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3月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邓小平赵紫阳分别会见卡翁达
宾主亲切交谈共赞两国友好关系
本报北京3月1日讯 记者冯朝阳报道: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今天上午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目前霸权主义仍然存在。超级大国奉行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和平。现在美苏达成了中导协议,这仅仅是缓和的起步。我们欢迎这样的起步。但是美苏裁减核武器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在地区问题上美苏也还没有解决它们应该解决的问题。因此,世界真正的缓和仍然需要全世界人民为之奋斗若干年。
这两位老朋友之间的会晤是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的,历时一个多小时。这是邓小平今年首次会见外宾。
邓小平指出,争取和平与发展,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两大任务。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1/5;中国摆脱了贫困,就意味着全世界1/5的人口摆脱了贫困,世界和平也就有了更好的保证。因此,我们从来都把中国的发展看作是中国对人类应尽的责任。
卡翁达对此表示赞同。他说,赞比亚非常赞赏中国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根本问题的论断,在这方面我们两国确实面临着共同的任务。
会见开始时,卡翁达总统看到邓主席身体还是那么健康,表示非常高兴。
邓小平笑着说:“我比你大20岁。到我这个年龄,身体还算是可以的。”他接着说,我们两个国家是朋友,领导人之间也是好朋友。你同毛主席、周总理是朋友,同李先念、赵紫阳等也是朋友,我们两人更是非常、非常好的老朋友。总统称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全天候”朋友,这个形容很好,符合实际。
会见结束后,卡翁达总统和夫人在赞比亚驻华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国务委员方毅、交通部部长钱永昌等应邀出席。
本报北京3月1日讯 记者冯朝阳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今天傍晚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并宴请了赞比亚联合民族独立党总书记、共和国总统卡翁达。
卡翁达对这次访华有机会见到中国所有主要领导人表示非常高兴,认为双方交换意见是十分有益的。他强调指出,赞中友谊是建立在许多共同基础上的,这种友谊将会与日俱增。
赵紫阳说,我们是第二次见面了,重叙友情,感到很高兴。中赞友谊这么深,是和总统阁下的努力分不开的。近几年来,我们两党、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都有新的进展,相信通过总统的这次访问,我们之间的关系会得到更大发展。
在谈到对北京的观感时,卡翁达说,虽然距上次来访仅仅8年,这次又只逗留了几天,但深深感到北京的变化很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了,精神面貌也有很大改观。
赵紫阳说,9年多来中国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这同我们实行改革和开放政策是分不开的。
会见结束后,赵紫阳同卡翁达总统和夫人共进晚餐。
卡翁达总统一行将于明天赴西安、广州等地参观访问。
(附图片)
军委主席邓小平会见卡翁达总统。中新社记者 吕相友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政协六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
3月24日召开七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
邓颖超主席出席昨天的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关于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决定
(1988年3月1日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3月24日在北京召开。建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选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列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本报北京3月1日讯 记者李德金、袁建达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今天上午在此间开幕。会议决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今年3月24日在北京召开。
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主持了今天的会议。
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她说,这次常委会是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会最后一次会议。这次会议要决定召开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会期,审议六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初稿),协商决定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同时,还要对即将提交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把政府工作报告拿到政协来讨论,是党和政府重视政治协商的具体表现。她希望各位常委本着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对各项议程进行认真地、充分地讨论,积极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把这次会议开好。
