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艰难的转折
——中国农村教育改革述评
本报记者 马在新
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农村。长期受束缚的中国农民,一旦放开手脚,不仅在世代耕耘的土地上收获,还迈步传统农业以外的其它领域。于是,粮食丰收,五业兴旺,乡镇企业涌现,第三产业兴起……亿万农民仿佛变戏法一般,转眼之间创造出亿万财富!
然而,当他们踌躇满志、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时候,却发现提高竟是这般艰难……
“政策性效应”与劳动者素质
难在何处?
粮食进一步高产需要科学知识,乡镇企业继续发展需要雄厚的技术力量……这一切,对习惯于传统耕作的农民来说,决不是把一个汗珠摔成八瓣所能解决的。那么,前一段成绩的取得,原因何在呢?
应该说,这是一种“政策性效应”,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国家的农村政策放宽,农民可以甩开手大干的结果。然而,正如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游心超、侯小明撰文指出的那样:随着生产的发展,这种“政策性效应”的潜力是有限的。虽然以后人们以追加资金和劳力的方式,把农村部分剩余劳力转到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中去,也取得显著效果,但这种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也是有限的。要继续稳定地发展农村经济,已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专门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用安徽省蒙城县农民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收成300斤靠体力,500斤靠肥力,800斤就要靠智力。”
但是,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决不是一夜之间能够得到大幅度提高的。据农业部门提供的资料,现在我国有70%现成的新技术不能推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者素质不高。河北农大开发太行山时,有许多农民反对果树剪枝的常规管理技术。由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不仅新技术推广不开,还常常发生“机害”、“药害”、“肥害”。许多农民缺乏技术,想富,富不起来。
人们也许会问:几十年来,国家不是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吗?
十分遗憾。解放后,我国农业院校培养了104万大中专毕业生,现在,有63万人已离开了农业系统。而真正在农业技术第一线工作的(主要还是在县一级)只有15万人,平均一万亩耕地摊不上一人!
人们也许还会问:国家花大量钱财培养的以亿万计的农村中小学毕业生,难道不能发挥作用吗?
他们当然在发挥作用,但并不是人们所期望的那种作用。因为他们毕业时,既不是技术熟练的劳动者,学得的知识也不能直接用于工农业生产。多年以后,许多人还将所学知识遗忘大半。
一方面,几十年来,农村教育已经取得较大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人才依然奇缺。这是为什么?
对升学率的“执著”追求
“学而优则仕”语出《论语·子张》篇。孔夫子早已作古,但他的教导却一代一代留传下来,并深入人心。
今天,“学而优则仕”又有了新内容:学而优则跳出“农门”,学而优则获取“城市户口和商品粮”。由于各种差别的客观存在,作为农家子弟,希望通过努力学习跳出农门是情理中事,原本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种教育体制,就不应助长这种倾向、强化这一思想。不幸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单一纵向的教育体制却充当了这一角色。小学——中学——大学——国家干部,这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公民勾画的最佳成长道路,而我们的劳动就业和工资制度则保证了这条道路的畅通。
于是,传统的观念,现行的体制,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强劲的动力。仿佛所有的中学都仅仅是为了向高校输送人才才设立,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只朝着一个目标进发。
升学,当然是必要的,但能够升学的毕竟只是少数。以辽宁省为例,1986年全省农村(不包括县城)高中毕业生1.2万人,升学1000人,仅占8.3%。90%以上的学生仍然要回到农业战线,可他们是按升学模式接受的教育,没有学到适应农村建设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亦无术。群众说:“这些青年读了好多年书回来,结果,我们不懂的科学技术他们也不懂,我们会做的庄稼活他们又不会做。”
近几年,还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越是贫困的地区,升学率反而越高。原因不难理解,因为那里的人们要求跳出“农门”的愿望更为迫切。遗憾的是,当地领导还常常助长这种倾向。而升学走了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毕业后返归乡里。据辽宁省义县统计,从恢复高考到1986年,该县考入大专院校的学生有1400人,而同期分到县内工作的大专学生只有205人,占升学人数的1/7,且多数是师范毕业生,其它专业的很少。其结果,越是贫困的地区人才越缺乏,人才越缺乏便越贫困,如此恶性循环。
转折,步履维艰
河北省阳原县1964年就在全县普及了小学教育,被誉为“全国的一面红旗”。1978年,省政府又授予该县“普及教育模范县”称号。之后,国务院和省政府又为县教育工作者颁发了嘉奖令。这些荣誉凝聚了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但是,阳原县普及初等教育已20多年,也培养出5.7万名高初中毕业生,而全县经济仍因人才匮乏等原因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
教育的功效跑到哪里去了?
