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一个忠诚的革命老战士
——怀念李大章同志
杨献珍 朱穆之 杨 超 杜毓沄 陈 浚
李大章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1年了。作为曾并肩战斗的战友,每当忆及和他相处的岁月,我们的心情都不能平静。大章同志平生少言寡语,朴实无华,但他那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深切地怀念他。
四番被捕志愈坚
大章同志是四川省合江县人,很早就献身于革命事业,他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党,曾担任共青团旅欧支部秘书长。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法国后,留法学生举行抗议集会,会后大章同一些学生冲进中国驻法使馆,要求驻法公使向法国政府提交抗议书,结果遭到法国警察拘捕,最后被驱逐出境。遵照党组织的安排,大章转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担任共青团旅莫支部宣传委员。
1926年底,大章被召回国,到西北军北路军总司令宋哲元所部作政治工作。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他离开西北军,任共青团陕西省委宣传部长。1928年底,由于叛徒出卖被捕。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的宋哲元一次到狱中给犯人“训话”,发现了大章同志,故作惊讶地问寒问暖,还到大章同志的牢房查看,声称要改善他的生活条件。大章明了宋哲元的用心,冷漠相对,宋哲元没有达到目的,只好讪讪离去。大章顽强地坚持狱中斗争,设法搜罗革命书籍学习,革命信念愈来愈坚定。1930年蒋冯阎大战后,西北军被迫撤出西安,乘监狱未被接管之机,大章同志等说服看守,破镣出狱。
1932年5月,大章在中共广东省委秘书处工作,当时省委机关驻在香港。一次秘密接头后,遭到警察逮捕。他在受拷问中坚不吐实,经党组织派人出钱营救,最后以“小偷嫌疑”的罪名被驱逐出香港。在上海法租界一家旅馆等待中央分配工作期间,大章借了一些革命书刊阅读,不慎被查房的巡捕搜出,因而又被拘捕。大章屡遭缧绁,早把生死置之度外。他沉稳机智地和法庭进行斗争,抓住一本书上的批注与自己字迹不同这一证据,声称书刊是过往的旅客遗忘在客房里的,结果被宣判无罪释放。
四次被捕的严峻考验,使大章更加坚定了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信念。“文化大革命”中他因被捕问题被诬为叛徒时,始终抱着相信群众相信党的态度,默默地向党组织申述情况,接受党的审查和考验。在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中央组织部派人进行了调查,终于澄清了事实,证明大章同志是坚持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革命气节的。
华北大地播火种
1935年春,大章同志担任了中共中央北方局及河北省委宣传部长。一年后少奇同志到北方局,领导华北党组织纠正“左”的错误,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使华北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形势。后来大章担任了少奇同志秘书兼北方局秘书长,受少奇同志的教育和影响,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很快。1938年冬,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少奇同志到华中局任职,大章继续留在华北,任北方局宣传部长,后又任北方局委员。在党的北方局及朱德、邓小平、彭德怀、杨尚昆同志直接领导下,大章勤奋努力,勇于开拓,为华北敌后的宣传工作和根据地建设作出了贡献。
大章同志着手全面建立和健全华北各级宣传教育机构。1939年元旦起,《新华日报》华北版、北方局党刊《党的生活》、在敌占区发行的《中国人报》及配合当时中心任务的《前线》、《解放》等报刊陆续发行,各区党委也在北方局协助下创办和改进了自己的报刊。《新华日报》华北分馆自办印刷厂,自办发行,在敌人扫荡中坚持刊行“战时版”,使党报成为华北敌后一面高扬的战旗。大章同志还明确提出过党报是人民的报纸的观点,指导《新华日报》华北版要当好人民的“聪耳”、“慧眼”和“喉舌”。在创办报刊的同时,北方局宣传部有计划地组织太行教育出版社、《新华日报》华北分馆及后来成立的华北新华书店印行革命书刊,仅两年时间就印行45万册。此外,还开办或与地方合办了军政干部学校、通讯社、剧团等宣教文艺机构,加强了对敌伪的宣传斗争。
