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要闻)
专栏:

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小组发言摘编
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白立忱说:
内地要积极支持沿海地区
中央提出加快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有人认为这是沿海地区局部问题,与西北关系不大,有的感到国家在本世纪末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大西北遥遥无期了,西北与沿海差距会越来越大。其实,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开放,对内地并无其害,而实有大益:一是沿海地区参加国际交换和竞争,必然需要内地提供某些资源、原材料,有利于内地相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沿海进一步开放,发挥窗口作用,可以更多地向内地转移技术、管理经验、输送人才智力,传递信息,有利于内地技术、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沿海地区面向国际市场,必然要腾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部分国内市场、劳动力市场,可以促进内地发展商品生产,填充这些空缺。而且沿海进一步对外开放,并不排斥内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对外贸易交流。因此,我们要解除疑虑,热情支持,积极配合,主动适应、参与、促进这一战略尽快实施,早见成效。
黑龙江省省长侯捷说:
采取优惠政策发展原料工业
李鹏代总理在报告中讲,要“加强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这一点确实抓住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要害。但是,要发展原料工业,突出的问题是要给原料工业以适当的产业政策。从我省目前状况看:一是应采取原料产品等价交换的政策,把价格理顺。国家在我省调出的产品中,生产资料产品约占70%,其中油、煤、木、粮等主要生产资料基本由国家计划调拨,比重达50%。在全国是最高的。计划调拨的产品实行计划价格,有不合理性。比如石油,现行价格成本中没包括油田勘探费、折旧费,造成成本偏低。我省原油出厂价才120元一吨,而实际出厂价每吨159元。产原料的利润低,而加工工业获得了高于原料工业的利润,致使各地争上加工业,大家争原料,又都吃不饱。应该给原料工业以应得的利润,刺激其发展,推动加工工业发展。
二是应该给原料产地有更优惠的支配原料分配的政策。应考虑实行产品分成的政策,调动原料产地的积极性。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军说:
发展农业应有配套政策措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政策原则是非常正确的,问题在于如何变成经济管理部门的思想,有具体的政策、措施相配套,现在这方面还有距离。
从财政预算报告中提出的农业投资看,1987年用于支援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的支出为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8%。如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加之每年农业人头费的增加,农业投资减少了。1988年国家预算中安排支援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为153.79亿元,比1987年增加19亿多元,不知其中都包括什么,如果去掉土地划拨税20亿元,就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这说明,如何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农业的指导方针还是有问题的。
辽宁省营口县姚家村党支部书记张殿利说:
农民要求减少定购任务
近几年农用物资涨价太快,农业生产费用猛增,农民意见很大。加上粮食价格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农民意见大的另一个问题是国家定购任务太多。我们那儿现在一亩地定购400公斤,前些年只有250公斤。遇到丰收年每亩打400公斤粮食时,农民只能卖个国家收购价。只有遇上大丰收年,每亩收上600公斤,才能有200公斤粮食卖上超购价。农民们强烈要求国家把收购任务减少一些,让农民多得点好处。
甘肃省省长贾志杰说:
应建立黄河上游资源经济开发区
黄河上游从龙羊峡到青铜峡900公里地段内,水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密集。加快黄河上游水利资源开发,用能源开发带动资源开发,不仅可以为沿海和内地提供一个可靠的原材料基地,而且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开发,起到沿海和内地均衡发展的作用。
建立黄河上游资源经济开发区,不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可以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沿海和国外投资,实行以电养电和区域内原材料价格放开等办法筹集专项基金。甘肃、青海两省经过长时间研究协商,认为这一构想现实可行,建议国务院组织论证,早日组织实施。
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说:
香港同内地的联系日趋密切
李鹏代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港澳当前情况的估价是符合实际的。中英两国从谈判到签署协议,香港经历了不小的波动。去年虽然经历了股票下跌的风暴,但经济发展是1967年以来的第二个高峰,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中英协议本身,用谈判办法解决问题,提出“一国两制”问题,这是一个创举。协议确定香港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世界上两个大国共同保证香港长期稳定,增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利用香港的信心。二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经过中共十三大,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是稳定的。10亿人口的市场,对全世界都有吸引力,很多国家都通过香港作为跳板进入内地这个市场。从20世纪到21世纪,如果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转入亚太地区,中国这个市场是最具吸引力的。三是国际经济的影响,虽有消极的一面,事实上香港运用其特殊的地位和条件,将得到新的发展。现在国际游资很多,香港可以吸收,内地也可以吸收,通过香港流入内地。去年香港的出口、转口贸易都是创历史纪录的。四是香港人本身的努力,香港同胞本身善于适应变化的形势。
