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今后五年国务院十项主要任务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李鹏代总理今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务院今后五年要努力完成10项主要任务。这10项主要任务是: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加强基础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加快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把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以深化企业改革为中心进行综合配套改革,逐步确立新经济体制的主导地位;
●不失时机地加快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切实搞好政府机构改革,努力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和严肃政纪法纪;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
●既立足现实又面向未来,认真贯彻实行计划生育和加强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城乡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


第1版(要闻)
专栏:

近三千名代表肩负各族人民重托共商国家大计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开幕
万里宣布会议开幕 李鹏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这是一次全国人大换届的会议。在六届全国人大任期的5年间,我国各项工作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七届大会任期的5年,是实现新旧体制的转换和实现第二步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性5年,是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打下牢固基础的5年。这一届2970名代表中,有2107名是新选出的,占71%。今天,代表们肩负着各族人民的重托,兴奋地来到人民大会堂,商讨和决定国家大计。
下午3时,大会执行主席、主席团常务主席万里宣布,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应到代表2970人,今天出席会议的代表2892人,符合法定人数。他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全场起立,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高奏国歌。
大会首先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议案和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人选办法。这个办法确定,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议案和通过七届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人选,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以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通过宪法修正案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以全体代表2/3以上的多数通过。
1987年11月24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同意赵紫阳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报请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认的决定,同时,决定同意赵紫阳的建议,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以前,由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任国务院代总理,行使总理职权,领导国务院的工作。今天,代表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关于确认赵紫阳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的请求的决定。
接着,李鹏代总理在热烈的掌声中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李鹏的报告共31000多字,分三个部分:(一)过去五年国内工作的基本总结;(二)今后五年建设和改革的目标、方针和任务;(三)关于外交工作。
李鹏报告过去五年国内工作时说,五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很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改革逐步在科技、教育、文化、政治等领域展开,日益显示出重大作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改变了过去的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有力地推动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李鹏在报告今后五年建设和改革的目标、方针和任务时指出,今后五年,我们要加快和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第七个五年计划,制定和实行第八个五年计划。到1992年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500亿元左右,平均每年增长7.5%左右。实现了这个目标,就可以为在本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打下牢固基础。
为此,李鹏报告中提出了国务院要在今后五年里努力完成的十项主要任务。
关于外交工作,李鹏说,在过去五年里,我们坚决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交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开创了新的局面。
他说,中国正在致力于本国的发展,希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我们的全部外交工作,都服务于和平与发展两大目标。
李鹏的报告最后说,国家的统一,民族的振兴,是全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当前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建设和改革都很有利。我们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把握住有利时机,励精图治,埋头苦干,齐心协力,团结奋斗,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在李鹏报告过程中,会场里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今天的大会由主席团常务主席担任执行主席。
在大会主席台前排就座的执行主席还有习仲勋、宋平、乌兰夫、彭冲、韦国清、朱学范、阿沛·阿旺晋美、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赛福鼎·艾则孜、周谷城、严济慈、荣毅仁、叶飞、廖汉生、陈慕华、王汉斌。
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党和国家各方面的领导人、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在主席台上就座。他们中有:赵紫阳、邓小平、李先念、彭真、乔石、胡启立、姚依林、田纪云、李铁映、李瑞环、李锡铭、杨尚昆、吴学谦、胡耀邦、秦基伟、丁关根、薄一波、宋任穷、王震、芮杏文、阎明复、温家宝、刘澜涛、杨得志、张劲夫、张爱萍、陆定一、陈丕显、姬鹏飞、康世恩、王任重、楚图南、方毅、谷牧、王丙乾、宋健、郑天翔、杨易辰、杨静仁、康克清、帕巴拉·格列朗杰、胡子昂、钱昌照、杨成武、陈再道、吕正操、周培源、包尔汉、王光英、邓兆祥、费孝通、赵朴初、屈武、马文瑞、刘靖基、王恩茂、钱学森、雷洁琼、钱伟长、洪学智、刘华清、黄鼎臣、林盛中等。
中央党政军群各部门负责人列席了大会。
出席全国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委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列席了大会。
各国驻华使节旁听了今天的大会。
