的演讲中,回顾了前总统尼克松访华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并指出,两国高层人士的互访已成惯例,而民间交往的增加尤为突出。他举出了一系列数字和事实来说明这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去年三十万美国人到中国旅游,同年大批中国人访美;二十三个省、州,三十三个城市已互结友好关系;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过去十年在教育方面的交流增加最为迅速。他说,一九七八年美国还没有一名来自大陆的留学生,今天已发展到二万多名,分布于五十个州的七百多所大学。去中国的美国学者、学生去年也达八千多名。这种交流促进了互相学习对方语言的兴趣。韩大使特别提到西德威尔学校在华盛顿向大批中学生开中文课方面取得的成果。
韩大使还谈到两国在科技、经济合作方面的成果。他指出双方已签署了二十九项科技协议和议定书,贸易额从一九七二年的零发展到去年的七十八亿美元,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投资者。
在谈到中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时,韩叙认为,台湾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他希望美国政府在促进中国和平统一中起到自己的作用。他还指出,贸易保护主义、向中国转让技术的控制僵硬都是有损两国利益的。韩叙大使强调,确保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原则是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遗憾的是,去年美国国会数次通过议案,干涉中国的内部事务,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韩大使最后说,他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一九八九年一月一日,我们将纪念中美建交十周年,当我们进入中美关系第二个十年时,我们两国人民都期待我们两国的关系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约翰·蔡德曼基金会是约翰·蔡德曼的父母亲为纪念约翰·蔡德曼在一九八二年设立的。约翰·蔡德曼是西德威尔学校一九七九年的毕业生。一九八一年他在中国北师大就读时,不幸得病毒性脑炎去世。他身前坚信,如果美国中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就学习中国语言、历史和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中美关系。
纪念约翰·蔡德曼基金会在西德威尔学校开设中文班,鼓励学生学习中国语文、历史。很多中文班的毕业生考入美国的名牌大学,继续攻读中国语言、文学。目前,这所学校还同北师大交换学生。


第6版(国际)
专栏:

  菲美开始就军事基地协定会谈
新华社马尼拉4月5日电 菲律宾和美国的代表今天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始举行关于军事基地协议的会谈。
菲律宾外交部长劳尔·曼格拉普斯和美国驻菲大使尼古拉斯·普拉特在会谈开幕式上向记者发表了简短讲话,阐述了菲美两国在军事基地问题上的立场。
曼格拉普斯说,菲律宾以极大的兴趣听取了美国方面的意见,并且以坦率和友好的态度对美国的立场作出了反应。
普拉特表示,美国的目的是要确保美菲军事基地协议能够继续为两国共同的安全利益服务。
开幕式结束后,分别由曼格拉普斯和普拉特率领的菲美谈判小组举行了秘密会谈。
此间人士说,这次会谈将集中讨论美国向菲律宾提供补偿和美军不受妨碍地使用军事设施问题以及如何履行菲律宾宪法中关于禁止核武器的条款问题等。
据报道,菲美关于军事基地协议的会谈将持续到7月底。


第6版(国际)
专栏:

  戈尔巴乔夫认为
  苏美有可能达成战略武器条约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5日电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今天说,苏美签署战略武器条约有着“现实的前景”。
据塔斯社报道,戈尔巴乔夫是在会见社会党国际主席、西德前总理勃兰特时这样表示的。
戈尔巴乔夫说,苏美已就拟订战略武器条约草案做了大量工作,其余尚未解决的问题也是可以找到互相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的。他表示,苏联方面将为签署这一条约继续做出“尽可能的努力”。但戈尔巴乔夫没有说明苏美是否能在下次首脑会晤之前完成战略武器条约草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架科威特客机被劫持
  机上载有三名科威特王室成员
  德奎利亚尔要求释放乘客 美国谴责劫机事件
  伊朗政府派副总理率团同劫机者谈判
新华社联合国4月5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呼吁劫持科威特航空公司客机的劫机者立即释放全体机上乘客。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声明中说,联合国一贯谴责劫机和扣押人质的行为,并认为这种行为是不合理的、非法的。
据报道,科威特航空公司的一架由曼谷飞往科威特的大型客机于今天上午被几名操阿拉伯语的人劫持,并迫降于伊朗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机上至少有111人,其中包括3名科威特王室成员。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5日电 美国国务院女发言人菲利斯·奥克利今天表示,美国谴责劫持科威特客机的行为,并保证美国将尽最大努力解决这一事件。
奥克利说:“我们同以往对待恐怖主义活动的态度一样,强烈谴责这次劫机事件。”她要求伊朗政府“担负自己的责任解决这一事件并审判劫机者。”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综合本社驻德黑兰、科威特、曼谷记者报道,伊朗5日拒绝了被劫持的科威特客机离开伊朗。
据报道,科威特5日要求伊朗保护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并阻止飞机离开伊朗。
伊朗议长拉夫桑贾尼5日在德黑兰就科威特飞机遭劫持事件发表讲话说,伊朗反对劫持飞机。他说:“我们已要求政府官员如果有可能立即解决这一事件”。
据德黑兰电台广播说,劫机者在当天下午18点30分(当地时间)发表了一项声明,要求科威特释放17名被关押在监狱里的人。
据一名因头部受伤已被允许离开飞机的乘客说,劫持飞机的是一名42岁的约旦人和六七名带有手榴弹和手枪的人,这些人均讲阿拉伯语,他们是在客机起飞离开曼谷3小时后动手的。
在飞机降落马什哈德市机场后,伊朗政府立即派去了由伊朗副总理莫阿耶里率领的高级代表团同劫机者举行谈判。
据今天的报道说,劫机者已释放了24名女乘客,但提出如科威特不释放关押的17个人,3名在飞机上的王室家族成员就有生命危险。