阳原县教委副主任刘澄宇总结教训时谈到:一是只注重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忽视了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二是只注重普教的发展,忽视了职业技术教育;三是不适当地追求普教升格,拚命发展中等教育,使中小学两败俱伤。
1985年,阳原县开始探索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实行改革,并初见成效。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县都能像阳原那样,从曲折中悟出真理。人们对于教育的改革总是持谨慎态度,宁可沿用以往的经验,而不愿在人的培养上探索新途径。
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我国一些著名教育家如黄炎培、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等,纷纷建立农村教育实验区,希望通过改造乡村教育来改善农民生活。到1935年,全国建立这种实验区达193处之多。由于变革的艰难加上时代的局限,他们的愿望未能实现。
建国后,党和政府重视农村教育,进行过多次重大改革。195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办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并要求农村侧重办农业中学。于是,农中发展迅速,1960年在校生达26万人,但从1961年起,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又大大压缩。1965年,全国农村半农半读会议提出农村教育的任务:实行全日制和耕读小学两条腿走路,普及小学教育,扩大试办农业中学,积极试办半农半读中等技校。这一年,全国半农半读中等学校达到7294所。但是,“文化大革命”把一些本来正确的东西推向极端,使改革毁于一旦。
多少年、多少次“教改”过去了,中国农村教育仍然没有完全转变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上来。尽管目前有些地方的农村教育已出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足鼎立局面,但这还只是一种趋势,远远没有达到本质的变革,原有的教育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升学教育模式还没有被突破,新的教育模式尚未建立。
变“独木桥”为“立交桥”
去年国务院批转的一份文件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单纯为了升学转到为本地区培养具有实际生产技能和中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并适当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的方向上来。”这就明确提出农村教育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要重视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许多发达国家走过的共同道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代表英国,从改善手工操作的技艺来实现大工业生产,但终因没有适应科技的发展、迅速设立专门化的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而为后来的德国取而代之。
作为“第二次技术革命”标帜的德国,很早就注意了职业技术教育,使技术的传递逐步摆脱经验的形态而开始建立起理论体系。现在,联邦德国从政府到企业仍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把它当作提高职工素质和全民族文化科技水平、发展经济的战略任务。联邦议会颁布了《职业教育促进法》,全国每年用于职业教育的投资达上百亿马克,联邦法律规定16至18岁的青年60%要接受职业教育,使大多数青年获得了就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次大战以后,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经济发达国家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手段,同他们相比,我国的差距是很大的。据统计,1983年每一万人口中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联邦德国是我国的18倍,美国是我国的11.3倍,苏联是13.8倍,日本是7倍。
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只是在近年间适应经济发展趋势,才开始出现一定规模的发展。
在山东,全省100多个县,县县建立了职业技术学校,而且都由县领导兼任校长。
在湖南,近两年从政策、制度上解决职业学校办学中的实际问题,实行县市统一领导。去年,开始试办的多技术组合的家庭经营专业,成为培养“万元户”的摇篮。
在辽宁,黑山县开始从初三和高二把普通班中不打算升学的学生集中编班,课堂讲授与实际操作结合,办职业技术班。他们称之为“分岔”教育。
在四川,“短平快”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发展,学习时间短,见效快,适合农民接受能力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改革步伐较快的地区,农村教育正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由只重升学向为当地建设服务转变。在那里,千军万马已摆脱“独木桥”,踏上“立交桥”,并将由那里分流,走上各自的发展道路。
须臾不可轻心的危机感
我国十亿人口,八亿在农村。农村不富,中国不富。
根据发达国家的资料,现代农业生产的提高,60—80%要靠采用新技术。而我国在“六五”期间,科技在生产中的作用大概只占30—40%。江苏省农村1986年乡镇工业产值比1985年增长29.4%,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不到10%。这说明乡镇工业产值增长,劳力投入占很大成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却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是“人力优势”,不是“人才优势”。
我们的经济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这导致大批剩余劳力的转移。目前,剩余劳力约占农村总劳力的1/3,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这个队伍还将壮大。剩余劳力必然要从传统农业转移出来。他们能否顺利地转移出来,能否具有良好的素质与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和培训。然而,纵观全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教育,还不能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建设现代大农业的需要,大规模地培养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农村教育改革大大落后于整个社会的改革,尽管社会许多系统已经进行改革,但教育系统仍在维系着社会发展前一阶段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没有重大变化。变化了的社会各系统,特别是经济系统的发展趋向,与维持原貌的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格格不入,而且日益不协调乃至脱节。危机便从这里产生。
严峻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
我国农业劳动力已由50年代的1.7亿多人增长到3亿多人。预计本世纪末,现在农村范围内的劳动力将增加到4.5亿人。今后一二十年内,每年将有2000多万人进入劳动年龄。
2000多万!每年都有这么多人进入农业战线,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问题的严重性,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有些领导那里,如人们所说还是“工业讲半天,农业一支烟,讲到文教卫,马上就散会。”教育没有被放到相应的议事日程上,很多人还不懂得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工农业!眼前的得失挡住了人们的双眼。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难道不更该大声疾呼:前途蕴藏着危机!
