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宝鸡市委加强自身建设 不断拓宽民主监督渠道
本报讯 陕西宝鸡市委努力探索民主建设的新路子,不断拓宽民主监督的渠道,一年多来,收到良好效果,促进了党风好转,推动了改革开放,受到群众和上级领导部门的好评。
——民主推荐、评议干部。1986年底考评干部和1987年年终岗位责任制检查,都采用民意测验和问卷调查的办法评议领导干部,保证了群众监督的民主权利。
——组织基层同志检查领导机关。1986年以来,宝鸡市委先后3次抽调12个县区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上百名干部为基层服务的情况。
——在基层建立联系点。市级党员领导干部都在基层建立有联系点,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交朋友。通过登门走访,协商对话,及时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党群关系。
——开展访查活动。走访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了解机关干部、职工及家属子女在街道上的表现,调查有无违法乱纪现象;对出现问题的同志进行批评教育,近两年3次走访近40个单位。
(杨青峰 郝毅 王顺清)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到群众中办理民事案件
喀左解决百余“老大难”
本报讯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自1986年9月成立由公、检、法、司等单位干部参加的政法工作队工作以来,已解决107件“老大难”民事案件,受到群众好评。
经济体制改革使喀左自治县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群众告状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政法工作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组成的。他们在组建一年多的时间里,有重点地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48个村,97个村民组,直接接触干部群众。在调查中,工作队掌握到一些民事案件之所以久拖不结,最根本的是有些干部的官僚主义和人情关系网造成的。因此,他们紧紧抓住这个主要原因,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把有关法律政策教育贯穿于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主要环节,排除了各种说情风的干扰,使问题很快得以解决。如老爷庙乡户子沟村孙发富与孙友仓兄弟,闹纠纷长达16年之久,双方损失达1000余元。曾经四任村党支部书记调解80余次,未能奏效。工作队调查清楚后,排除各种人情关系的干扰,仅用两个小时就妥善解决了他们的长期争端。
工作队积极工作,促进了全县治安形势的好转。1987年与1986年相比,民事案件下降了35%,群众写给县委主要领导申诉信下降了33%。
(窦凤德)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漫话

  若改到自己头上呢?
弓虽
龙的国家,龙的传人,适逢龙年,龙便格外受宠起来。电视里“演”龙,报刊上“登”龙,人们闲谈话龙,甚至盼生孩子也属龙。一时间,龙真似“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当然,人们这种宠龙的心理,除了体现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不外是图个“吉利”,绝没有叶公那样招来真龙入室之虞。
然而,在当前的改革中,一些人的心态,却颇似当年的叶公。他们平时谈起改革,口若悬河,一副搞改革“舍我其谁”之状,而一旦动起真格的来,特别是改革触动自己利益时,先前的勇气则无影无踪了。譬如,一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他们能气得骂娘,而一旦“精简”到自己头上,却像挖了祖坟似的不舒服;对“铁饭碗”、“大锅饭”,说起来深恶痛绝,但如有一天自己也不能端“铁饭碗”吃“大锅饭”,便又对“铁饭碗”、“大锅饭”恋恋不舍。
毫无疑问,改革终将给全体人民带来好处,但是一项具体的改革又肯定会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所以,我们不仅要意识到“改革在自己身边”,还要想想“改革到自己身上”,切莫像叶公好龙那样。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增强国防观念 自觉为国拥军
河北十市县多渠道支援部队建设
本报讯 位于燕山山脉的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承德市和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昌黎县等十个市县,多渠道支持某集团军各部队建设,受到部队指战员的高度赞扬。
某集团军所属各部队,分别驻守在十市县的市镇和乡村,架设了近千公里的军用通信线路,有几百处重要的战备工程设施,还有部队整编后留下的营房、营产。近年来部队决定把部分军用线路和国防战备工程设施承包给驻地民兵和劳动力多的村民家庭,建立军民护线网络。十市县的党政领导机关主动派干部下乡,和部队人员一起与乡村民兵组织和农民家庭订立各种责任承包合同。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有关的法律知识。近三年来,这些地方的军用线路和工程设施受到了妥善保护。