全国政协秘书长周绍铮介绍了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草稿)的起草过程。他指出,起草这个报告,考虑了三点。一是必须以十三大精神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回顾全国政协5年来的工作情况。二是不仅对5年来的各项工作有交代,而且对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也认真地总结出来,提供下届政协参考。三是按照邓颖超主席多次讲的,不把常委会工作报告写成流水帐,比较集中地讲了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能,还讲了全国政协和各级地方政协为此作出的努力。
出席今天会议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还有刘澜涛、陆定一、康克清、胡子昂、钱昌照、杨成武、陈再道、吕正操、周培源、包尔汉、王光英、邓兆祥、费孝通、赵朴初、屈武、马文瑞、刘靖基、王恩茂、钱学森。


第1版(要闻)
专栏:

调整食物结构是基本国策
要根据国情作出吃的选择
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同专家对话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中国食品报》记者王克明、新华社记者施宝华)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同首都经济、农业、食品、营养专家今天在北京就食物结构问题进行对话时指出:中央最近提出把调整国民食物结构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贯彻执行这项国策,对于食物资源的合理生产消费、民众饮食科学化、提高国民素质和经济协调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商业部部长刘毅在会上首先发言。他说,把调整国民食物结构作为基本国策,是国情和形势的需要。今后要逐步向小康型结构过渡,但是如何过渡呢?能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搞以肉蛋奶为主的食物结构呢?这就要认真研究。我国有10亿多人口,到本世纪末估计达12亿多,而我国的耕地只有15亿亩左右,农业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在这种情况下,要用大量粮食来发展肉蛋奶是有困难的,我们必须在食物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去作出吃的选择。现在中央提出把调整食物结构作为基本国策,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国民食物结构,作出最佳的选择。
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根生说,这几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吃的要求也提高了,从1984年到1986年,光是吃肉、喝酒每年就增加300多亿斤粮食消耗,这样持续增长下去,不是大量进口粮食,就是把口粮挤掉。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顾问、营养问题专家于若木说,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加强人体自身建设的重要。这几年来,由于人们不懂得科学饮食,各地出现的营养过剩或不良的现象相当严重,所以,调整国民食物结构,让人民学会科学地安排饮食也是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
中国农学会会长、著名农学家卢良恕教授说,在中央提出把调整食物结构作为基本国策后,我们在考虑,如何让人们在人均占有400公斤粮食的条件下尽可能吃好些。我们提出要实行三大转变:把传统的粮食概念转变为现代的食物资源概念,从只向耕地要粮食转变为向整个国土要食物资源;要像抓粮食那样抓饲料种植业,像抓化肥那样抓饲料工业,把饲料种植列入种植计划,扩大饲料来源,为增加动物蛋白创造条件;要协调工农业两大系统的物质循环,发展支农工业。
营养源专家朱相远认为,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人口、营养、能源、环境保护四大问题。前段时间,国家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现在又把调整食物结构列为基本国策,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要调整食物结构,必须相应调整经济结构、农业结构、价格结构和食品加工业结构。
不久前从美国研究营养问题归来的北京食品研究所所长王晴说,国外很注意研究我国的食物结构,认为以植物食品为主、动物食品为辅的食物结构比较适合人体健康需要。所以,在研究我国的食物结构时,首先要很好地总结自己的经验,考虑自己的国情,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吸收国外的经验。
致力于营养科学人才培养的中华社会大学校长于陆琳说,要贯彻调整国民食物结构这个基本国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要有懂得食品、营养科学的人才。我国食品营养人才奇缺,因此,必须采取特殊措施迅速培养各个层次的食品、营养人才。
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主任杜润生也到会讲了话。他强调,研究制订实施国民食物结构,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经济、科学、卫生、教育等各部门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关心,他要求各部门立即着手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
这次对话是由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食品报社联合组织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王文哲会长主持了这次对话会。农牧渔业、商业、卫生、轻工等部负责人和各方面专家70余人参加了对话会。
(附图片)
2月28日,北京市劳动交流中心开业。它是北京最大的劳务市场,也是全国第一家晚间营业的劳动交流中心。图为求职者在咨询台前了解情况。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要求口岸机构提高效率
支持外贸体制改革和沿海地区参加国际大循环
本报3月1日讯 新华社记者王延荣、黎鲁波、本报记者计泓赓报道:国务院代总理李鹏今天要求全国各级口岸机构提高效率,文明服务,加强协作,支持外贸体制改革和沿海地区参加国际大循环。