第6版(国际)
专栏:

  杜卡基斯在威斯康星科罗拉多州获胜
新华社华盛顿4月5日电 马萨诸塞州州长迈克尔·杜卡基斯在今晚威斯康星州的民主党总统预选中取得了胜利。
根据对42%的选区的统计,杜卡基斯得票47%,杰克逊得票31%,参议员戈尔得票16%,参议员赛蒙得票5%。
另外,在昨天科罗拉多州的党的基层会议上,杜卡基斯也以获得45.4%的选票取得了领先地位。杰克逊在该州获得39.5%的选票。
截至4月4日,杜卡基斯获得654张出席全国党代会的代表票,杰克逊获得647张。获得全国党代会提名为本党总统候选人,需要2082张代表票。
在共和党方面,副总统布什获得了威斯康星州85%的选票,占绝对优势。他在科罗拉多州也没有遇到任何有力的挑战。目前,布什已获得841张出席本党全国党代会的代表票,离获得提名所需的1139张票已相差不远了。


第6版(国际)
专栏:

  舒尔茨访问以色列约旦和叙利亚
据新华社开罗4月4日电 据来自耶路撒冷的消息,美国国务卿舒尔茨今天上午在会见以色列总理沙米尔时向他保证,美国将反对任何强迫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中东战争以前边境的努力和把解决条款强加于以色列的任何企图。
舒尔茨在会见后对记者说,这次两个小时的会晤集中讨论了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直接会谈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谈判的问题。
据新华社安曼4月5日电 据约旦通讯社报道,约旦国王侯赛因今天下午在这里会见了正在中东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并就美国中东和平计划同他举行了会谈。
报道说,双方讨论了计划的一些细节和阿以冲突其他各方的态度。
本报大马士革4月5日电 记者吕志星、吴文斌报道:今天晚上,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会见了正在中东国家进行穿梭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舒尔茨。
在长达3个小时会谈中,双方就美国中东和平方案交换了意见。
舒尔茨向阿萨德通报了他就美国中东和平计划同各方接触的结果。阿萨德指出,叙利亚认为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公正的和平,必须召开有效的中东和平国际会议;以色列必须从其所占的阿拉伯领土撤出;确认巴勒斯坦人民的所有民主权利,包括自决权和建立巴勒斯坦独立国家的权利;阿拉伯方面以阿拉伯统一代表团形式参加国际会议,而巴勒斯坦人应当是这个代表团的一员。
叙利亚是舒尔茨这次中东穿梭访问的第3站,此前,他已访问了以色列和约旦,还将前往埃及和沙特阿拉伯进行穿梭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
△菲律宾未遂政变头目霍纳桑已从克拉克空军基地乘飞机前往美国,霍纳桑是4月2日被发现逃脱的。
△奥地利政府5日批准奥地利有关机构参加苏联“米尔”号空间站的太空研究计划,并将投资1.5亿先令。
(本报讯)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亚利桑那州长被弹劾
新华社华盛顿4月5日电 亚利桑那州参议院昨天以21票对9票通过决议,认定该州州长埃文·米查姆违法和行为不端。根据宪法,这意味着米查姆已不再是州长了。
州参议院认为米查姆的最大违法行为是阻碍监察机关行使职权。
米查姆是1912年亚利桑那建州以来第一位被弹劾的州长,也是美国59年来第一位被弹劾的州长。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非统组织秘书长欢迎埃索复交
非洲统一组织秘书长伊德·奥马鲁五日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决定恢复外交关系表示“极大的喜悦和满意”。
埃塞俄比亚通讯社的报道说,在致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和索马里总统西亚德·巴雷同一内容的信件中,奥马鲁称这项决定显示了两位领导人的政治家风度,表明他们信守非洲统一组织宪章所要求的和平、合作与团结的原则。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戈尔巴乔夫接见印度驻苏大使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四日在莫斯科接见了印度驻苏大使特里洛卡·纳特·考尔,并同他进行了“短时间的交谈”。
报道说,“双方讨论了同苏印进行经常性高级对话有关的问题和涉及两国利益的迫切的国际问题”。
另据报道,印度外交国务部长纳特瓦尔·辛格正在苏联进行工作性访问,苏共中央书记多勃雷宁会见了他,双方讨论了
“当前国际形势的迫切问题、苏印合作问题和发展苏共同印度国大党之间的联系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泰外长会见美参院外委会成员
泰国外交部长西提·沙卫西拉四日会见了正在泰国访问的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成员拉里·普雷斯勒,讨论了印支难民和柬埔寨问题。普雷斯勒对西提说,美国今年将从东南亚地区接受二点九万名印支难民到美国居住。美国还计划在河内建立美国利益看守办事处。
西提对美国的计划表示疑义。他说,“这是向越南发出的错误讯号。”他指出,“这不利于解决柬埔寨问题,并将削弱对越南的政治压力。”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要闻简报