军队建设实行战略性转变后,部队一大批干部要转业到地方工作。唐山市就牵头办起了转业干部预备使用班,给转业干部熟悉地方工作和选择适合的工作种类,提供实习和锻炼场所。从1986年开始,十市县主动和某集团军配合,建立了军地共受益,兵民齐成才的军地共建共育体系,十市县主动为部队提供场地、设施和教员。两年中已有万余名军地青年成为各类技术人才。十市县还先后为部队提供训练演习山(场)地千余公顷。演习过程中人民群众主动支援,地方公安、交通、粮食、物资部门通力协作,使每次训练、演习都圆满完成了任务。
(李春元 陈舜才)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通过改革铲除滋生不正之风土壤 淄博矿务局靠制度加强党风建设
本报讯 企业如何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建设?山东淄博矿务局通过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使改革与党风建设同步发展。
职工住房分配时最容易刮起不正之风。过去党、政、工各部门都重视抓这个问题,但分房中的不正之风总是前纠后犯,久禁不止。前年他们对住房分配办法进行改革,在全国煤炭系统率先实行住房商品化。他们对平房、楼房、新房、旧房及不同楼层的每平方米售价都作了具体规定,职工一手交款,一手领住房证,从根本上铲除了不正之风产生和存在的土壤,很受职工欢迎。目前已售出商品房1847套,收回资金264万多元。
1984年这个局对矿下放了科级干部管理权。为防止干部在子女使用问题上以权谋私,矿务局及时制定了《关于对离休和在职领导干部子女安排使用的规定》,干部子女提副科级以上干部必须经局党委严格审批,防止了干部子女的不合理提拔使用。为了搬掉干部“铁交椅”,矿务局对中层以上干部逐步实行了聘任制,对区队干部实行了选聘制,防止了干部责任心差、官僚主义等问题。这个局还制定了《关于局和处室负责人下基层一律不准喝酒吃请的规定》、《关于领导干部不准拿“好处费”的规定》等一系列制度。
纪检部门定期检查执行情况,有效地避免了党员干部违纪现象。去年这个局党员违纪率下降到1.2‰;1986年下半年以来,先后被淄博市委和煤炭部授予“端正党风先进单位”称号。
(王廷刚)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劳模新传
——记申纪兰
新华社记者 冯东书
最近路过山西省长治市,旧地重游,见到许多老朋友,聊谈起来几乎人人都向我夸申纪兰,要我写一写。人们在向我夸申纪兰时,都痛骂那些搞不正之风搞得不像话的人。
在50年代初,全国有一个村同时出了两个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那就是太行山里的平顺县西沟村。两个劳动模范,一个是李顺达,一个是申纪兰。李顺达前几年已经去世。申纪兰1951年成为县劳动模范,1952年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从那时到现在的数十年里,她一直保持着劳动模范的本色。1987年春天,农牧渔业部召开的农业劳动模范座谈会上就有她。她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起到现在,一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申纪兰这个人为什么今天这么受人称道?重要一条是在有些人找一切机会离开艰苦环境的时候,她却死活不离开西沟那个穷山沟,不离开那里的群众,坚持要为大家踏出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
西沟这个地方的条件实在太差了,到1980年,这里人均收入才113元。申纪兰觉得只要这些人还穷,就是她还没有尽到责任。从1986年起到眼下,她跑了成百个单位,弄资金,请人才,弄原材料,弄电,在西沟办起了一个铁合金厂。这个厂首先吸收那些没有门路的农户子弟参加,1987年11月投产,成为一个盈利较大的企业。
申纪兰已经57岁了,可精神显得同年轻人一样,充满活力。她上上下下跑了那么多单位,坐长途汽车花了许多钱,却从没有报销过一次车费,也没有领过一次出差补贴。她花的钱:就是她当省妇联主任和市人大副主任时国家给她的补贴。村里有人劝她该报销的还是要报销,该领的还是要领。她心里想的是西沟太穷了,工厂是贷款盖的,能省一分就要省一分。
外地推销员的信息很灵。有一个省的一位推销员打听到这里办铁合金厂,马上来推销铜线。他找到申纪兰家,看见面前是一个老农妇,布鞋布衣,头上还包着一块白毛巾,家里没有现代化的东西,连沙发都没有。他根本不相信眼前就是大名鼎鼎的申纪兰,还一个劲地打听申纪兰在哪里。当他明白了眼前就是申纪兰时,马上给她递过一个厚厚的信封。申纪兰抽出来一看,一大摞票子,有几百元。申纪兰把他好批了一顿,告诉他说,世界上不光活着只看重钱的人。这个外省客在申纪兰的行动面前心动了,把钱和表收起来,把货压到比卖给别地方低1/4的价格卖给了西沟。
我和申纪兰谈起来,她觉得那些事都很平常,她说她只是忠于她1953年入党时的誓言,努力去给老百姓做一点点事情。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充实基层 健全制度
大庆绝大多数班组都有党员
本报讯 近年来,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采取调整、充实、稳定措施,加强生产一线党的力量,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局5万余名党员中,62%以上分布在生产第一线,94%以上的班组都有了党员。
合理调整党员队伍的分布结构。针对非生产一线党员相对集中的情况,对其中适合生产一线工作的党员进行了调整。去年以来,全局从非生产一线抽调了1732名党员到生产一线,使不少没有党员的班组有了党员。
动员机关党员干部充实基层。局党委坚持会战以来的传统,每年都从机关向基层输送一批骨干。特别是去年6月以来,党委结合转变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动员了4144名机关干部充实加强基层工作,其中党员干部1728名,重点充实到党的力量薄弱的生产一线单位。这些同志下基层后,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高了党支部的战斗力,使256个无党员班组有了党员,67个后进支部程度不同地改变了面貌。
