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共中央建议修改宪法个别条款
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存在发展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个别条款的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个别条款的建议:一、在宪法第十一条的原文后增加一款:“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二、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提请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1988年2月28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即将召开的七届人大会议作准备
六届人大常委会25次会议开始举行
审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个别条款的建议
同时审议通过宪法修正草案审议有关法案议案和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今天开始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次常委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为即将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准备。
彭真委员长主持了今天上午的全体会议。
会议开始时,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汉斌就这次常委会议的议程草案作了说明。委员们通过了这个议程。
根据会议通过的议程,这次常委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个别条款的建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草案、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草案、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草案、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草稿,决定将上述法案、议案、报告提请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根据议程,这次常委会议还将审议关于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公布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审议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候选人名单草案,提请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选举;审议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草案,提请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预备会议审议。
在今天的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汝棼、项淳一分别代表法律委员会作了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草案的修改建议的说明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草案的修改建议的说明。宋汝棼谈到,从全国广泛征求到的意见看,大家普遍认为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是一部重要的基本法律,草案基本成熟,也对草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修改意见。
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向这次会议提出了关于提请审议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议案中说,国务院1987年8月24日关于提请审议设立海南省的议案,已经人大常委会审议提请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决。海南建省后,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逐步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产业结构。海南经济建设,要积极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面向国际市场,拓展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国际大循环中加快经济的发展。为此,建议:(一)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新的经济管理体制。(二)为了使海南经济特区的经济管理充分适应开发建设的需要,授权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令和政策规定,按照海南经济特区的具体情况和工作需要,制定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谷牧今天向委员们作了关于提请审议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议案的说明。
副委员长陈丕显、耿飚、彭冲、王任重、朱学范、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赛福鼎·艾则孜、周谷城、严济慈、荣毅仁、叶飞、廖汉生、黄华、楚图南出席了会议。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郑天翔列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谷牧作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议案的说明
创造良好外商投资环境 加快海南岛的开发建设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委员谷牧今天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说,国务院建议把海南岛建设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对外商投资可以给予比现有其他经济特区现行规定更加优惠的待遇,经济管理体制也可以更为灵活,是为了创造对外商有较大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快开发建设。
谷牧受国务院委托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作关于提请审议建立海南经济特区议案的说明时指出,国务院1987年8月24日关于设立海南省的议案,业经人大常委会审议,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决。海南建省筹备小组已建立并开始工作。海南单独建省后,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对外开放促岛内开发,加快了海南岛的开发建设,这几年,海南的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对外经济工作也初步打开了局面,全岛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海南与沿海其它地区相比,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许多湿热带的独特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能更好地为繁荣海南经济、支援国家四化建设服务。
他说,加快海南岛的开发建设,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全国的支援,还需要采取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措施,大力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拓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在国际大循环中加快经济发展。香港地区的和外国的许多客商都表示有参与开发建设海南的意向。
谷牧说,1981年11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曾通过决议,授权广东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所属经济特区的各项单行经济法规,对经济特区的顺利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这一经验和加快海南开发建设的要求,建议授权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令、政策规定的原则,按照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政策的实际需要,制定各项有关的单行经济法规,使海南经济特区的经济管理充分适应开发建设的需要。


第1版(要闻)
专栏:

商业部要求贯彻国务院紧急通知
把好集团购买消费品供应关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商业部日前通知各地,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压缩开支的紧急通知》,切实把好对社会集团购买消费品的供应关。
商业部的通知规定,在1988年内停止供应党政机关、人民团体、部队、全民和集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基本建设单位19种国家规定的专控商品。对直接用于生产经营、科研、教学、医疗和因特殊原因购买上述商品的,各定点供应商店或专柜在供货时,必须严格按审批机关审批件供应。非定点供应单位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集团供应专控商品,违者没收其销售利润。对非专控商品,也要优先供应城乡居民的基本需要。
各地商业企业一律不准向社会集团发行购货券,也不准为社会集团用公款购买实物滥发提供方便。
通知要求各级商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做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购买消费品的控制工作。深入开展“双增双节”,大力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严格按照有关部门核定的控购指标执行,不得超过。


第1版(要闻)
专栏:

赵紫阳会见卢森堡客人时重申
中国非常重视同欧洲的友好合作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张荣典)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卢森堡广播电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加斯东·托恩一行时重申,中国非常重视同欧洲的友好合作。
赵紫阳说,首先,在政治上中国把欧洲看作为和平力量。在经济和科技上中国把欧洲看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
托恩是应广播电影电视部的邀请访华的。他曾任卢森堡首相、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等职。今天的会见是赵紫阳同他的第三次会晤,宾主进行了40分钟亲切愉快的交谈。
赵紫阳说,中国一向重视欧洲的联合自强。欧洲的联合、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每前进一步,中国都感到非常高兴。
赵紫阳说,在欧洲共同体国家同中国的合作中,从总体上来说,它们在向中国转让技术方面采取了开放、明智的政策。中国对此特别赞赏。他说,这也就是中国重视发展同欧洲共同体经济技术合作的原因。
赵紫阳说,在同欧洲的合作中,中国不仅重视同大国的合作,也重视同包括卢森堡在内的中小国家的合作。这些中小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在某些领域还有很强的竞争力。
赵紫阳高度评价托恩在发展卢森堡和欧洲共同体同中国的良好合作关系方面所作出的积极贡献。
托恩说,他这次来华是为了发展两国在广播电视事业方面的合作。
他对赵紫阳说,“您在1983年曾对我说过,一个巨人不能仅有一个朋友。我很同意。”托恩希望中国同欧洲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发展下去。
卢森堡广播电视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是欧洲功率最大、最受欢迎的广播电视台之一。
托恩幽默地对赵紫阳说,“我们公司希望发展成为一个欧洲电视网。如果您想通过欧洲电视网发表讲话,我们一定为此尽力。”赵紫阳以爽朗的笑声对托恩的盛情表示感谢。
赵紫阳还向客人们介绍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9年来所发生的变化。
托恩说,“你们面临的改变一个10亿人口大国的任务是个挑战性的任务。中国发生的一切都是全世界所感兴趣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参观纪念周恩来诞辰书画展
指出周总理的一生值得我们怀念、敬仰和学习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周立宪)“周总理的一生,忠于革命事业,热爱人民,值得我们大家永远怀念、敬仰和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代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参观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90周年书画展时这样说。
今天是周恩来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日。下午二时半,李鹏来到设立在毛主席纪念堂内的周恩来纪念室。在花篮围着的汉白玉雕刻的周恩来胸像前,李鹏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
二楼电影厅里,陈列了上百幅全国各地一些著名书画家为纪念周恩来诞辰90周年赠送的书画作品。李鹏在著名画家卓然所作的周恩来半身画像前伫立良久,仔细欣赏画像所表现的周恩来的风采。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的负责同志向李鹏介绍了艺术家们为纪念周恩来诞辰踊跃作画、捐赠自己精心保存多年作品的动人情景。


第1版(要闻)
专栏:

沈铁分局获国家质量管理奖
本报沈阳电 记者段心强报道:沈阳铁路分局连续5年消灭了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设备、货运、火灾、爆炸等大事故;核算周转量逐年大幅度增长,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最近荣获国家质量管理奖。铁道部发给奖金20万元。
沈阳铁路分局的主要经验是:
一、实行方针目标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二、抓好职工的普遍教育,大面积提高服务质量。
三、在安全优质生产这个“系统工程”中,抓好班后休息这一重要环节。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用作揖代替握手
项南
近几天,朋友相会,我按惯例握手,但对方没有把手伸过来,只是客气地拱拱手,作个揖。
这可能是因为上海一带流行甲型肝炎,大家怕传染,所以尽量减少皮肤接触。
我看这是合理的。
作揖,是中国的传统礼节,不仅卫生,而且节约,更不突然。
我曾见到一些领导人会见客人,由于人数多,要一一握手,时间很长,费力不小,如果面对大家作个揖,岂不省时省力!
而且类似中国人作揖,印度人合十的做法,还流行于东南亚一带。以作揖代替握手,对东方人来说,还颇有社会基础呢!
当然,这类事,也不必强求一律。只要做的人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由此,我又想到中国人吃饭,在一盘菜里你挑我拣,在一碗汤里来回取食,更成了病毒传染的媒介,实在不够文明。能否实行分食制,或叫中餐西吃,似乎也可加以改革。这同样可以收到卫生、节约之效。


第1版(要闻)
专栏:

学习周恩来 研究周恩来
——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开幕词
(1988年3月4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 李琦
同志们: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90周年。来自全国各地理论界、史学界和有关部门的同志们,在这里举行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交流周恩来研究的成果,这可以说是对周恩来同志诞辰90周年的很好纪念。
参加今天开幕式的还有许多过去同周恩来同志有过长期接触的老同志和一些单位的负责同志。更使我们高兴的是,周恩来同志的亲密战友、我们大家所敬爱的邓颖超同志今天也要来出席会议,同大家见面。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对光临今天学术讨论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忠实的儿子。他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地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从不宣传自己,是一个“从不希望为自己树立纪念碑的人”。但是,他的形象和业绩已经深深地刻在十亿人民的心里。尽管他离开我们已经12个年头了,人们却一直深情地怀念他,亲切地称他为“人民的好总理”,这种朴素的赞誉准确地表达了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他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中的一个。从1927年起,他就是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直到去世,长达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担任政府总理,前后26年。他参与过党中央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许多重大决策,领导过多方面的工作。像他这样在中央工作时间之长,工作方面之广,在我们党的领导人中间也是少有的。他一生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缩影。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军事领导人之一。早在1922年旅欧时期他就说过:“真正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后来,他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创建了人民的军队。在党的六大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为指导各地的农村游击战争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1929年,他主持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中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到中央苏区后,他和朱德同志胜利地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成功经验。以后又参与领导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解放战争中,他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周恩来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从事过多种形式的革命斗争。他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主持同国民党谈判和领导南方局工作、抗战胜利后谋求国内和平制止内战等方面的贡献,是举世周知的。把他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同志一起,称为我们党、我们军队和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当之无愧的。
建国以后,周恩来同志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又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在这个问题上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为后来党中央、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思想和经验。
周恩来同志一贯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建设工作作为国家的基本任务。不论在怎样困难的情况下,包括像“文化大革命”那样极端困难而混乱的环境中,他始终没有放松经济工作。1954年他第一次代表党中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以后又把四个现代化的内容重新作了概括,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直到1975年1月,他扶重病再一次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庄严讲台上,重申要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任务。这是他一生中所作的最后一次报告,也是他对后人最郑重的嘱托。
周恩来同志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认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此,他不赞成过早地宣布实现工业化,更不赞成过早地宣布建成社会主义。他强调说,我国“只是开始进入社会主义”。1975年8月他会见外宾时又说:“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不是容易走的”,“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这是他一生最后时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他多次说过,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结构,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但是还要有第三种补充性质的个人所有制,也可以允许有一点私营的,这样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搞活一点有好处。这是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主张。
在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自力更生与发展国际合作的关系上,周恩来同志坚持正确的方针,批评了两种错误思想。一方面,批评了那种认为不要建立我国自己的基本上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专门依靠国际援助的依赖思想;另一方面,又批评了那种关起门来搞建设的孤立思想。他指出,“基本上完整”并不是说一切都是完全自足。由于国际局势趋于和缓,“我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技术上、文化上的联系,必然会一天比一天发展。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孤立思想,也是错误的。”这段话是周恩来同志在八大会议上讲的。后来党的指导思想偏离正确轨道,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之后,周恩来同志所预见、所企望的,终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了,并且大大地推向前进了。
周恩来同志在领导经济工作中,突出的特点是实事求是。他总是强调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主张积极稳妥、综合平衡,认为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济比较均衡地发展。他目光远大而又脚踏实地,在考虑宏伟的建设蓝图时,总是充分估计到实际存在的困难,采取尽可能周密和细致的措施来防止和解决前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他说过:“对群众的积极性不能泼冷水,但领导者的头脑发热了的,用冷水洗洗,可能会清醒些。”他多次对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思想进行批评。可惜,这些正确的思想后来却受到错误的批评,没有得到实现。
周恩来同志是享有国际声誉的外交家。他有着宏大的气魄,放眼世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发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进行了不倦的工作。在外交工作中,他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大国与小国一律平等,重视开展人民外交,主张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实行国际经济合作,倡导国家之间以互相尊重主权和彼此平等为条件的和平共处的原则等。他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拓者,破除了100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一代外交新风。70年代初,经过毛泽东同志和他的努力,实现了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和中日建交,为今天我国外交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周恩来同志富有民主精神,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是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模范。他光明磊落,赤诚待人,通情达理,同党外人士的联系非常广泛,朋友也最多。他尊重别人,能够虚心地听取不同意见,能够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处境和困难,能够在分歧的意见中寻找出共同点;就是对有着错误意见的人,也能耐心说理,循循善诱,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所以人们同他在一起的时候,感到肝胆相照,把他当作知心的、可以信赖的朋友。周恩来同志历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很早就提出:我国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同知识界有着广泛的交往,关心体贴他们,尽力为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解决困难。周恩来同志在我国知识分子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不是偶然的。
