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武大打虎
刘征文 缪印堂画科员(唱):好端端一个打虎先进县,
没来由武老二上了梁山。今年连
根虎毛也没捞到,写上报材料难
上难。请主任,多指点。主任(唱):细思量,暗盘算。这事啊,
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掌心
里虚实变换,又何妨李戴张冠。
武二走了有武大,全凭你,滑溜
溜转笔尖,你就说哥哥接了弟弟
的班。科员(白):啊!您的意思是……可
是,武松身高丈二,膀大腰圆,
一身好武艺。武大可差远啦。他
身材短小,只会卖炊饼。主任(唱):说什么身材短,你就说
他伸伸腰顶破天。说什么猴子
脸,你就说他豹头环眼五绺髯。
说什么胳膊细如麻秸秆,你就说
他两膀膂力可担山。说什么只会
卖饼街头转,你就说他给关老爷
扛过刀,给穆桂英扶过鞍,拜达
摩到过少林寺,访悟空上过花果
山,精通武艺十八般。科员(白):可他从没打过虎,今年
只捉过一只耗子。主任(唱):你就说啊,那一夜是个
月黑天,武大喝洒十八碗,醉醺
醺登上景阳山。忽啦啦狂风起,
扑通通大树倒,崩登登滚石翻,
跳出来猛虎一大串,张牙舞爪扑
上前。好武大,面不改色心不
跳,笑嘻嘻掐灭烟,喝一声举起
拳。拳头打下像炮弹,那猛虎一
个一个血肉模糊地上瘫。数一数,
整一连。科员(白):这么写够玄乎的。这上
报材料是要县太爷审批的呀!主任(唱):县太爷那里,好办好
办。既涉及咱全县脸面,又涉及
他官级升迁,保准他睁一眼闭一
眼,葫芦提画上个似圆不圆的扁
圆圈。再说他不曾访景阳地面,
不曾找壮士交谈,哪还记得打虎
的是武大武二还是武三!科员(白):那,要验收团来了呢?主任(唱):怕什么验收团,灶王爷
的嘴巴要糖粘。先送茅台酒,再
送云南烟,一日三餐好茶饭。烤
乳猪,炒黄鳝,葱烧海参,清蒸
元鱼,凤尾大虾,芙蓉鸡片,你
只管一道一道往上端。科员(旁白):似这般伪造胡编,怎
容他过海瞒天!扫歪风不讲情面,
写杂文公诸报端,问刘征你敢也
不敢?
1988年2月,于北京。(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新的视觉语言
  邵大箴
不要说是在深圳、珠海了,就是在北京,我坐在书桌旁,透过窗户向外望去,能看到各式各样的现代化的景象。这些景象还由于天气的晴朗和阴雨,阳光的强和弱,显示出层次和气氛迥然不同的色彩。尤其是经过玻璃门窗重重的折射,更是景象万千,变幻无穷。为此我常常惊叹不已。也常常想,中外画家即使是顾恺之和伦勃朗这些大师,在这些现代景象和幻觉前面,也会是束手无策的。现代的画家们为描绘这些景象,表现这些感受,不也是煞费苦心么?传统绘画的观念受到了挑战,原来的工具、材料和技法似乎不够用了,新的美术品种和样式不断出现。几年前的第六届全国美展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有的画不是传统观念的中国画、油画或版画,甚至不是传统观念的绘画。放在哪个画种里展出?争论不休。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它们是美术品,它们仍然是通过艺术的图象来影响人们的视觉和心灵的。可见,随着时代的变化,美术的范畴也被不断地拓展,各门艺术互相渗透以至杂交,形成新的品种。
珠海画院是个成立刚刚3年的年轻画院。在那里工作的7位专业画家都是年轻人。他们分别毕业于浙江、西安等美术学院,受过很好的基础训练。为珠海特区发展的速度和前景所吸引,他们从祖国各地来到这里,体验经济开发区的节奏。他们酷爱民族传统艺术,更对世界艺术的新潮流十分关注。把美术提高到现代文化层次,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在他们的周围还有一群年轻的业余画家。总之,他们是一群既肯开动脑筋思考,又敢于大胆实践的可爱的年轻人。
特区环境建设的日新月异,那里沸腾、紧张的生活和包含在生活现象中的趣味,还有特区人的心理特征,是他们细心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如何表现自己的感受,又使这些表现和经济建设的成就相适应呢?他们经过一番探索,终于推出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综合图象”。
