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自费更自觉 压力变动力
上海高校自费生在竞争中成长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叶世涛、刘军报道:上海高校去年秋季首次招收自费生,成为教育改革中一件令人关注的新鲜事。一学期过去了,自费生的情况怎样?
上海金融专科学校金融系一年级四班学生都是自费生。这个班学期平均总成绩普遍良好,其中政治经济学、会计原理两门课在全校各系八个班的一年级新生中名列第一。
经国家教委批准,上海21所高校去秋招收了825名自费生,占招生总数的7%,其中理工科占2/3,文科占1/3。高考录取时按最低分数线,本科生降低10分,专科生降低30分。
上海规定,理工科自费生每学年缴费1200元,文科收费800元;毕业时与公费生具有同等学历,但学校不包分配。自费生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
招生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想不到”:一是报名人数大大超过计划指标,有的学校、专业高出三四倍。因此,实际降分不多。不少够格的自费生仍未进入高校大门。二是自费生家庭基本上都依靠固定工资生活,以知识分子居多。他们省吃俭用,甚至向亲友借款进行这笔智力投资。
“家庭有压力,本人有动力”,上海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商业经济系班主任陈思铭说。她这个班上有公费生31名、自费生16名。不少自费生憋着一股劲,班级里自然出现了竞争的态势。有两名自费生分别担任了班团支部书记和副班长,成为品学兼优的标兵。
当然,部分自费生入学初期有不同程度自卑感,甚至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身分。学校则对他们一视同仁,成绩优异的同样给奖学金。据悉,这825名自费生中目前没有发生严重违纪现象。
招收自费生后,家长对子女在校的表现十分关心。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上学期召开两次自费生家长会,30名学生的家长无一缺席,发言热烈,都要求校方管得严一点,教得多一点。
目前,上海高校学生结构由公费、自费和企事业委托培养三部分组成,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公费生结构,促使竞争机制进入学校,激发了学生刻苦读书的热情。有关人士透露,今年上海将继续招收自费生。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川陕甘二十五万公顷枯死竹林长出新竹
大熊猫已渡过最严峻难关
从今年起逐步由应急抢救转为正常保护管理
本报北京2月26日讯 记者谢联辉报道:在今天召开的大熊猫重点分布县县长汇报会上,林业部部长高德占指出,我国自1983年因大熊猫分布区内竹林大面积开花枯死而展开的抢救大熊猫工作,随着灾情的缓解,从今年开始逐步由应急抢救转到正常性保护管理上来,把拯救珍稀野生动物物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他要求川、陕、甘三省大熊猫重点分布的20个县,下大力气保护好大熊猫,严禁捕猎;保护好大熊猫栖息地,改善生存条件。
高德占强调,管好自然保护区,管好野生动物资源,是林业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在林业系统改革过程中,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是世界珍稀野生动物的佼佼者,保护好大熊猫,不仅是我们的责任,而且是衡量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国家的声誉。他要求大熊猫分布地区的林业部门严格责任制,层层承包,重视科学研究,掌握大熊猫繁殖和生活规律,努力改善大熊猫生存环境。对于人为的捕猎,必须依法严肃处理。对于保护大熊猫有功人员,应该给予奖励。
负责自然保护区工作的同志还向记者介绍了我国抢救大熊猫的工作情况。目前,大熊猫渡过了最严峻的难关。川、陕、甘三省大熊猫分布区开花枯死的25万公顷竹林,已普遍长出新竹。但是,大熊猫不喜欢食幼竹,缺食状态依然存在,灾情并没有完全解除。他希望大熊猫分布县的领导,不要放松监护工作。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科技与经济“温差现象”讨论

  对待新技术,北京照像机总厂厂长贺修桂可不是“冷面孔”。每次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他都去,但一无所获。他认为——
许多科研成果与需求脱节
去年夏天,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几名科研人员找到北京照像机总厂。他们带来了一项生产照像机快门的新技术,提出的条件是:工厂出技术成果转让费20万元,学校负责向工厂提供新技术的资料和图纸。
没想到,在洽谈中厂长贺修桂向他们提出如下问题:“工厂采用这项新技术,需要什么样的生产设备?要求生产工人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工厂目前的生产环境能不能满足新产品生产的要求?学校能否与工厂签定一项合同,保证工厂采用新技术后当年生产3万个快门,第三年达到10万个……”
校方无法回答。洽谈陷入僵局。