建立健全制度,稳定生产一线党的力量。局党委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随意抽调一线党员的问题,制定了一线党员的管理制度。他们规定,凡是生产一线党员的调出,必须由组织、人事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协商同意后才能进行;任何部门、任何个人都不准擅自调动生产一线的党员。同时,坚持定期检查监督,按照党员名册,核实一线党员在岗情况,防止随意调动,保持了一线党员人数相对稳定。
(黑组)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为革命老区人民送医送药防病治病
解放军三年派出二百多支医疗队
据新华社北京电 人民解放军的数百名医务人员目前正活跃在安徽、江西、湖北、广东、陕西、四川和广西7省、区的革命老区,为各族人民送医送药,治病防病。
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近日提供的一份材料称,近3年来,全军先后向全国7省、区的革命老区派出医疗队201支,医疗技术人员2000多名,为14万多名老红军、军烈属、五保户和学生免费进行身体检查,抢救8000多名危重病人。还为老区人民门诊治病131万多人次,住院治疗病人7.7万多人次,做手术6.6万多人次,为贫困户减免医疗费700多万元,无偿支援一批医疗设备和被服。
人民解放军的医务人员还广泛进行技术指导和科学咨询,积极传授各种卫生知识,培训各类医疗技术人员,以提高老区的整个医疗卫生水平。据统计,解放军医疗队先后为老区人民举办卫生知识讲座3000多次和各种医疗技术训练班520期,免费接收760名地方医护人员到军队医院进修,并在巡回医疗中对近4000名地方医疗人员进行传、帮、带。老区群众感激地说:“感谢子弟兵对老区人民的关怀!”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武警湖北总队培训四千余经济民警
本报讯 武警湖北省总队积极支持地方经济民警队伍建设。自1985年初以来,共为武汉卷烟厂、武汉复印机总厂、武汉拖拉机厂等80多个厂矿企业培训经济民警4000多名。
近几年来,武汉市一些厂矿企业相继建立了经济民警队伍。但由于缺乏专业技能的训练,未能很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武警湖北总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执勤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专门抽出干部战士义务为厂矿企业培训经济民警。去年,武汉市经济民警共抓获各种违法犯罪分子2000多人,收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9万多元。
(张修富)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书法家李铎春节慰问老山将士
本报讯 春节期间,著名书法家李铎深入云南前线,慰问戍边将士。李铎向老山将士赠送了新近出版的由他自己书写的书法字帖《前后出师表》100本,其它钢笔字帖200本。李铎还为守卫在主峰的战士当场写诗题字,其中有“情铸军魂”等内容,并为前线指战员举办书法讲座,受到前线将士的欢迎。
(梁平)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巴基斯坦外交国务部长抵京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巴基斯坦外交国务部长扎因·努拉尼今天下午抵达北京,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述卿前往机场迎接,随后同努拉尼部长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努拉尼通报了有关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最新情况。巴基斯坦驻华大使扎基也前往机场迎接努拉尼部长并参加了会谈。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七年十件事 村民皆欢喜
龙江村村委会为群众办实事
本报讯 广西宜山县三岔镇龙江村,地处常年受旱的大石山区,是全国最早建立村民委员会的地方之一。村民委员会建立7年来行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权利,为群众办了10件实事,深受群众的欢迎。
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村民委员会一建立就积极组织群众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全村生产很快得到发展。几年来,龙江村的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去年大旱之年粮食产量达9.44万斤,今年粮食产量达10.62万斤,人均占有粮从1984年的400斤增加到今年的900斤。1984年人均收入不足100元,今年提高到420元。
坚持一月一堂政治课制度。村委会结合农村的形势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向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形势教育。目前主要宣讲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精神。政治教育做到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抓计划生育工作。由于村民委员会认真贯彻计划生育的方针,宣传、介绍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知识,采取各种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从1983年至1987年底,全村没有超生的现象。