近年来,香港的经济发生新的变化,香港同内地的联系更密切。中央制定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随着战略的开展,港澳经济将会出现新的高潮,我们应不失时机地迎接这个新高潮的到来,从而使香港经济在稳定的环境中,更为繁荣。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桂英说:
希望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李鹏代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认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认为这很重要。过去对此重视不够。《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已近4年,可至今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仍未制订出实施的规定和措施。我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加上一句:“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出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和措施。”这是云南各族人民所盼望的。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多吉才让说:
立法决策要考虑民族地区特点
制订全国性法律、政策时“一刀切”,以此来指导民族地区的工作往往不相适应。民族地区的条件与沿海地区相差甚远,有些法律在民族地区就几乎行不通。制定经济政策也同样如此。随着改革的深入,民族地区的困难越来越多,国家开绿灯时我们跟不上趟,待明白过来又遇上了红灯。西藏应该靠改革去改变现状,但毕竟需要一个过程。
人大几个专门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年龄偏大,的确需要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但也需要年纪轻一些、能够经常跑下去调查研究的人,否则就会只注意普遍性问题,而忽略特殊性问题。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郎杰说:
一定要依法严惩拉萨骚乱肇事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安定因素甚多,当前西藏的不安定因素,主要是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拉萨制造暴力骚乱事件。李鹏代总理报告中关于极少数分裂主义分子在拉萨制造暴力骚乱的一段话,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是对西藏反分裂斗争的巨大支持。对肇事者一定要依法严惩,才能高举爱国、团结、进步的旗帜,保障改革和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何英说:
改正工作中的缺点要有紧迫感
政府工作报告高度概括了五年来政府工作的全貌,对成绩、经验、缺点讲得实事求是,很有说服力。但我们对改正工作中的缺点更要有紧迫感。一是要依法办事,我们立了许多法律,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不少,如有的万元户、十万元户,甚至几十万元户不依法纳税,这是不允许的。严上不严下也不行。二是要加强市场管理,对乱涨价、投机倒把的要严肃处理。三要解决少数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问题,加强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和舆论方面的监督。官僚主义,一怕群众,二怕登报,新闻单位要敢于揭露以权谋私、贪污、浪费的现象,这样做群众是高兴的。
山东省淄博市市长王怀远说:
应该制定法规纠正不正之风
以权谋私、假公济私,行贿受贿、大吃大喝、公费旅游、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时起时伏,关键问题在于没有一条得力的措施。如请客送礼的界限究竟怎么划分?请客送礼、行贿受贿100元的,500元的,上千元的各应该怎么处理?得有个明确的杠杠和办法。再如机关、部门以至企事业单位的送往迎来、吃喝招待问题,也不是哪一个层次能够解决得了的,应该制定法律规范。刹住不正之风得研究探索具体措施和办法,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应该制定必要的法规,让大家有所约束和遵循。
湖北省副省长梁淑芬说:
《婚姻法》要完善并坚决执行
《婚姻法》制定最早,但至今执行不力,而且本身也有待完善。
湖北省1981年至1986年5年新婚女性达277万人,其中,未登记结婚者占40多万,占6年间实际成婚总数的15.07%。由于婚姻法执行不力,导致早婚早育。仅对湖北省4年的统计,早婚女性有21万人,占4年新婚女性的11.3%,而15岁至17岁生育女性青年的生育率为13.4%。1987年,湖北省一年生死相抵后,净增人口80万人。
因此,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还必须在切实执行《婚姻法》基础上,再立个《计划生育法》,否则,生产上去了,人口也上去了,难以达到小康水平。现在,谁抓计划生育,谁挨骂,甚至挨打。谁违反《刑法》,大家深恶痛绝;违反《婚姻法》,导致影响计划生育,大家无所谓。要看到,计划生育工作无法可依的后果,必然导致包办婚姻传统恶习死灰复燃,婚姻中纠纷大幅度增长,社会风气败坏。
南京市公交公司三场乘务员董学玲说:
希望尽快解决城市“乘车难”
这几年,城市公交事业虽有发展,但远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城市“乘车难”的问题没有解决,对四化建设、对社会秩序都有很大影响。群众乘不上车骂娘,影响政府的形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但对大中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没有提到,建议补充这方面内容。我殷切希望国务院听取各方面意见,切实拿出措施和办法,尽快地解决老百姓“乘车难”的问题。