回想当时的情景,贺修桂说:“不是工厂对新技术不感兴趣,作为厂长,首先要考虑工厂接受这项新技术的能力。假若一项新成果不能转化为高效益的商品,即使再好,对于企业也是一钱不值。”
类似的技术洽谈贺修桂经历过几次,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可以说每次他都光临。他以企业家的眼光审视着千万项科研成果,寻找着自己急需的新技术,结果都是一无所获。总结以往的经验,贺修桂认为,目前,工厂接受新技术存在三方面的困难:一是科研部门推出的成果多数停留在样品阶段,不能在企业迅速实现规模生产;二是许多科研成果往往与市场需求脱节,“供”“求”很难吻合;三是企业由于受到自身资金、人才和设备等方面的限制,缺乏足够的活力,不能成为科研单位新成果的“生长点”。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科技与经济“温差现象”讨论

  一些企业为什么对国内科研单位锁闭大门?中国科学院技术开发局副局长钟琪认为原因之一是资金来源有问题,他提出——
采取优惠政策转移新技术
去年12月中旬,在一个科学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一位著名科学家提出:“为什么一些大中企业可以花几百万外汇从国外引进成套技术设备,而没有资金吸收国内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呢?”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在座科学家的共鸣:“假若长此下去,必将导致我国科研工作的萎缩”;“科研成果要在经济中产生效益,企业首先要向科研单位敞开大门”……
争论是激烈的。然而,一个简单的答案令人不安:企业向国外购买成套技术设备,投资可以打入企业基本建设,而接受国内科研单位的成果,资金的来源却很困难。
中国科学院技术开发局副局长钟琪的看法是:如果国家在采用新技术方面不采取优惠政策,企业很难具备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第一,一项科研成果在实验室成功后,必须经过中间试验、放大生产试验,然后才能形成一整套产品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在企业中发挥作用,恰恰是这个重要环节被遗忘了;第二,一项科研成果的应用,需要远比研究阶段多得多的资金投入,这种投入目前企业难以解决,科研单位更是难为无米之炊。
近年来,国家先后引进了13套30万吨合成氨生产线。生产中排出的废气高温、高压,能量的浪费十分可惜。1986年,中国科学院一家研究所进行了余压发电试验,研制成功一种新型发电机。成果研制出来了,可没有一家工厂敢使用,因为一旦在生产线上试验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今年,南京栖霞化工厂接下发电机生产、试验项目。试车时,厂长紧张得全身冒汗。在发电机叶轮飞转的轰鸣声中,突然发电机出现故障,一瞬间,在场的所有人脸上失去血色……
亲身经历过这场试验的钟琪感慨地说:“采用一项新技术,假若试验失败了,厂长将成为上级主管部门和千万职工面前的罪人。当然,试验最终成功了,可以为国家节约数以万瓦的电力,可是,国家给予这样敢于创新的人又有什么奖励?没有。”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科技与经济“温差现象”讨论

  在去年全国各次技术交易会上,成交项目仅占展出项目的6.6%。国家科委成果局一位同志说——
工艺等难题使厂长对新成果却步
在国家科委成果局,人们从数据库中得到了这样几组数据:1985年,中央34个部委共洽谈技术项目17637项,落实6356项,占36%;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洽谈技术项目16642项,落实3451项,占20.7%;全国技术洽谈项目34740项,落实9932项,占28.6%。1987年,全国先后举办技术交易会1658次,展出技术成果82379项,成交技术项目5469项,仅占展出项目的6.6%。也就是说,举办一次技术交易会,只有不足4项科研成果实现转让。规模不小,收效甚微。
技术成果向生产转化的路为什么总不畅通?国家科委成果局的一位同志指出:“我国的数十万国营企业,并不是对技术绝无兴趣,但是,绝大部分企业,最感兴趣的不是产品性质的成果,而是工艺过程的技术。如果引进的是成果,将来的效益也许是很诱人的,可是,要把这种科研成果变成工厂的产品,就必须对工厂的某些工艺、技术、人员进行调整。这种震荡和冲击,往往使厂长们却步。”
那么,我们有没有提供工艺技术的卖家呢?回答是否定的。就我国目前提供技术成果的主力——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来说,拥有中试工厂和中试基地的寥寥可数。更何况中试以后,还要进行工业扩大生产试验。这种负载远非几十个科研人员所能承受。
问题的症结不在研究单位,当然也不能归罪于企业,而在于我国目前运行的科技与生产不相容的体制。有人形象地描述道:“‘两个巨人’,各自驾驶一条帆船,一个缺帆,一个少桨。他们各自孤军奋战着,却没有想到,只有合二为一,才能到达彼岸。”
(本栏稿件由新华社记者朱羽、孟祥杰采写)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在京成立
本报讯 国际合作出版促进会2月25日在北京成立,许力以任会长。