大章同志十分注意敌后根据地的建设问题。他多次到基层巡视工作,注意发现和解决基层工作中“左”的或右的偏向。1941年7月,大章参加主持了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的筹备和会议期间的组织工作。从文件、提案的起草和审查,到各项会务工作,他都亲自过问。大章以他的模范工作受到与会人员的赞许,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还以最高票数当选为临参会驻会委员,并被提名为议长候选人(后经恳辞未列入)。
1942年,由于日军的频繁扫荡和华北地区旱灾频仍,根据地遇到了极大的困难。这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太行分局,邓小平同志和大章同志被任为分局正副书记。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大章同志协助小平同志总结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规律,吸取太行地区发动群众的经验,切实开展以推行减租减息、雇工增资等土地政策为中心的群众发动工作,促进各项工作的进行,使太行根据地在抗战最困难的阶段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在华北工作期间,大章同志在困难面前勇于进取的精神,埋头苦干、踏实细致、勤奋好学的作风,给同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日常生活中,他平易近人,是一个忠厚的长者。他沉默寡言,却处处关心体贴同志;他原则性强,但批评下级总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积极乐观,和大家一起过清苦生活,吃代食品,偶尔弄到一点好吃的,他叫上同志们一起“打牙祭”。他和同志们和睦相处,被年轻的同志们尊为师长。
有勇有谋斗敌顽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为争得进占东北的先机,选派两万干部、十万大军出关。大章同志接受党的派遣,于1945年12月到达牡丹江,任中共牡丹江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在国民党反动派勾结伪满军警特残余势力及土匪武装横行肆虐,我党掌握的武装力量还很弱小的情况下,大章着重抓舆论阵地,仅用两个星期就创刊发行《牡丹江日报》,并利用一切时机和场合宣讲形势,阐释我党的政策和主张,谴责国民党反动派在“正统”旗号下发动内战的罪恶行径,使越来越多的人靠拢到我党的周围,积极投入建设牡丹江根据地的斗争。他根据党的指示,通过在牡丹江郊区和宁安县的试点工作,制订和实行了《敌人土地没收和分配条例》,为在东北推行这一作法提供了经验。他还经常与因故滞留在牡丹江的张闻天同志磋商研讨斗争策略,稳扎稳打地进行发动群众、建设武装、清剿土匪和改造旧政权的工作,逐步打开了局面。1946年4月,他主持召开了牡丹江省临时参议会(会议期间决定改牡丹江省为绥宁省)并当选为议长。根据中共北满分局指示,大章一方面部署与合江省军区部队协力清剿土匪武装,一方面派出工作团,深入农村开展反奸清算斗争,建立乡村基层政权。这年秋冬间,牡丹江地区的匪首及其主力被歼,以宁安、穆棱为重点的反奸清算斗争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牡丹江根据地日益巩固和发展。
1946年底,大章奉调到中共中央东北局,先后任民运部副部长、城工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在东北期间,他遇到“左”的干扰和其他一些困难,思想十分苦闷,但仍以大局为重,审慎地处理各种关系,千方百计地做好工作。
中共中央土地会议后,土地改革在东北全面展开。大章同志在基层调查时,发觉一些地区乱打乱斗、侵犯中农利益、破坏农村工商业情况严重。1948年1月中旬,大章同志从党的政策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不久,毛泽东同志起草的《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党内指示发出,证明大章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
留下光辉照后人
1949年,中共中央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划江而治”的阴谋,发出了解放全中国的命令。这年秋,大章同志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随军到达四川,任中共川南区党委书记兼行署主任。在人民解放军进军神速,我党干部十分缺乏的情况下,克服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保证了川南区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
至1952年夏,川南区清剿残匪、民主改革和民主建政等项工作进展顺利,较快地恢复了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