今天,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里,照像机的灯光闪耀,录像机的轻微响声此起彼伏,有几百名来自祖国大陆、港澳台和外国的新闻记者,为报道这次大会而忙碌。
(附图片)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会场。
杨尚昆、赵紫阳、乌兰夫、李先念、万里、邓小平、彭真、李鹏(自左至右)等在大会休息室里。
本报记者 沈进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
李鹏报告国内工作和外交政策
国民生产总值到一九九二年要达到一万五千五百亿元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国务院代总理李鹏今天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今后五年平均每年增长7.5%左右的目标,并说实现了这一目标可以为中国人民的生活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打下牢固基础。
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987年为10920亿元,到1992年要达到15500亿元左右。
李鹏同时表示要力争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使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
这是他在今天开幕的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
这个有67页、3万多字的报告总结了过去5年中国在建设和改革中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五年建设和改革的目标、方针和任务,阐述了中国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它的外交政策。
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国内工作时,李鹏指出,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总的形势是很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取得了重大进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改革逐步在科技、教育、文化、政治等领域展开,日益显示出重大作用。
他说,五年来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改变了过去的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有力地推动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李鹏还谈到过去五年从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获得的最值得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吸取的五条经验。其中的第一条是要牢固树立建设要依靠改革,改革要促进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把改革放在总揽全局的位置上。李鹏代总理说,政府工作千头万绪,只有以改革总揽全局,才能高屋建瓴,驾驭复杂局势,带动各方面工作。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鹏直率地谈到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物价上涨过多,使人民生活的改善受到一定影响,部分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他还谈到当前工作中的困难、问题和缺点。他说,这些问题和缺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李鹏说,在今后五年里,国务院要努力完成十项主要任务,其中包括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到本世纪末粮食生产争取达到5000亿公斤,平均每年增产80亿公斤,同时要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加快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进行综合配套改革,逐步确立新经济体制的主导地位;不失时机地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国际交换和竞争。
李鹏在报告中还提出了切实搞好政府机构改革、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实行计划生育和加强环境保护这两项基本国策、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城乡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等项重要任务。
关于外交工作,李鹏说,中国坚决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交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35个,有经济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178个。
他指出,当前的国际形势既出现值得欢迎的趋势,也包含着令人不安的因素,总的说来,是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的。他希望美苏认真实施已经达成的中导协议,并在裁军问题上作出更大的努力。他重申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他强调,公正合理地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关键在于越南军队尽早从柬埔寨全部撤走,让柬埔寨有关各方通过协商解决他们的内部问题。他希望苏联已经宣布的将从阿富汗撤出他们的全部军队能够成为现实,并希望看到有各方参加的阿富汗联合政府早日成立,看到数百万阿富汗难民能够安全地返回家园,重享和平生活。
鉴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动荡,李鹏呼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本着互利的原则,共同设法克服困难。
李鹏还具体谈到了中国同美国、苏联、日本及亚洲各邻国、东欧、西欧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他还重申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
李鹏还表达了要按照“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他欢迎有更多的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和参观访问,欢迎有更多的商人和企业家来大陆做生意,到经济特区或其他地方投资设厂。他还表示愿意同台湾当局和各界人士共商祖国统一大计,并期望台湾当局为实现海峡两岸的直接通邮、通航、通商和祖国的和平统一采取积极步骤。


第1版(要闻)
专栏:

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
本报记者 王楚 杨振武 高海浩
一场春雪飘过,北京城里的空气格外清新。
第一次由差额选举产生的2800多名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带着民情、民意,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风尘仆仆地汇集首都,走进了最高权力机构的“议政厅”——人民大会堂。
出席这样一个举世注目的大会,每位代表的心情都是不平静的。往昔的回忆,现实的问题,肩负的使命,使他们有一种强烈的参政意识,从而为大会,也为我们国家的民主政治带来了浓郁的新气息。
差额选举的出现,不只是方式的更
换,它孕育了中国新一代人民代表
有资料表明,出席这届全国人代会的大部分是新代表。第一次当选为“中国议员”,到北京参政议政,代表们的情绪很高。
“我是受人民的委托来行使权力的。”来自湖北的代表吴爱娣、曾祥芬,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她们来京前走访了选区,广泛征求意见,已草拟了提案,准备在会上提出来。她们说:“人民选咱当代表,咱就得代表人民说话。如果光是举手,就对不起选区的人民。”
类似这种“行使权力”的意识,在这届人大代表中有突出的显露。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杭州时,几位代表因为无法容忍“参观游览”式的视察,当场就对着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对这种视察安排方式提出批评。然后,又纷纷转向基层,“微服察访”。当地电视台如实播放后,人们说:对,就是应该这样!