李鹏是在今天召开的国务院口岸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提出上述要求的。
李鹏说,1987年全国口岸工作成绩显著,外贸进出口运量和出入境旅客数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前些年严重的压船压港现象,也得到缓解。
李鹏指出,口岸工作涉及许多独立的业务部门,实践证明,建立各级口岸机构,对协调各方面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必要。李鹏要求口岸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各级口岸部门要总结经验,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保持口岸发展的好势头,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入国际大循环及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广东改革外贸体制核心推行承包经营
本报广州2月29日电 记者梁兆明报道:广东省外贸体制改革方案于近日开始出台。
这项重大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自负盈亏,放开经营,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主要办法是实行承包经营,鼓励全省外贸企业走出一条讲效益、求发展的改革道路。
改革方案的内容,主要是在实施中按国家下达的承包基数为指令性计划,大部分包给省专业外贸公司,再由省专业外贸公司把任务承包到市、县支公司。省工(农)贸公司、外经贸公司,以及有出口权的各市、县公司(企业),也给予部分承包任务。
承包任务由发包单位发出通知书,以全部落实到省、市、县各类外贸公司和有出口权的企业(工厂)。省各类企业分解到各市外贸企业的指标,加上各市自营出口企业的指标的汇总数,即成为各市承担的指令性计划。
条条与块块,都必须共同保证承包任务的完成。以一个企业来说,则把承包基数和管理目标层层落实,并由业务科、组、厂、仓、场承包,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承包合同,定期检查。


第1版(要闻)
专栏:

总政部署全军政治工作
印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纲》,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强调,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重点在进一步解放思想。
总政治部为印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纲》,向全军各大单位政治部发出的通知指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是198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军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和总政治部《1988年全军政治工作要点》的要求,在前一段传达学习的基础上,全军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进行这一教育,重点应放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上。要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干部战士认真学习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所作的报告,选学邓小平同志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述,使大家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特别要搞清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加快和深化改革,从严治党等几个根本性问题,教育大家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用生产力标准看问题,明确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社会主义所要求或允许的。这些根本的认识问题解决了,才能使干部战士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三大精神上来,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
通知强调,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讲究实效,从基层干部战士的实际文化水平、理论基础和接受能力出发,务必做到突出重点,简明易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教育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要细致地加以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回答和解决。教育中,要重视抓好加强理论指导和了解改革实践这两个环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有准备的基础上深入下去,通过宣讲、座谈等方式解难释疑。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大家更多地了解改革的实际情况,增加感性知识。要把这一教育过程作为推进基层政治教育改革的过程,大胆探索,总结新的经验。
由总政宣传部编写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纲》包括11个专题,每个专题有若干要点,内容比较丰富。这些专题是: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解放思想。(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六)改革政治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八)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九)建设现代化国防。