该会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领导下从事对外合作出版的民间团体,宗旨是扩大对外合作出版业务,加强我国出版印刷界与国际出版集团的交往,向外国介绍出版中国优秀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适当引进国外有价值的各类书籍,促进和发展文化交流。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美术大师世人敬仰
刘海粟获多项国际奖
新华社上海2月26日电 (记者赵兰英)美术大师刘海粟近日陆续收到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寄来的各项荣誉奖品和证书。
93岁的刘海粟,是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杰出成就奖”,是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刘海粟的。海粟老人一生的成就和事迹已被收入这家中心出版的《国际成功人传略专集》、《国际知识界名人录》、《国际传略辞典》。中心还授予刘海粟一枚纯银钥匙。这种钥匙在英国仅有1001件,专授予国际名人。
美国传略研究所已聘刘海粟为它们的终身会员和名誉终身副董事,并授予刘海粟“伟大成功大使”的称号。这家研究所将海粟老人的事迹收入他们出版的《国际著名人士光荣集》内。
刘海粟收到的荣誉奖品和奖状还有: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的“欧洲棕榈金奖”,美国世界议会颁发的“金焰奖”等。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集革命家理论家于一身 为学术界知识界所敬重
许涤新同志光荣的一生
许涤新同志1906年生于广东省揭西棉湖镇。青年时代,他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从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活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勇敢地参加上海党的地下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30年代,他在上海参加社会科学家联盟,任研究部副部长、宣传部长和党团书记、中共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组织部长等职务,在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1935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许涤新同志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积极参与狱中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我党的争取下许涤新同志被无条件释放。
抗战初期,党派他到武汉参与创办《群众》周刊和《新华日报》,并任《群众》副主编。《新华日报》迁往重庆后,他任《新华日报》编委和党总支书记;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宣传部秘书、中共中央南方局经济组组长,在经济界的统战工作方面做出优异贡献。1946年10月,许涤新同志被党派往香港,从事宣传、统战工作,任中共香港工作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书记,并担任《群众》周刊编委。这期间,他在香港创办了《经济导报》。
上海解放时许涤新同志参加了上海的接管工作,致力于平稳市场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实现财经统一。他先后担任上海军管会接管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华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市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工商局长、市人民政府秘书长等职。
1952年底,许涤新同志调北京,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副部长、中财委第六办公室主任、国务院第八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等职务。这个时期许涤新同志在参与制定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关方针、政策方面;在团结工商界人士积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在学术研究成果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给许涤新同志加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对他长期监禁关押,进行残酷斗争和迫害,但他始终保持对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粉碎“四人帮”后,他积极参加理论界拨乱反正,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他以古稀之年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为澄清“四人帮”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制造的混乱,恢复、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研究事业,培养经济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付出了辛勤的劳动。1982年他退居二线以后,仍积极参与和从事大量的社会活动和学术研究活动。
