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马克思最后手稿的科学价值
本世纪30年代,西方学术界围绕新发表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了一场关于“两个马克思”的争论。自1972年荷兰出版了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编辑的《卡尔·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后,有人据此又提出三个马克思的观点。尽管不能同意这种把马克思支解开来进行研究的方法,但马克思的最后手稿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巴黎公社失败以后,那些曾经长期保持着古老生产方式和各种古老社会关系的资本主义边缘地区,在欧洲殖民主义的统治下,是否会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后备力量而延缓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这是一个既涉及落后民族的命运,又关系到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革命前景的历史性课题。马克思对之极为关注。他在多病的晚年,毅然放弃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工作,把科学研究的重点,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解剖,转向对世界范围的前资本主义各种经济形态的比较分析,从政治经济学转向欧美的社会文化人类学。
按照马克思的看法,农村公社与原始类型的公社不同,它既有公有制因素,又有私有制因素。公有制使公社基础稳固,而一定程度的私有制则使公社具有生命力。这种农村公社与集权的专制制度一起,曾长期制约着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稳固的社会结构,只有外部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或暴力的因素才能使之瓦解。
马克思认为,只有对农村公社这种天生的二重性作出辩证的、具体的历史分析,才能得出两种结论:或者是私有原则在公社中战胜集体原则,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这里“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摘自《社会科学报》第87期 徐觉哉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治理黄河下游河道的战略对策
黄河下游是一条老年期河道,特点是:河床加积,成了地上河,如花园口段河床比相应的郑州北郊地面高5米,比新乡地面高11.5米;河床在大堤内仍有展宽的趋势,比降逐渐变小,冲淤变化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有向上抬升的趋势。
历史上黄河决溢频繁。近期防洪工程以防御花园口站洪峰流量22000立方米/秒为目标,超过此流量则向滞洪区分洪。花园口站出现过每秒32000立方米的记录。从六七十年代海河、淮河流域降雨形成洪水的资料分析,黄河下游也可能出现特大洪水,决不能抱侥幸心理。从地质地貌和河流发育分析,黄河下游已处于“衰亡”阶段。由于黄土高原治理的困难,下游河道的淤积抬升不会停止,决口改道的潜在危险会越来越大。对下游河道治理:
1、充分利用管理好现有的全部防洪工程。只有这样,遇到稀有洪水才能减少灾害。
2、减少洪泛区今后的建设投资。通过计算确定,特大洪水决口,泛区范围是:南界为徒骇河北堤,北界超不过马颊河。在这个地区,如非必需,应尽量少增加建设投资。
3、废弃原河,另辟新河。黄河下游沿河大堤已高达10米左右;为适应河道淤积,还要继续加高,才能保持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秒洪水的能力。堤防越修越高,决口的危险也越来越大。单纯依靠堤防只能解决一定问题,不能确保安全。由于黄河的隐患不断增加,另辟一条新黄河是解决黄河出路的战略对策。历代的水利学家都有过对黄河人工改道另起新河的主张。
笔者认为,改道的行水范围在上述泛区低洼地带有如下好处:1、流路短,坡度大,入海口好,因此,使用年限长;2、洼地皆盐碱风沙,沼泽下湿,农业利用率低,且村庄稀少,搬迁容易,因此,损失和投资较小;3、能充分满足特大洪水的行洪能力,可避免黄河突然决口造成的大祸灾,放心规划布局这个地区的生产建设。
(摘自《地理研究》1987年6卷第4期陆中臣等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应重视书院文化的研究
在历史上,书院是一种教育文化机构,独立于官学之外,继承了私学的传统,吸取了宗教文化和官学的经验,是当时教育改革的产物。书院教学与科研结合,学派以书院为据点,著名书院往往是一个学派的研究和传播的基地。书院学术自由,重视学术争辩和交流,允许不同学派共同讲学。书院带有开放性质,著名学者往往在几个书院轮流讲学,听讲者也可流动。书院建设选择名山胜地,把自然环境作为教育手段。书院带综合性,具有讲学、藏书、出版、祭祀等多种功能,兼有图书馆、纪念馆、出版社的性质,既是教育中心,又是学术中心、文化中心。
全国载入省志上的书院共有三千多所。书院不仅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优良学术传统。
书院在国外引起重视,日本学者已有关于中国明清书院研究和湖南书院研究的专著问世。但现在我们国内却还有很多人包括教育部门的同志不知道书院为何物。加以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重地下、轻地上,重宋以前、轻明清等偏向和单纯旅游观点,书院建筑得不到保护,有的已被拆除。