(十)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十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自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总政治部的通知最后强调,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既是当前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务,又是一项基本的思想理论建设,各单位要精心组织、指导,把这一教育切实搞好。


第1版(要闻)
专栏:

食物结构问题是个国策问题
余永龙
编者按:最近,中共中央指出:要把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问题,作为战略问题来考虑。要研究适合国情的食物结构,这是一项国策。这篇文章试图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对采取哪些战略措施有效地利用资源,改善我国人民的食物构成,提高十亿人民营养水平的问题作初步探讨。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分为两个阶段,我国人民的营养水平,也应该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两个战略阶段相一致。第一步,到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的膳食构成要达到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蛋白质摄入量达到70—75克,豆类和动物蛋白占蛋白供应量的30%。第二步,到下世纪30年代或50年代,要进一步提高膳食质量,蛋白质摄入量达80克,其中优质蛋白质占50%。但是,从我国人民的食物构成和主要营养物质来源看,我们很难达到这个目标,我国人民面临着严峻的食物结构不合理和营养状况不良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营养水平的提高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从热量、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来看,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但营养状况仍然有待改善,人均蛋白质摄入量不足,质量较差,且主要来源于谷类食物,来源于豆类和动物的很少。
按照近几年的粮食增长速度和采取的增产措施看,到2000年时,我国粮食总产量将达1万亿斤左右,那时的人口若达到12.5亿,则人均占有粮食只有800斤,仍然是80年代初的水平。这就注定了在一二十年之内,我们不可能拿出很多粮食来转化为动物性食物,不可能走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来改善我国人民的食物构成。
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改善食物结构之路,就成为经济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国策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国人民的营养状况才能和经济状况相称;否则,我们在经济上实现了“现代化”,而在营养上还可能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上,我们的现代化就不是真正的现代化,最终将严重牵制我们经济上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对我们这个地少人多食物有限的国情来说,这个问题和节制生育与控制耕地减少一样,是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了达到改善食物结构的目标,必须提高我国粮食所含营养素的量和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一、提高粮食所含营养素的量和质的若干途径
粮食中的各种营养素,以蛋白质的数量和质量最为重要。设法提高粮食总量中的蛋白质的量和质,是改善我国人民的营养状况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作物结构,增加蛋白质总产量。我们的作物构成很不合理。要适当地扩大高蛋白含量作物的播种面积,压缩低蛋白含量作物的播种面积,以期在相同粮食产量中得到更多的蛋白质。另外,如果能把大豆的播种面积恢复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即达到1935年的2.2亿亩(现在才1.2亿亩),亩产达到155斤,仅此一项,就能把我国人民的日摄入蛋白质量增加7克左右,这对改善我国人民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的情况,将起到重要作用。调整作物结构的内容还很多,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
2、通过良种培育工作,提高稻谷、小麦、玉米等作物蛋白质含量的潜力很大。据推测,在近期内,国外的育种工作者有可能使糙米的蛋白质含量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20—25%。假如能使我国水稻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再提高5%,我国粮食中所含的蛋白质总量将增加20亿斤左右。
小麦育种的前景更为可观。据报道,有的野生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0%左右。我们要抓紧育种工作。若把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普遍提高到10—12%的话,按全国小麦产量计算,每年可以多产25亿斤左右的蛋白质。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的品质改良都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3、开发新的粮食作物和食物资源。人类能食用的植物达数千种,而为人类提供95%以上食物的粮食作物,只不过占其中的几种至十几种。还有很多可作粮食的作物,与迄今栽培的作物相比,有着很多更为优良的品质。如薏苡米、籽粒苋、稗谷等等。还有很多野生植物,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些作物加以人工栽培,驯化,有可能成为优良的粮食作物,在同样的条件下,为我们生产出更多的营养素物质。