开展普法学习活动。村委会定期不定期的对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宣讲法律、法令,通过墙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法律常识,提高群众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为全村群众安装自来水。几年来,村民委员会组织群众铺设管道340米。目前,全村家家户户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自来水。
发动群众维护社会治安。1980年以前,龙江村一带盗窃、赌博的事时有发生。为了制止偷、赌现象的发生,村委会发动群众维护社会治安。每年春节期间,村里有治安小组检查治安、防盗、防火工作的落实情况。从1980年到1987年底,全村没有发生盗窃的事,也没有发生刑事案件。
积极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村里组织了一支20人的彩调演出队,群众自愿集资500多元为彩调演出队买道具添服装。彩调演出队每月演出一场到两场,既宣传了党的农村政策又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制定村规民约。村委会根据国家法律、法令有关条款的精神,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切合实际的包括道德规范在内的村规民约。群众用村规民约来约束自己,大家共同遵守。
集资修建学校。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培养下一代,龙江村平均每户自动捐款40多元送到学校,用于修建校舍、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组织群众办公益事业。村委会组织群众修灌溉渠4公里,解决了90多亩水田缺水问题,还购买了一台200马力柴油机,可解决200亩水田旱季用水。
(陈家瑞)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黎胞的吉祥信物——槟榔
本报记者 贾昭全
在海南岛黎族聚居的五指山区,我们不时看到一种常青乔木,它身躯成竹节状,秀气,笔直,上下一样粗细;葵叶似的羽叶,像把绿色小伞,高高地撑在头顶,绰约多姿,煞是可爱。这,就是被黎族同胞视为吉祥信物的槟榔树。
槟榔与黎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暗香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八百多年前,贬居海南岛的诗人苏东坡就曾这样描绘黎家少女口含槟榔头插茉莉花嬉戏的情景。千百年来,黎族人民爱槟榔、种槟榔、嚼槟榔、送槟榔的风俗,一直被人们作为佳话,广为流传。
我们被槟榔吸引住了。所以,当我们获悉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甘什上村槟榔连年丰收,特别是1987年全村槟榔户均收入6395元,居全县之冠的喜讯后,第二天便赶到了这个被人誉为“槟榔村”的黎家村子。站在村头,放眼望去,嗬,村后的山坡上、村边的田头地尾、村里的房前屋后,到处是槟榔树。“槟榔村”果然名不虚传。
听说我们是从北京来的,热情的主人特意请我们吃槟榔。黎族同胞祖祖辈辈有嚼槟榔的习惯,同时也把槟榔作为佳品敬客人。在黎族地区,烟是可以讨来抽的,但槟榔万万讨不得,非请不吃。对长者,对“摩雅”(黎语,指头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对亲朋贵客,一定要敬以槟榔,故有“父兄槟榔乞丐烟”之说。吃槟榔很有讲究,也很有趣。先把槟榔切成瓣片,然后粘上“佐料”(用贝壳粉调制成的膏状物),卷上蒌叶,再放进口里细咀慢嚼。初时味涩,并伴有绿水;待吐完绿水,又生丹津,且面红耳赤,头晕目眩,如酒醉一般。此时此刻,不由使人想起当年苏东坡即兴写下的“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的诗句。
在主人用种槟榔所得盖起来的两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槟榔楼”里,我们一边细细地品味着槟榔的甘甜,一边慢慢地说着槟榔的过去和现在。
槟榔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关于槟榔的记载。槟榔树龄一般可到60年,如果不遭台风,高的树龄可达百年以上。槟榔和益智、砂仁、巴戟合称四大南药。明朝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槟榔具有避腥、消食、除瘴、健胃、行气、利尿、固齿等功能,还可治疗风湿脚痛病。槟榔的花苞、花朵、果核、果皮均可入药,可谓浑身是宝。
“一只槟榔大过天”,这是黎族地区一句关于婚姻问题的谚语。意思是说,在黎族青年男女的婚姻问题上,槟榔起着某种决定性的作用。当地县志记载:“土人尤重此物,待人以为信,婚姻以为定”。至今,有的地方还保留着以槟榔作为青年男女定情信物的风俗。如果一名男青年看中了谁家的姑娘,想和她结亲,就要托人送槟榔,而且要送三次。第一次送槟榔,是试探性的,如果女方收下,说明婚事可以考虑;第二次送槟榔,如果又收下,说明女方基本同意;第三次送槟榔,如果女方不拒绝,婚事就算定下了。从此,男青年便可上门找姑娘谈情说爱。待到“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还要用槟榔招待那些来闹洞房的亲朋好友。