严于律己,是周恩来同志思想作风的重要特色,这是有口皆碑的。他永远把自己看作是普通一兵,凡是要求党员和公民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他高瞻远瞩,顾全大局,严格遵守纪律,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宁肯自己受委屈,从无半点怨言。他对工作极端地负责任,总是一丝不苟,严格要求,埋头苦干,讲究实效,不能容忍一点马虎和懈怠。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同群众共甘苦,从不谋取私利。他几乎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一直充满着活力,日夜操劳,真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恩来同志的最后岁月,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恶浪中度过的。在党和人民陷于深重苦难的日子里,周恩来同志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大智大勇和自我牺牲精神,在那种极端复杂的特殊条件下,忍辱负重,砥柱中流,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尽力保护人民,挽救危局。陈云同志曾经说过: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想。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这种别人无法替代的历史作用,作出了公正的评价:“周恩来同志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他的逝世引起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悲痛。”
在60年的漫长岁月里,在中国革命那种极端复杂的环境中,周恩来同志不知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一直置身于斗争漩涡的中心,经过千锤百炼,形成他那对人们有着特殊吸引力的思想、品格和魅力。人们赞美他无私奉献的精神,过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精力充沛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惊人的工作效率,聪明机智的谈吐,谦逊平等的待人态度。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的国界,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许多政治家的尊敬。人们常常觉得,在周恩来同志身上,可以从各个不同方面、各个不同角度,看到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只有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才会产生周恩来这样不平凡的历史人物。凡是接触过周恩来同志的人,对这一切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有幸曾在他身边工作过7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
自然,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革命也好,建设也好,都会遇到许多前人不曾遇到过的问题。在探索前进的过程中,周恩来同志也难免有过失误。但他胸怀坦荡,从不文过饰非,更不诿过于人,总是首先由自己承担责任。周恩来同志是人,不是神,也会有自己的弱点。但是,正如古人所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周恩来同志始终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
周恩来同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他和他的战友取得的巨大成功是举世公认的。研究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杰出的人物;研究他如何在中国这块国土上,和他同时代的先进分子一起,寻求真理,改造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他们是怎样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的,为什么他们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又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失误;研究他的品德情操、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总之,深入研究周恩来同志的一生,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国情,对于增长我们的智慧,对于我们思考如何在前人走过的道路上,进一步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途径,无疑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周恩来同志的研究,在1976年以前几乎还是空白。1977年,他逝世一周年前后,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怀念和回忆他的文章。真正的研究工作,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1980年以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出版了《周恩来选集》上、下卷。这部选集和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选集的先后出版,使人们能更深地理解了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接着,又陆续出版了周恩来同志的其他专题文集。对周恩来同志思想和生平的研究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各地党史研究部门和纪念馆,积极开展资料的征集和某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里,全国已发表几百篇探讨周恩来同志各个时期革命活动和思想理论的文章,出版了一些专门著作和传记性作品,其中有些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国外,不少学者出版了研究周恩来的专著。
但是同周恩来同志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相比,对他的研究工作只能算是刚刚起步,远不够深入。周恩来同志的大量文稿和许多方面的著作还没有编辑出版。研究的方面也不够广泛,研究早期思想的比较多,对民主革命时期许多方面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对建国后部分的研究就更少,这同资料发表少也有一定的关系。
加强对周恩来同志的研究,是长期的任务,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无论对他的文稿的编辑出版,或是对他生平和思想的深入研究,都有大量工作等待我们去做。只有努力去做,我们才能无愧于自己的先辈,并且也将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精神养料。
深入研究周恩来同志,理论工作者、党史工作者固然需要做出很大努力,而过去同周恩来同志有过长期接触的老同志和各业务部门的同志,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作用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因为有些事情,在档案和其他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记载下来,他们的回忆和研究,常常能提供宝贵的事实。许多老同志根据亲身经历,对一些问题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也常常比后人单凭文字材料提出的看法要更为真切而深刻。我们希望更多的老同志和业务部门的同志能够积极参加这项工作。
这次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从去年年初开始筹备,得到了中央单位和全国各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寄来了不少论文。许多老同志也写来了论文。由于条件所限,不能请论文作者都来。提交这次会议的论文共84篇,论文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少论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举办全国性的周恩来研究学术讨论会,这还是第一次。我们希望这次会上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待历史。我们要提倡学术民主,各种不同的意见都可以充分发表,交流心得,共同探讨,互相切磋,把这次讨论会开得生动活泼,把对周恩来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
预祝大会取得成功。谢谢大家。
(新华社发)


第1版(要闻)
专栏:

丰台西站效益高
北京铁路分局丰台西站是一个半自动化的驼峰编组站。实行大包干后,这个站通过技术改造挖潜扩能,目前出入车日均达到2.2万辆,居全路之首。图为职工用电脑编组列车,做到来多少,解多少,编多少,保证了首都交通枢纽的畅通。
杨文道 李素珍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