图象在一般人的脑子里通常是指照片。但是按照现代图象学的解释,图象具有视知觉—形式符号—心理效应这三方面既相互隔裂又相互联系的科学观念。这种观念早已被西方现代画家们引入绘画的创造意识之中。但在我国还处于尝试的阶段。珠海的年轻画家们正是受这种观念的启发,试图以图象性语言表达他们对视觉现实新的理解。这些作品采用的或是图形符号式的构成,或是摄影拼贴式的超现实的图象,或是其他综合手法。在这些图象前面,观众兴许会问,它们不是很像现代广告吗?是的,就其视觉语言来说,它们确实受到了广告画的启发。要知道在现代美术发展的大趋势中,工业、商业和文化的广告,在美术领域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正如珠海画院一位年轻的作者所说:“一种图象的创造并非是在博物馆的艺术氛围中产生的,我们应当转向招贴牌上的赫然入目的图式,这种广告大色域的图式张力与现代人的心理张力是同构的。”当然,综合图象并不就是与广告画完全相等,因为前者表现的是作者的综合感受,没有狭隘的、直接的广告宣传的目的。因此,我们欣赏图象展的作品,主要不是看这些作品的题材,而是体会图象本身所包含的美、力度、节奏和气氛。我们不必去细究这些图象是绘画、摄影,是浮雕还是平面色彩,为了造成综合的图象,手法和技巧可以自由运用。
珠海特区综合图象展使我们想到,人类艺术思维的方式和语言常常是和时代前进同步的。就图象本身来说,一是传统的继承和改造,一是吸收包括物质、技术在内的新的文明成果作新的创造。后者包含着更多的探索性和危险性。它可能一时不为很多的人所理解。但它一旦真正地和时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吻合,就一定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


第8版(副刊)
专栏:

  窗棂,爬满喇叭花
  穆舒
迎着寒风,我在牵牛花枯萎的枝蔓间搜索,采集种子。我把它们当作宝贝,并分送一些给朋友们:“种下吧,开的花挺有意思,会带给你诗样的梦境哩!”
我住的楼房面临大街,有一个公厕,一个垃圾站。嘈杂声、臭味和尘土,随风入室,弥漫床榻、桌面以及我们的感官。没办法,只好关闭窗户,管它春夏与秋冬。
植物有吞碳吐氧,隔音消音,滤尘吸尘等作用。我曾在窗外一尺宽的台子上摆满花盆,有月季、米兰、扶桑等喜阳花卉,希望它们以婆娑的绿叶、艳丽的花朵、馥郁的香气来绿化、美化、香化这一角。但事与愿违。它们总是长不好,叶子瘦小,没有开花就先后谢世。望着它们叶上蒙着厚厚的尘土,想必是耐受不住那噪音、那臭味和尘土。据说噪音、尘土确实会影响植物生长(植物也是生命呀),至于臭味的作用,虽没听说,但我想总不会是好的。
听说牵牛花也喜爱阳光,且能忍受干旱及瘠薄的土壤。是不是也不怕噪音、臭味和尘土呢?我不知道,于是改在窗前台子上种了四株牵牛花,很快就长出枝蔓,沿着窗台铁栏杆一个劲地往上爬;盛夏时节,已把碧绿的叶子罩满四周,让骄阳透过星星点点的缝隙,在室内留下标点符号式的光线,似有若无,如诗如梦。
“牵牛花开花了!”老母亲最先发现奇迹,全家老小都拥至窗前观看。
窗东边,在浓绿的枝叶之间,开了几朵紫铜色镶白边的花,迎着朝阳怒放。花瓣自花萼处由窄渐宽,组成喇叭形的花冠,因而牵牛花又叫喇叭花,又名“朝颜”。虽然没有馥郁的香气,而且只有一天的生命——黄昏即枯萎,但它母体的生命力极旺盛,从夏至秋都是花期。
自那以后,我们全家天天早起,开窗数点喇叭花,便成了一种乐趣。
我们数得那么认真,像儿童清点心爱的宝物,忘了窗外闹嚷嚷、臭烘烘、灰蒙蒙的一切,顿觉神清气爽,沉浸在绿色的梦幻里。从此开窗的时间多了,大家凝视那爬满青藤的地方。它们吹着喇叭,大张着口,俯视繁忙的街道车来车往,以及公厕和垃圾站,像是在宣告什么。有的向上伸张,像在眺望远去的飞鸟、流云和朝霞。应该用花来装扮世界,用美抗击丑恶。生活,不就是这样的么?!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苏轼佚文多隽语
  ——读《苏轼佚文汇编》
  伍立杨