今天,在黎族地区把槟榔作为青年男女定情信物的虽然还有,但是不多了,更多的则是把槟榔作为致富的“摇钱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保亭自治县的黎族同胞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大力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由于种植槟榔用工省,占地少,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因而大家种植槟榔的热情很高。据统计,1980年保亭才有槟榔1341亩,1987年猛增到13365亩,仅1987年一年就种植6243亩,7年间槟榔面积增加了近10倍。1987年全县槟榔收入达306万元,成为黎族群众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
我们问起“槟榔村”种植槟榔的情况,主人说,他们村大家都爱嚼槟榔,种槟榔。但在“以粮为纲”的年代,槟榔被砍伐殆尽。直到1979年以后,政府号召种槟榔,干部带头种槟榔,大家这才又种起槟榔。到现在,全村21户,136人,共种槟榔93亩,7595株。前年,新种的部分槟榔已开始结果,当年全村槟榔人均收入就达600多元,去年高达987.5元。黎胞吉文华,全家种槟榔1450株,1987年仅槟榔一项就收入近2万元。像吉文华这样靠种槟榔成了“万元户”的,村里有四五家。槟榔给“槟榔村”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自来水管通到了家家户户,结束了自古以来翻山越岭挑水吃的历史;70%的人家盖起新瓦房,告别了祖祖辈辈赖以栖身的茅草房……
当我们走向汽车,即将告别“槟榔村”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回头看了看村头那些婷婷玉立、直指蓝天的槟榔树。啊,槟榔,你不愧是黎胞的吉祥信物!愿你为更多的黎族青年架起幸福的鹊桥,愿你为更多的黎族群众带来致富的希望。(附图片)
图为“槟榔村”槟榔园一角。 李湘东摄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吴学谦在欢迎伊拉克副总理兼外长的宴会上致词
中国坚持不懈推动两伊尽快罢战言和
支持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吴学谦今天说,安理会598号决议是公正、合理地解决两伊战争的良好基础。有关各方应与安理会和联合国秘书长密切合作,尽早全面实施这一决议。
吴学谦今天晚上在钓鱼台国宾馆设宴欢迎伊拉克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塔里克·阿齐兹一行访华。
吴学谦说,中国对两伊战争从一开始就采取中立和劝和的立场,不懈地为推动两伊尽快罢战言和、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努力。
谈到中东问题时,吴学谦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强烈谴责以色列当局镇压巴勒斯坦人民的暴行,坚决支持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为收复失地和恢复民族权利所进行的正义斗争。
他重申,中国政府支持召开联合国主持的,由包括巴解在内的有关各方参加的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使该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阿齐兹在讲话中说,伊拉克十分重视同中国的关系,渴望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以实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谈到两伊战争问题时,阿齐兹说,伊拉克赞赏友好的中国为伊拉克和伊朗之间实现和平所作出的努力,赞赏中国对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的支持,这项决议是和平解决争端的基础。
关于中东问题,阿齐兹说,伊拉克高度赞赏热爱自由的各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对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的支持。很清楚,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由有关各方包括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巴解组织参加的国际和平会议,以实现本地区公正、持久和平的时刻已经到来。
宴会前,吴学谦和阿齐兹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会谈,重点就两伊战争和海湾局势交换了意见。
吴学谦说,中国一直积极支持和配合联合国秘书长的调解努力,利用一切机会对有关方面进行劝和工作,目前正认真严肃地参加安理会关于后续行动的磋商。一切有利于执行598号决议、结束战争、恢复海湾地区和平与稳定的设想和倡议,都将得到中国的积极支持。阿齐兹一行今天下午抵达北京时,在机场受到了外交部副部长齐怀远的迎接。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杨静仁会见扎巴拉长老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杨静仁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穆夫梯艾哈迈德·扎巴拉长老。
穆夫梯是伊斯兰教法典说明官。扎巴拉长老是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邀请来我国访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