四川省建制在1952年恢复后,大章担任省委副书记兼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后又历任四川省省长兼省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省革委副主任、成都军区第二政委等职,为四川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付出了后半生的心血。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宵衣旰食,勤勉工作,常常自己动手起草报告和讲稿,需要秘书代劳时,也详授提纲,认真修改;在党的生活中,他恪守民主集中制原则,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并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修正自己的看法;他注重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经常在掌握第一手材料后,才与有关部门协商决定工作方针;他为人正直,对工作敢于负责任,不贪功居功,不诿过于人;他讨厌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一套,更不以权谋私。这些优良品质和作风,为四川广大干部所熟悉和称道。
“文革”期间,大章同志曾被作为“走资派”批斗和关押。1967年出来工作后,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与省革委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为恢复四川工农业生产秩序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当然,大章同志不是完人。他受当时党内“左”的错误影响,也说过一些错话,做过一些违心的事。1975年秋,大章同志到中央统战部任部长,次年5月因病在北京逝世。
大章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的一生,是一个忠诚的革命老战士的一生。他所创造的不朽业绩和表现的优秀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努力开拓,不断前进。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秋月忆
——写于杜重远九十诞辰
侯御之
金风散菊,疏荷凝露,云飘淡月,悠悠秋思……我选这丁卯仲秋时节,撰文纪念重远90诞辰周年,是因为我与重远的一生中,有多少个难忘的“仲秋”。更主要的是,我想以此来表达我对重远为万家团圆而献身的怀念;表达我久蓄心中的对党一直温暖照顾重远遗孤的深切感激之情;以及我垂暮之年殷切盼望海峡两岸亲人早日团圆的心愿。
90年前,重远出生在清朝末年,我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又值军阀混战的年代,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灾难之中。重远青少年时,就具有爱国反帝的思想,然而,他从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转变为自觉的、坚强的民主战士,最后成为邓颖超同志所概括和高度赞扬的:“革命左派先驱,爱国拥党英烈”,则完全是党所指引和培养的结果。
重远自幼刻苦学习,官费留日,读书不忘救国,回国后,艰苦创办实业,抵制日货,以及他在那“国民历史上最黑暗的30年代初期”不顾绑架、刑讯、暗杀等暴力淫威,挺身创办抗日刊物《新生》周刊,实践着鲁迅的誓言:“拿起笔,回敬敌人的手枪”,他为此坐牢,震惊中外的“新生事件”,激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推动了抗日怒涛涌向新的高潮。特别是,他在党的领导下,处处配合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张学良、杨虎城联共抗日,他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全民抗战所起的积极作用,及他最后在新疆悲壮牺牲等事迹,一直激励着我和他的三个子女。本文我还想回忆一些可能鲜为人知的重远生前小事小节,以飨读者,以慰怀念。
我在日本与重远相识后,我的大姐一次戏谑地问我:“以你好强的心志和出众的才貌,怎会考虑嫁给一个比你大15岁,又离过婚的杜重远?”我在日本京都大学的同学们也都感到惊异:似我这般性有洁癖,又颇娇气的人,怎会随重远远赴在她们认为是“异族番邦”的新疆?并在那冰封雪拥,腥风血雨之中,将三个孩子扶养成人?是重远以他赤诚的爱国心、坚决的报国行和他种种感人的性格和品德,感动了我,日后也感动了我的大姐,并最终促成了我与重远结合,患难相随,生死不渝,重远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他的朋友、同志和一切与他接触过的人。在他殉难40周年纪念会上,他昔日新疆学院的学生,而今都是年过花甲,作了祖父母的人,当他们回忆起离开他们已40多年的“杜院长”时,还不禁泪如泉涌,恸哭嚎啕。