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的前身,创建于北宋,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千年学府”,比英国的牛津、剑桥创建还要早。岳麓书院的修复,反应很好。问题是,如果只停留在修复,价值有限。必须开展研究工作。
希望不要出现“书院在中国,书院研究在国外”的现象。有关部门应予重视,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国书院研究会”,统筹安排,作出成果。
(摘自二月九日《人民政协报》杨慎初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半封建”和“半殖民地”不能相提并论
为纪念戊戌变法的领袖、中国资产阶级早期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逝世60周年,山东青岛市康有为研究会于1987年11月在青岛召开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就关于康有为的评价、康有为的思想等问题,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见解。
对于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即所谓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问题,半个世纪以来尚无人进行科学的论证,在实际认识上存有很大的分歧。很多人认为它是一种沉沦。这次会议有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殖民地”指的是国家的地位,而“封建”指的是社会形态,二者不是一个范畴的概念。
在世界历史范围内,同是殖民地的不同地区分属多种社会形态;而同为封建社会的不同国家也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非殖民地之分。这二者在中国近代既不同步,也不是密不可分。
辛丑条约的签定是清王朝完全屈服的标志,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始为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此前仍是封建社会。从封建到半封建是历史的进步,而非沉沦。
(摘自《理论信息报》2月15日)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大海捞针一瞬间
在美国底特律西奈医院,一个孩子被毒蛇咬伤,生命垂危。
为寻得最佳医疗方案,医院的图书馆人员迅即在电脑终端按通座落在贝马里兰州塞斯达的医学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接着发出检索指令,在存储栈内的全世界3500种杂志里的600万篇文章中搜寻着治疗方法。然而只在眨眼之间,医院电脑终端上已显示出有关的摘录条文,医生从中选定了两个方案,终于使孩子得救。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是世界医学领域中最大的图书馆。它一年至少要接受300万次查询,平均检索费仅为2—3美元。
(摘自《中国医药报》总第332期 晓兆译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细菌与黄金
目前,利用细菌来开采黄金和寻找金矿,已经成为世界热门的话题。
美国地质学家巴杜恩发现,在黄金、铜和其它金属沉积层上的土壤中,存在一种叫cerens的杆菌,在有金矿的地方,这种杆菌就比没有金矿的地方多出数倍。因此,只要分析土壤中这种比较常见的细菌,就能找到埋藏在地下的黄金。如在美国华盛顿地区,从黄金沉积层上方土壤中收集到的标本表明,这种杆菌的含量是它附近土壤的2至3倍。原来,黄金和其它金属会释放出毒性粒子,不管金矿埋多深,这些粒子都会通过水或其它方式,渗入矿层上方的土壤中,杀死许多细菌;而有些特殊的细菌,则由于具有较强的抗性而保存下来。这样一来,过去寻找黄金的极其艰难的工作,就变成了简单的土壤微生物分析了,给地矿部门寻找黄金带来了新的途径。
对于那些已经探明的金矿尤其是品位较低的金矿来说,利用细菌来开采有着更加诱人的前景。这是因为传统的黄金生产,需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能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有些金精矿伴有砷杂质,苏联自60年代起,采用氧化亚铁硫杆菌来处理,结果,金精矿的含砷量降至1%以下,再用氰化液提金,其产率可达97%,既减少了砷的污染,又提高了提金率。
(摘自2月10日《贵州日报》 连宾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水”处理技术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不少城市或地区出现了水资源的危机。为此,将城市污水经处理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低于上水即自来水,绝对好于下水即污水),作为冲洗厕所、洒马路、绿化等杂用的“中水”处理技术便应运而生。
“中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技术分解破坏有机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把污水中的污染物减少到一定程度,使之满足较低的使用要求。
消毒是保证“中水”使用安全性的重要一环。消毒后的“中水”对水中病毒的总去除效率高达99.991%。
有关专家研究证明,建设适当规模的“中水”工厂与新建自来水厂基建费用大体相当。但“中水”工厂处理的是城市污水,来水保证率高,不受气象、水文因素干扰,无枯竭之忧虑。而且,污水的就地回收利用成本一般比同地区自来水费(水费+排污费)低40%至50%。故尽管“中水”水质偏低,但在替代某些不合理使用自来水方面仍大有可为。
(摘自2月23日《中国商业报》 刘文琪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世界前面为何加“大千”?
