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樱花缘
  ——赠中国妇女的先驱邓颖超先生
(日本)池田大作
春回大地 明媚风光
东京西郊 创大学园
含苞待放 花结因缘
细雨蒙蒙洗万绿
淡红花瓣益明艳
清风沁心脾
炎凉世态更超然
尊其名“周夫妇樱”
满怀爱戴与崇敬
日中青年手携手
热望和平万年青
艳阳天下又赏樱
缅怀往事意重重
胸中存友谊
心花团锦簇
初次和您邂逅
是四度访华时 北京的金秋
人民的总理逝去了
庄严的人大会堂弥满着悲愁
历尽风霜的慈颜 无言倾诉
就在那瞬息 我觉察到
他那光辉的生涯
多亏您 贤内助
北国天津 春意正酣
年青诗人 情意绵绵
“樱花红陌上 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 相思又一年”
樱花虽给山河添艳
国民依旧苦海熬煎
跨海东渡樱花国
拯救斯民 意志弥坚
列强逞威 逼迫文化之国
风云告急 不允春光三度
艰险何畏 青年毅然立志
昂首阔步 踏上革命征途
在天津您旗帜高扬
明亮双眸闪着正义光芒
行程险峻多歧路
决然前进 挺起胸膛
瞻前程 激战复激战
革命路 惊险又惊险
生死存亡长征路
革命伴侣 春秋五十度
从建国至今经历了四分之一
世纪
踏进二十一世纪又只剩二十
五年期
恰在那时与总理相遇
心弦上响起了和平的乐章
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生命之光稍呈暗影
忆往昔 樱花时节告别东瀛
再访无定 岁月无情
呜呼 巨星殒落 山河呜咽
骨灰深蕴着两人的真情
回归祖国的锦绣河山
时光流逝三载后
迎您春日扶桑来
虽为春风催落红
敬赠一束八重樱
馥郁芬芳似友情
暮春四月中南海
丁香温馨入情怀
海棠怒放知人意
信义欢谈胜千载
花落花开 月缺月圆
世事风云多变幻
樱花因缘倍生艳
友好万代传
年年岁岁花满枝
亿万民众齐景仰
人民的总理人民颂
人民的大姐人民爱
我亦衷心赞高德
友谊樱花万年长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命名的奥妙
  石一宁
近来读了几个题为“中国×××”、“世界×××”之类的报告文学(或曰纪实文学),发现文中写的只是一两个城市、一两个单位的事情,添上一些全国性甚或不是全国性的统计数字,就冠冕堂皇地以“中国”、“世界”名之。读罢之后,很是纳闷:是否“中国”、“世界”的词义已起了变化?抑或中国、世界的地盘已经或正在变得狭窄缩小?纳闷之余,不禁觉得命名也真是一门难懂的学问。
难懂是难懂,不过为命名而绞尽脑汁,而辗转反侧,在吾国倒是有了传统的。阅读古书,我们常为某些认不得读不出的人名、物名和地名叫苦不迭。这些字,有的固然是因今已不用而变得生僻,但有的在当时就未必熟眉熟脸。唐朝的武则天当了皇帝,对自己的名字做了一番讲究,自制出19个字,以其中的“曌”字为己名。倘她自己不加解释,任你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翰林”、“大学士”,怕也一样的抓耳挠腮,懵懵然作痴呆状!古人之重命名,一至于此矣。
今人于命名之道,同样地是不肯马虎的。虽说不见有人再自造“曌”之类的字了(或许是皇帝没有了的缘故吧!),但某个时候,某些字眼特受青睐。譬如“史无前例”那阵子,“反帝”、“红卫”、“反修”之类人名、地名、店名、桥名……遍地开花,风靡一时。又如近几年,号称“国际”、“亚洲”、“东方”以及“中心”之类的公司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细细地想来,古人、今人之看重命名,其中的奥妙,也并非一点不能弄明白的:皇帝乃人间之至尊,不高兴以“治于人”者也在使用的文字作为己名,乃是维护、加强“龙威”之一举。而“国际”、“亚洲”之类,虽说跟经营管理水平和信誉极不相称,但它能虚张公司声势,招徕八方生意,又何乐而不为?古今手法虽不同,目的都一样:唬人!