我与重远1933年在上海结婚,到他1943年在新疆遇害,短短的10年中,他为国家长年奔忙在外,与我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分外珍惜这段相聚日,至今难忘那三个不眠中秋夜:
记得1939年的仲秋夜。我初到新疆,天寒地冻,满目荒凉,牛马粪便堆满烂泥路,腥骚之气更是难遁。不禁怨上心头,与重远闹气,多日不语。那天黄昏,他带回两本俄文字典,算是与我“讲和”的礼物。压下了他那天特别郁闷、痛苦、不安的满腹心事,以他常有的宽厚笑容,耐心地劝解,并示我数张他亲手绘制的新疆新文化区宏伟的蓝图。最后以趣语逗我莞尔:“你这也是昭君出塞,流芳百世啊!”晚饭后,他才告诉我一个不祥的消息:盛世才当天找他谈过话,阴沉沉地问他:“你这次来新疆有什么政治阴谋?”并暗示要重远辞去新疆学院院长之职,要他“暂时休息”也即软禁在家。晚饭前,我就听到重远反复吟诵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饭后,又听他唱起那颇苍凉的“四郎探母”京剧调:“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他平时不动烟酒,这夜,却将盛着酒的玻璃杯,举过头顶,再从头顶将酒杯摔碎于地,一连反复数次,似在表明“宁为玉碎”的决心。我刚想劝解他几句,不料他倒有闲情与我话起家常。他先表扬我是他的“贤内助”,不但照顾好家事,不要他分心,在上海他创办《新生》周刊期间,每周还帮他修改稿件通宵达旦。他说他很感激我,但他“引以为内疚的”是,他给我留下了终身痛苦——他已预感到会有不幸的结局,要我看在他一心为国的份上,看在孩子们的面上,日后能够原谅他……。听着重远说起近乎诀别的话,想到当时我们的处境和我的不够体贴,不觉黯然泪下。重远见此悲戚情景,倒又笑了,给我打气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帼国女将也要有泪不轻弹啊,特别是处在逆境和敌人面前。”这夜月白风寒,秋意颇浓。这是我和重远在新疆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也是最后一个团圆夜。
记得1944年的仲秋:重远被软禁后,沈雁冰、张仲实、萨空了先后脱离虎口,离开了新疆,而陈谭秋、毛泽民等同志又被禁止见面,重远日夜孤独,苦闷,思念内地的老友,放不下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和新疆学院的教学工作,并以女儿的语气写了四本富有寓意的《孩子日记》。重远被捕后,一夜间,厨师佣人全都退走,席卷一空,家中粒米无存。我想烧壶热水,还得到很远的地方去打井水。新疆入秋后就结冰,我几次滑倒在井边。提水回家的路上,更是冰滑难行。盛世才的特务,还在雪下埋了路障,使我人翻水泼,一次严重跌伤腰椎,椎间盘脱出,入夜痛彻难熬,孩子幼小,邻里都是维族人,也不敢同情我这个“叛逆家属”。我呻吟、惨叫一夜,天不应,地默然……。重远已被谋害,我还蒙在鼓里,该年中秋前夕,盛世才调往重庆,新疆冤狱打开,我才确知重远已不在人间。站在牢房门口,我竟没有在狱卒面前流下一滴眼泪。回到家中,两个孩子病势沉重,我拿出重远寥寥数语的托孤遗书:“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望你好好照顾孩子,务必扶养他们长大成人……”。我只觉心肺下沉,冷汗急流,眼前一片漆黑,就此失去知觉。这夜,我没有看到月亮。
记得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心力交瘁,带着三个病孩回到重庆。
中秋之夜,我困坐斗室,守在病重的女儿床前,听到满街笑语喧哗,看到满天星斗,拥着一轮皓月,分外思念重远。我已是靠回忆在生活,重远的桩桩往事,又历历浮现。
重远生性豪爽粗犷,但他处处关心他人,事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有时心细如发,我常忆起两事:一次,重远去天津与马占山商量抗日募捐之事,他住在马占山家第一夜,即发觉马占山与侍卫杜海之间潜伏的危险矛盾。果然第二天清晨,马占山与杜海同时拔出手枪,“决斗”在屋顶平台上。马杜二人都是神枪手,两伤俱死的惨剧,即将发生,在此千钧一发之时,重远及时赶到,置身于两枪对峙之间,大声劝阻说:“现今国难当头,大敌当前,两位的枪口怎能对准自家人啊!”。重远的镇定诚恳,和击中要害的话语,使两支即将冒烟的手枪回了鞘。为防后患,重远向马占山要出了杜海,带回上海,安排在自己身边作警卫。我很佩服重远的“临阵不乱”,为抗日甘冒身被击毙的风险。当时国人仰慕的第一个起来抗日的将军,一旦死于此种枪下,将给抗日救亡造成何等影响!但我嘴里笑他:“你为朋友是两肋插‘枪’,真能排忧解难,化干戈为玉帛啊!”重远含笑回我一句:“你是瞎子吃元宵,心里有数啊!”