  英政府成立处理经济犯罪部门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最近新成立了一个政府部门,以调查、处理重大经济诈骗犯罪活动。
这个政府部门雇用了一批法律和金融事务专家,日内开始正式办公。新上任的重大经济诈骗调查局局长约翰·伍德说,这一新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处理英国最严重、最复杂的经济诈骗犯罪活动。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架设英中友谊之桥
  ——访英国文化委员会主席奥尔爵士
  本报记者 陈特安
4月5日上午10时许,英国文化委员会主席戴维·奥尔爵士在他下榻的京伦饭店接受记者采访。应文化部长王蒙之邀,奥尔爵士于3月26日至4月5日在华访问。中英文化交流自然就成了我们的主要话题。
奥尔爵士虽已年逾花甲、发染银霜,但仍目光炯炯、体格健壮、谈锋甚健。他是世界《名人录》上榜上有名的成功的企业界人士,曾是英国工业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直到目前还在多家大公司兼任要职。他是担任英国文化委员会主席这个过去往往由文官或学者担任的职务的第二位企业界人士。他改商从文,如他自己所说是由于“着迷于文艺、音乐、戏剧、阅读”,而且是由于他大半辈子从事国际经济贸易事务,有在国际上打交道的经验,这种经验同从事国际文化交流也有相同之点,能帮助“推动文化交流与技术合作,促进英国与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架设友谊的桥梁”。他这次访华,也是为了“架设英中友谊之桥”。
的确,奥尔爵士自1985年出任英国文化委员会主席以来,一直在为促进英中文化交流而奔忙。英国文化委员会是英国负责国际文化交流的最大机构,目前在世界82个国家设有120个办事机构,在对外文化事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英两国的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项目,基本上都由它协同中方具体负责实施。奥尔爵士领导的英国文化委员会在促进和支持两国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使英中文化交流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当记者请奥尔爵士谈谈中英文化交流的现状时,他满面春风,高兴地说,“目前,我们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关系的确是非常好的”。他指出,英中在学者交流、科技交流与合作、英语教学以至艺术的交流等方面都有可喜的进展。比如,现在英国每年可为中国学者赴英学习提供750个名额的奖学金,这一数字相当于1984年的2倍,仅1987年,中国赴英的进修生、留学生就有958人。两国大学间约有100个系科建立了学术上的联系;英国文化委员会每年要经手安排15个中国考察代表团访问英国;目前英国文化委员会又新增补了32个英语讲座,以培训赴英学习的学生和英语教师等。此外,英国文化委员会还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开办“英国学助教进修班”,在北京语言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英国高等教育”资料中心。奥尔爵士满意地告诉记者:“文化交往是两国友好交往的重要方面,这些进展无疑正是在为架设英中友好之桥添砖加瓦。”
当谈到中英文化交流的前景时,奥尔爵士不禁望了望茶几上艳丽的鲜花,满怀信心地说:“我相信,英中文化交流的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愿意花更大的气力来增进这种交流。”他表示希望,在文艺、音乐、语言、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能有更多的英中合作之花盛开。他还高兴地告诉记者,一个英国代表团即将访华,将同中方商谈下两年英中文化交流计划,人才方面的交流将会进一步得到重视。
奥尔爵士在1984年曾以企业界人士身份访问过中国,这次是他第二次访华,先后在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参观访问。他惊喜地告诉记者,中国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为进一步推进英中文化交流、增进英中友好提供了新的机会。他说:“我可以肯定,改革开放是极其成功的政策,它不仅使中国经济走向繁荣昌盛,人民生活走向富裕,而且也使中国人在态度和观念上起了变化,即敢于进一步对外开放、在各个领域加强同外部世界的联系。这是最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使我相信,英中文化交流的发展势头将会越来越好。”


第6版(国际)
专栏:

4月5日,马尼拉200多名示威者高呼反对美国军事基地口号,朝着正在举行有关美菲军事基地协定会谈的国际会议中心前进,遭到防暴警察的阻拦。
新华社发(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