循以上思路推及文学作品的纷纷以“中国”、“世界”命名,或许也是基于一种生意人的眼光?譬如说能招引读者,引起轰动乃至“爆炸”,以及别的东西?笔者寡陋,只听说过诸如曹雪芹10年辛苦写出巨著《红楼梦》,果戈理焚掉不满意的手稿,福楼拜注意推敲作品的语言,鲁迅毫不可惜地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等等一些大文豪们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创作轶闻,而从未听说过他们当中有谁为作品的命名是否能唬人,是否具有“爆炸性”而费尽心机的趣事。但如果我们的当代作者的作品真的具有驾驭全局、俯瞰世界的雄大气派,甚或虽无此气派,然而只要冠以“中国”、“世界”的标题便能提高作品的艺术成就,使之传世不朽,笔者也决不会有任何异议。怕只怕“中国”了,“世界”了,读者却认为大名之下,其实难副,内心里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至少笔者就有这样的感觉。


第8版(副刊)
专栏:

  鸟儿,飞出去吧!
戈扬
中国民办科技实业家协会的两位同志来访,说是要出版一本关于科技工作者的书,让我为这本书写序。
我听了,不禁愕然。我不是做科技工作的,隔行如隔山,我怎能为科技工作者的书写序呢?
可是,两位同志的谈话打动了我。
喜人的信息,动人的故事,走向未来的脚步,百折不挠的精神,使我从科技的一角,感觉到了一股改革的势头,如大河奔腾,不可阻挡。我仿佛看到科技改革的鲜花,五彩缤纷,正在一丛一丛地装点着祖国大地。
“我写,我一定写。”
如同一个信徒在从上帝的手中接受命令。这个上帝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科技界无畏的战士,我们时代的宠儿。
我连夜阅读两位同志留下的书稿,一篇又一篇,一段又一段,一行又一行。尽管这些文章近年来散见各报刊,有的读过,有的没有读过,现在集中起来一看,这心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的篇章和段落,往往要反复阅读。或是睿智的闪光,令我震动;或是行为的崇高,使我的眼睛被泪水模糊;或是成果的惊人,令我赞叹;或是意义的深远,使我不得不掩卷沉思。总之,在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原来,科学与生产相结合,远非一加一等于二。宛如《易经》上的八卦图,千变万化,意趣无穷。我曾经羡慕美国的硅谷和日本的筑波,万万没有想到,在我们落后的中国,居然有人敢于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那些手拿魔盒的人争个高低,创造出了中国硅谷的雏形。正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所说,落后国家和先进国家如今在一条起跑线上,就看你起跑不起跑。
我常常想,我们的体制如同鸟笼。这个鸟笼非常精致,里面的设备也很齐全。鸟儿初入笼时是不愿意的,总想回到大自然去。可是时间长了,鸟儿也就习惯了;有吃有喝,还可以唱唱歌儿,溜溜腿儿。这时候,你将鸟笼的小门打开,让鸟儿在外面自由散步,它已经不会飞走,自己又回到笼子里面。因为它已经产生了鸟笼意识,感到这个“铁饭碗”很好,既省劲又舒适。宁可在笼子里面作窝里斗,也比飞出去要保险得多。有的未入笼的鸟儿,不时前来张望,颇想进得笼来过一辈子鸟笼生活。
改革难,难就难在这种鸟笼意识。好的是,改革的进程在改变着鸟笼意识。
“我走了!”一座科学殿堂的办公桌上,出现了这样一张字条。
“我走了!”又一座科学殿堂的办公桌上,出现了这样一张字条。
我走了,说得多么轻松。你掂掂份量,它又是多么沉重。这不是出门旅游,这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所作的严峻抉择,这就是说,“我”,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我”,走了,什么都不要了——级别、职务、职称、福利、工资以及晋升的机会。一句话,丢掉铁饭碗,端起泥饭碗。
啊,啊,多么勇敢的鸟儿,飞出笼子了!
有人为他们担心,说他们太不慎重,太冒风险,他们会后悔莫及的。
历史的辩证法,偏偏和这些忧天的杞人闹别扭。它向人们证明:飞出笼的鸟儿,经风雨见世面,在竞争中锻炼,拚一腔热血,掉几斤肉,自己衔草筑窝,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从无所作为变得大有可为。他们栖息树枝,改变老树的面貌;他们落户草丛,赋予野草勃勃生机。他们放下科学家的架子经营经济实体,不但振兴实业,也使科学迅猛发展,以至去攀登硅谷的峰顶。他们脱离的是狭仄的可怜巴巴的小天地,他们开拓的是广阔无垠的充满无限希望的新世界。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为一代新型的企业家,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他们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干出一番前无古人的事业。
我要为他们欢呼,为他们唱出我的心灵之歌。
鸟儿,飞出去吧!