第3版(要闻)
专栏:

物价话题
——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讨论纪实
本报记者 王谨
3月26日下午三点,京西宾馆第四会议室。
出席人大七届一次会议的内蒙古60名代表正在这里讨论李鹏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他们认为,李鹏代总理对过去5年国内工作基本总结是符合实际的。报告中提出解决物价问题的五条综合配套措施,也是切实可行的。但“除此之外,物价上涨应与工资增长同步才好。”
来自乌达矿务局的工人张福生,把50年代和如今的煤矿工人的生活水平作了一番比较,他说:“物价上涨过多,使工人生活的改善受到一定影响,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要解决物价问题,我认为国家除对随便抬高物价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加管束和依法惩处外,还应该考虑对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产业工人的分配力求合理。”
内蒙古自治区农委总农艺师刘永安说:“李鹏代总理提出继续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不合理价格体系,逐步调整农副产品价格,理顺工业品与农副产品的比价以及农副产品内部的比价,这是非常正确的。不改革价格体系,不理顺有关比价,难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势必造成粮食、生猪以及其它一些农副产品的生产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导致某些食品供应紧张,价格上涨难以控制。”
包钢副总工程师唐嗣孝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专门和其他代表到市有关部门和消费者中视察,听取了关于物价方面的意见。她说:“据物价部门和消费者反映,国家在物价政策方面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状况。比如,原材料价格放开,产品价格却要求管住;产地价格放开,却要求销地管住;产品的厂价放开,却要求销价管住;上面放开,却要求下面管住;还有如棉纱、皮革等是两头放开,却要求中间管住。这些不正常的状况,给价格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其次,各地都在利用自己的优势搞事实上的内外有别的价格,结果也造成价格管理的混乱,造成流通环节的浪费,以致出现当地人要到外地才能买到本地产品的现象。从近几年控制零售物价指数上升情况看,零售物价指数上升的控制任务非物价部门的力量所能达到。许多产品的价格不在物价部门手里,这种状况也给零售物价指数的控制带来难度。”
唐嗣孝的话音刚落,包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色吉拉胡提出一条建议。他说:“报告提出各地根据价格上涨的情况,对主要食品定量供应部分,给职工以适当补贴。但是各地的财力情况不同,发达地区给予补贴或较多补贴不成问题,而像内蒙古以及西部的一些不发达地区,依靠自己的财力进行补贴就有困难。建议国家能否对这些不发达地区给予适当照顾的政策?”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布赫归纳了大家的发言。他说:“价格长期稳定不变,这是不符合价值规律的。首先应该看到,我国农副产品和初级工业产品的价格长期偏低,价格体系很不合理。在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过程中,必须改革价格体系,适当提高农副产品和初级工业产品的价格。因此物价总水平有所上升是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也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所要求的。但是物价上涨必须合情合理,不能乱涨一气。对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问题,需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不解决不利于社会稳定。”布赫认为,为避免物价上涨失控,既要发挥国家物价部门加强物价管理的积极性,也要发挥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第3版(要闻)
专栏:

“一个馒头不值一根冰棍钱”
——人大代表岳岐峰谈粮食问题
“粮食问题,是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这次《政府工作报告》用较大的篇幅谈粮食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岳岐峰说话高门大嗓。这位56岁的河北省委副书记曾用较多的时间关注农村经济工作,对粮食问题有较深的感受。
“你看看”,岳岐峰拿出一摞调查材料说:“1986年,农民种一亩粮食还可以赚60元,而1987年,仅能赚30元,还不到种一亩蔬菜收入的1/10,真凉透了种粮农民的心。目前值得注意的信号是,虽然我们从整体上喊缺粮,但粮价却十分疲软。河北的玉米价格已跌到每公斤3角2分,如若再往下跌,后果不堪设想。为此,省里提出要按每公斤3角6分钱收购,但由于方方面面相互掣肘,做起来很难。”
岳岐峰认为,“谷贱伤农”。现在的“一个馒头不值一根冰棍钱”的状况,说什么也不应再继续下去了。他说:“在粮食和农副产品问题上,应当是千方百计地刺激生产,抑制消费,而不是相反。如果我们拿出一部分钱来补贴生产者,搞点‘安定基金’,使粮农在粮价下跌时不致于受到太大影响,那么,避免在粮食生产上的大起大落是完全可能的。”
“还有,我们一方面粮食紧张,一方面粮食的浪费却很大。”岳岐峰谈到,现在城镇居民的粮食定量,还是多少年前定的,如今人们消费水平提高了,实际上不少人吃不完。
据了解,城镇居民粮本上有不少存粮,人们手里也有不少粮票。
于是,粮票成为“有价证券”流通,人们用它换鸡蛋,换日用品。在这方面认真抓一抓,节粮的潜力是很大的。
“粮食生产要大上,关键是政策要跟上。”岳岐峰用这样的话结束了同记者的交谈。
小杨