重远几乎走遍全国各地,进行抗日考察和战地宣传。他常写信回来,告知他的行踪、观感和惦念之情。只是在他的信里,总是“报喜不报忧”。当我读到他“到达桂省”,看到李宗仁、白崇禧治军甚严,公布有“‘烟,赌,嫖,逃’四大禁令”和他“受到李、白二公盛况空前的欢迎”以及他所作的抗日演讲“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我为之振奋欣慰时,丝毫也不知,他曾为运送军需上前方,车在山腰险堕万丈深渊,和他转移上海工厂机器到内地时,上有敌机狂轰滥炸,下有流弹如雨,几乎葬身火海等险情。信尾,他有时还抄上一句古词:“若是两情长久时,岂在朝朝暮暮……”。
重远生前还常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如今他人去,恪守格言的情景长留。
他自小家境贫寒,但他人穷志不短。为救国,他曾创办多处企业,无意中列身于“经理”“总经理”“著名的实业家”,但他从未腰缠万贯,他的个人财产都用于救济厂内小学徒,帮助地下党员办书店和为新疆学院添置课本和教具,以他当时的社会地位、声望和机遇,想发财致富或作海外寓公,易如反掌,但重远为了建设抗日大后方,为了宣传党的统一战线,为了开辟第三国际航线,他毅然放弃了斯诺、艾黎等国际友人为他筹备好的去美国办实业的机会,动员我走出翠楼暖阁,离开了霓虹灯闪烁的大上海,与他一起来到了积血终年、人迹罕到的边陲。到新疆后,他即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更加认真勤劳地工作,朴实无华地生活,很像个来自延安的共产党员,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重远更从未在强权、武力之下低头。我仿佛听到:当年,日帝准备强在东北各县增设领使馆,重远“唤起十万民众游行反对”。日帝派岗村领事约重远面谈,以“官和死”相利诱威逼。重远痛斥岗村的话语:“阁下身任领事,代表国家,出此无耻谰言,殊深骇异。君以官吏为可贵乎?不知人生最低要求即为生命,今敝国受制于贵国,形同猪狗,我这生命,早已置之度外,又要官作什么?”。我仿佛看到:在新疆,盛世才精心设置的血淋淋、挂满人头、断臂的刑房里,在比法西斯更加残酷的刑具房,满身血污的重远,面对刽子手,吐出的最后一句话:“只求速死”。视死如归,可怜他一息尚存,便被从数丈高墙上推下,粉身碎骨,又被焚尸灭迹。
重庆胜利后的中秋月已到中天,我想到重远这样一个有热血,有才华,有抱负,有魄力,唯独没有私心的栋梁之材,体质特好,又当壮年,活活被盛世才扼杀;想到:重远壮志未酬,白骨无存,从此生死两茫茫,遗下三个幼儿于贫病交迫中,纵有千般酸楚,亦无处话凄凉。在庆胜利、贺团圆的爆竹声中,我竟痛哭失声。很快,我又拭泪展眉,重远一生抗侮,倭寇终于投降,应以天下为怀,怎以悲泪祭忠魂?!
今夕是何夕?韶华暗换,丁卯仲秋又至。我躺在华东医院宽敞、舒适的病房里,喜见窗外一盘满月,玲珑,剔透。逢佳节,倍思亲。昔日风雨长蚀,我与小女儿均患了不治之症,周总理、党中央关怀备至。三中全会后,我更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条件,最丰富的营养调理,虽几度鬼门关,又多次被党组织协同白衣战士,将我和女儿抢返人间。每逢家人病危,大女儿来到医院,未找大夫前,先奔医院党委办公室。在围绕病榻抢救的医护人员中,总有神色焦灼的医院党委成员。这感人的一切,不仅感动了我和重远在海外、在台湾的亲人,也感动了来自不同国籍的15位国际友人。他们感动地说:如此身患绝症的一家,能够存活至今,并都有所作为,无论在哪个国家、社会里,都是难以想象的神话和奇迹。他们愿将这美好的感触,带回国,广为宣传。
望着团圆月,我更念及海峡对岸的大姐、姐夫和胞妹。姐夫来信说:大姐已处于晚期肺癌半昏迷状态,每当听到电话或门铃响,仍会侧耳凝神,似在期待留在大陆38年未见的独子,会突然出现在她生命的暮霭。我坚持为大姐吃寿面,端起面碗,一片唏嘘。我想,这样的伦理亲情,将会冲垮一切政治桎梏,人为蕃蓠。盼海峡两岸的通航,相互探亲,团圆的实现,只争朝夕,莫使饱经离恨的暮年人泉下哀。敌人将重远从我和孩子们身边夺走了,但永远无法从我们心中夺走。重远曾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作了大量工作,沿着他的遗愿,我将和儿女们,和大家为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为海峡两岸的月圆,作出不懈的努力。
室内桂花,暗香浮动,窗外圆月分外明。
(杜毅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