许涤新同志是党的“八大”代表,第一、三届“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席。
许涤新同志为人正派,待人宽厚,襟怀坦荡,豁达大度,不谋私利,从不阿谀奉承。他虽是中外公认的著名经济学家,但从不以权威自居。在学术界和知识界他受到人们广泛的敬重。
许涤新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40年代后期,他先后撰写了《中国经济的道路》、《现代中国经济教程》和《官僚资本论》等著作。建国以后,他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撰写了《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过渡时期国民经济的分析》、《论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等大量著作。他的《广义政治经济学》三卷本,经过晚年的重新修改,在经济学中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广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他是中国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先驱。许涤新同志在晚年还主持编纂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政治经济学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和多卷本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同时,他是中国生态经济学和港澳经济研究的倡导者。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开拓者。
许涤新同志一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集革命家和理论家于一身。他的一生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
(新华社发)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吴作人获比利时勋章
据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比利时驻华大使弗朗斯·巴克兰特今天在这里授予中国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吴作人比利时“王冠级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绘画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对沟通中、比两国文化艺术交流作的贡献。
吴作人曾于30年代初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并获得学院金质奖章和桂冠生称号。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揭晓
本报讯 记者沈进报道: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央电视台和青岛崂山花边厂联合主办的“1987年度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评选日前揭晓。中国青年报社的郑鸣、解放军画报社的袁学军、中国青年报社的刘占坤、新华社山东分社的李锦、解放军报社的乔天富、中国妇女报社的陈炼一、山东大众日报社的钱捍、体育报社的郭延民、法制日报社的王毅、天津日报社的仇伟军荣获十佳桂冠。
这些获奖者敢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给予深刻的思考,努力挖掘新闻的深度和广度。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冬季奥运会金牌所剩不多
苏联民主德国谁胜谁负尚未分晓
据新华社卡尔加里2月25日电 (记者义高潮、章挺权)今天,民主德国选手维特和美国黑人运动员托马斯在女子单人花样滑冰短节目中展开寸步不让的竞争,给冬奥会增添异彩。
我国选手乔晶在短跑道速滑1000米决赛中名列第四,李金艳因抢行被取消资格。
意大利选手阿·托姆巴获男子高山滑雪大回转金牌,两次滑行累计2分6秒37。苏联的塔·季霍诺娃以55分53秒6的成绩夺得女子20公里越野赛金牌。中国选手唐玉琴排列第47,成绩为1小时6分50秒1。
本届奥运会冰球赛已经排出了7至12名的名次,它们是美国队、瑞士队、奥地利队、波兰队、法国队和挪威队。