一些代表们这种强烈的“代表意识”,经历了不久前的差额选举,变得更加自觉了,而人民与代表之间的关系也得到调整。
来自河北的人大代表吕传赞也是六届人大代表,他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谈到,搞差额选举,选民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联名提候选人,这样就把候选人置于人们的比较之中。选民有了较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更多地体现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虽然中选的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但一个有丑闻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较多选票的。这位55岁的省委副书记说:“与上次当代表相比,我这次就感到更加荣幸,主要是因为经过了差额选举。”
民意是杆秤。走进人民大会堂的每一位代表,不论资格和经历,也不论民族和性别,都无一例外地在差额选举中经受了一次民意的测验。虽然这其中也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把中国的民主政治向前推进了一步。
据各地提供的材料透露,在差额选举中,人们已经不再只满足于简单地介绍候选人的情况,而是要求和候选人直接见面,了解他们的经历、才能和政绩。选民们珍视自己神圣的一票,越来越多地开始思考投票的准确性。一位仅以2/3选票当选的人大代表说:“我不感到气馁,因为我毕竟可以代表人民说话了。”差额选举,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增添了活力。
代表们的思考是多侧面的,带来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共同意向是:如实反映民意,积极参政议政,加速已经启动的民主机器的运转。
古老黄土地滋生的经济民主意识,
激发了民众对政治民主的追求
80年代升腾于中华大地的政治民主意识,可以追溯到70年代末,古老的黄土地上孕育着的亿万农民的经济民主意识。一位对政治学颇有研究的人大代表说:“研究中国的民主,不能不从农民追求经济民主破题。”
1978年,正当8亿农民在贫困、狭窄的“胡同”里徘徊,安徽省凤阳县农民为了生存,把田地偷偷地分了。来自安徽省的人大代表回忆起这次举动,津津乐道:“这可是农民找到的一个能决定自己事情的地盘,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开始自主经营。”
凤阳农民在这穷乡僻壤的创举,惊动了中南海,引起了党中央的极大关注。随后,“包”字进村,“包”字上山,“包”字下海,唤醒了亿万农民的自主经营意识。
仍在担任城市政务领导工作的人大代表周朗溪说,“正是由于8亿农民经济民主意识的增强,猛烈地摇撼了僵化的城市经济体制。”1984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联名给省委写信,请求给企业“松绑”,还权企业,在中国成千上万个企业中引起强烈反响。
于是,在重庆、在武汉、在沈阳、在石家庄……相继出现了以“简政放权、搞活企业”为中心的城市经济改革试点;中国的一大批企业开始摆脱“政府的附属物”的痛苦,以自主经营者的身姿闯进了商品经济的大海。
承包、招标、破产、兼并……商品经济中出现的一个个竞争现象,极大地刺激着人们传统的民主思维定势。
农村、城市经济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使人们转向对政治民主的探寻。新民谚有谓:“广东人什么钱都敢赚,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此话虽有偏颇,但它毕竟反映了当今中国的政治氛围。对此,一位西方人士曾评论说,“在中国,民众已开始具有敢于在政治上直言的开放心理。”在车间、田头、办公室、学校,甚至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上至全国大政方针,下至婆婆手中的菜篮子,人们由过去的私下嘀咕,转入公开评说、议论;步鑫生被免职后,全国上下议论纷纷,形成“一人沉浮、千夫评说”的气氛,促使新闻界纷纷对此发表不同的看法,使社会舆论不再重复只有一种声音的旧状况;