4、积极应用生物技术来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我国在研究、应用生物技术方面很有基础。目前应用生物技术提高作物单产方面很有希望的是植物的生长激素的研究和应用。使用生长激素,可望使作物单产成倍增长,有些甚至能增长几倍、十几倍。生长激素的研究和应用,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应组织人力、物力加紧研究。此外,应用遗传工程培育新品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在非豆科植物实现“人工固氮”等生物技术的研究,都是世界瞩目的、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出发来加以研究。
5、实行“五谷为养”的原则。从营养学观点来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的区别仅仅在于其中所含的营养素物质的多少和比例上不同而已,特别是氨基酸的比例不一致。如果来源于植物性蛋白的氨基酸比例能较为合理、齐全,它的营养价值就和动物性蛋白没有根本性的差异,从某些方面看,还有更为优越之处。
要获得较为合理、齐全的植物性蛋白质供应,最为简捷之法就是实行“五谷为养”的原则。所谓“五谷”,指多种谷类和豆类食品。我国人民的营养平衡的主要问题是蛋白质的质量低,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的需要相差较大。而最为经济、营养素物质含量均衡的蛋白质资源首推豆类,特别是其中的大豆。如能尽快地增加豆类食品的供应,将对提高我国人民的营养水平有重大意义。
6、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提高粮食中的营养素的利用率。若能合理地利用粮食中的营养素物质,提高其利用率,就等于在没有增加粮食总量的前提下,增加了粮食的效用,提高了人民的营养水平。
提高粮食中的营养素物质的利用率的主要手段是发展食品工业。通过食品工业,使粮食中的营养成份互补;人为地添加一些粮食中所缺乏的成份,也可以大大提高粮食中的营养素物质的利用率。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逐步把食品加工业的重点转到人民的一日三餐所需的粮食产品上来,大力提高粮食中的营养素的利用率。
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寻找逐步增加动物蛋白的途径
从198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数据看,我国人民的食物中,动物性食物只占总热量的8%。而动物性蛋白质仅占食物中总蛋白质的11.3%。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如何逐步提高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提高动物性蛋白质的比例,对提高人民营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1、农区是我国人民动物性食物资源的主要产区。我国西北、内蒙古有40多亿亩草原,南方有几亿亩草山。在这些地方发展畜牧业,对改善我国人民的食物构成,有着长远的意义。但从近期看,从这些草原、草山的生产力水平、发展速度和它们在我国人民的食物构成中所提供的动物性食物的比重上看,获得动物性食物资源的现实基地不在牧区,而在农区。
现在,我国人民所食的肉类,绝大部分来自于农区。在农区的肉类中,绝大部分又为猪肉。近几年之中,猪肉均占肉食总量的94%左右,这种结构是一时改变不了的。猪肉总产量的增加和减少,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食物构成的变化。所以,在近期内,发展农区的养猪业,对提高我国人民的肉食比重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由于农区的文化和生产力水平较高,发展养猪业能收到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能较快地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同时,在农区大力发展各种养殖业,养牛、羊、鸡、鸭、鹅、兔、鱼等,都是提供动物性食物的重要来源。
2、大力发展饲料工业。我国的饲料工业近几年来有较大的发展,但还很不够。我国每年用于饲料的粮食达1000多亿斤,用于生产配合饲料的粮食占不到5%,大部分饲料粮是广大农民自产自消了,产什么喂什么,转换率很低。因此,我国养的猪出栏率低,多年来徘徊在60%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50%左右。若能把我国的养猪水平提高到发达国家目前水平的60%,即使出栏率提高到90%左右,则在我国现有年末存栏猪头数的情况下,每年可净增产猪肉100多亿斤,平均为每人增加10斤肉食。可见,发展饲料工业意义十分重大。
发展饲料工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95%的饲料粮都在农村就地使用,加工农民手中的饲料粮、糠、麸、秸秆、饼粕之类应是我国饲料工业的重点。我们应以发展中、小型饲料加工企业为主,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建大厂。大厂应以生产中小厂所需的添加剂(蛋氨酸、赖氨酸等)、预混合饲料等作为骨干企业,带动我国整个饲料工业的发展。在农村,应因地制宜地使用当地资源、农副产品搞来料加工、搞作坊式的生产,甚至可以发展流动的饲料加工设备,把饲料加工服务到村村户户,尽快地提高现有饲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使现有的饲料资源转化成更多的动物性食物。
3、充分利用饲料蛋白资源。提高蛋白质资源的利用率是我国饲料工业的关键问题。我国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资源有限,如鱼粉、屠宰业的废下水、动物骨、血、羽毛、蹄、角、毛、发、蚕蛹等等仅有40多亿斤,但这点资源也远远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这些资源略微加工,或直接使用,就可以绝大部分转化为动物性食物。
我国农区现有的植物性蛋白质资源十分丰富。据有关资料估计,每年有酒糟100多亿斤,糠麸450亿斤,向日葵盘7亿斤,青饲料1340亿斤,可作青饲料的秸秆7300亿斤,可作青饲料而通常作了肥料的豆科绿肥4000亿斤,各种饼粕160亿斤。它们多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把它们作肥料或燃料,是一绝大的浪费。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必须花大气力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如推广沼气和省柴灶)。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节省大量饲料,从而使之转化为动物性食物。