第3版(要闻)
专栏:两会花絮

代表向代表提建议
参加七届全国人大的解放军代表团,审议李鹏政府工作报告时,热烈讨论“国防教育”问题。人大代表、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李元喜见到记者就开门见山地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人民群众中广泛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我很赞成!”
接着,李元喜为了说明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他一口气说了“三个不要”:不要认为国防教育是“准备打仗”的战备教育;不要认为进行国防教育,对象是军人,只是军队的任务;不要以为国防的强大和巩固,只有国防现代化装备就行了。
李元喜说,有国家就有国防,必须使全民懂得国防教育的内涵,就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在和平建设时期,全社会的国防观念普遍淡薄,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势在必行。他建议各位人大代表都来关心一下全民国防教育问题。
本报记者 张砚


第3版(要闻)
专栏:两会花絮

壁画家眼中的首都人
“在寒风、雨地、雪中,首都人站在路的两旁,总是让代表的车队先过。”吃过午饭,壁画家唐小禾对记者说起他眼里的首都人:“说真格的,每看到这场景,我很过意不去。”
“猛增2000多辆车,不中断交通不行。”记者说。
“我总感觉到,首都人眼神里是有一种期待!”壁画家还是接着自己的思路说。
“如果能把群众呼声反映上去,首都人会体谅代表的。”记者被唐代表自我剖析感染了。
“我心里压抑、难受,就为这。我们的民主意识还处在萌芽中,首都人想的问题,我们这些代表可能达不到,跟不上,有负于首都人的期待。”
王楚


第3版(要闻)
专栏:两会花絮

“旧闻”新篇
《李教授复信忙》,这曾是去年人代会期间本报的“花絮”新闻。今年,这位厦门大学法律系的李景禧教授来京不到一星期,就接到了来自福建、四川等地的9封群众来信,超过了去年的纪录。来信或要他代为申诉、或要他解决难题。
李教授对这些来信都一一仔细阅读、答复。他把这看作是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立法机关信任的表现。
苏宁


第3版(要闻)
专栏:

“中国人大对世界开放好”
——一些港澳和外国记者谈采访人大印象
本报记者 张书政 杨振武
几位衣着别致的港、澳和外国记者走进河北饭店,采访人大北京代表团。
民主德国德通社记者西蒙德在记者席上听着代表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间,记者同他作了交谈。
问:“您对我国这次人大有什么印象?”
答:“主要印象是,这次人大对世界开放,不搞神秘化。有什么困难都公开讲,也让我们外国记者知道。”
问:“您这两天采访中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没有?”
答:“没有。对我们安排得比较好。”
美国嘎吗联络图片社记者端木壮很年轻,喜欢穿中式服装。他的蓝色中山装是来大陆前在台湾市场上买的。他告诉记者:“这次中国人大会议对外国记者开放,这个行动本身就很有意义。中国政府对外开着门,使我们有机会看看中国是用什么办法来解决他们的困难的。这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因为以前我们是在香港听中国的新闻,有时听得不准确。”他还说:“中国人大对世界开放好。这并不是说外国都怎么伟大,而是世界各国发展都靠互相帮助,如技术、学问、人才等等。”
香港《明报》记者林翠芬小姐笑吟吟地告诉我们:“前天上午人大会上通过几个委员会的名单时,有的投反对票,有的投弃权票,这对我是一次印象深刻的选举。这几年,香港对大陆人大那种“举手机器”的印象在逐渐改变。”林小姐在这次会上采访了北京市市长陈希同,提出的问题很广泛,陈市长一一作答。她告诉我们:“人大对港、澳地区记者开放,使我们感到内地的民主空气渐浓。前两天,还允许我采访方励之教授。方教授谈了他对出国留学生一些问题的看法,我发了稿子。”
(附图片)
全国人大的小组会对港澳和外国记者开放,这是他们没有想到的。这位在人大西藏小组采访的德新社记者说,我们谈得很坦率。
本报记者 沈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