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剩下的11块金牌将在今后三天中决出。苏联已得9块金牌,民主德国获7块,这两个体育强国在金牌战中谁胜谁负,还未见分晓。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冰坛宿将谈我健儿在冬奥会上得失
突破既已实现 奋进当有时日
本报渥太华2月26日电 记者郭文福报道:前来卡尔加里参加第15届冬季奥运会的中国参观团团长、60年代速滑名将刘凤荣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运动员在本届比赛中的表现与前两届冬季奥运会相比有了进步。
刘凤荣说,我国短跑道速滑选手破三项世界纪录,夺得一块金牌和两块铜牌,这是我国冰雪运动突破的标志。
刘凤荣强调,在看到有所突破的同时,要冷静地看到我们仍比较落后的现实。同苏联和民主德国等冰雪运动强国相比,人家开展冰雪运动历史都比我们悠久;训练条件比我们好,在冰场、雪道等运动设施的建设上,我们的差距还相当大;中国选手训练水平也不如人家,参加比赛少,因而经验和心理训练都不够。我们有些花样滑冰运动员,由于心理紧张,许多能做的动作做不出来。这些是本届比赛我国运动员在参赛的三个项目中名次比较落后的主要原因。
在谈到为什么民主德国运动员在本届比赛中表现出色,同苏联运动员争夺奖牌十分激烈的问题时,刘凤荣认为,民主德国的科学训练十分突出,体育科研力量十分雄厚,使他们有许多体育项目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围棋天元战决赛
马晓春领先
本报杭州二月二十六日电 马晓春天元今天在第二届围棋天元战决赛第二场比赛中,执白中盘战胜挑战者刘小光八段。前天的第一场比赛,马晓春九段执黑以四分之三子战胜刘小光。
目前,马晓春以二比○领先,卫冕在望。
第二场比赛上午九点在这里开盘。刘小光抢先挂角,摆出一种积极求战的架势。马晓春以小目三三应对,利用对手急于求战的心理,在靠近中腹的地方筑起一道雄厚的外势,隔断了两侧黑子的有效联络,使刘小光的高中国流布局失去了应有的威力。
下午续战,刘小光连续使出强硬手段分断白棋,至黑一百一十五手,在右边围成一块阵地,挽回了布局上的损失。但也许是求胜心切之故,被白棋先手连回,只好中盘告负。
天元战后三场比赛将于三月下旬在北京举行。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迈向珠峰第一步
——来自世界屋脊的报告(一)
本报记者 张抒
据一些老资格的登山行家估计说,世界上只有数百人到达过珠穆朗玛峰的脚下。然而向往世界第一高峰的,何止十万、百万、千万。记者有幸作中日尼三国联合双跨珠峰壮举的随队采访,当尽绵薄之力,将我和我的同行,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向珠峰最后发起挑战的登山勇士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向读者介绍。
一踏上海拔约3700米的拉萨——这座世界最高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高原之城,便感到在行前短时间里抱佛脚式的强化身体训练、对西藏风土民情和自然地理书籍的生吞活剥式的准备等等工作,与实际遇到的困难相比,立时显得十分不足了。
然而,这只不过是在向珠峰进军的第一站。2月21日,由于拉萨大雾弥天,中国的5名记者、4名电台工作人员和日本《读卖新闻》的7名记者被迫在成都滞留了一日。22日凌晨,我们终于得以启程。上飞机后,我们便按登山行家的嘱咐,吞下了止痛片,沉默寡言,尽可能避免体力消耗,以便更好地抵抗高原缺氧的反应。
飞机在1万米的高度西进。由于时差的关系,太阳在北京时间约8点时,才追了上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由于事先知道在高原记忆力会减退,一些同行不时地翻出笔记本,迅速地写着什么,以免漏掉那些难得而新奇的感受。
上午9时许,飞机顺利抵达拉萨。下飞机后,有人很快便出现高山反应,呼吸加快,脚下发飘。“不要兴奋!不要兴奋!”人们互相提醒着。在贡嘎机场至拉萨的60余公里的汽车行程中,仍是一片沉寂,人们半瞌双眼,走马观花地瞥过群山环护的拉萨平原。
一到住地,大多数人立即进入了梦乡。和正在活蹦乱跳地训练的登山队员相比,我们简直都成了病号。据说,从低海拔地区来的人大都要足足睡上两三天,才能较快地适应高原气候。
两天过去了。除了吃饭,几乎都在梦乡中度过。倒不是仅为保存体力,而是实在困乏无力,心慌意乱,有人醒来后头痛欲裂,不知所以。这就是高原反应,但更要紧的是不能感冒,在高原感冒不但难治,而且很容易发展成肺水肿。谁料哪壶不开提哪壶,偏偏有好几人患上了感冒。拉萨的医疗条件不错,记者和几名患者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几针打下去症状果然减轻了不少,沉重的心情也随之大为释然。
不过,这还只是刚刚开始。3月3日,我们将随北侧登山队的全体成员进驻海拔5100米的大本营,迎接更加强烈的高原气候的挑战。
(拉萨2月25日电)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辽宁省“三八”红旗手、昌图县文明个体户陈珂(中)免费为农村青年传授技艺,3年带出36名农家小画师。这是她在向学员讲贝雕画制作技术。
郑维国摄(新华社稿)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第一次挂上冬奥会金牌
女子短跑道速滑1000米冠军李琰
新华社记者 义高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