苏轼集诗词书画文于一身,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他一生所作长短散文,见于《苏轼文集》的,凡三千八百余篇,但他一生交游甚广,所作题跋、杂记因无意于传世,随作随佚的很多。
今人孔凡礼景仰苏轼的为人为文,几十年来,涉猎各类总集、别集、笔记、诗话、金石碑帖及类书100多种,钩沉辑佚,得包括残篇在内的文章近四百篇,集为《苏轼佚文汇编》,附于1986年版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之后。编者孜孜矻矻、潜心搜集,校勘、考订精审,为苏轼小品的研究和鉴赏省去了许多翻检之劳。
收在集子中的这些佚文均为笔记体的短札,一般每篇只有十几字、几十字,至多也不过百字左右,但他品藻山水、人物、诗画,信手拈来,毫无羁碍,每有真知灼见、妙思隽语,亲切而洒脱,实是不可多得的妙品。
苏轼一生备尝贬谪、流放之苦,因而常常寄情山水。他善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到而深刻的观察融入人和事的描绘中,《答刘景文》谓:“公每发言,如风樯阵马,迅霆激电,不意于中复有祥光异彩,纡余致腻,盎盎如阳春淑艳,时花美女,诚不足比其容色态度。”先以四种形象来比喻对方的言谈的滔滔不绝,以有形写无形,以可见状不可见,使诉诸听觉的东西仿佛有了视觉上的感受;接下笔锋一转,以生机盎然的阳春三月的境界来比喻对方言语的纡曲和善变,且又用鲜花美女来衬托对方的表情态度,别有一番情状,将一个能言善辩者的形象写透写足。又如《讷斋记》中写德高望重的辩才和尚:“师以法教人,叩之必鸣,如千石钟;来不失时,如沧海潮。故人以辩名之。及其居此山,闭门燕坐,寂默终日,果落根荣,如冬枯木,风止波定,如古涧水,故人以讷名之。”其辩其讷,皆以奇喻喻之,趣味隽永。
想象的丰富,观察、体悟的缜密,使苏轼佚文小品无论状物写意皆既能曲尽其妙,又能达意深远。佚文汇编卷之六《题大江东去后》云:“久不作草书,适剧醉走笔,觉酒气勃勃,纷然指出也。”醉后草书,意兴遄飞,词成掷笔,是何等的气概!在此情境下,觉得酒气都从指尖“蒸发”了。这从医理上大抵讲不通,然论感觉,则相当细微而逼真。他将一种很难言传的感受用特有的想象和笔法写出,使我们千年之后仍可想见他乘兴挥毫的风采。再如西湖题飞来峰:“高不过数十丈,而怪石森立,青苍玉削,若骇豹蹲狮,笔立剑植,纵横偃仰,愈玩愈奇。上多异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矫若龙蛇。丹葩翠蕤,蒙罩丝络。”寥寥数十字,写了山石和植物,一一清楚地叙写其色彩、形状、势态,以及他本人的感受;论手法用了不假雕饰的白描,贴切的比喻,言简而意深,外癯而实腴,苏轼佚文小品的韵味上逮晋人,下启明文,其文字之简洁,用词之传神,行文之机智、诙谐,个中妙处实在不是今日非万言不足以道一事者所能悟及。如今有些作者,喜作长文,且淡而无味,长而枯燥,我想大抵这些作者多少有语言不能准确的传达感受的弊病。其实从某种角度说,艺术在本质上只是传达感受的能力。表达是一种痛苦:“恒患意不称物,词不逮意”(《文赋》)。但苏轼佚文小品却随意挥洒,绝无既吐又吞、嗫嚅踟蹰的窘苦,这也是苏轼异于或高于别的散文家的重要所在。鲁迅先生曾在《怎么写》中以为散文的文体是大可随便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轼的佚文小品,对于我们表达、叙述方式的选择,乃至对于摒除狭隘的艺术趣味都是值得借鉴的。


第8版(副刊)
专栏:

  秦岭
  姚学礼岭才是汉白玉雕柱上蟠栖不住的雄姿岭才是金檐龙袍上附会不了的伟大仪表一湾一湾的山泉湖泊是叠现的麟片纵横交错的道路是美丽的身纹每一高峰都伸延着中华大地的肋脊每一石坡都连着黄河长江的动脉中原曾从这里伸开自己的云翅中国曾从这里开始呼风唤雨的神威十亿版图上闪出世界灿烂的星斗九州大地上流动腾飞的纪元呵,城市是巍峨的秦岭村庄腾舞的秦岭岭的摩天大楼在春天里起飞岭的电子电讯在春天里旋飞五颜六色的生活都是岭的身影岭永远有自己顽强的性格拚搏的精神岭永远有骄傲的历史蓬勃的活力哦,被秦岭塑造的光辉形象是一条超时空的东方巨龙卧在文明与神话的国土上飞在炎黄子孙烫热的心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