当然,这些年来不少地方的领导部门为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一些领导同志的教育观念也在转变。但实际工作依然步履维艰,原因是现行农村教育体制的改革也碰到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配合。
早在1926年,陶行知在《中国乡村教育的根本改造》中就认为,中国乡村教育必须根本改造,出路是建设适合乡村实际的“活教育”。他提出:“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创设一百万所新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80年代的中国,应当涌现更多的陶行知。有人提出:今天,不仅要进行“官方”的指令性教育改革实验,有条件的地方是否还应该鼓励有志者到农村去办学,允许他们接管或承包农村的“官办”学校,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农村教育改革呢?
全社会都应重视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正在进行的改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的大头在农村,农村的发展靠教育!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百万技术人员讲理想比贡献
一年来各显神通创效益四十三亿
本报讯 近一年来,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万个企业的上百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了全国科协和国家经委倡导的“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工程技术人员在这活动中共提出科技建议33.2万条,其中12万条已付诸实施;开展的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共8.8万项,其中已经完成的有5.1万项,总共创经济效益43亿元。
为了表彰在竞赛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中国科协和国家经委3月将在北京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吴文)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大会
今秋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2月21日讯 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主席伊莉奥诺娜·玛西妮教授今天上午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未来学的发展现状,同时宣布该会的第十届世界大会将于今年9月3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
作为联合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咨询机构的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现有会员国及分支机构200多个,在世界上有着较广泛的影响。
世界未来研究联合会第十届大会的主题是“发展的未来——文化、科学、经济、政治展望”。
约有150名国际知名的未来学专家、著名的未来学机构“罗马俱乐部”的主要成员将出席这次会议。
(马荣)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马克思笔下《资本论》第一卷原貌
德文第一版首次在我国翻译出版
本报讯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根据德文第一版翻译的《资本论》第一卷,最近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一版本的《资本论》由马克思亲自付印。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按照他遗留下来的资料,整理出版了第三版、第四版。第四版成为世界各国通行的版本。
我国这次翻译的第一版,与以后版本差别较大。它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马克思最初写成的《资本论》第一卷的原貌。对照其它版本,可以清楚地看出马克思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发展。
(吕亚亮)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举行春节游园
答谢捐款赠物的单位与个人
本报北京2月21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今天,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在京举行春节联欢游园活动,答谢几年来为我国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热心捐款赠物的单位和个人。5000余人参加了这一活动。
据悉,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自1981年7月成立以来,已得到1000多个单位团体、10万余人次的捐赠,还收到各种汽车、电视机、照像机、书籍、玩具、衣物等物品。捐款赠物总额达1000余万元。基金会将所捐赠的钱物直接用于儿童和少年必需的设施和活动,以辅助和发展儿童的福利事业。
中国儿童和少年基金会会长康克清在联欢会上讲了话,感谢社会各界,以及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几年来的热心支持。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金牌超苏联 再添新纪录
民主德国选手在冬季奥运会上又有佳作
据新华社卡尔加里2月20日电 (记者章挺权)民主德国选手在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第七天比赛中表现出色,不仅夺得两块金牌,还创造了一项世界新纪录。
在今天晚上举行的男子1500米速滑比赛中,民主德国的安德烈·霍夫曼以1分52秒06的成绩,打破了美国选手埃立克·弗莱姆在十分钟前创造的该项世界新纪录,并获金牌。弗莱姆以1分52秒10的成绩获得银牌。获得铜牌的是奥地利运动员米夏埃尔·哈德席夫,成绩是1分52秒31。第四名是苏联运动员伊·格列佐弗斯克,成绩是1分52秒63。这几人的成绩都超过了原世界纪录。中国运动员刘龚飞创造了1分57秒38的全国新纪录。