当许多企业刚刚获得自主权,又纷纷被上级部门收回,全国三十几家省级以上报刊纷纷疾呼;
一位曾获省级“优秀青年厂长”称号的农民企业家,因无法容忍企业自主权被多次干预,公开辞职抗争;
投标者尚未亮相,中标者早已“内定”。山西太原某厂一批工人为此自发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开揭露本厂招标承包中践踏民意的丑闻;……
震撼社会的大变革,使原来深藏水下的矛盾浮露出来,不同利益关系的调整,带来了政治、文化诸多方面的冲突、撞击、困扰,迫使人们不能回避一个重大的改革命题:提高领导机关重大活动的开放程度,畅通协商对话渠道,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改进选举方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民主建设几经曲折、磨难,终
于确定了符合国情的最佳选择
民主制度的选择决非易事。我们曾经为此经历过艰难、痛苦、曲折乃至付出沉重代价。
在十年动乱中,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进而“全面夺权”。这种席卷全国的“大民主”祸及千家万户,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许多人大代表谈及这段历史无不深恶痛绝:“中国决不能重演这样的‘民主’,老百姓是绝不会答应的。”
在改革的第八个年头,一批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走上街头游行演说,震惊全国。“尽管大多数学生的动机是迫切希望改革”,人大代表罗丽兰教授分析说:“问题是学生们选择的民主方式不行,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即使他们的父母亲也是难以接受的。”
在东南沿海地区,有些企业职工为了抵制领导的不合理做法,停工停机以示不满。来自浙江省工会系统的人大代表章凤仙了解了不少这类情况,她说:“这不是民主的方式,它会带来企业生产的损失,同时影响职工自身的利益。”
能否把民主制度的选择目光转向西方?来自河北的人大代表田福庭说:“中国照搬西方的民主制度肯定行不通。因为民族心理、民族传统不同。尤其是经济基础不同。民主制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必须与它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这位人大代表还列举有关资料:“比如西方国家的竞选,很大程度上是财力的较量。竞选一个议员席位的费用就要几十万美元。这在中国有几个人能办到?”
有人认为,如果把中国的民主建设比作建造一座“大厦”,那它只能按中国的图纸来构筑。除此别无选择。来自中原地区的民主党派代表林金铭教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建设的最佳选择,它足以撑起整个社会的机体。”
1987年,全国县区人大、政府换届,权力机构的组成人员全部实行差额选举。接着,不少省市的人大、政府换届,同时推选全国人大代表,也都依法实行差额选举。据有关方面民意调查,这种改进已使人们对选举的冷漠心态明显改观。来自电视台的观众调查也证实,实况播出人代会活动的新闻收看率明显上升。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把《企业法》草案公布全国,组织征求社会各界群众意见。这是我国第一次把立法的讨论范围扩大到基层,让人民直接参与法律的修订补充,得到广泛响应。
据记者接触到的社会各界反应,人们开始把对民主制度的思考落点,集中到正在不断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北京市近日公布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有82%的人对人大工作给予积极评价。一位当选为人大代表的租赁承包人告诉记者,同事们特地为她举行欢送会,送她上北京。
大会前夕,在首都北太平庄,一群正在等车的乘客发现两位过路的人大代表,主动招呼说:“你们不要尽说心情激动,要多多反映群众的呼声。”两位人大代表闻之百感交集,他们感到:这是一种民意,也代表人民的期望——体制要改革,经济要振兴,法制要健全,民主要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