第8版(副刊)
专栏:

  果子沟(外一章)
廖代谦
一涧雪水滋养着夹岸数十里密密丛丛的野杏、林檎、山楂、樱桃。
很早以前,自生自落的果子曾把一泓清泉酿成醇香的酒,醉倒成群的梅花鹿。
但生活并不总是甜的。
南宋末年,成吉思汗兵分四路西征中亚,他的二儿子察合台领一路军民在此“凿石理道”,打通这“古今不许通轮轳”的丝路新径时,他们在这儿恐怕只能品出汗渍的咸涩吧。
因抗御外敌、触怒清廷被贬谪伊犁的林则徐路过此处,狂风大作、大雪纷飞,“欲停车则山巅非驻足之所,欲下岭则陡坡有覆辙之虞”。
我路经果子沟,时在初夏,却美美地品尝到沁心的甜——
不止从山如翠玉、花似彩绮的美景里,
不止从维吾尔族姑娘的笑脸上,
历史的昨天与今天,竟如黑龙潭深不可测啊!
锡伯族运动员
拉开强弓,拉圆了怀中一弯新月,拉开了一段引为自豪的历史。
二百多年以前(还算乾隆盛世吧),为加强西北防务,你们一千多名挽弓携箭的祖先,曾如一支箭,从东北的嫩江、松花江畔向祖国的西疆伊犁河谷射来。这支锐利的箭,一射几千里,射出了一个民族的勇武慓健,射出了一个至今每年农历四月十八都要庆祝的西迁节。
于是,你们民族对于射箭有了特殊的感情。
拉不开弓的不算男子汉。
谁家墙上没悬着一只精工雕制的箭壶?每年西迁节,哪支壶中的箭不盼望带着乡亲们的喝彩声去亲吻黄色的靶心呢?!
新中国成立以后,你们男女射手并肩发出的箭,更是挟电曳风,不只在狩猎场上呼啸疾飞,而且在全国、以至国际运动会上连连射得金牌、银牌。
呵,拉开强弓,拉足一个民族的自强、自信。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化经》传注疏
〔题解〕经,至圣之言也;传,先贤之述也;注,后儒之训诂也;疏,为注所作之解释也。
老子著《道德经》约三千字,玄奘译《心经》计二百七十字,济公念的法力无边的真经只有六字。经文,不在字多,而在精粹、彻底、有用。《化经》虽是两句,也尊之为经。
〔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传〕事:对象。事之“大”、“小”:性质。化:手段。化为“小”、“了”:目的。
〔注〕事,如“出事”、“没事”、“平安无事”。化,指的是变化,如“化整为零”、“化重为轻”、“化险为夷”。小,指的不是“正……”的。“小广播”,指的不是“正路”的;“小吃”,指的不是“正宴”的;……“正”者,主要也,严重也,原则也。所以,“小”就表示:不是主要的,不是严重的,不是原则的,“大事化小”就表示:大题小做,瞒大就小,以小代大。了,指的是完全和了结。“小事化了”,就是:“化”起来,“了无惧色”,“了无挂碍”;“化”的结果:“一了百了”,或是 “不了了之”。
〔疏〕《道德经》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部经,也可说是一部“化”经。两部“化”经,彼此印证,相互发明,可以时刻揣摩,努力实践。
见事就“化”:大“化”小,有“化”无,险“化”夷,祸“化”福,事情“化”小事,小事“化”没事儿。
狡兔三窟,程咬金三斧头,老子一气化三清。“化”之得法,其妙在“三”:一、侧化法,把注意力引向一边,二、反化法,把注意力引向另一端,三、下化法,所谓“把注意力引向……”就是民间所说的魔术师用的障眼法。这三“化”之法,可单用,也可合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得心应手,妙不可言。
“化”之有效,其根在病。牛胆有病才“化”出牛黄,马胃马肠有病才“化”出马宝,人有了官僚主义,才会化渎职为立功,化悲怆为壮丽,化碎玻璃为明镜台。 应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