民主德国今天的第二块金牌是由1984年奥运会亚军弗兰克—彼得·勒奇在冬季两项20公里比赛中夺得的,成绩为56分33秒3。
到今天为止,民主德国选手在金牌争夺战中已经以6∶5领先苏联选手。但苏联选手在奖牌总数上仍然以15∶10领先民主德国选手。
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布赖恩·博兰今天夺得男子单人滑的金牌。这是美国在本届冬奥会上得到的第一块金牌。
奥运会冰球赛第一组经过今天的三场比赛后,加拿大队和瑞典队出线已成定局。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新纪录
女子跳高保加利亚选手斯·科斯塔迪诺娃,20日在希腊比雷埃夫斯进行的国际室内田径赛中,越过了2.06米高度,把室内女子跳高纪录提高了1厘米。
举重 保加利亚选手亚·瓦尔巴诺夫20日在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举行的国际举重赛上,以382.5公斤的成绩,创造了75公斤级总成绩世界纪录。
竞走 澳大利亚选手萨克斯比20日在悉尼举行的新南威尔士田径锦标赛中,创造了12分14秒48的女子3000米竞走世界最好成绩。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法国国际体操赛
乔良获跳马冠军
据新华社巴黎二月二十日电 中国男子体操选手乔良今天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法国国际体操邀请赛跳马决赛中,以十九点零七五分的成绩,与苏联名将弗·阿尔捷莫夫并列冠军。
二十岁的乔良在昨天进行的个人全能比赛中,以五十六点五零零分的成绩名列第四。
在今天的跳马决赛中,乔良的侧手翻前后分腿挺身后空翻和侧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三百六十度两套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博得场上一万多名观众的热烈掌声。
乔良还在今天的吊环决赛中以十九点零零分的成绩获得第五名。
参加本届比赛的另外三名中国男、女选手均未进入单项决赛。
本届法国国际体操邀请赛除古巴选手费·阿吉莱拉夺得双杠第一名外,其它项目的金牌全由苏联选手包揽。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华声杯足球赛吉林天津争冠
本报佛山2月21日电 远道而来的吉林足球队和天津海鸥队,在今天下午的华声杯赛第一阶段最后一轮比赛中双双获胜,成为有资格参加决赛争夺冠军的队伍。
年轻气盛的吉林队迎战香港保济队时,挟前役胜广东万宝队之余威,以快速有力的进攻力压对手。在第20分钟时,13号鲁池泉敲开大门。吉林队以1∶0获胜。
天津海鸥队对澳门华声队之争,海鸥队下半时乘对方体力下降,加强边路进攻,前锋、前卫轮番轰门。澳门队在第11至13分钟内连失2球,士气受挫,终场前再失两球,以0∶4大败。
(陈士军)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大连足球队在港比赛名落孙山
本报香港2月21日电 香港贺岁足球赛今天结束了全部赛事。参加这次比赛的四支足球队最后名次依次排列为香港队、丹麦AGF队、南朝鲜乐喜金星队和中国大连队。
大连队在17日进行的首轮比赛中,以0∶2负于香港队,两个球均为巴贝利射入。今天进行的争夺第三名的比赛,大连队下半时在防守中连续出错,被南朝鲜乐喜金星队利用罚点球、角球和直接任意球连中三元。丹麦队今天3∶5败于香港队。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大洋洲射击赛我获两枚金牌
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岛举行的大洋洲射击联合会锦标赛,中国选手李朝阳和金瑛各获1枚金牌。15日,在男子步枪卧射、立射和跪射3种姿势比赛中,李朝阳以1158环的总成绩夺得冠军。金瑛在女子气手枪赛中,以多出10环的优势夺得金牌。
(据新华社)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欧洲乒乓球最佳选手赛
瓦尔德内尔布拉托娃夺冠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电 第十八届欧洲乒乓球最佳选手邀请赛2月13日晚在南斯拉夫的卢布尔雅那市闭幕。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先后击败了10名对手,摘取了桂冠。女子比赛,苏联选手布拉托娃夺得冠军。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科技活动不只是做纸模捏泥塑
范家园小学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据新华社长沙2月21日电 湖南省汨罗市范家园乡中心小学着眼于培养当地经济建设人才,近两年来积极组织学生因陋就简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取得可喜成绩。1987年底被中国科协授予“科技活动先进单位”称号。
范家园乡中心小学过去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只是做纸模、捏泥塑,学生毕业回乡后很难适应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为了提高他们的生产素质,学校从1985年起,注意抓学生一技之长能力的培养。
学校按照普及、提高的原则,除按规定普遍上好科技课、劳动技术课外,先后成立了生物、饲养、写作等8个兴趣小组,参加人数占全校人数的35%。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嘉山县农村出现10所私立中学
本报讯 在上级教育部门支持下,安徽省嘉山县农村办起10所私立初中,在校学生1080人。1987年招生近800人,占全县初中招生数的10%。
1985年创办的紫阳私立中学,是这批学校中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现设4个班,有学生256名、教师8名。
这些学校的招生各不相同,有的是采取报名考试决定是否录取,有的则是在国家学校招生后的落榜考生中择优录取。学生入校后,按国家规定的计划和统一的教材、大纲学习。毕业时,须经统考合格方能领到毕业文凭。
(赵以朴)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图片新闻

四川江安县竹筷工艺厂面向社会,开展就业技术培训工作,已为农村竹器加工专业户培训竹筷雕刻人才100多人,最近又为待业女青年开办了培训班。
新华社记者 刘前刚摄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加拿大选手闯入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雪橇比赛决赛圈。
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供稿


返回顶部