开发蛋白质资源的渠道很多,除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外,非蛋白氮也是一种间接的蛋白质氮源,用以大力发展养殖业,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渠道。
4、工业生产赖氨酸和蛋氨酸。赖氨酸和蛋氨酸是饲料工业的重要添加剂。它们是植物性饲料中的蛋白质最为匮乏的两种限制性氨基酸,仅在饲料中添加0.2%左右,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瘦肉率,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工业生产饲用赖氨酸和蛋氨酸,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已成为现代饲料工业的重要基础。
5、工业生产单细胞蛋白。目前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并发展工业生产单细胞蛋白以作饲料。这是开发饲料蛋白的有效途径。工业生产单细胞蛋白,可以利用工业废水、废渣为原料。它们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可作为酵母、细菌和某些单细胞藻类生物的培养基。这些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就把培养基中的物质转化成了菌体蛋白。这些菌体蛋白是优质的饲料蛋白质资源。
工业生产单细胞蛋白,已经成为国际上解决蛋白质饲料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人多地少,这是获得饲料蛋白并进而通过饲养业、畜牧业转化为我们的动物性食物的可行之路。我国在生产单细胞蛋白方面,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设备上都有相当基础,原料也很丰富,应大力加以研究、开发。
6、开发藻类蛋白。藻类蛋白高者可超过豆类,如钝顶螺旋藻含蛋白质可高达60%以上(干物质),且富含人和动物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不仅可作饲料,也可食用,生长条件简单,产量很高。加紧开发、种植、培育藻类,是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海域辽阔,且多属于大陆架浅海,我国内陆水面也很广阔,都可利用起来开发藻类蛋白。
三、把营养战略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去
营养问题涉及到粮食、肉类和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贸易、分配、价格、医疗、卫生、人口、土地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它涉及到许多经济的、政治的各个部门、单位的相互协调、配合的问题。所以,要解决营养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渠道,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很多国家都把营养发展纳入到社会经济的战略发展中去求得协调发展。据统计,1983年时至少有18个发展中国家已把营养计划和政策纳入到国家经济发展计划中。为了在整体协调的经济发展中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国家要制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相一致的营养政策,颁布相应的法律,设置协调的机构,建立健全各种规模、层次的研究机构,培养各种类型和一定数量的人才,以保证达到提高营养水平之目的。
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多很重视国民的营养问题,把营养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多数国家都把营养发展的规划纳入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中去,随着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解决营养问题,提高全民的营养水平,提高民族的身体素质。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们急需制定营养发展规划、政策,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关系,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对农业、食品工业、商业、机械、动力、运输等有关部门以及饮食、服务业进行营养指导,制定有关法律,对营养状况进行监督,对实施营养计划所需的某些条件提供保证,把营养发展战略计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中去,使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地为完成营养发展战略而共同努力。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让候选人亮相好
唐更生
据人民日报报道:北京市的10名副市长候选人向出席市人大会议的800多名代表亮相,作自我介绍,谈当选后打算,赢得了代表的热烈欢迎。这种作法值得效法。
以往各级的地方选举多是定额选举,即便是差额选举,候选人也是“待字闺中人未识”,代表们根本不知道他们要选的人是何许人也。仅凭简单的文字介绍,走马观花的一览,便匆匆履行打叉、画圈的公事。这样的选举徒有虚名,往往只代表领导的意志,很难体现代表们的意愿。
北京人大的这种创举,合民意,得人心。代表与候选人直接见面,增加了上下之间的“透明度”,可以使代表们进一步了解候选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精神状态和风度气质等。古人云:“论材审用,不知象不可。”这象即具体表现,不仅指政绩、才干,也包括仪表、气度等。只有通过亮相才能让人“举善而用之,择善而从之”,从而行使代表的神圣权力。
愿这种亮相新风吹遍神州,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各级行政领导的候选人都要勇于走上讲台,走进代表之中,让代表们在比较、鉴别中筛选更合适的领导,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