大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三千大千世界原是古印度传说的一个广大范围的世界的名称。
据《长阿含经》等书记载:我们所生活的这世界,中央是须弥山,有七山八海环绕着,海中有四大洲,海外更有铁围山。同一个日月照耀着这块大地,同一个佛教化着这个世界,称为一个小世界。合一千个小世界为中千世界,合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又由于大千世界中有大、中、小三个千世界,又称之为三千大千世界。佛教传入中国后,大千世界这个词就沿用至今。
(摘自2月14日《解放军报》洁义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当代最大的生物工程——基因图
科学家们已开始绘制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图——人类全部基因蓝图,试图译解使每个人各具特点的全部遗传信息。
美国的一些实验室已在悄悄地进行这项工程,包括“绘制”每个人体细胞中10万多个基因的位置,确定30亿个化学单位(构成这些基因的核苷酸)的精确次序。
这是一项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生物工程,它可能导致大批新的诊断器械、药物、疫苗及医疗方法(如修复有缺陷的基因使人体健康)的出现,甚至可以根据一个人独特的遗传密码建立社会安全卡。
它能解答数百万年来人类是怎样进化的老问题,还能相当精确地预测我们将来是否可能患心脏病、精神病或癌症。这项工程意义重大。
科学家试图绘制成图的遗传信息,统称为人体染色体组,它能确定人体上的一切因素,从身高、头发颜色到大脑的脉络。
完成这项工程至少需要10年时间,投资3—30亿美元,雇用数千名工作人员并使用超级计算机以及其它尖端技术装置。
这项工程完成后,单是一个人的遗传信息就有13卷英国百科全书那么厚。
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有透彻的了解,就能再生人体的任何器官和四肢。
(摘自《世界科技译报》第134期 赵云梅译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联合国邮局和邮票
联合国是发行自己邮票的唯一国际组织。联合国总部与美国、瑞士和奥地利邮电部门先后签订协定,于一九五一年在纽约,一九六九年在日内瓦,一九七九年在维也纳正式发行联合国邮票,票面价值分别以美元、瑞士法郎和奥地利先令计算。各国集邮爱好者既可随时到联合国邮局、支局和代销处选购,也可经过一百零六个国家的代销处邮购。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联合国邮票向世界各地发送各种信件、包裹和明信片,但投邮地点以纽约联合国总部、日内瓦万国宫和维也纳国际中心为限。
联合国邮票都是聘请各国著名的美术家设计的,构图新颖别致,含义深刻隽永。
联合国邮票通常每发行一枚,只印二百万张左右。纪念邮票只在一年内销售,而且不重印,因而有些邮票就成为珍品。
联合国邮局机构虽小,贡献颇大。一九八三年的邮票销售额已超过一千五百万美元。假如把联合国邮局比作一个会员国的话,那么,它当年向联合国上缴的收入在一百五十八个缴纳会费的成员国中,高居第十七位。
(摘自二月二十一日《人民邮电》甲申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进不去(原载《中国青年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